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课时作业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同步课时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0-11世纪,欧洲一些城市兴办了大学,其主要目的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促进人文主义
C.巩固地方割据
D.培养人才
2.在世界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

这一时期的西欧( )
A.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B.各国王权日趋衰弱
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教权的强化
D.城市自治导致地方割据
3.西欧封建制是一种以社会契约关系为基础,把权利的分配和土地的分配联系起来的
等级责任制。

随着土地所有权的分割,领主对农奴行使独立的政治统治权、司法审判
权、征税权,并拥有自己的军事武装,实际上并不受国王或其代理人的管辖。

由此可
推知,西欧的这一现象( )
A.易使政治上形成分裂割据的局面
B.推动民族国家兴起
C.不利于强化贵族阶层政治的权力
D.减少了封臣的义务
4.“罗斯受洗(基辅罗斯皈依东正教——基督教三大流派之一),不仅使基辅罗斯的
文化教育得到了普及,而且促进了基辅罗斯在文字、绘画、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这说明( )
A.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
B.俄罗斯文化融合了多元文化
C.宗教成为俄罗斯君主专制的工具
D.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
5.《庄园敕令》是法兰克王国于公元8世纪末颁行的整顿王室领地经济的条例。

敕令
规定管家应该把庄园上的产品分为两类,一类供应国王日常需要,一类供应战争需
要。

敕令提到要制备油脂、火腿、咸肉、醋、酒、干酪等,还指示要宰杀牛、羊熬炼
脂肪,预备足够数量的肥鹅、肥鸡,准备各色蔬菜等。

这反映出庄园( )
A.生产规模很大
B.是独立的政治集团
C.自营程度很高
D.受国王的直接管理
6.在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俄罗斯以“第三罗马”自居。

俄罗斯的一位修道院院长曾在
《启示录》中这样说道:“前两个罗马都已陷落,第三罗马依然牢固屹立,而且不会再
有第四个罗马。

”这一“自居”主要是因为( )
A.俄罗斯深受罗马文化的影响
B.俄罗斯继承了罗马统治疆域
C.罗马帝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俄罗斯与罗马帝国一样强大
7.16世纪,伊凡四世颁布新法典,改组机关,还实行“特辖领地制”,将全国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特辖区主要包括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由国君直辖。

特辖区的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他们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

伊凡四世也因其严厉的手段,被称为“伊凡雷帝”。

据此可知,伊凡四世的改革( )
A.有利于莫斯科公国的兴起
B.促使俄国进入农奴制社会
C.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D.促进了沙俄工商业的发展
8.某学者关注世界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统治者,研究其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

该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力图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

最符合该研究主题的史实是( )
A.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B.都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C.颁布第一部成文法
D.征服占领北非和意大利
9.中古时期西欧庄园里的劳动者以农奴为主,他们一般以每周在领主的自营地上劳动三天的“义务”来换取耕种自己“份地”的“权利”:此外,他们每年还须向领主缴纳一些实物和货币税。

这说明中古西欧庄园( )
A.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B.催生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C.具有一定基层自治色彩
D.存在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
10.英王爱德华三世通过颁发《1327年特许状》,向伦敦让渡了多项权力。

同时,伦敦为爱德华三世提供的贷款常达到王室所获贷款总额的一半以上,伦敦的富商与自治市官吏在这时期成为了王室的财政官员。

这说明( )
A.特许状体现了君主专制的理念
B.城市自治激化了王权与教权的矛盾
C.城市成为王权强化的依靠力量
D.市民阶层的壮大催生君主立宪制度
11.11世纪的英王威廉一世及其继任者们酷爱狩猎,为保护动物以供狩猎而建立王室森林区,并推出《森林法》,国王猎物的法律地位甚至与人类等同。

12世纪时王室森林区达到最大规模,约占国土的1/3。

王室森林区的划定( )
A.深受游牧民族文化影响
B.表明英国经济形态落后
C.反映了英国王权的强化
D.使法律具有较大随意性
二、材料题
12.某中学高一(2)班正在开展“中古时期的欧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制度建立】
材料一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11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乡村形式】
材料二
【城市兴起】
材料三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而有的城市则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最终都取得城市的自治权。

