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影视文学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
影视文学期末总结
![影视文学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d937b7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1.png)
影视文学期末总结一、概述影视文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研究的是影视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审美特点,在当今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影视作品进行文学分析,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创作意图,并为社会提供思想引导和文化反思。
本文将从文学角度对影视文学的研究方法和视角进行总结,并以实例分析的方式展开。
二、影视与文学的关系1. 影视与文学的本质区别。
影视与文学作为两种艺术形式,具有各自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影视通过图像、音频和语言等多种形式来表达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文学主要依靠文字的力量来构建虚构世界和描绘内心世界。
2. 影视与文学的互补关系。
影视与文学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可以相辅相成、互相借鉴。
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影视表达更直观的视觉效果,而影视作品也可以通过文学的深度和思想的发掘来增加内涵和思考的空间。
三、影视文学的研究方法1. 影视文学批评。
影视文学批评是对影视作品的文学艺术特点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影视作品的情节、人物塑造、意象和语言等方面的分析,来评价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2. 影视文学比较研究。
影视文学比较研究是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在影视表达上的差异进行比较,探讨作品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在不同艺术形式中所表现出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3. 影视文学叙事研究。
影视文学叙事研究是对影视作品的叙事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叙事方式、叙事角度以及叙事风格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创作手法。
四、视角和主题分析的实例1. 视角分析通过对不同视角的运用,影视作品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情节发展和内心世界的揭示。
例如,在《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影片中,导演通过镜头的运用,将故事视角设置为饭店服务员的视角,使得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服务员在大历史背景下的努力和追求。
2. 主题分析在影视文学中,主题是作品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例如,在《生活在别处》这部电影中,导演通过揭示人对生活的迷失和对爱的探寻,探讨了社会变革对人性的影响。
试论兵团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特征
![试论兵团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268fa2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2.png)
试论兵团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特征郑剑平【期刊名称】《兵团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1)003【摘要】近五年来,伴随着兵团题材影视剧在央视及各地的热播,对兵团题材影视剧作品的探讨也随之展开。
本文认为,兵团题材影视剧所呈现的再现兵团发展历史的史诗化追求,高度同构的主旋律意识以及屯垦戍边历史的模式化叙事等创作特征是其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In th past five years,with the broadcasting of film and television plays of the theme on XPCC on CCTV and TV channels in other places,discuss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bout them.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epic pursuit of the development of XPCC represented in film and television plays of the theme on XPCC,a high degree of homoorganic awareness of theme of and schematized narration of the history of stationing troops to open up wasteland and guard frontiers and other creative features among the reasons for their success.【总页数】4页(P24-27)【作者】郑剑平【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7【相关文献】1.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初创期创作特征研究 [J], 黄巧莉2.试论突破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误区的路径 [J], 朱红双3.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特征及趋势 [J], 徐旭;4.试论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中的土地情结 [J], 孙晨5.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发展期的创作特征 [J], 黄巧莉;李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把弘扬兵团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
![把弘扬兵团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https://img.taocdn.com/s3/m/3f74f320aaea998fcc220eaf.png)
把弘扬兵团精神,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在我们兵团,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是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精神旗帜,具有凝聚人心和引领社会前进的功能。
兵团是在新疆担负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特殊社会组织。
