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设计及课件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板块的
第二篇课文。
这一板块向我们展示了对联这一汉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及它的语言魅力。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郑板桥乘船到兴化北乡去,在途中看到美景和渔民生活的富足快乐,他不禁脱口而出半弯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渔民为了留做纪念把此联刻在
了石碑上。
二、学情分析
我校为村小,我所教的五年级学生对于对联可以说并不熟悉。
但是他们已经能够已经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自己读懂,或者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他们课堂上思维活跃,并且对文章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有创造性的理解,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聪明好学,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深入探究文章的内涵。
在教学中我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理念进行教学。
从而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过程与方法:
1.继续练习默读、浏览课文。
2.进行对联的朗读练习与背诵积累。
3.培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读中感悟能力、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
成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想对联的意境。
2.品味了解对联、欣赏对联表达的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郑板桥“触景生情”的对联所包含的情感五、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作者(郑板桥)的相关资料;
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2)师:同学读得很准确。
在这些生字中,我们要注意哪个字
的字音?
袅:它念“ ni do ”而不念“mi由”文中词是“轻烟袅袅”,袅是什么意思呢?
“骤”的第十二笔很重要是什么?(撇)这笔撇不能丢。
指导书
写“骤”。
堡:它是个多音
字。
本课读b也其它两个音为p u, b doo (板书)
3.现在我们已经
扫除了朗读上的所有障碍,现在就请大家放声朗读,思考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出示对联
1.师:那么这幅对
… ☆一
联就是:(幻灯出示)
艘:它是平舌音,是个量词,专门指什么?(船只)比如说“一艘轮船”它有半部分的笔顺也值得注意。
学生书空。
回答“袅”意思。
骤:骤是翘舌音,狂风骤起谁来解释一下?“骤“是什么意思呢?(急突然)天气骤冷,骤然,暴风骤雨。
”
书写“骤”
齐读屏幕上所有词语
本文讲述了郑板桥一次乘船到兴化北乡途中观赏湖光山色触景生情吟一上联后到渔民家中做客,与渔民交谈后又想出一个绝妙下联的故事。
……
三、出示对联,练习朗读学习使用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养成玉溪的好习惯。
初步了解对联的上下联对仗特点,练习有节奏的朗读。
的情景,细细品味 对联的特点。
1.师:为生动形 象地描绘郑板桥乘船去 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 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 注重四字词语,相信同 学们早已画出来了,谁 来说一说?
(出示第一自然段) 短短的几行文字中 竟有如此多的四字词 语,真是佩服作者的文 采,把这些成语放回文 中,我们一起读读这段 晒
“郑板桥端坐船 头……细浪如银”运用 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 法。
边读边想象这是怎 样的画面?(此时让我 们又怎样的感觉?这里 直是景色优美板书)
3.创设情境,渲 “夕阳西下” “湖 光山色” “轻烟袅袅” “渔歌阵阵” “一弯新
月” “映照湖面” “细
浪如银” “触景生情” “脱口吟道” 读第一自然段,边读
(学习第
积累好词, 理解在文中 的作用 文章浅显易 懂,重在朗
(学习第
自然段)
夜色朦胧,新月如
钩,水面如银,微波荡
漾,好一幅“湖光月色
图”啊!郑板桥随即脱口
吟道(生齐读):“半湾
活水千江月……”
师:这些语句的描写就是
上联“半湾活水千江
月”所对应的语句啊。
谁来美美的读一读。
我觉
得还不够美,声音再柔美
一些。
声音再拉长一些
(指名读)大家齐
读。
半湾活水指?千江
月指的?
(4)师:这后面的
省略号表示什么呢?(表
示语句未完,意思未尽)
4.学习第二自然段
☆…、日L I
师过渡:是啊正当
郑板桥陶醉其中,沉思下
联之时,又发生了什
生齐读“半湾活水千
江月……”
半湾活水指的就是中
堡湖。
千江月指的就是傍
能够围绕对
联的上下句
找到相对应
的语句,感
感受他们的快乐。
他了解到了什么呢?请一名同学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大家画出相关的语
句。
(2)师:郑板桥从渔民的口中知道了什么?
(3)师:在这特有的情境里,郑板桥完全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于是又脱口吟道:
“一粒沉沙万斛珠。
” 真是有才啊。
师:那“一粒尘沙万斛珠"你怎么理解?
(指这里盛产珍珠)正好与文中的哪些语句的描写相对应。
(4)师:这里盛产珍珠,每一粒沙子都有可能变成绿豆大的珍珠。
作者在这里要赞美的仅仅是珍珠吗?
生:作者是以珍珠
生:知道这里盛产鱼
虾菱藕,稻麦果蔬 ....
读“一粒沉沙万斛
珠。
”
思考
谈谈渔民的热情会给
作者怎样的感受?
能够围绕对
联的上下句
找到相对应
的语句,感
受对联的妙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