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学过程:
通过以下十项让学生了解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随着生产力的张开,私有制的出现和张开,国家出现了,公社的土地所有权被国家掌握。

2.奴隶社会:所有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推行井田制。

①根本特点:所有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周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

②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受,不能够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缴纳贡赋。

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受封土地分赐给卿医生,卿医生把土地再分赐其子弟和臣属。

周王对所封土地有予夺之权。

二、古代的经济政策
1.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2.古代王朝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和严密。

(1)农业方面:历代王朝都将农业生产置于一切经济活动的首位,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如编制农书,改进生产工具,兴修水利,推广新品种,实行科学种田等。

尤其是明清时期,形成了农业商品化的趋势。

(2)手工业方面:工匠的人身自由受到保护,同时,商品生产和商业活动受到鼓励和保护。

(3)商业方面:历代统治者为了控制商业,实行盐铁专卖、茶叶专卖等措施。

(4)财政方面:实行“农本”、“重本抑末”的财政政策。

国家向农业和基础设施投入大量资金,以促进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国家还控制工商业,以增加财政收入。

3.重农抑商政策
三、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分为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由国家经营,有利于组织和管理生产。

民间手工业由个体经营,比较灵活。

2.战国时期,各国的手工业都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纺织业。

3.秦汉时期,手工业技术有了新的提高,特别是丝织业的发展。

4.唐宋时期,手工业从官府手工业转向民间手工业,并且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同时,还出现了专门的手工业作坊。

四、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结构
1.小农经济:在古代,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以家庭为单位,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自耕农经济: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他们自己耕种土地,自己生产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地主经济: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雇佣农民耕种土地,剥削农民,是一种剥削制度。

4.官营手工业:国家经营手工业,由国家投资,官府管理,政府直接控制。

五、古代的商业经济
1.古代商业的发展
①古代商业起源很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经开始从事商品交换。

②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活动频繁,形成了许多商业都会。

③秦汉时期,商业活动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很多商业中心。

④唐宋时期,商业活动进一步繁荣,出现了很多商业城市,如开封、扬州等。

⑤明清时期,商业活动达到了繁荣的顶峰,商帮实力雄厚,出现了许多大商人。

2.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
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政治因素:政府对商业的政策和措施。

③社会因素:商业活动受到社会风气、价值观念等的影响。

④自然因素:交通便利。

3.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①封闭性。

②自然经济色彩浓厚。

③商品经济不发达。

六、古代的货币制度
1.金属货币:夏商时期,主要使用天然铜币和海贝。

西周时期,青铜铸币逐渐被发行。

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形制、重量各不相同,刀币、布币、蚁鼻钱等各种货币陆续出现。

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的形制、重量。

汉武帝时,五铢钱成为主要货币。

2.纸币: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货币的特点
①从形态上看,货币有金属货币、纸币和代用货币。

②从材料上看,货币大多是金属货币、一般充当一般等价物。

③从职能上看,不同的货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着不同的职能。

④从价值上看,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

⑤从世界范围看,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是中国。

七、古代的经济思想
1.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思想:①重农抑商、重本抑末思想。

孔子认为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主张“富民、裕民、教民”,抑制商贾势力的发展。

②“农本商末”思想。

孟子认为农业是根本,商业是末业,主张“农本商末”,重农抑商。

③“天人感应”思想。

董仲舒认为天是主宰一切的,人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天的安排,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天的表现,要“改制易俗”,必须顺应天意,他的“天人感应”思想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

④“尽地力之教”思想。

荀子认为人定胜天,人类应当充分利用大自然提供的各种资源,他的“尽地力之教”思想主张发展生产。

2.汉代的经济思想:①贾谊的“农本商末”思想。

他认为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主张发展农业,抑制商业。

②桑弘羊的思想。

他认为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主张发展农业,抑制商业。

③王莽的改革措施。

王莽改革币制,禁止大钱,推行小钱,货币的形制和重量各不相同,以解决货币贬值问题,但未能解决财政危机。

④王安石的“均输平准”思想。

他认为国家财政的根本问题是财政收入的不均衡,主张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通过改革税制,平衡各地财政收支。

⑤张居正的经济改革措施。

他认为“令下于民而民不说,则不可行”,主张发展生产,改革赋税制度。

3.明清时期的经济思想:①“海禁”与“闭关锁国”思想。

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需求日益增长,明清政府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②“重农抑商”思想。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清政府仍然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③“工商皆本”思想。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批著名
的商业资本家,明清政府仍然采取“工商皆本”的政策。

④“经世致用”思想。

清代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思想家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改变闭关锁国的状况,以开展对外贸易,加强与西方的经济交流。

八、古代的对外经济政策
1.张骞通西域:西汉时期,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

2.唐玄宗开元年间,张义潮收复了被安史叛军占领的西域地区。

3.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4.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九、古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地位
1.古代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高度发达的基础,尤其是唐宋时期,经济的繁荣,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2.古代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人民生活的显著提高。

3.古代经济的发展,也为中国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古代经济的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十、古代经济的特点
1.古代经济的发展,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

2.古代经济的发展,是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3.古代经济的发展,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商品经济为主导的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