城市兴起对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1)材料一中的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纽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欧洲出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有何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分析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教会文学是中世纪西欧的正统官方文学,它使文学沦为宗教的宣传品,大量的圣经故事、基督故事、圣徒传、赞美诗、祈祷文、圣者言行录、奇迹故事、梦幻故事以及宗教剧,旨在宣扬、普及基督教的教义与道德,使人敬畏上帝、禁欲苦行、寄托来世……较有文学特色、影响最大的是《灵花》,它由多人汇编、加工而成,是记述圣弗兰西斯及其修会宣传福音、领受圣恩的故事集,描写圣弗兰西斯忍辱苦行、救治病人,感化俗人和异教徒,甚至向禽兽讲道的故事,生动有致。

——摘编自姚介厚、李鹏程、杨深《西欧文明》材料二:中世纪人的文学,就是世俗文学。

中古世俗文学虽然在不同程度受到封建意识和宗教思想的影响,但是它毕竟以写人为主,歌颂人的英雄主义,表彰人的坦白襟怀,反映人的理想愿望。

世俗文学重视现实人生,宣传入世思想,与宗教文学的幻想彼岸世界,鼓吹出世主义形成尖锐的对立。

欧洲中古世俗文学虽不承上,但却启下,其表现有四:一是梦幻手法,影响了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歌德的《浮士德》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等;二是象征手法打开了19世纪象征主义文学的通道;三是骑士传奇为近代欧洲小说之母体,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奠定了19世纪初浪漫主义之特色;四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歌颂贤明君主,乃承袭世俗文学之衣钵。

——摘编自刘连青《中古欧洲文学面面观》(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中世纪教会文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欧中世纪文学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10-11世纪,欧洲一些城市兴办了大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才,D项正确;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尚未兴起,排除A项;人文主义兴起在14/15世纪,排除B项;巩固地方割据和兴办大学无关,排除C项。

故选D项。

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的西欧庄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体,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自给自足是典型的特征,故A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后期,教皇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逐步走向衰落,各国王权呈上升趋势,故排除B;商品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王权的强化,故排除C;城市自治在一定程度会制约地方割据,故排除D。

故选:A。

3.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

根据材料“领主对农奴行使独立的政治统治权、司法审判权.征税权,并拥有自己的军事武装,实际上并不受国王或其代理人的管辖”可知,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下,封臣的封臣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与国王或代理人并没有直接的从属关系,这就促使政治上的分裂制据局面的形成,A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形成分裂割据,不利于民族国家的出现,排除B项;据材料“领主对农奴行使独立的政治统治权、司法审判权、征税权,并拥有自己的军事武装”可知,封君封臣制下贵族阶层拥有较大的权力,排除C项;虽然封臣拥有一定的权力,但其也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封臣的义务并不会因为分封而减少,排除D项。

故选A项。

4.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俄罗斯)。

根据材料“罗斯受洗(基辅罗斯皈依东正教——基督教三大流派之一),不仅使基辅罗斯的文化教育得到了普及,而且促进了基辅罗斯在文字.绘画.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正教是拜占庭的国教,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基辅罗斯皈依东正教,并对基辅罗斯在文化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材料反映了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没有体现融合了“多元文化”,排除B项;材
料反映了东正教对基辅罗斯文化、绘画和建筑艺术的影响,没有涉及宗教对政治的影响,排除C项;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中心转移到俄罗斯,基辅罗斯时期东正教的中心仍旧在拜占庭帝国,排除D项。

故选A项。

5.答案:C
解析:通过材料“要制备油脂、火腿、咸肉、醋、酒、干酪等”、“要宰杀牛、羊熬炼脂肪,预备足够数量的肥鹅、肥鸡,准备各色蔬菜等。

”可知,庄园能提供的产品品种很多,说明庄园自营程度高,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庄园产产品品种多,并不是规模大,排除A项;庄园确实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但材料并未体现,而且与材料“供应国王日常需要”相矛盾,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世纪欧洲庄园是受国王间接管理,排除D项。

故选C项。

6.答案:A
解析:命题透析本题以俄罗斯以“第三罗马”自居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深受罗马文化的影响,以“第三罗马”自居, A项正确。

俄罗斯并未继承罗马帝国的统治疆域,排除B 项;俄罗斯以“第三罗马”自居时,罗马帝国已经灭亡,所以无法得出罗马帝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排除C项;俄罗斯并未与罗马帝国一样强大,排除D项。

7.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俄罗斯)。

据材料“特辖领地制”“特辖区主要包括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由国君直辖”及所学知识可知,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
13世纪,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排除A项;
材料未有涉及到俄国农奴制社会的叙述,排除C项;
伊凡四世的改革主要为加强中央集权,没有涉及关于工商业发展的内容,排除D项。