组建50多年来,兵团不仅在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稳定新疆和巩固新疆边防、维护祖国统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并认同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
兵团精神既是兵团过去克服艰难险阻、经受多种考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也是兵团今后更好地履行历史使命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是对新中国屯垦戍边长期起主导作用的核心价值观。
她早已融入我们的兵团意识、兵团品格、兵团气质之中,成为兵团人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兵团再创辉煌的精神力量。
如今,热爱祖国,不仅体现在随时准备为祖国主权、尊严和安全挺身而出,而且更多地体现在平日为自己幸福生活和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工作,始终无条件服从服务于国家大局。
无私奉献不仅体现在为各族人民办好事时不讲条件、不怕困难、不惜牺牲,而且更多地体现在运用自身拥有的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去带动地方、致富百姓,推动兄弟民族共同进步。
艰苦创业和开拓进取不仅体现在有条件上、没有条件也要上,而且更多地体现在遵循客观规律,少走发展弯路,提高效益效能,始终坚持投入少、产出多、勤俭办一切事业。
这样,兵团精神就会取得职工广泛持久的认可,其引领当代、教育后代的作用就会更大。
二、兵团精神和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上的一致性组建兵团这样一个屯垦戍边,又长期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好事的特殊社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创举,凝聚了党中央同代领导集体的远见卓识、执政智慧和治国方略。
兵团精神的主要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相联,具有内在一致性,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中国屯垦戍边中的深化和展现。
兵团影视文学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以电视剧《戈壁母亲》创作为例
![兵团影视文学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以电视剧《戈壁母亲》创作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57b990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1.png)
兵团影视文学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以电视剧《戈壁母亲》创作为例马宇航【摘要】本文以电视剧《戈壁母亲》的创作为例,从时代精神的彰显和其艺术价值如何通过人物形象和故事线条来表达进行分析.希望通过该文,人们可以对兵团影视文学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期刊名称】《戏剧之家》【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1页(P106)【关键词】影视文学;时代精神;艺术价值;戈壁母亲【作者】马宇航【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 27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905.2作为极具感染力的一种影视文学,《戈壁母亲》第一次使得兵团的生活走进人们的视眼,这也是首次人们通过影视作品了解到了兵团的精神以及在特殊时代为了国家和人民所做出来的牺牲。
为此我们以该剧为背景,分析其中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以及兵团影视文学中的特点表现。
(一)宏大的叙事背景。
该剧的故事主线所处的背景宏达,也是其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艺术家的情感当从这种背景的描述下就能够体现。
该剧描述了在我国的兵团建设的初期之艰苦困难,到之后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使得兵团建设蓬勃发展。
故事从52年中央向部队发起号召,呼吁收起战斗的武器拿起建设生产的工具,来到了大西北,面对荒原,兵团靠着一颗对祖国建设的赤子之心通过半个世纪的不断努力终于在荒漠之中建设起来属于我们祖国自己的绿洲。
该剧的背景建立在了兵团建立之初,农村妇女刘月季收到远赴西北腹地进行兵团建设的丈夫要解除婚约的来信,毅然决然带着儿女取代新疆见到了13年未见面的丈夫,她果断自行主动接触包办婚姻的约定,然后用一种母性之中深明大义的方法用自己的勤劳和朴素扎根在了兵团的故事。
剧中的各人物所表达和代表的社会价值和精神财富,主人公作为一个中国母亲所体现出来的大度,隐忍和坚持不懈,对于孩子的关心关爱,在时代面前的对于祖国和人的深沉的爱都深深依托于整个叙事背景之中,成为了为了兵团的开垦付出自己一生的千千万万母亲的代表。
话剧《兵团》:热血铸就的隽永诗篇
![话剧《兵团》:热血铸就的隽永诗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ca10d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9.png)
伸不直腿的团长,致敬的是兵团人对于所爱之 人、所爱祖国的坚定守护,这种守护,是毫无条件 的,是义无反顾的,是坚持到底的,是无惧牺牲的。 致敬的是兵团军属的默默奉献,这种奉献可能不被 人注意,但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存在。
正是兵团自身所具备的深沉情感、深厚历史、 深广内涵,在叙事的缝隙间注入了丰沛的内容,在
言之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人物的骨架间填充了丰满的气血,使得表面不合理、 看似疏离的结构,反而成为一个承载历史和人生的 巨大容器。正是兵团,让剧中的一丝一缕、一言一行、 一草一木,都饱蘸情感的雨露,都内蕴生命的歌哭。
面 对 兵 团 这 样 的“ 大 江 大 河 ”, 再 大 的“ 碗 ”, 也装不了多少的内容,再细密的编织手段,也讲不 完复杂的故事。杨林的大胆剪裁、杨林的独到叙事、 杨林的深邃洞察、杨林的深刻体验,使得该剧在同 类题材中独树一帜。杨林异于常人的“脑回路”,通 常不易被人所理解。在别的编导那里可能是难入法 眼的“下脚料”,在杨林这里却往往视若珍宝。一个 如果与杨林没有心灵共振的导演来排这个戏,恐怕 在一开始,就会因为一堆的“别扭”、一堆的“问题”, 而导致难以开展,或者非要进行大幅地“阉割”。
某种程度上,这部作品可以说正是杨、李两人 的矛盾复合体,因此极具艺术张力。这可能也是最 能体现他们各自特点的作品,是他们各自的艺术气 质、艺术理念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扬又形成了最奇妙 的融合的作品。
这样的作品,或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作者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兵团文化价值
![兵团文化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8ee3441a227916888486d73b.png)
二、兵团文化价值价值这一概念本来是一个经济学领域的专业用语,从词源上看,她是与商品、商品交换有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者乃至普通民众已逐渐认同,不仅物质资源具有价值,而且,理论、文化这些无形资产也具有价值。
①(一)兵团文化体现的多元一体价值兵团文化是兵团人在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壮大团场、致富职工的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为绝大多数兵团人所认同和接受的一种先进的思想品格、积极的价值取向和高尚的道德规范。
