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试题。
①一场名为“ALS冰桶挑战赛”的活动正在互联网线上线下如火如荼地进行。
活动规则极为简单,挑战者要么在24
小时内向美国ALS(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
上传至网络,同时向自己的三个朋友发起挑战。
②关于“冰桶挑战”的起,一个广为认可的说法是,美国一位身患ALS的波士顿大学棒球手弗雷特及其朋友们发起
了这项活动。
活动的目的在于筹款,并让世人对这种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
据悉,目前针对
ALS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存活期一般是2至5年。
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就是ALS病的患者。
③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
美国《大西洋月刊》15日称,Facebook上参与这个话题的网友
已达1500万人次。
参与者包括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金刚狼”休·杰克曼、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等。
名人效应带连锁反应,短短两周内,ALS协
会已经收到近400万美元的捐款,是2013年同期的4倍。
不过“认怂”的名人也有。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总统奥
巴马在被点名后,并没有选择湿身,而是选择用捐款支持该活动。
这几天,这桶冰水已浇至中国。
在新浪微博上,“冰桶挑战”是排名第一的热门话题,短短几天,阅读量已达数亿。
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优酷土豆CEO古永锵、
奇虎董事长周鸿祎、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等都完成了各自挑战。
可以想象的是,国内掀起的“冰桶”热,动静也不会小。
④然而,在“冰桶”热背后,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舆论。
一部分网友不屑于一些名人在传播公益的同时夹带“私货”,批评该活动是炒作多于公益;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不管形式如何,只要达到目的就好。
笔者以为,单从宣传角度看,该活动确实达到了目的,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病症,唤起世人的同情心。
从这点上说,该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营销。
“冰桶挑战”有别于传统的公益项目,它借助于社交网络和短视频的快速传播能力,给公益植入了互联网
基因,使得未其他公益活动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但另一方面,尽管活动参与者的初衷或许不错,不过指名道姓击鼓传花式的传播方式,虽说造成了很大影响,实际上却是一场“刻奇主义”的胜利。
⑤“刻奇(Kitsch)”一词于德语,原意为“媚俗”或者“自媚”。
因昆德拉的作品而广为人知。
后,“刻奇”被用于形容一
种网络现象,可以理解为“虚假的崇高”“灵魂的虚肿症”。
“刻奇”的一种结果就是,当某个东西被赋予感伤、崇高的意义之后,便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与感伤。
谁要是不加入这场情感洪流,就会被定义为居心不良。
我们在网上常见的诸如“不转不是中国人”“你必须懂的10条做人道理”等这些提法,都是“刻奇”的表现。
(摘编自2014年08月21日《中国青年报》)
【1】下列关于“冰桶挑战”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冰桶挑战”规则非常简单,挑战者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上传至络,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
B.美国一位身患ALS的波士顿大学棒球手弗雷特发起了“冰桶挑战”活动,“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在于筹款。
C.借助于社交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名人效应又带连锁反应,扎克伯格、比尔·盖茨等名人的参与为ALS协会带了更多的捐款。
D.“渐冻人”病目前还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存活期只有2至5年,让世人对这种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也是“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之一。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②段介绍“冰桶挑战”活动的规则及起,指出了“冰桶挑战”活动所承载的公益性。