故选C项。

8.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东罗马帝国时期(西方)。

根据材料可以判断,这位罗马
帝国统治者力图恢复往日罗马帝国荣耀,可知这肯定是在罗马帝国分裂以后,据材料“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可知该罗马帝国皇帝对法律贡献大,据此可以推断这位罗马帝国皇帝是查士丁尼,据所学可知,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罗马占领北非和意大利,D项正确;罗马帝国一分为二是在查士丁尼之前,排除A项;东罗马帝国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排除B项;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而且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时间不符,排除C项。

故选D项。

9.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

根据材料“他们一般以每周在领主的自营地上劳动三天的‘义务’来换取耕种自己‘份地’的‘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西欧的农奴是封建领主的从属,要为领主“义务”劳动来换取自己的相应“权利”,人身不自由,依附于其领主,存在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身依附关系,未体现庄园自给自足,无法说明其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排除A项;早期资本主义萌芽诞生于中世纪的西欧城市,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庄园的自治情况,而是集中在农奴与领主之间的经济关系上,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

故选D 项。

10.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英国。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伦敦通过提供大量贷款给王室,同时获得了王室的特许权,这表明城市在经济上对王室的支持有助于王权的强化,此外,伦敦的富商和自治市官吏成为王室的财政官员,也进一步体现了城市在王权强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C项正确;特许状通常是君主授予城市或团体某种特权或自治权的文件,它更多体现的是君主与城市之间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君主专制,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城市自治与教权之间的矛盾,而是强调了城市(特别是伦敦)对王室财政的支持和王室对城市的权力让渡,排除B项;君主立宪制是在近代时期出现的,排除D项。

故选C项。

11.答案:C
解析:根据“国王猎物的法律地位甚至与人类等同。

12世纪时王室森林区达到最大规模,约占国土的1/3。

”得出王室森林区的划定体现了国王特权,其面积之大则进一步印证了王权的加强,C项正确;从森林的规划看不出受到游牧民族文化影响,排除A
项;材料中没有与其他国家比较,不能得出落后,排除B项;《森林法》的规定具有法律效力,不能体现随意性,排除D项。

故选C项。

12.答案:(1)土地的封赐。

实质封建等级制度。

(2)西欧庄园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3)政治:市民阶层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经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进一步促进了西欧生产力的发展;思想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的教育和学术出现了新气象促进了大学的兴起。

解析:(1)根据材料“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可知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纽带是土地的封赐。

结合所学知识,其实质是封建等级制度。

(2)由材料二可以看出,西欧庄园设施齐全,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3)政治:根据材料“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而有的城市则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最终都取得城市的自治权。

“可分析出市民阶层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经济:根据材料“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可分析出经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进一步促进了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思想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的教育和学术出现了新气象促进了大学的兴起。

13.答案:(1)特点:内容上是对神的观照,全面体现宗教的思想权威;基本题材是圣经故事;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地位上是正统官方文学;目的上维护封建制度。

(2)作用:保留了西欧封建社会文化遗产;展示了中世纪人们的思想、信仰和艺术创作的丰富多样性;为近现代欧洲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世俗文学宣扬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思想解放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

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

特点:根据材料“它使文学沦为宗教的宣传品”和所学可知,内容上是对神的观照,全面体现宗教的思想权威;根据材料“大量的圣经故事、基督故事、圣徒传、赞美诗、祈祷文、圣者言行录、奇迹故事、梦幻故事以及宗教剧”可知,基本题材是圣经故事;根据材料“中古世俗文学虽然在不同程度受到封建意识和宗教思想的影响”可知,带有浓厚的封建性;根据材料“教会文学是中世纪西欧的正统官方文学”可知,地位上是正统官方文学;结合所学
可知,目的上维护封建制度。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

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

作用:根据材料“大量的圣经故事、基督故事、圣徒传、赞美诗、祈祷文、圣者言行录、奇迹故事、梦幻故事以及宗教剧”“世俗文学重视现实人生,宣传入世思想,与宗教文学的幻想彼岸世界,鼓吹出世主义形成尖锐的对立”“欧洲中古世俗文学虽不承上,但却启下”和所学可知,可从保留西欧封建社会文化遗产、展示中世纪人们的思想和艺术创作的丰富多样性、为近现代欧洲文学提供借鉴、丰富世界文学宝库、利于思想解放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