她是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文化在兵团的延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兵团文化是在战争年代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河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时期,凝聚出的一种兵团人特有的心态和品格。
兵团文化的核心,兵团精神包含了红军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包含了八路军的延安精神,溶入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屯垦戍边的开拓精神;同这些革命精神一样,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
(二)兵团文化展示的兵地关系、民族团结价值新疆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加强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的基础,也是兵团发展壮大的基础。
兵团260万儿女中,有着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等37个民族成分。
兵团不仅担负着发展经济的任务,还是民族团结的主力军。
兵团在创立之初,就提出“为新疆各族做好事”“不与民争利”。
驻疆部队省津贴、减衣领、去帽檐,筹建起新疆的第一批工厂。
当自治区现代工业需要奠基起步之时,兵团先后两次将七一棉纺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拖拉机厂、煤矿、电站等100多个企业无偿移交给地方。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兵团每年自筹资金800万元帮助新疆的农村建设。
1988年以来,兵团在自己条件也不富裕的情况下,又决定每年拨专款200万元建立支援扶持边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基金。
50多年间,兵团共支援地方农机具28台,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3万名,到地方巡回医疗7.2万人次,为地方群众治病700多万人次。
兵团按照“顾全大局、尊重历史、互谅互让、协商解决”的原则,协调、解决兵地间的各种具体问题,在实现兵团自身的发展的同时,帮助和带动所在地区的发展,共同肩负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影视鉴赏评析影视作品中的艺术与故事价值
![影视鉴赏评析影视作品中的艺术与故事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05573f7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2.png)
影视鉴赏评析影视作品中的艺术与故事价值影视作品是当代社会中备受关注和喜爱的娱乐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消遣方式,更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
在这些作品中,艺术与故事价值成为了评判其好坏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准。
本文将通过对影视作品中艺术与故事价值的分析,探讨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影视作品中的艺术价值是其生命力的源泉之一。
艺术是影视作品中最核心的元素,它通过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展现出作品所想要传递的情感、思想和观点。
影视作品中的摄影、音乐、造型和美术等方面都是表达艺术风格的重要手段。
例如,导演通过镜头的运用来表达情节的紧张、悬疑或温暖;音乐的运用则可以增加情节的烘托和氛围的营造。
这些艺术手段的巧妙运用,使得影视作品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其次,影视作品中的故事价值是其受众吸引的关键之一。
故事是影视作品中的灵魂,是观众们感受和认知作品的重要途径。
一个好的故事可以引发观众的共鸣,让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共识。
影视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角色塑造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都能够影响观众的体验和思考。
例如,优秀的影视剧往往拥有扣人心弦的剧情,引人入胜的角色和丰富的情感描写,这些元素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能够享受到故事所带来的乐趣,并在其中找到共鸣和思考。
除了艺术与故事的价值,影视作品在人们生活中还承担着其他重要的角色和功能。
首先,影视作品是一种娱乐形式,能够给观众带来轻松、愉悦的心情。
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通常希望通过观看影视作品来放松自己,调节情绪。
其次,影视作品还承载着社会教育的功能,通过展现各种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来引导观众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认知。
例如,许多影视剧通过刻画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家庭关系等,引起观众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影视作品中的艺术与故事价值并非总是得以充分实现的。
在商业化和盈利的压力下,一些影视作品常常过于追求票房和收视率,而忽视了艺术和故事的内涵。
论述影视艺术的社会内涵和时代色彩。
![论述影视艺术的社会内涵和时代色彩。](https://img.taocdn.com/s3/m/d1f1760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d.png)
论述影视艺术的社会内涵和时代色彩。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与社会密切相关,其社会内涵和时代色彩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社会内涵和时代色彩两个方面详细论述影视艺术的相关特点。
一、影视艺术的社会内涵影视艺术是一种集合了文字、音乐、画面、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
通过电影、电视剧和纪录片等方式,影视艺术将故事、主题、情感等元素呈现给观众,同时也传递着一定的社会内涵。
首先,影视艺术具有社会意义。
影视作品通常以情节、角色和事件为载体,反映社会现象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会突出某一具体社会问题,如社会阶层、性别平等、环境保护等,通过剧情编排和角色塑造等手法,带给观众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反思。
例如,近年来风靡全球的电视剧《冰与火之歌》通过对权利、家族、伦理等多个社会议题的讨论,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和思考。
其次,影视艺术传递情感和价值观。
影视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角色性格和道德品质等,会引起观众的共情和情感共鸣。
这些情感和价值观会对观众产生一定的影响,引导观众对待生活、价值观、道德标准等方面产生思考。
通过这种方式,影视艺术担负起引导社会道德准则和价值观的责任。
