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案范文(精选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案范文第【1】篇〗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表示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范读
3、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6、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习后两句诗。
①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理解
②“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⑥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⑦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
四、练习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案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能借助注释、插图、关键字词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通过对关键字词的理解体会诗人连续细致的观察。
[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插图、关键字词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通过对关键字词的理解体会诗人连续细致的观察。
[教学难点]能借助关键词“残阳”“铺”“可怜”等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审美意境。
一、明确单元语文要素,揭题导入
1.孩子们,我们读一本新书,要从内容简介、目录开始读。
同样,学习新的单元,也要先从单元导语入手。
请大家默读单元导语,说说单元语文要素。
2.导入: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语文要素学习《古诗三首》的第一首《暮江吟》。
(板书诗题)
3.品读诗题。
(1)我们一起来读读诗题。
(2)这个诗题是什么意思?需要从字义切入,哪个字告诉了我们是傍晚时分呢?(暮)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出示“暮”字的演变过程。
)
“暮”与哪几个字很像?相机组词加以区别:
暮(日暮)墓(墓地)慕(羡慕)幕(夜幕)
(3)结合注释说一说这个诗题的意思。
(点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朗读古诗,教师随机正音。
(1)指名朗读古诗。
提示:“瑟、似”是平舌音。
(2)指导识记生字。
联系旧知识记“瑟”:和“琴”比较,两个字都有两个“王”,和乐器有关。
2.理解难词。
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瑟瑟”“可怜”“真珠”等词语的字面意思。
3.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4.找景物
请圈出古诗描写的景物。
(板书:残阳、江水、露珠、月亮)
5.残阳、江水是什么时候的景物?露珠和月亮又是什么时候的景物?(板书:暮景)三、展开想象,品读诗歌审美意境。
(一)学习第1、2句诗。
1.教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残阳”。
“残阳”在诗句中是什么意思?(结合理解。
“残阳”就是:太阳
西沉,将近消失,即夕阳。
)
2.齐读前两句。
读了前两句诗,你认为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好?
(预设:铺)
3.把“铺”换成“照”“射”可以吗?(“铺”写出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的场景,照射的面积大而宽阔。
第二句写道江面一半是绿的,一半是红的。
“铺”字可以准确而形象地展现出来,“照”“射”表现不出来。
)
小结:是啊!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可以理解词语的妙用,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妙用。
4.学生交流预学单。
(1)铺字经常会出现在古诗词中,请大家拿出预学单,看看搜集的含有“铺”字的诗句是否也像“一道残阳铺水中”准确、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笔下的景物?
(2)展示课件中带有“铺”的及诗句,感受“铺”字的妙用。
5.齐读诗句。
这幅暮江图如此绮丽,你能用朗读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6.想象画面,品味诗歌意境。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怎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读出轻重缓急。
江面一半红色一半绿色,色彩对比如此鲜明,诗人观察十分细致,朗读的时候要突出这种鲜明的颜色对比,把“红”“绿”读重一些。
8.试着把你想到的画面写下来。
(二)学法迁移,学习后两句诗。
1.小组讨论。
用刚才的方法,尝试学习下面两句诗。
先在小组内交流这两句诗中字词的意思,再说说自己想到的画面。
然后再吟出轻重缓急,体会诗人细致的观察,表现出优美的画面。
2.小组展示。
其余生评价。
3.指导读好“可怜、真珠、弓”。
4.理解“可怜”。
面对这样的暮江图,这样的月夜图,诗人喜欢这样的夜晚吗?找找相应的词语。
(板书:可怜)
5.结合背景,体会意境。
相由心生,境由心造。
这首诗的美妙意境就是由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心创造的。
他为何对大自然如此热爱,请快速浏览背景资料。
6.齐读古诗。
总结:诗人通过连续细致的观察,融入生命情感的观察,把傍晚的景色写得如此美妙!孩子们,在生活当中我们也要学会连续细致的观察,并且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相信你们也能写出如此优美动人的文章。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暮”“吟”,观察哪个地方最容易写错?
2.写“吟”的时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哪些关键笔画要注意呢?
3.教师示范。
4.学生在练字本上把生字写两个。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案范文第【3】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
2、能说说诗的意思。
3、能背诵全诗,默写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登鹳雀楼》
(2)指名说说意思
(3)齐背全诗
2、教学新课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
(3)理解题意
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江:大河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
(4)分析古诗
A、教学1、2句
这句诗中有哪些事物?
诗中描写阳光用了一个什么量词?
能不能把“铺”换一个字?
第二句中哪个词比较难理解。
说说整句的.意思。
B、教学3、4句
理解“可怜“的意思
给“似”换一个字
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
A、由朗读,用铅笔划出该停顿的地方。
B、指名读
C、对其进行评价
D、齐读全诗
(6)板书设计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