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笛疗
笛疗,属于《实验临床心理学》里的行为治疗中的音乐治疗(音疗)领域。

笛子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气鸣类乐器,是靠人的气去吹奏的,古今中外都有以吹奏来练气之说。

现在的实践也证明了,吹奏笛子,不但可以练气,还能起到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练气即练血,精神旺盛,则血脉通达,疾病难生。

一、笛疗的治疗机理
1、人体是由许多有规律的振动系统构成,人的脑电波运动、心脏博动、肺的收缩、肠胃的嚅动和自律神经活动都有一定节奏和规律。

当人患病时,体内节奏处于异常状态,笛疗选相应的乐曲,借音乐产生的和谐音频,可使人体各种振频活动协调,从而有益于患者恢复健康。

2、声波所具有的特殊能量,传入人体后,使细胞发生和谐的同步共振,可直接对细胞起到一种微妙的按摩作用,从而增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内分泌系统释放出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达到增强肌体免疫力的目的。

3、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对职业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

人的身心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时间一长,便会导致身心疾病发生。

通过听练笛疗音乐,可以宣泄心理和生理的能量,消除紧张状态,起到恢复身心正常状态,治疗疾病的作用。

4、疾病往往使人不同程度地与外界交流减少,心理疾病尤为突出。

这使人产生孤独和不安全感,情绪和精神受到损害。

笛疗音乐作为一种非语言的独特的交流手段,恰恰可以起到交流的作用,减少孤独感和不安全感,达到治疗的目的。

5、听练笛疗音乐可使人进入一种特殊的“气功态”。

“气功”说法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

在古代道家养生术中,大都讲炼丹。

其实丹是靠精、气、神三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单谈练气,不谈精与神是不全面的,对养生实在不利。

练神或练心应该是练功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关节,练神练心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大小经络中的气息会自然生动,顺通流畅。

适当的音乐,可使人的心境净化,达到较高的人静状态,从而产生阳气,打通经络,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

6、人的手指神经在大脑皮层所占的区域范围非常大,是大腿神经的十倍。

吹笛箫讲究指法和全方位立体配合,对激活神经介质,开拓右半脑潜能、爆发意识效应、增加智商、提高思辨力、升华记忆天才都十分有利。

7、人的精神活动实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和生化现象,笛子发音高亢、圆润、清秀、淳厚、典雅、柔和婉转、温馨,笛子的声波作用于耳膜,会引起毛细胞变形,转化成电信号,传到大脑听觉神经,会诱发以前曾被抑制的脑神经元参与交换,更多神经元,能聚会大脑意识被笛疗音乐描绘的感情净化(用FM515脑电波仪配合IBN-PC电波系统作资料分析的检测报告)。

8、人体能通过声波的刺激而产生一种叫类啡呔的物质,它可以起到类似“杜冷丁”等药物的麻醉作用,我国笛疗功法发明者黎湘安先生根据这一现象,将五行理论、五行音乐、生物反馈理论等引入电子技术与生物控制领域,研发了一种笛疗仪(专利号:200820053471.9),其外观造型与传统竹笛一样,在不影响传统竹笛演奏功能的情况下在笛头部分巧妙安装电子记忆芯片并置入笛疗养生曲和中外名曲,用立体声耳机播放,引起大脑左右两半球皮层产生共振,犹如音叉和音叉互相共鸣振动的机理,笛疗仪播放的音乐能促进
脑神经元更有效协调共振,从而产生а波(脑电波),协调左右脑,诱导潜意识更容易地和意识沟通,达到促进“脑啡呔”的分泌和有益人体健康的激素的释放。

二、笛疗的用笛
笛疗使用的笛子与艺术专业演奏使用的笛子基本一样。

但为了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演奏功力的人的需要,同时也能使从来没有吹过笛子的人较快的掌握吹奏技法和收到医疗效果,笛疗功发明人黎湘安老师研制的笛疗专业配套产品“笛疗仪”的外观与我国传统的竹笛基本一样,其不同的是运用了现代电脑编程技术在笛头部分巧妙内置了电子芯片并录入有数千首笛疗音乐作品,来适应不同情况的人群和不同的病症,有选择性的听练。