最后,影视艺术体现社会多样性和包容性。
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全球化倾向使得影视艺术体现出更多元的故事和文化背景。
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影视作品可以通过展现本土文化、历史传统和现实问题等,为观众提供更为全面多样的视野。
例如,中国戏曲电影《霸王别姬》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同时也使得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性命运的讨论更加广泛。
二、影视艺术的时代色彩影视艺术承载着时代的色彩,可以作为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
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价值观念会在影视作品中得以体现,从而揭示当代社会风貌和特点。
首先,影视艺术可以反映时代的发展与变革。
影视作品中的背景设定、服装造型、道具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反映时代的演变过程。
例如,中国电影在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对农村和城市的反映,展现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困惑、希望和挑战。
兵团纪录片中的兵团精神分析
![兵团纪录片中的兵团精神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6359ad0508763230121232.png)
第9卷第10期Vol.9 No.1027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2017年度本科生、研究生科研项目,项目名称:兵团影视文学中的兵团精神研究,项目编号:RWB1709兵团纪录片中的兵团精神分析郑 泰 阿布拉江·依米提(塔里木大学 人文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摘 要:近年来,我国社会文化与影视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兵团纪录片以它独特的存在形式被外界广泛关注。
纪录片全景式地呈现了兵团的发展与建设历程,并随着它的发展,产生了与之相应的兵团纪录片的研究。
本文将以兵团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入手,浅要地对兵团题材纪录片进行分析,探讨纪录片对兵团精神的表达。
关键词:纪录片;兵团;兵团精神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8)10-0027-01从历史的时空观看,新疆这块粗犷、辽阔、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土地在人们眼中总隔着些许朦胧。
伴随着中国解放事业席卷新疆的浪潮,“根植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依托于特殊的组织形式,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1]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开启了一场亘古未有的发展、建设之路,书写了一幅人类发展史上可歌可叹的新篇章。
兵团纪录片掌握了纪录片的精髓,通过震撼人心的纪录片来激发人民群众共同的兵团精神,从而起到弘扬精神文化的作用,达到凝聚人心、激励人心、导向人心的目的。
探讨兵团纪录片的展现与发展历程,对了解新疆兵团人民屯垦戍边的发展史及满足大众文化的需求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兵团纪录片的发展状况纪录片就是用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物为创造素材,通过对真人真事进行描述展现,来构建需要的情节。
兵团纪录片的产生与发展源自宣传与表达兵团在现实话语中的需要,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国内外创作经验的影响,同时也随历史环境的变化,而选择适应自身实际的创作之路。
1954年兵团成立后,兵团纪录片有了初步发展,《绿色的田野》《军垦战歌》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1965年的《军垦战歌》,用豪迈、激昂的话语阐释了新疆建设兵团在大全景环境下在农、工、牧、副、渔方面以及民族团结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文革期间兵团知音摄影创作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文革期间兵团知音摄影创作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c2e8c36e87101f69e319599.png)
文革期间兵团知音摄影创作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吕丹丹(哈尔滨广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500)摘要重温文革期间兵团知音摄影作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能够在个人或集体的叙述与记忆中进行反思和认知,也能盘点整个民族的重要回忆。
这对于今后相关工作人员承担承上启下的历史职责,为青年一代提供真实、客观的历史资料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革期间兵团知音摄影作品历史价值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J905.2文献标识码:A0引言通常情况下,客观评价一件摄影艺术作品的标准并不是看其呈现图像的技术多么高超,而是要观察作品是否真正将创作人的观念、思想充分的表达出来。
文革期间兵团知音摄影艺术作品具有显著的历史特点,与现代摄影艺术作品相比有很大区别。
事实上,摄影艺术作品的题材是构成摄影作品的重要因素,因此,创作者对题材的选择能够充分体现出当时人们所关注的话题和作品本身的价值所在。
1文革时期兵团知音摄影作品的艺术思想价值1.1革命美学思想文革美学思想是传统美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形势下演变出的中国特色思想,其结合了中国当时的民族特征和阶级性,是文革期间艺术作品的主要思想特点。
兵团知音摄影作品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阶级性,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下兵团知音摄影作品不仅是艺术作品,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政治和宣传功能。
革命美学思想是兵团知音摄影作品的主要思想,这种思想一方面体现出来当时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主要斗争矛盾,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在当时的国情下,广大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
综上所述,兵团知音摄影作品的艺术思想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在其革命美学思想上,能够有效引起当时社会群体的共鸣。
1.2民族化和宗教化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的艺术表现形式应该紧紧跟随国家发展的步伐,因此当时的艺术作品主要体现新中国的民族大国形象。
所以,兵团知音摄影作品的另一个艺术思想价值主要体现在民族化和宗教化方面。
艺术与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都是一种心理手段,都能通过现实存在的事物或艺术作品来帮助人们摆脱困境。
