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十五周)组合阅读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下学期初二语文(第十五周)组合阅读
【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3题.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诗歌中“”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2。
诗中两次提及“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3。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句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
第二句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了诗人愁思之绵重深长.
C。
最后两句写出了与友人的重逢,由以前的“未有期"到现在的“共剪西窗烛”,在相聚的欢乐里夹杂着回忆的愁苦,使这愁苦成了重聚的话题。
D。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询问和问答,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
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
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
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注】乙文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
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
⑵余服.官二十年()
⑶四支.僵劲不能动()
⑷腰.白玉之环 (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余为.少慰余不愿为.大官
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戴朱缨宝饰之.帽
C.可以.处乐以.衾拥覆
D.太丰则吾不敢也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7.【甲】【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
他们共同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 .
【现代文阅读】
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
白剑峰
①每年诺贝尔奖揭晓的时候,中国人总有几分落寞。
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追问:为什么获奖的都是西方科学家?中国人离诺贝尔奖有多远?中国人为什么拿不了诺贝尔奖?在中国人的心底,似乎隐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诺贝尔情结”.
②客观地说,诺贝尔奖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但是,诺贝尔奖又是一个独特的标志,代表了一个国家科学家的素质。
当我们回望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在他们的身上,除了有一种执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外,更有一种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
而这恰恰是比诺贝尔奖本身更重要的东西,也是容易被世人忽略的。
③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也就是对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
例如,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他们分别发现了导致艾滋病和宫颈癌的病毒。
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无疑为人类战胜重大疾病带来了曙光。
2007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等三位科学家在基因治疗研究领域成果卓著,造福了无数肿瘤患者,因而也当之无愧地获此殊荣。
④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面对荣誉的桂冠,求者不得,得者不求。
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大多数人根本无意于得奖。
这些人长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
在科学的禁区,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这种探索也可能意味着一生的徒劳和失败。
而支撑着他们永不放弃的,就是造福人类的伟大梦想。
这正如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曾说的:“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
⑤由此可见,诺贝尔奖与其说是一个光环,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对于中国科学界来说,最缺少的不是光环,而是“诺贝尔精神”。
眼下,中国不乏才智过人的学者,但鲜有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巨匠.一些人过分关注科研的“果实”,忽略了生长的过程;过分关注个人的小得失,忽略了社会的大利益。
因而,他们常常是在利欲的驱使下从事科研活动,作风浮躁,急功近利.此种短期行为,注定只会催生“学术泡沫”,而无益于人类的长远进步.事实上,获得诺贝尔奖,绝非一朝一夕的“突围”,而是经年累月的苦守。
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怀着造福人类的“大功利心",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耐得寂寞,不慕纷华.惟其如此,才能孕育出非凡的科学之果,最终被历史铭记.
⑥也许,科学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是否获奖,而在于是否为造福人类而献身。
懂得了这一点,中国人就离诺贝尔奖近了一步。
8。
通读全文后回答:在作者看来,“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是什么?
9。
请指出第③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0.请你为“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大多数人根本无意于得奖。
”这个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11。
有人认为删去第⑤段也不影响全文的整体表达。
你是怎么看的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诗词鉴赏】
1. 秋
2。
第一个“巴山夜雨”是实写,描写秋雨连绵,渲染凄清寂寥的情调;第二个“巴山夜雨”
是虚写,是想象未来和友人团聚时回忆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实托眼下的孤寂和思念情深. 3。
C
【文言文阅读】
4.⑴希望,盼望⑵做,当⑶同“肢”,四肢⑷腰间佩带
5.B
6。
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
7.勤奋,自持,能吃苦(或刻苦)
【现代文阅读】
8.一种执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外,一种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
9。
举例论证。
举六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例子,论证“诺贝尔奖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也就是对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10。
屠呦呦在研究起初并没有以诺贝尔奖为目标,只是想着能用自己的知识挽救人们的生命,造福人类。
就在她埋头研究之际,她的成果获得了世界的认可,她也得到了诺贝尔奖的青睐.
11。
我认为第5段不能删去,第5段主要论证了中国科学界缺少诺贝尔精神,与第4段形成了正反对比论证,使得作者的表述更加全面。
同时也点出了作者写作本文的现实观照意义。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