听练时运用立体声耳麦能引起大脑左右两半球皮层产生差拍共振,转变为脑电波(а波)协调左右脑;同时又将音乐旋律、节奏转化为电波符号产生脉冲,然后用电流把音乐信号输入人体经络俞穴上,使患者接受音乐脉冲治疗;发音管上还镶嵌有6颗医疗用磁石,磁石分两组分别镶嵌在双手拇指和小指的持笛位置,磁头凸出笛管,左右手指分别接触于不同磁疗信号极性的N极组和S极组;这样由听觉、触觉和穴位共同作用,达到调节与改善人体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的功能。

这种治疗过程是按照中医辩证论治法则,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音乐处方来完成的,笛疗仪运用数控技术能根据临床不同表现,筛选出不同的音乐处方及配穴。

笛疗仪是为普及推广笛疗功法和笛疗音乐而设计生产的现代高科技音疗新产品,它以音乐治疗学为基础,以五行理论为指导,结合了中国传统医学、磁疗学、养生学、气功学的精华,在重新确立五音与人体五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将五行理论、五行音乐、生物反馈理论等引入电子技术与生物控制领域,制成医疗器械。

它扩大了音乐治疗的应用范围,它把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理疗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设计制作成一种新型乐器,它不仅能起到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而且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笛疗音乐作品。

初练者,可依照黎湘安老师编著的《中国笛疗功法》教材及配套的视频光盘按部就班进行听练。

笛疗仪还具有网上下载的功能,使用者可根据治疗需要,随时在配套的笛疗网站上更新笛疗内容和下载音乐处方及笛疗音乐作品,对症下“乐”。

如上图所示:笛疗用笛主要由笛头(1)、吹奏管(2)、发音管(3)、医疗用磁石(9、10)组成,其中:笛头管(1)内安装电子电路,在电路板上设置一具有录音、播放、收音功能的集成模块并置入五行音乐养生曲来实现音乐理疗;吹奏管以吹练笛疗曲达到练气健身,同时发音管外壁镶嵌磁石(9、10)作用于手指神经来疏通经络,调整人体脏腑。

笛头管和吹奏管笛塞(5)间连接一导电线路,将电池、功能模块连接到该线路中,电池负极接笛头管中的弹簧,正极与吹奏管笛塞的铜片连接,当笛头管和吹奏管螺接稳定后,便形成一导电回路,该吹奏管与发音管通过一铜套接头连接后便可实现录音、收音、播放、演奏与音
疗和磁疗保健的功能,以此达到促进人体心身健康的目的,属纯自然疗法。

三、笛疗的几项要求
1、呼吸
呼吸对笛疗十分重要,没有正确的呼吸就谈不上笛疗。

呼吸不正确也就难以收到好的医疗效果。

笛疗虽然也是吹笛,但它的呼吸要求与艺术演奏吹笛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简而言之,艺术演奏一般来讲主要是采用胸腹联合呼吸法,而笛疗则要求多用腹式呼吸,即丹田运气。

笛疗呼吸的方式要求有两种:一为顺呼吸,二为逆呼吸。

顺呼吸的要求与人们日常中的自然呼吸相近,吸气时小腹部要微微膨胀,把气存入腹部(丹田),呼气时腹部自然收缩,使气息由腹、胸、喉、口成一畅通直线。

逆呼吸则不同,它的要求与顺呼吸相反,吸气后腹部微收,使气蓄入肺、胸及肋周围,呼气时腹部却渐渐松而鼓起。

这两种方式的呼吸在笛疗中都要运用,但开始要以顺呼吸为主。

然后随着功夫的加深和身体素质的好转逐而转向逆呼吸。

笛疗呼吸与艺术演奏吹笛呼吸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意守。

笛疗吹奏要求“气随意行,意到气到”。

意就是思想,就是说呼吸时要想着气沿着什么经络运行,何起何止,用自己的意念去导引去指挥,使气有路线有方向有目的地运行。

笛疗呼吸的要求不能千篇一律,要依不同的人的病来定,一般有以下七种呼吸法:○1、口吸口呼;
○2、鼻吸口呼;
○3、同吸同呼;
○4、吸而停呼;
○5、呼而停吸;
○6、急吸促呼;
○7、慢吸缓呼。