浅析影视文化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浅析影视文化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59d01bddaef5ef7ba0d3c99.png)
浅析影视文化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作者:文悦彭军来源:《军营文化天地》2015年第09期习主席在主持召开全国文艺座谈会上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揭示了文化艺术对推动和促进国家建设发展的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
影视文化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在日常生活中广受欢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部队是青年官兵聚集的地方,如何发挥影视文化对青年官兵的积极影响和正面引导,正逐渐成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要深化思想认识,充分认清影视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冲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急剧增加,影视作品得到快速发展和繁荣,其传递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对人们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冲击越来越突显。
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官兵的思想和行为,成为部队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
相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影视作品由于内在的特点、规律和本质属性,更加容易受到官兵的青睐和追捧。
一是传播手段更加先进。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网络、手机、有线电视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政工网的“进班入排”,官兵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就能浏览到中外优秀影视作品,使影视文化成为官兵业余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具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
二是传播理念更加多元。
当前影视艺术的繁荣发展,客观上对各种社会思潮、价值理念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影视作品逐步成为了意识形态输出的重要途径。
青年官兵思想活跃,猎奇心理较强,在部队相对封闭的环境下,相比以灌输主流价值观为主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影视作品更加容易成为官兵摄取多元思想文化的重要渠道。
三是传播内容更加形象。
在当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空洞说教和大话套话现象较普遍的情况下,一部好的影视艺术作品形象地诠释人生与做人的哲理,惩恶扬善、寓教于乐,更加容易被官兵接受,在提高官兵思想政治素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兵团影视文学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
![兵团影视文学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ea0502a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7.png)
兵团影视文学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摘要】兵团影视文学作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
本文首先介绍了兵团影视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探讨了其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和影响。
然后分析了兵团影视文学的创作特点和表现形式,揭示了其独特之处。
接着探讨了兵团影视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关注点,以及其艺术表现和创新手法。
最后讨论了兵团影视文学对当代文化的影响和贡献,强调了其独特魅力和未来发展前景。
兵团影视文学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的重要性得到了彰显,同时也强调了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兵团影视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兵团影视文学、时代精神、艺术价值、历史背景、发展、创作特点、表现形式、社会意义、现实关注点、艺术表现、创新手法、当代文化、影响、贡献、独特魅力、未来发展前景、重要性、价值观、审美观、传承、发展。
1. 引言1.1 兵团影视文学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兵团影视文学作为文学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承载着时代的精神和传播文化的使命。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背景下,兵团影视文学通过影像与文字的结合,将故事情节生动展示在观众面前,引领人们进入一个架空的世界,探讨人性与社会现实的交织之处。
兵团影视文学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承载着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的重要载体。
兵团影视文学传承了传统文学的创作理念和美学观念,同时又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展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的深入挖掘,兵团影视文学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力,引领观众思考和反思。
在兵团影视文学中,不仅仅是一段简单的故事,更是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探讨和思考。
兵团影视文学作品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多个层面,体现出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消遣,更是为了引导和启发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2. 正文2.1 兵团影视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兵团影视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和发展,兵团影视文学开始逐渐形成并得到重视。
文学作品影视化对时代精神的启示
![文学作品影视化对时代精神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b3bbd2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8.png)