B.③段指出“社交网络”有力推动了“冰桶挑战”的迅速传播,表明由于名人效应引起的连锁反应,媒体给予关注,多方助推使得“冰桶挑战”成为热门话题。
C.④段提出舆论对于“冰桶挑战”有不同看法,作者认为,单从宣传角度看,该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营销,但其传播方式却是一场“刻奇主义”的胜利。
D.⑤段紧承④段,提出“刻奇主义”一词的及含义,并借此指出“冰桶挑战”是一场网络媚俗,表明作者对这场活动
所持的态度是否定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冰桶挑战”活动的规则看,它实则是以一种崇高绑架别人意志的“刻奇主义”,尤其是名人,一旦被点名,便身不由己。
B.“冰桶挑战”搭载近年快速发展的社交网络,迅速传播,尤其是借助名人效应,使得它在短时间内成为热门话题。
C.从“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看,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举措实则是一种最符合“冰桶挑战”活动本意的做法,值得我们
称赞。
D.当某个东西被赋予感伤、崇高的意义之后,便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与感伤,这类网络现象中的“刻奇”表现是虚假的崇高和灵魂的虚肿。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25分)
老照片申平
古镇上出现第一个照相师傅时,慈禧老佛爷还没死。
这老东西看见火车,连叫“妖怪”。
那个高鼻子蓝眼睛的老外就
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到古镇的,他也带了一个“妖怪”——一个黑匣子。
这匣子会“砰砰”地起火冒烟,发出刺眼的镁光。
老外看见古镇的美景,一边摇头晃脑地喊“OK”,一边拿着它东扫西瞄。
那黑家伙咔嚓咔嚓地响着,仿佛要把整个
古镇吃进去。
古镇人惊慌失措,人人避之犹恐不及。
只有小五子他太爷不怕。
他主动上前搭讪,还为他充当向导。
老外就用生硬的中国话给他讲照相的道理,教他如何冲洗照片。
老外在镇上住了几日,一个可怕的谣言开始流传。
都说那黑家伙会抽人血,说如果给那家伙照上,你的魂灵就会被老外带走。
镇上的几个头人一商量,这天夜里,一伙蒙面人便冲进老外的住处,把他痛打至死。
在混乱之中,小五子的太爷取走了老外的照相机及照片,藏了起。
过了些年,小五子的太爷开设了古镇第一家照相馆。
他除了给人照相外,也喜欢像那个老外一样到处拍摄,把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定格下。
接着,小五子的爷爷子承父业,也积累了许多古镇的老照片。
到了小五子爸爸这一辈,情况有点不妙,因为一场红色风暴席卷而。
这个时候,小五子他们家的老照片已经分门别类堆满了一间屋子。
小五子当时只有十几岁,他经常偷偷潜入这间屋子,翻看那些老照片。
照片上奇异的风景和人物,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忽然就有人说他家里藏满了“封资修”大毒草。
小五子的妈妈非常害怕。
这天她乘小五子的爸爸不在家,就让小五子
协助她搬出一捆捆照片,用它点火做饭。
正烧着,小五子的爸爸回了。
他一看,撕心裂肺一声大叫,一脚踢翻了正在烧火的小五子,又把做饭的老婆暴打一顿。
小五子似懂非懂地听爸爸说:这些老照片记载的就是古镇的历史,价值连城。
咱就是丢了性命,也要保护好。
当天夜里,全家人一起行动,转移那些老照片。
天亮后造反派就冲进他家,到处搜查,可是一无所获。
全家人一口咬定:老照片已经全部烧掉了。
造反派不信,就把小五子的爸爸抓走了。
他们批斗他,可他就是一句话:照片烧了。
接着,镇里当年老外下榻的龙王庙开始闹鬼。
不止一个人看到,夜深人静之际,那个老外就从龙王庙里走出,端着照相机,到处飘荡。
有人甚至听见他用生硬的中国话喊:还我的命,还我的照片!鬼影后居然飘到造反派头头家的窗前,大叫:你不是要老照片吗?我给你送了,你出拿啊!吓得头头一家险些窜稀。
古镇一时充满了恐怖的气氛,
一到黑天,家家关门闭户,人人自危,造反派们再也不敢提老照片的事情了。
奇怪的是随着“文革”结束,鬼也不再闹了。
又过了几年,小五子的爸爸因病去世。
临终,他把小五子单独叫到身边,郑重交代了一件事情。
小五子涕泪滂沱,连连答应。
时光流逝,当小五子即将成为老五子的时候,国内外一批又一批有钱人不断光临古镇,纷纷以高得令人乍舌的价格找他收购老照片。
但是小五子要么说没有,要么说不卖。
后他说,照片不属于他一个人,他在等待最早一批老照片主人的后代到古镇。
终于有一天,一对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到了古镇。
经过反复询问,小五子最后确信他们就是当年那个老外的后人。
小五子带着他们到龙王庙后院的一个储藏室,打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一架相当古老的照相机,还有一套外国人的衣服。
小五子指着这些东西说:这就是你们的先辈留下的。
这套衣服的料子很好,这么多年都没有坏。
家父还曾穿着它装鬼,保证了老照片的安全。
走到储藏室里边,就看到了一箱箱早已发黄的老照片。
小五子找出其中的一箱说:这就是你们先辈最早拍摄的老照片了。