因为人的呼吸主要是靠肺的推动宣发,进而才能使心血周流循环。

过去中医常讲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行。

而肺主气朝百脉,肺气贯心才能使血脉通达全身。

所以说,在笛疗锻炼过程中,不可忽视呼吸。

开始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以免因不得法而达不到治病健身的目的。

* 在没有笛子的情况下,呼吸训练还可参见《笛子徒手练习操》进行练习。

2、姿势
笛疗的吹笛姿势与艺术演奏时的姿势略有不同。

它的明显差异之处是笛疗吹笛时要求顺应方向意守和垂帘。

顺应方向就是要求以病情来决定面向,一般以南北方向为好;意守就是思想;垂帘就是双目微闭眼帘下垂似盲。

笛疗吹奏时的姿势要求严格,它有十五条要求,现介绍如下:
○1、桩立:两脚侧向右钭方分开与肩齐宽,面向正南(或正北),似木桩一样直立,勿弯勿晃。

○2、顶悬:顶悬之意就是站稳后,头顶百会穴处好似有一根绳索拉着悬空提起。

○3、目端:目端是指双目向前方与身体形成侧视状,即身向右钭侧,而双目、面门向正前(正南)端视。

○4、垂帘:双目似闭非闭,不可圆睁,似盲状为好。

○5、收腮:收腮的要求与艺术演奏吹笛相同,两腮要内收,不可鼓起。

○6、抿嘴:嘴形向两边拉开成抿嘴,不可翘唇成鹰嘴,要成似笑非笑状。

○7、坠脊:坠脊是要求整个脊骨放松,自然下坠,不可硬直挺弯。

开始纵肩吸口气,然后口吐一口气脊骨就放松下来了。

○8、含胸:胸部(指两乳头及整个胸廓)要往里微收,两肩头微向里抱,要使肺的活动宣发自如畅通,不可憋胸、闷气、压迫内脏,不可把胸挺凸出去。

○9、坦肩:双肘自然下坠,不可抬肩耸膀。

○10:垂肘:双肘自然下坠,形成腋下空。

不可用力,不可架起。

○11、松腕:意念神门,腕自松,要意守神门穴,使双腕、前臂自然放松、空悬,不可僵硬。

○12、提肛:肛门不可下坠,要用意念向上提起。

○13、舒指:十个指头都要求放松。

自然活动,不可用力,不僵直,不可紧绷,青筋外露。

○14、足实:足之双脚也,立地要实在而有力,十趾要用力抓地,使涌泉悬空。

稳稳实实,不可虚晃,不可随意改换站立位置。

○○15、柱腿:双脚微屈膝,自然而有力,要象两根柱子一般蹲于地上,撑持全身。

既要放松,又不能抖颤,不可直立,也不要过分打弯双膝。

两腿之力要相应地均衡,不可一实一虚、一直一曲。

3、四要六忌与八其
○1、四要:
坐立安如山,心意闲似眠,
神视盲而专,气指均而坚。

○2、六忌:
头身忌摇摆,目瞻忌肆乱,
运气忌中阻,神情忌涣散,
运指忌偷闲,谱节忌错断。

○3、八其:
肃其气,静其心,垂其帘,澄其意,
松其度,端其身,细其耳,远其神。

四、笛疗功法介绍
1、集思练吹法
集思,就是集中意念去思想,用意念去调动全身的真气集中冲向一点,向疾病作斗争,把疾病从体内赶、挤、排、杀出去。

它的方法是,在保持笛疗时正确姿势的情况下,把笛子吹孔置于下唇,吹孔与人中对齐,使印堂、鼻尖、人中、吹孔成一直线。

双手持笛不要抬动手指,然后大呼一口气,使全身放松入境,意守丹田,口鼻共同吸气。

用集中的意念导引,使天地之精气由脚下涌泉起,上从百会穴入,向丹田汇集,缓缓吹笛。

这时随着笛声,你要集中意念想着,一切病魔残浊正随着你气的呼出而排出散去。

如果是某个部位有病,你就集中各路之气汇于病灶部位,使病灶部位的皮肤毛孔俱开,真气挤压病疾从毛孔散发而出,使病灶部位有热感。

这样反复做,沿着节奏的要求,按速度、按长短、按高低吹完音阶或练习曲。

每日1至2次就能达到医治目的。

此法简单,易于掌握,可用任何笛子或箫进行练习,不会吹笛者可用竖笛或葫芦丝、巴
乌吹奏。

练上一周至半月之后,病情就会有所好转,同时在练习时就会明显感到,气越来越充足,内脏和全身有热麻感,病部皮肤有麻痒感。