涵盖主题:文学作品影视化对时代精神的启示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是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它们通过展现人类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对社会和个体产生深远影响。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过程,将作品中的故事、人物和主题通过视觉和声音的手段呈现给观众,进一步加深了对时代精神的理解。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文学作品影视化对时代精神的启示。
1. 时代精神的反映与传承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往往紧密联系着当时的社会和历史背景,通过对时代精神的反映,揭示出社会的现象、问题和矛盾。
当这些作品被影视化呈现时,能够更直观地展示给观众,激发观众对当代社会和历史的思考。
例如,通过《1984》这样的文学作品影视化,我们得以深入了解乔治·奥威尔对权力、控制和个人自由的思考,以及对极权主义社会的警示。
这种反映和传承时代精神的过程,使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获得了对时代的更深刻的认识。
2. 价值观的塑造与引导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在影视化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故事搬上银幕,更重要的是通过视觉和声音的手段,对故事中所传递的价值观进行呈现和强调。
通过对主角和其他人物的塑造,以及情节的安排和对话的编排,影视作品能够更加直接地传达出作品所倡导或反对的价值观。
这种塑造和引导的作用,对于时代精神的传播和引导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想象力的拓展与创造力的激发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影视化过程,通过场景的构建、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拓展了观众的想象力,并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通过影视作品的视觉效果和动态表现手段,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的世界。
这种拓展和创造力的激发,有助于观众更加积极地思考和探索时代的精神特征,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4. 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流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影视化不仅仅局限于本国市场,还可以通过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影响到更广泛的国际观众。
通过影视作品的影响力和普及度,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他文化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观。
文学作品影视化对时代精神的启示
![文学作品影视化对时代精神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1365f1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f.png)
文学作品影视化对时代精神的启示(原创版)目录一、引言:文学作品影视化的现象日益普遍二、文学作品影视化的意义1.为文学作品提供更广泛的传播途径2.丰富影视作品类型,满足观众需求三、文学作品影视化对时代精神的启示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民族精神2.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问题3.传递正能量,强化道德观念四、文学作品影视化存在的问题1.过度追求商业价值,忽视文学价值2.对文学原著的改编存在争议五、结论:文学作品影视化在传承和发展文学的同时,也对时代精神产生积极影响,但也需要我们在改编过程中注意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弘扬正能量。
正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影视产业的繁荣,近年来,文学作品影视化的现象日益普遍。
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被搬上荧幕,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这种现象对于时代精神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文学作品影视化为文学作品提供了更广泛的传播途径。
在传统的纸质媒体之外,影视化的作品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文学作品,还可以通过影视作品的形式,让文学作品更直观、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
其次,文学作品影视化丰富了影视作品的类型,满足了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在影视作品中,既有商业大片,也有文艺小清新,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作品,都可以在文学作品中找到源泉。
这样的多样化,不仅可以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还可以满足他们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对于提高观众的审美品位,具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文学作品影视化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过度追求商业价值,忽视文学价值。
在影视化的过程中,一些制作方过于追求商业利益,忽视了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导致作品的质量下降。
其次,对文学原著的改编存在争议。
一些改编过度,甚至改变了原著的主题和风格,引起了观众的不满。
总的来说,文学作品影视化在传承和发展文学的同时,也对时代精神产生积极影响。
对影视文学的理解认识
![对影视文学的理解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8e64a57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9.png)
对影视文学的理解认识
影视文学是一种将文学作品通过电影、电视等媒介进行再创作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是对文学作品的视觉呈现,也是对文学作品的重新阐释和表达。
影视文学与传统文学形式相比,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和传播力。
影视作品可以通过图像、声音、音乐等多种元素,将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情感等更加生动地呈现出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反应。
同时,影视作品的传播范围更广,可以通过电视、电影、网络等多种渠道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然而,影视文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影视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时间限制,可能会对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影视作品的商业性和娱乐性,可能会使一些影视作品过于注重表面的情节和效果,而忽略了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思想深度。