两个外国人手抚这些东西,唏嘘不已。
双方协商的最后结果,是把老照片全部无偿捐赠给当地政府。
政府在古镇建立一个展览馆,整理展出全部老照片,并为外国人汤姆逊和中国人赵据(小五子的太爷)、赵汗青(小五子的爸爸)在展览馆里塑腊像。
展览馆投入使用那天,小五子和那两个老外在现场合影留念。
他说:再过100年,这也会变成老照片的。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篇写慈禧看见火车连叫“妖怪”,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下文写古镇上的人们做出种种愚昧无知、凶狠残暴的行为作了铺垫。
B.老外带着照相机到古镇拍照,让古镇人惊慌失措,老外也因此死于非命,说明当地传统实力强大,外人员难以立足。
C.当年老外下榻的龙王庙闹鬼,吓得造反派头头一家胆战心惊,造反派们也不敢再提老照片的事,这表明造反派们内心有鬼,知道他们做错了事。
D.“两个外国人手抚这些东西,唏嘘不已”的原因,一是见到了先人的遗物,二是为与这些老照片有关的人和事所感动。
E.这篇小说围绕老照片的传奇经历构思情节,把人物的命运、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图。
【2】“老照片”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塑造了小五子这一家人的群体形象,请简要概括这一群体形象的性格特点。
(6分)
【4】这篇小说篇幅虽短,但所写内容却角度多,跨度大,还颇具沧桑感。
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8分)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25分)
曹禺执教剧校
曹禺到南京几天了,这正是1936年的初秋季节,他一直忙着整理行李,接待新的朋友。
他作为国立南京戏剧学校
的教授,应聘到这里教书。
虽然很疲惫,但心情却有另一番新的滋味。
他在事业上是一个从不敷衍的人,他的热情不但贯注在创作上,同样,也渗透在教学里。
他教世界戏剧名著选读,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而且剧目也经过精心挑选。
他从不做抽象的说教,而是采取边朗诵、边表演、边分析的方法,绘声绘色地把同学带入戏剧情境之中,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即使剧本上的一句台词、一个停顿,他都能讲出它内在的底蕴。
他把渊博的知识、舞台的实践和具体入微的艺术感受融合在一起,这就把学生迷住了。
每一堂课,对他们说都是美不胜收。
许多同学回忆说,万老师上课,可谓绝妙,他有学问,会表演,又有创作经验,因此,讲起课就驾轻就熟,挥洒自如,加上他那口才,所以,每次上课,课堂里都挤得满满的,连外班的学生也听他的课。
他还有一套辅导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和理解剧本的水平,除重点讲授一些剧目,还组织学生阅读世界名著。
他不是一般地布置一下,任其自流,而是按照点名册,具体规定某某读哪本名著,并让每个人都要写出读书报告,或分析主题和人物,或分析戏剧结构和冲突,过一段时间,再根据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更换新的阅读剧目。
这样一种指导阅读的方法,使学生获益匪浅,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鉴赏能力。
因为他所读中外戏剧名著较多,才能这样指导学生;同时,也因为他具有一种诲人不倦的精神,才能这样不怕麻烦,因材施教。
指导学生排戏,他基本上是运用他的实践经验,也可以说是从张彭春老师那里学的导演方法。
他首先发动学生讨论剧本,从主题、人物到台词,让学生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务求理解透彻。
具体排练时,又指导得十分细致。
每句台词,为什么这样写,它的含义是什么,该怎么念,又该怎样动作,几乎等于他把每个角色都演一遍。
学生们说:“万老师是编剧、导演、演员三位一体的老师。
他写的剧本处处体现出他的艺术匠心,写得那么细致,连动作都写
出了,他指导学生排戏,也是这样,独具一格,犹如中国的工笔画。
”他的教学和他的日常生活风度迥然不同,他
为人比较谨慎,沉默寡言,但又很马虎、不拘小节,不会料理生活,他给学生的印象是很随便的,从不摆老师的架子,但是,在排演场上,却挺较真,连一个动作都不准错。
一旦进入创作领域.他就变成另外一个人了。
曹禺南京不久,便同马彦祥、戴涯等一起组织起“中国戏剧学会”,他们“为适应新兴演剧艺术职业化的要求”,组织
了这个学会,强调通过演剧研究话剧艺术。
他们第一次便筹备了《雷雨》的演出,由曹禺扮演周朴园,马彦祥扮演鲁贵,戴涯扮演周萍,郑艳梅扮演繁漪,李虹扮演四凤。
这是曹禺第一次扮演自己剧本中的角色,他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入这次演出之中。
当《雷雨》在南京世界大戏院公演时,一下子便打响了,可以说轰动了南京城。
特别是剧校的同学看到老师们的示范演出,真使他们大开眼界。
马彦祥后回忆说:我看过不下十几个周朴园,但曹禺演得最好。
这可能因为他懂得自己的人物,他是个好演员,他懂得生活,不是那种空中楼阁式的。
我觉得演周朴园没有比他演得更好的了。