长期坚持练习,能给人的心率、血压、思维等各方面都会带来好处。

它还可以促使肌体内环境的相对平静,增强肌体的抗疫力,以利对各种疾病的辨认、抗击和消除。

2、七字诀练吹法
在我国气功学科的宝库中,有一种六字诀养生法,又名“养生六字诀”。

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最早提到这个六字诀(即六种用气法)的,他在《养生延命录》里这样说:“凡行气,以息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之吸也,吐气六者谓之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

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到隋唐时期天台山智顗大法师所著《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也提出用六字诀可以治病健身。

他说:“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

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之中,想心方便,转侧而行,绵微而用。

颂曰: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呬肺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


唐朝高龄医师孙思邈把六字诀编成了卫生歌,以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进行选练,这就进一步确立了六字诀的治病之方法:
春嘘明目夏呵心,
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
三焦嘻出热难停。

……
六字诀的发音,因为口型的不同,气的流动用力不同,所以它牵动着不同的脏腑经络,使气血通达盛旺。

虚者有补之效能,实者有泄之奇效。

通淤导滞,修残补缺,生养真气,除祛外邪,散毒解结,治病健身,使之益寿延年。

笛疗的七字诀是把养生六字诀的嘘、呵、呼、呬、吹、嘻时的口形变化及用力,同吹笛子时的缓、平、超、急、喉、花等变化,巧妙而且十分恰当地结合在一起。

吹奏笛子的各个不同的音区,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六种呼气法的各种口形。

它能使练功者在练笛中引起兴趣,能自娱、能陶冶性情,能在悦耳的笛声中达到治病健身的效果。

吹笛有声,故而要听。

听,可以集中意念,听可以神化入境。

故在六字诀中加一字诀为“听”。

听六字诀之音。

笛疗的七字诀略异于养生六字诀,现将每个字诀的练习方法介绍如下:
○1、预备势(同前“笛疗的几项要求”一节中所述的“姿势”要求)
○2、字诀功法
字一为“听”
听为耳、神两种:吸时为神听,吹时为耳听。

只听其一不听其二,动静难以制养。

双听紧密结合,方能成形为一,通达入化。

耳听为动,神听为静,要以动养静,以静制动。

动静相互制养才能使气、精、神浑然一体,最终达到除疾壮体的目的。

字二为“嘘”
“嘘”为肝。

肝脏有疾,多练此功法。

全按音孔,吹奏中音区长音。

两踵着力,双足大趾用力抓地,脚心涌泉穴微微空起,缓缓用口鼻吸气,引天地精华之气,入百会与双手劳宫穴,沉入下丹田。

吹奏时,随着气流的缓缓流出,意念回引沉入丹田之气运行,逐使体内污浊之气往笛内与脚下涌泉穴排出入地。

大拇指有麻、酸、胀感。

5 - - - | 5 – 0 0 | 5 - - - | 5 – 0 0 ||
嘘………嘘………
缓吸,呼为八拍,往返呼吸16次为一节,健身者练足,治病者需加数倍,日练晨夕两次。