因此,对于影视文学的创作者来说,需要在保持文学作品原有精神内涵和思想深度的基础上,注重影视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让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和思想深度。
同时,观众也需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影视文学作品。
兵团文化艺术应立足和服务于基层
![兵团文化艺术应立足和服务于基层](https://img.taocdn.com/s3/m/3e6f12a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1.png)
兵团文化艺术应立足和服务于基层兵团各团场特别是南疆的基层单位处于打击“三股势力”的前沿,反分裂斗争形势严峻,面临的情况极为复杂,加强兵团文化艺术阵地建设显得十分迫切。
近年来,兵团文化艺术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服从和服务于兵团党委、兵团工作大局,充分发挥文化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特殊作用,创作演出了一批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强,深得群众喜爱的歌舞、豫剧、杂技等凝聚兵团精神、加强民族团结的优秀作品,全兵团文化艺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但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稳定形势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步的提高,对文化艺术生活和精神需求的渴求日益强烈,呈现出多样、多层的特点。
兵团文化艺术如何立足和服务于基层,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一、提高对兵团文化艺术立足和服务于基层重要性的认识。
兵团文化艺术立足和服务于基层,是兵团文化艺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一项需要长期抓实抓好的基本任务。
由于历史、地域、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在一些地方特别是边远贫困团场,基层群众的文化艺术生活依然十分贫乏,封建迷信、赌博等活动蔓延,邪教也有一定市场,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基层政权建设。
各级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对文化的定位,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强调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兵团文化艺术一刻也不能放松立足和服务于基层,结合实际,采取措施,扎扎实实推进基层文化艺术建设,活跃和丰富群众文化艺术生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传承地方文化艺术基因。
文化艺术作为一种软实力,其对各师、团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贡献和影响力是至关重要的。
要大力发掘兵团地方优质文化,将其贯穿于城镇规划、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建设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等城镇文化大件,雕刻文化名人雕塑,镌刻城市人文精神等文化符号,将文化艺术认同特别是兵团文化艺术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基层群众心灵深处。
让戈壁母亲精神代代相传
![让戈壁母亲精神代代相传](https://img.taocdn.com/s3/m/0a283b0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16.png)
让戈壁母亲精神代代相传
本刊编辑部
【期刊名称】《兵团工运》
【年(卷),期】2008(0)8
【摘要】今年2月以来,兵团妇联联合兵团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兵团日报社等单位在全兵团共同开展了"兵团十大戈壁母亲"评选活动。
这项活动得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强烈关注并踊跃参与,共收到260多万张选票,这是兵团有史以来发动面最广泛、群众参与性最强的活动之一。
评选活动虽然结束了,但这项活动却引发了我们深深
的思索:戈壁母亲——一个如此平凡普通的称号,为何牵动了百万人心?
【总页数】1页(P1-1)
【关键词】兵团精神;戈壁滩;母亲;屯垦戍边事业;评选活动;时代新女性;群众参与;职工群众;中华民族;文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442.6
【相关文献】
1.兵团影视文学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以电视剧《戈壁母亲》的创作为例 [J], 肖涛
2.兵团影视文学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以电视剧《戈壁母亲》创作为例 [J], 马
宇航
3.戈壁母亲大爱无疆——电视连续剧《戈壁母亲》观后感 [J], 魏克佳;林殿惠;李虹
4.浅析《戈壁母亲》、《母亲母亲》中母亲形象的审美价值取向 [J], 李凤舞;
5.回眸军垦创业史颂扬戈壁母亲情——“兵团十大戈壁母亲”评选活动成功举办[J], 刘安;米荣;袁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影视文学欣赏
![影视文学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e0831a0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4.png)
影视文学欣赏影视文学是一种多媒体形式的文学创作,通过影像和文字相结合,将文学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
它将文学的情节、人物、背景与电影或电视剧的镜头、演员、音乐等元素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影视文学的欣赏不仅可以让观众享受到精彩的视觉盛宴,还能够领略到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影视文学欣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作品的情节和剧情的理解。
影视作品通常有一个主线故事和多条支线故事,观众需要通过观看、分析和思考来理解这些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在欣赏影视文学时,观众可以通过观察角色的言行举止、情感变化以及背景的描绘等来推测和解读故事的走向和结局。
只有真正理解了故事的内涵,观众才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体验影视作品带给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影视文学欣赏还需要关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角色塑造。
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品的灵魂所在,通过观察人物的言行和形象特点,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以及与其他角色的互动关系等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成长轨迹。