在南京国立戏剧学校只有一年的时间,而这一年也可以说是他享受创作的愉悦和欢欣的一年。
(节选自田本相《曹禺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曹禺在南京剧校执教一年,虽然身心疲惫,但因为到一个新的地方,从事一份新的职业,结识了许多新的朋友,心情也另有一番新滋味。
B.曹禺是一位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他有学问,会表演,创作经验丰富,口才又好,因此,讲起课挥洒自如,让同学们感到美不胜收。
C.曹禺指导学生排戏的方法,就是从张彭春老师那里学的导演方法,完全依靠自己的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非常具体非常细致的指导。
D.周朴园是曹禺第一次扮演的戏剧角色,可能因为他懂得自已的人物,是个好演员,懂得生活,因而演出很成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E.本文主要从教世界戏剧名著选读、指导学生排戏、组织“中国戏剧学会”三方面叙述传主在南京剧校执教的事迹,首尾呼应,语言平实。
【2】曹禺在教世界戏剧名著选读时,教学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3】文章重点写曹禺在剧校的执教情况,第三自然段结尾提到他的日常生活风度,有何用意?(6分)
【4】曹禺在南京国立戏剧学校的教学虽然只有短短一年时间,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
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
清臣幼敏异,好学善属文。
天圣二年,举进士,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
宋进士以策擢高第,自清臣始。
是冬,京师地震,上疏曰:“陛下忧勤庶政,方夏泰宁,而一岁之中,灾变仍见。
必有下
失民望、上戾天意者,故垂戒以启迪清衷。
而陛下泰然不以为异,徒使内侍走四方,治佛事,修道科,非所谓消复之实也。
顷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天下之人,龉舌不敢议朝政者,行将二年。
愿陛下深自咎责,许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而善应集也。
”书奏数日,仲淹等皆得近徙。
会诏求直言,清臣复上疏言大臣专政,仁宗嘉纳之。
时陕西用兵,上言:“当今将不素蓄,兵不素练,财无久积。
小有边警,外无骁将,内无重兵。
今羌戎稍却,变诈亡穷,岂宜乘即时之小安,忘前日之大辱?又将泰然自处,则后日视今,犹今之视前也。
”
时西师未解,急于经费,中书进拟三司使,清臣初不在选中。
帝曰:“叶清臣才可用。
”擢为起居舍人、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公事。
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
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
丁父忧,言者以清臣为知兵,请起守边。
及服除,宰相陈执中素不悦之,即除翰林侍读学士,知邠州。
徙知永兴军,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顷。
仁宗御天章阁,召公卿,出手诏问当世急务。
清臣闻之,为条对,极论时政阙失。
时清臣以河北乏兵食,自汴漕米繇河阴输北道者七十余万;又请发大名库钱,以佐边籴。
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
宰相方欲两中之,乃徙昌朝郑州,罢清臣为侍读学士,知河阳。
卒,赠左谏议大夫。
清臣天资爽迈,遇事敢行,奏对无所屈。
郭承佑妻舒王元偁女,封郡主,给奉;及承佑为殿前副都指挥使,妻以不加封,请增月给,清臣执奏不可。
仁宗曰:“承佑管军,妻又诸王女,当优之。
”清臣曰:“是终为侥幸。
”遂卷其奏
置怀中,不行。
数上书论天下事,陈九议、十要、五利,皆当世可行者。
有文集一百六十卷。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五,列传第五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有下失民望、上戾天意者戾:违反
B.即除翰林侍读学士除:解除
C.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格:抗拒
D.清臣执奏不可执:坚持
【2】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部体现叶清臣“遇事敢行”的一组是()(3分)
①书奏数日,仲淹等皆得近徙②清臣复上疏言大臣专政
③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④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
⑤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⑥遂卷其奏置怀中,不行
A.①②④B.②④⑥C.①③⑤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清臣借京城发生地震的事向皇帝进言:派宦官备办佛事、设置道科,不是消除灾祸恢复正常的做法;应当深刻自责,招纳忠直敢言之士。