字三为“呵”
“呵”为心。

心脏有疾,多练此功定有奇效。

吹法:缓吸缓吹,左右双手中指交击颤动缓而均,饱满练习长音。

双手小指直起指尖向上。

口鼻共吸沉丹田,然后屏息开始吹笛,吹笛之时,意念导气行由脾经隐白穴(大足指旁),大腿内侧上升分为二支。

一与心经接,极泉穴、少海至少冲穴(小指),二与心包经经接,天池、天泉、劳宫穴至中冲,使中指、小指有酸麻感。

3 - - - | 3 – 0 0 | 7 - - - | 7 – 0 0 ||
呵………呵………
缓吸,吹为八拍,往返循序16次为一节。

字四为“虎”(呼)
“虎”为脾。

“虎”音为吹笛喉音之技,吹时喉头有声响。

吸气要快而饱,口鼻共吸蓄气于胸腹及肋骨周围,然后屏气开始吹笛。

吹奏中音区的长音。

吹笛时,左右双手小指触贴笛身,稍用力按住。

双足大趾用力抓地,微悬涌泉。

意念导引气由隐白穴起沿大趾赤白肉上行,经小腿内侧,走股内侧、前缘,引入腹内脾脏络胃俯,再过横膈膜,夹行咽喉,连于舌根,散于舌下。

1 - - - | 3 - - - | 5 - - - | 6 - - 0 ||
虎…………虎…………
快吸气,呼为八拍,往返循序12次为一节,弱体已足,强身可适当加长。

字五为“呬”
“呬”为肺。

用鼻吸气,气直入肺胸(中丹田)。

吹奏时气流缓细而均,吹奏超吹的弱奏泛音等。

双手大拇指小指托笛,食、中、无名三指同步虚颤。

音质柔弱细致。

左右手交替进行。

吹时意念引导气由大敦穴上行,由腹而脚。

从中府、云门,循臂内手少阴心经之前直至
少商穴。

1 - - | 1 - - | 5 - - | 5 - - ||
呬…………呬………
中速吸气,呼为12秒,往返12次为一节,治病者加长。

字六为“处”(吹)
“处”为肾。

平吹音,中指快速颤打,两脚柱地,吸气入胸,胸沉入下丹田,再引丹田气至后背肾俞部位。

呼吹时意念导引气由涌泉穴沿下肢上行至肾,上至俞府,后接心包经天池穴、天泉穴、内关穴直到中冲穴(中指),使打颤中指感到热、麻、酸。

口鼻作大幅度深吸,使胸、肋全周渐胀。

tr tr
32 - - - | 2 - - - | 56 - - - | 6 - - - ||
处…………处…………
吹为八拍,往返循环16次。

量体与病情适当增减。

字七为“吐噜”(嘻)
“吐噜”为三焦。

吐噜为吹笛中花舌之技法,由舌尖弹动而得。

吹奏同时打动无名指。

吸气以口鼻同用气入肺腑,吹奏高、中音区。

吹时意念导引气由窍阴穴起(四趾)经阳陵泉、环跳穴、日月穴、肩井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再经天髎穴起经外关至关冲穴,使四指有热、麻、酸感。

* *
6 - - - | 6 – 0 0 | 2 - - - | 2 – 0 0 ||
嘻…………嘻…………
快吸气,吹为八拍,循环往复八次为一节。

3、动静练吹法
动静练吹法,是运用动与静融合的一种练习方法,使动作、意念、气息流动成为一体,针对某些疾病或者说某个部位进行有目的、有控制能力的练习治疗。

动静练吹法共有十种练习方法,故又称之“练吹十法”,它针对性强,收效也快。

若每天按顺序练吹一遍,即能使全身开窍通神、血脉畅通、精神清爽。

有病治病,无病健脑强身、延年益寿。

预备式:双脚站成略侧向右边的八字形,与宽同宽,双肩向前平伸,双掌向上,托笛在双掌之上,然后两肘收回,自然置于胸肋两侧。

双目微闭,全身放松,双唇微合似微笑状。

意守丹田万事皆空,约一二分钟之久,缓缓持笛于嘴下,形成气功状态下的吹奏方式。

第一法慢吸缓吹贯百会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吹笛前先意守丹田万事皆空,微吸气,吸天地之精气入百会沉下丹田。

吹笛时引丹田气,沿督脉上行,经大椎穴至劳宫,意念导引真气运行。

遂使体内污浊之气(病气)由笛内散入太空。

5 - - - | 5 – 0 0 | 5 - - - | 5 – 0 0 ||
第二法急吸沉吹落涌泉
涌泉穴位于足下的脚底心陷中,当脚底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处。

吹笛之前急吸气,口鼻吸气入胸沉丹田。

吹时用意念导行,使气下沉沿下肢直沉到涌泉,使体内污浊之气由涌泉泄出,入地三尺。

此法能使血脉通达,精神旺盛,对头痛昏晕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
5 - - - | 5 - - - | 5 - - - | 5 - - - ||
第三法仰吸俯吹开天突
这是一种吹功与动配合在一起进行练习的方法,对支气管、哮喘、咽喉炎、咳嗽等有显著疗效。

