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I卷) (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I卷) (附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试卷说明:
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
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
1、词语模仿秀。
古为今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成千上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愤愤不平: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密密麻麻: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词填空。
1.人们苦苦(请求哀求祈求)天帝,(请求哀求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2.没有火来照明,就只好在无边的黑暗中,(熬过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
3.直到现在,希腊人对普罗米修斯仍然十分(敬佩敬仰佩服),称他是“人类的大恩人”。
4.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位(聪明美丽神通广大)的女神,名叫女娲。
3、我能用“传”字组成不同的词语进行填空。
()疾病()知识()信息()文明
4、词语对对碰。
1、表示创新的成语3个: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描写颜色的成语3个: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5、为迎新春,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
下列对联最适合贴在书房门口是()。
A.门集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
B.万户春风为子寿,半窗松雪论天伦
C.春风得意千条绿,快马加鞭万里程
D.立节可为千载道,成文自足一家言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
1、辨析选择。
1.下面的4个句子,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王平不知道老师是在批评他。
(2)王平知道老师不是在批评他。
(3)老师不是在批评他,王平不是不知道。
(4)老师是在批评他,王平是知道的。
A.(1)(2) B.(3)(4) C.(2)(3) D.(1)(4)
2.一个秋雨连绵的日子,安尼想观察一下晶莹透明的雨水里有些什么,他看了一眼显微
镜下的小水滴后禁不住惊叫起来:“_____________ ”……你认为最恰当的一句应是
()。
A.别看小水滴那么清澈,原来里边有小虫子呀!
B.小虫子那么多,而且都在动!
C.小虫子!那么多小虫子都在动!
D.我真没想到,小水滴里是有虫子的。
3.“我们要学习文件”是有歧义的句子,接在它后面能消除歧义的一项是( )。
A.请做好准备。
B.请把电视机关上。
C.小说不要带来。
D.请你告诉小王。
2、趣味标点。
桌子上放着一盘梨,旁边有一张纸条,上写:“这梨不大好吃”几个字。
小云、哥哥、姐姐看了后别说出了一种看法,这三种看法都言之有理又各不相同。
请你给句子加上标点,代他们说出各自的意思。
(1)小云:这梨不大好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哥哥:这梨不大好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姐姐:这梨不大好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补充词语,再根据要求选一选。
()()画栋万()()新张灯()()百()成()
()()共赏()()绕梁见()知()()空见()
上述成语中,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俞伯牙的《高山流水》、贝多芬的《月光曲》;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老舍笔下的老北京的春节。
4、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 )“啊,老桥,你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和“在他们听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
”这两个句子分别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2.( )毛泽东称老舍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3.( )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
4.( )《囚歌》的作者是江姐。
5.(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文体是童话故事。
三、口语交际(每小题6分,本题共计6分)
1、口语交际。
进入六年级后,学习压力渐渐加大了。
可每次捧起心爱的课外书,沉浸其中,都会
让自己收获许多。
但是有的同学过于沉迷,耽误了学业;有的家长认为读闲书作用不大,也极力反对。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你想对沉迷其中的同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极力反对的家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用上格言警句就更好了。
)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每小题8分,本题共计24分)
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秋之神韵
我爱秋。
不只爱它令人赞美的硕果,不只爱它奉献一生的落叶,我最爱它令人神往的神韵。
没有春的缠绵,夏的狂热,冬的冷漠;犹如原野上时而奔跑跳跃,时而戛然而止的骏马,犹如饱经沧桑豁达开朗的将军,犹如从容飘逸划过夜空的流星……
秋天是清爽的。
头上是高阔的天空,蓝蓝的不杂一丝云彩;脚下是平坦的大地,处处有成熟的金黄,恬静的小街道。
风中飘洒黄叶的飒飒声,与清澈见底欢愉跳跃的小溪轻声伴和。
一切都是那样的清纯与洒脱。
秋天是热情的。
因酷暑而委顿的人们,在微微的凉意里振作起来了。
学生们又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新的学年;年轻人也兴高采烈地于重阳远眺,一个个步履轻快,神采飞扬,他们又有了新的期待。
秋天是真诚的。
一阵秋风,吹散了平日的虚伪与私心,人们胸怀坦荡,以诚相待。
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
清爽、热情与真诚,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的抒发自如,透露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新意,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
噢,秋之高洁,我钦佩你;秋之潇洒,我欣赏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戛然而止()硕果()伴和()步履()雕琢()
2、把文中画“_____”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3、在作者眼中,春天的特点是_____,夏天的特点是_____,冬天的特点是_____,秋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把秋天分别比喻成了_____,_____,_____。
5、“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
”一句里的“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段)话,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认为秋天是清爽的、热情的、真诚的。
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仿照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阅读,再回答问题。
选自《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无独有偶。
17世纪的一个夏天,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刚要跨入实验室大门,阵阵醉人的香味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玫瑰花开了。
他本想好好欣赏一下迷人的花朵,但想到一天的实验安排,便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
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
谁知当水落到花瓣上后,溅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
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
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匆匆忙()观赏()敏锐()
2、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用“∥”给段落分为三层。
3、“无独有偶”这是()句,在文中起到()作用?
4、用一句话概括波义耳所进行的科学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后作答。
他要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
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
孩子们也纷纷猜测。
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
”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老师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
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
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
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有物质上的给予,()还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
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给第(5)、(6)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第(7)自然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这里的“非
凡的意义”指的是(不超过20个字)
3、在第(8)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4、从全文看,第(7)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第(8)自然段的作用是()。
5、这篇充满人情味的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给你一个同样的主题——我想感谢的东西,请你画一画,你会画什么?请用简笔画画下来,并用文字说明画的是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本题共计30分)
1、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成文。
文题一:
一个窗台上有了一朵花,这个屋里就有生气了;一棵树上开了一朵花,这棵树就成熟了;一条路上绽放了一朵花,这条路就有情趣了。
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跌倒后的搀扶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生活中,你每天都有可能收到这样的“花”,也可能送给别人这样的“花”。
请你以“花”为话题,写一篇文体不限,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文题二:
朱熹诗云:“万紫千红总是春。
”如果花儿不敢开出自己的特色,无力发出独有的芳香,那么,它还能立身于烂漫春光之中吗?你具有些什么特长?这些特长,曾经为你取得成功发挥过什么作用?或者为学校和班级争过光?甚至对社会对国家做出过贡献?
请你就自己的特长,作一番自我展示。
说说自己的长处,谈谈自己的感受。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要写出真实情感,不说假话,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