B.叶清臣上疏陈述大臣专政,仁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针对陕西战事谏言皇帝不能只满足眼前小安,而忘却前日大耻,更不要安然镇定不思进取。
C.仁宗询问公卿当世急需要办的事,叶清臣逐条回答,极力论述时政弊端。
河北缺乏军粮,叶清臣漕运米粮,发放大名库钱,因而被宰相贬职。
D.叶清臣天性豪爽,遇事敢作敢当,奏对不屈从权贵;郭承佑的妻子贵为郡主,因没有加封,请求增加月俸,虽然有皇帝说情,叶清臣仍未执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天圣二年,举进士,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
(5分)
(2)丁父忧,言者以清臣为知兵,请起守边。
(5分)
三、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幽居初夏①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交旧尽,睡谁共午瓯茶?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居住山阴时所作。
②箨龙:就是笋。
③木笔:又名辛夷花。
【1】诗人写景是如何从内容和技巧上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请简要分析。
(5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四、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密在《陈情表》一文中称“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想借此消除晋武帝对自己“不事二君”的猜疑。
(2)陶渊明在《归去兮辞》中用“悟”“知”“觉”等词,表达了自己对今昔生活的思考:“,。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3)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互应和,悠长而辽远。
此情此景正应了王勃《滕王
阁序》中的两句:“______,。
”
五、选择题
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3分)
A.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
B.李仁义和王鹏这对哥们大学本科毕业后就劳燕分飞了,李仁义到北京读博士,王鹏去深圳一家外资企业工作。
C.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D.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B.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
C.准确预报天气是一个难题,因为天气不仅受各种气团的影响,还受地形、水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天气变化。
D.专家强调,公共场所戒烟规定远不能解决我国公共场所的烟害问题,国家控烟立法已经刻不容缓,劝阻青少年戒烟也显得尤为重要。
3.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其实一切艺术到精妙处都必有诗的境界
②“诗”在古希腊文中的意义是“制作”
③一切艺术都可以叫做诗
④我们甚至说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物态或一片自然风景都有诗境
⑤所以凡是制作或创造出的东西都可称为诗,无论是文学,是图画或是其他艺术
⑥我们常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A.③⑥①④②⑤B.①⑥③④②⑤C.③④①⑥②⑤D.①④⑥③②⑤
六、语言表达
1.仿照示例,自选描写对象,另写一段话,要求修辞手法和句式与示例相同。
(5分)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6分)
中南大学22岁的大三学生刘路,由于破解了堪称国际数学难题的“西塔潘猜想”,被破格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成为目前中国最年轻的教授,还获得百万元奖励。
此事引起热议,有人赞成,有人质疑。
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
要求:赞成者使用陈述句,质疑者使用反问句;每条不超过50个字。
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鹞子抓住了栖息在大树上的一只夜莺,正要吃掉它。
夜莺请求说:“我这么小,填不饱你的肚子,如果你真的缺少食物,就应该去找更大的鸟。
”鹞子回答说:“如果我放弃到手的食物去追求那渺茫的东西岂不成了傻瓜?”“那你永远成为不了一只翱翔天宇的雄鹰。
”夜莺临死前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