练功时要先吹后吸,吸气时头仰起,使天突穴处的肌肉、筋脉绷直,使气入肺胸。

吹笛时头要猛地下俯,下巴颏向胸俯去。

吹吸,腑仰要紧密配合,使天突穴处有痒胀的感觉,意守天突穴。

56 - - - V | 56 - - - V | 56 - - - V | 56 - - - ||
第四法急吸促吹揉俞募
俞募穴分布胸、背二处,胸前为募,背后为俞。

急吸就是要张开口同鼻共吸。

吸时胸背全面地扩张,要胸、腹、腰全面胀鼓,意守中丹田。

促吹系指短而有力、气粗力猛,“苦”字单吐的吐奏吹法,吹时胸、腹、腰全面收缩。

一吸一吹配合着俞募二区的一张一收,使俞募二穴区得到冲揉、振、开,使筋骨发酸,五脏六腑发热开任督,打通小周天。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2 2 2 2 | 5 5 5 5 |
3 3 3 3 | 6 6 6 6 ||
第五法四指挠打冲劳宫
四指不是四个手指,而是指第四个手指——即无名指,在吹笛时意守劳营穴,双手无名指起落颤打,就能调动全身真气冲开劳宫。

双手无名指可同起同落,颤打也可以交替颤打。

丁丁丁丁丁丁丁丁丁丁丁丁丁丁丁丁
56 56 56 56 | 12 12 12 12 | 56 56 56 56 | 12 12 12 12 ||
第六法旋腕换指通神门
意守神门穴,双腕可交替大幅度拖动,以同音换指技法来吹奏长音,引导丹田之气冲向神门,致腕与神门穴处有酸胀之感。

1 1 1 1 1 1 1 1 1 1 | 4 4 4 4 4 4 4 4 4 4 || 同音换指
1 - - - | 4 - - - ||
第七法溜玉指习巴音奏左右操九宫
“九宫”分布于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各指节中,大力溜动能使九宫大开,活血、通气、散淤。

其奏法似艺术演奏时的巴音吹奏,其手指动作要更大。

5↗1 1↗#4 | 5↗1 1↗#4 ||
注:五、六、七三法均系双手功法。

常言之“十指连心”,说明手上的经络穴位的打通,与全身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多练此三法对健身防老、防生理退化能起到十分好的作用。

第八法舌弹吐足挠顿疏通三阳阴
三阳三阴经共有: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各有三经,共计十二。

此法就是要使三阳三阴经通达流畅。

吹时吸气要足,汇入丹田,吹笛时舌尖伸缩形成吐奏,要用力、要结实,冲击力强,同时双脚交替踩拍,脚踏一下舌吐两下为一拍。

脚踩要以掌动,脚后跟不可离地,掌仰起的幅度要大,使足腕有酸麻感。

意守丹田之气,勿外泄,勿流散。

TT TT TT TT
||∶×5 5 ×1 1 | ×6 6 ×2 2 ∶||
左右左右
第九法高强奏守命门吸天阳饮地阴
命门穴被称为“十二经之主”。

看守命门进行强吹,有疏经通脉之能。

天为阳、地为阴,意守命门一吸一吹。

可吸天体之阳以养气,可饮地之阴以养血。

使命门呼吸开阖,疏通全身主要经脉,全身上下融合贯通,使天、地、人连为一体。

1 - - -V | 3 - - -V | 5 - - -V | 6 - - - ||
强吹长音┈┈┈┈┈┈┈→≮
第十法静心气缓生音真气统回归
以上九法练完,就要长呼一口气,使全身再度松弛下来,使心入静,寂似夜,静似眠。

万物俱寂,万事皆空。

然后缓缓吸气吹笛,如同体操的收势一样,使真气统统回归丹田,然后停音收气、睁眼、收功。

5 - - - | 5 - - - V| 5 - - - | 5 - - -||
缓吹筒音5≯┈┈┈┈┈┈→
注意:十大法的练习,开始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没有一点吹笛基础的人,没有练习集思练吹法的人,不可急于练习十大法。

五、练功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