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目标及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目标及特征
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目标
1、让幼儿积极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在活动中表现出愉快的情绪。

2、能按意愿选择提出、选择游戏的主题,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鼓励他们积极用语言进行交往。

3、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游戏内容。

学习用语言、动作来进行交流。

4、增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让其感受到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5、让幼儿学会以物代物或一物多用地进行游戏,由此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礼貌待人、爱护玩具、遵守规则等良好的品德行为。

7、巩固原有常规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遵守新的游戏常规。

小班角色游戏特征
1、游戏情节简单而零散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意性。

生活经验少,且刚刚接触游戏,所以游戏中反映出来的内容简单,情节单一、零散。

如“妈妈”喂娃娃、抱娃娃、给娃娃穿衣或打电话、扫地、拖地等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内容。

或者是爸爸烧饭、妈妈烧饭、你喂娃娃、我也娃娃。

游戏情节是零散的片段,相互间缺乏联系。

2、游戏动作重复而简单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手肌肉发育不够完善,喜欢做重复动作。

所以小班幼儿在游戏时,多是简单的重复动作,较少的系列动作是凭兴趣操作材料。

如反复地做切菜动作、炒菜动作、反复做接水、饮水动作。

但有时有感兴趣的材料也会出现一序列动作。

如幼儿会假想娃娃饿哭了,于是连忙泡奶、喂奶等动作。

3、游戏语言交往较少
由于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幼儿游戏中大多是平行游戏,幼儿独自操作材料。

如抱娃娃、喂娃娃往往是默默无语。

一起玩时也是各说各的话,专心于自己的游戏,旁若无人,有时也有一些简单的'对话,但是是围绕模仿的材料开展的,如:锡凯拿着酸奶瓶说:“喝酸奶吧!”锐涵接过酸奶喝了一口说:“好甜呀”,然后又进行自己的游戏。

4、游戏时缺乏角色意识
幼儿游戏扮演的角色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

如:爸爸、妈妈、奶奶、爷爷等。

但幼儿经常满足于摆弄操作材料,未意识到扮演的角色。

有时扮演的角色也会经常转移。

这是因为幼儿的角色意缺乏。

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较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例如:他当弟弟时,看到爸爸打电脑玩得特别高兴时,他就放下手中的扫把,也去打电脑。

可当他看见爸爸泡茶招呼客人很有趣,他就放下手中的键盘也要泡茶招呼客人。

5、游戏时是依材料而进行的游戏
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小班幼儿操作使用的通常是实物或是具体形象的材料。

游戏中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

更多依赖玩具进行游戏,满足于玩具的摆弄,缺乏交往的能力。

例如:奶茶店的服务员,埋头配奶茶,对
来买奶茶的客人置之不理。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能力基础
1、丰富生活和游戏经验
角色游戏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生活经验的游戏。

生活经验越丰富,孩子在游戏中就越积极,角色扮演越逼真,情节越丰富,角色间的关系越密切,孩子们自然玩得更开心。

2、创设温馨的游戏环境
环境能够影响人、也能够塑造人,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为此我们在游戏时为幼儿提供了足够的游戏材料,它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

我们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能力关键
1、自主选择佩戴标志稳定幼儿的角色意识
在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经常会出现不停换工作的现象,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意志比较薄弱,缺乏坚持性,而且不善于控制自己,行为极易受外界的干扰而改变自己的行动目的。

在游戏过程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角色意识不稳定,随心所欲的变换角色,有的甚至还没有形成初步的角色概念。

为了帮助幼儿认识自己今天在游戏中所承担的角色,并提供幼儿一个充分自主选择的空间,我们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中设立了工作服务站,在这里我们把班级的角色游戏区域用简笔画图标的方式进行的简单的罗列。

并根据游戏的
内容制作了相应的角色标记。

如:在娃娃家这一行的口袋中放置了可以戴在脖子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标志。

在超市里投放了营业员的标志,在小舞台投放了演员的标志。

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形象的标志既能帮助幼儿理解自己的角色又能稳定他们的角色意识,在游戏开始时宝宝们会在选择区前停留片刻,选择今天想扮演的角色,这种选择的过程其实也是孩子思考的过程,有了思维的撞击孩子们才会更明了自己的角色。

2、通过图标来帮助幼儿形成整理玩具的习惯
角色游戏环境是开放的、自主的,幼儿可以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游戏区域内自主的活动。

每次游戏,幼儿总会把玩具弄得乱七八糟的。

为此,游戏初期我们几个老师总要在游戏结束后,把玩具进行再次的分类整理。

于是我们就想怎样才能让幼儿自己把这些玩具物归原处呢?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偏爱游戏化的学习过程,、我们将一些区域游戏中所涉及的认知元素有机的渗透在环境中,通过图标来帮助幼儿整理玩具。

我们在超市的每个篮子一头贴上了水果或蔬菜的图标。

在娃娃家贴上了挂铲子、篮子、砧板的图标。

在游乐场的投篮的地方,贴上了放篮子和球的标记和等候区。

在小舞台贴上了道具摆放标记,舞台站位标记。

在建筑区投放了放安全帽的标记。

在图书屋,给每本书上贴了一个小动物的标记,同时这些小动物的标记在书架上也能够相应的找到,让幼儿知道每一本书都有它相应的家,应该一一对应的放在相应的标记上,不能随便乱放等。

通过标记的投放,幼儿渐渐地对游戏材料的整理有了一定的认识。

知道玩具哪里那就应该放到哪里去,整理玩具的能力提高了。

3、教师直接参加游戏,扮演游戏角色,进行间接指导,促进游戏的发展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少,对成人的依赖性强,他们喜欢游戏又不会游戏,有时他们迫切需要老师的具体指导和帮助。

当老师扮演角色,成为他们的游戏伙伴时,幼儿会格外开心,当教师以角色身份提出意见,幼儿也容易接受。

在小班,教师可以担任游戏的主要角色或一般角色,也可以不固定角色,仅用游戏的口吻提醒幼儿,要根据需要灵活掌握。

如班级里增设了一个公共汽车的游戏,浩浩小朋友是公交车的司机,他拿了一个塑料圈做方向盘。

睿睿和炫炫小朋友来乘公交车了,当他们上车时,司机浩浩说:“投币”。

睿睿和炫炫用诧异的眼光看了看浩浩,没有听懂什么意思,脸上笑嘻嘻的,嘴巴里还在嘟嘎着嘿嘿!乘车了!就坐到了后面的座位上。

浩浩没有继续叫睿睿和炫炫投币。

他继续用双手握着方向盘的左右两边,转动方向盘,往前开。

我见状便以乘客的身份去乘公交车了,在我准备上车的时候,浩浩又也对我说:“投币、投币"。

于是我把手伸到了口袋里,挖了一下,并做了一个投币的动作,坐在后面的睿睿小朋友看见我投币了,似乎明白了什么?也跑到浩浩的傍边做了一个投币的动作。

一下子炫炫小朋友似乎也豁然开朗了。

也学着他们把小手伸到口袋里,眉头紧皱着掏啊!掏啊!掏了几下,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佯装手里拿着钱,接着做了一个投币的动作。

由于教师的榜样,以后幼儿当乘客时也很懂礼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