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吸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理解仪器原理和应用
2、了解仪器构成
3、了解分析过程
二实验仪器及其构成
本实验所用仪器为:ZEEmit600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
AAS仪器由光源、原子化系统(类似样品容器)、分光系统及检测系统构成。
1光源
对AAS光源的要求:
a)发射稳定的共振线,且为锐线
b)强度大,没有或只有很小的连续背景
c)操作方便,寿命长
一般采用空心阴极灯,其组成为:阳极(吸气金属)、空心圆筒形(使待测原子集中)阴极(W+待测元素)、低压惰性气体(谱线简单、背景小)。
工作过程:高压直流电(300V)---阴极电子---撞击隋性原子---电离(二次电子维持放电)---正离子---轰击阴击---待测原子溅射----聚集空心阴极内被激发----待测元素特征共振发射线。
2原子化器
原子化器是将样品中的待测组份转化为基态原子的装置。
包括:火焰原子化器和石墨炉原子化器。
火焰原子化器由四部分组成:a)喷雾器;b)雾化室;c)燃烧器;d)火焰。
石墨炉原子化器包括电源、保护系统和石墨管三部分。
a)电源:10~25V,500A。
用于产生高温。
b)保护系统:保护气(Ar)分成两路,管外气——防止空气进入,保护石墨管不被氧化。
管内气——流经石墨管两端及加样口,可排出空气并驱除加热初始阶段样品产生的蒸汽。
冷却水——金属炉体周围通水,以保护炉体。
c)石墨管:多采用石墨炉平台技术。
在管内置一放样品的石墨片,当管温度迅速升高时,样品因不直接受热(热辐射),因此原子化时间相应推迟。
或者说,原子化温度变化较慢,从而提高重现性。
另外,从经验得知,当石墨管孔隙度小时,基体效应和重现性都得到改善,因此通常使用裂解石墨作石墨的材料。
原子化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干燥、灰化、原子化和净化。
干燥:去除溶剂,防止样品溅射
灰化:使基体和有机物尽量挥发除去
原子化:待测物化合物分解为基态原子,此时停止通Ar,延长原子停留时间,提高灵敏度
净化:样品测定完成,高温去残渣,净化石墨管
3分光系统
同其它光学分光系统一样,原子吸收光度计中的分光系统亦包括出射、入射狭缝、反射镜和色散原件(多用光栅)。
单色器的作用在于将空心阴极灯阴极材料的杂质发出的谱线、惰性气体发出的谱线以及分析线的邻近线等与共振吸收线分开。
必须注意:在原子吸收光
度计中,单色器通常位于光焰之后,这样可分掉火焰的杂散光并防止光电管疲劳。
由于锐线光源的谱线简单,故对单色器的色散率要求不高(线色散率为10~30Å/mm)。
4检测器:使用光电倍增管并可直接得到测定的吸收度信号。
三分析过程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一种相对分析方法,须用校正曲线进行定量。
常用的
定量方法有: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浓度直读法,内标法。
其中最常用的为标准曲线法。
将样品处理成符合要求的溶液并准备好标准液,空白液。
1打开氩气瓶总阀,调节气体出口压力约为0.6Mpa。
2打开计算机电源,再打开AAS ZEEmit600主机电源。
3打开AAS操作系统软件,选择被测元素,载入Cook book中被测元素程序。
4点击Spe ctrom eter,调节被测元素空心阴极灯光源能量至最佳状态。
采用塞曼扣背景只需调节被测元素空心阴极灯光源能量。
5点击Furn ace菜单,进入菜单后点击Cont rol,点击Chec k检查所有功能是否正常。
6点击Cle an out2-3次后,再点击Form ate格式化石墨管。
7点击Furn ace菜单,根据被测元素特性,石墨炉类型,以及是否添加了基体改进剂等调整石墨炉升温程序。
8点击Aut osampler,调节进样针位置及进样浓度。
9点击Calibrati on,选择并配置校准参数,或从方法Me thod中载入原已存方法,然后执行(14)。
10再点击A u tosa m pler,选择并配置稀释空白液,标准液及基体改进剂等样品杯的摆放位置。
11点击Calibra tion,根据配置校准参数对标准液进行校准。
12点击Sample,对样品进行编辑并测量,最后点击Print Table,打印测量结果,点击Load/Save保存测量结果,点击Expo rt将测量结果转存E x cel格式保存。
13保存测量方法,并推出AAS操作软件系统。
14先关闭A A S ZEEmit600主机电源,再关闭计算机电源。
15关闭氩气瓶总阀。
16关闭电源总开关。
四建议
前面的基础知识讲解非常生动具体,但是后面实验过程只是简单演示,并
不是完整的测试过程,建议老师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前面基础知识简要介绍,然
后从样品的前处理到检测,到分析实验结果整个测试过程演示一遍,这样会对
我们有更大的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