在欣赏影视文学时,观众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来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进而获得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启发。
影视文学欣赏还需要关注作品中的环境背景和社会意义。
影视作品通常会通过场景的布置、服装的搭配、音乐的运用等手法,来营造出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氛围。
观众可以通过对这些细节的观察和解读,了解作品所描绘的社会环境和人物生活的背景。
同时,观众还可以通过对作品中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观的分析,来思考和探讨作品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态度。
通过欣赏影视文学,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传递的社会和人文价值。
影视文学欣赏还需要关注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影视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作品的翻译,还是一种具有独特视觉和听觉效果的艺术形式。
观众可以通过欣赏作品中的镜头运用、画面构图、音乐配乐等方面,来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同时,观众还可以通过对影视作品的导演、编剧、演员等创作团队的表现和评价,来了解和探讨作品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兵团影视文学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
作者:马宇航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3期
【摘要】本文以电视剧《戈壁母亲》的创作为例,从时代精神的彰显和其艺术价值如何通过人物形象和故事线条来表达进行分析。
希望通过该文,人们可以对兵团影视文学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影视文学;时代精神;艺术价值;戈壁母亲
中图分类号:J90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06-01
作为极具感染力的一种影视文学,《戈壁母亲》第一次使得兵团的生活走进人们的视眼,这也是首次人们通过影视作品了解到了兵团的精神以及在特殊时代为了国家和人民所做出来的牺牲。
为此我们以该剧为背景,分析其中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以及兵团影视文学中的特点表现。
一、时代精神的彰显
(一)宏大的叙事背景。
该剧的故事主线所处的背景宏达,也是其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艺术家的情感当从这种背景的描述下就能够体现。
该剧描述了在我国的兵团建设的初期之艰苦困难,到之后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使得兵团建设蓬勃发展。
故事从52年中央向部队发起号召,呼吁收起战斗的武器拿起建设生产的工具,来到了大西北,面对荒原,兵团靠着一颗对祖国建设的赤子之心通过半个世纪的不断努力终于在荒漠之中建设起来属于我们祖国自己的绿洲。
该剧的背景建立在了兵团建立之初,农村妇女刘月季收到远赴西北腹地进行兵团建设的丈夫要解除婚约的来信,毅然决然带着儿女取代新疆见到了13年未见面的丈夫,她果断自行主动接触包办婚姻的约定,然后用一种母性之中深明大义的方法用自己的勤劳和朴素扎根在了兵团的故事。
剧中的各人物所表达和代表的社会价值和精神财富,主人公作为一个中国母亲所体现出来的大度,隐忍和坚持不懈,对于孩子的关心关爱,在时代面前的对于祖国和人的深沉的爱都深深依托于整个叙事背景之中,成为了为了兵团的开垦付出自己一生的千千万万母亲的代表。
(二)真情的显现。
在该剧中,所选择的人物都是普普通通的同志,而真情的流露基本上是在每个人物性格上都有体现。
在整个叙事的过程中,真情流露之自然和用心都是编导通过真实的细节安排和大量的朴实事件的收集最终通过人物的塑造来表达出来的,观众很容易就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鸣,没有半点的矫揉造作。
当刘月季在夜色里赶车去给自己前夫的妻子打水时,当鈡樻被独自一人发配到最为边缘的地区,独自坚守边防一个人看着雪山上的国旗冉冉升起;当郭政委和程世昌在地窝子里的意外重逢,端着茶缸接雨水苦中作乐……这些点点滴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不断丰满,我们都可以从人物的故事中得到深深的感动,这些细节中的感动都可
以通过真实的情节描写将观众来回到那个我国建立之初的一段艰苦而光荣的边疆岁月之中。
对于影视作品中的时代烙印,《戈壁母亲》通过细节的描写来达到情感的真实流露,在这个较为崇高的主体之下,所表达的真情在兵团的时代精神风貌下全都通过细节一一表达了出来。
对于复杂的情节之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也通过细节的点点滴滴感动中着观众。
二、艺术价值和“母亲”人物形象的塑造
所有的《戈壁母亲》的形象是我国的影视文学中塑造一个成功的典型性母亲形象,“母亲”形象中“忍辱负重,无私,宽容”的形象在刘月季的身上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作为为了时代奉献自己一切的典型代表,刘月季是时代的产物,也通过时代的表现使得兵团母亲们的形象以一种戈壁滩上红柳的形象展现给了后人,作为无数支边兵团母亲的缩影,她们将自己的一生自己的儿女都奉献给了大西北。
刘月季在解除了包办婚姻之后形成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在不断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过程中融入了对于祖国对于兵团这个火热的队伍之中的爱,她带着这种热情,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赢得了大家的尊敬,成了兵团中的英雄母亲。
在兵团之中,她不断选择着自己的方向,最终含着泪水宣誓入党,成了一个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母亲。
其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塑造,通过人物表现出来了那个时代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兵团的建设和成长离不开这一代人,而这一代人也将自己的精神融入到了兵团的点点滴滴中。
在这个把握住旋律的过程中,《戈壁母亲》通过其紧扣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又体现出了个体人生悲剧不回避当时时代的残酷性,而母亲的形象又在这个循环和过程中原谅了这一切,努力为自己为儿女的未来奋斗着的精神使得兵团的整体形象又有了一个升华。
三、总结
西域大地的孤寂和粗犷给建设兵团带去了新的历史使命,依托于这种比较特殊的组织形式,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在与兵团文化融合的时候产生了其独有的艺术价值额文化魅力。
其兵团文化的“奉献无私,开拓进取”都通过文学作品和影视文学作品表达了出来。
本文以电视剧《戈壁母亲》的创作为例,从时代精神的彰显和其艺术价值如何通过人物形象和故事线条来表达进行分析。
希望通过该文,人们可以对兵团影视文学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欧阳宏生.电视文化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王运华.屯垦戍边与精神文明[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