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篇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
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第九章第三节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并存时期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前,各国商业银行大都经营多种业务,属全能型、综合型银行。
受大危机的影响,以美为首,日、英等国相继改变了原来的混业经营制度,实行分业经营。
与此同时,德国、奥地利、瑞士以及北欧等国则继续实行混业经营。
于是开始了“分业”与“混业”并存的局面。
第九章第三节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 美日的转变
近十多年来,金融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不得不通过金融创新等方式从事各种更广泛的业务活动。同时,国家金融管理当局也逐步放宽了限制。
全能化的途径主要有三:
第九章第三节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 美日的转变 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通过,意味着废除分业经营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也标志着西方国家分业经营制度的最终结束。 在此之前,日本于1998年颁布了《金融体系改革一揽子法》,即被称为“金融大爆炸(Big Bang)”的计划。
01
02
第九章第四节 金融创新 避免风险与资产业务证券化
第九章第四节 金融创新 技术进步推动的创新
古代的货币兑换和银钱业——银行的前身
古代的东方和西方,都先后有货币兑换商和银钱业的发展。
职能主要是:铸币及货币金属块的鉴定和兑换;货币保管;汇兑。
随着兑换、保管、汇兑业务的发展,聚集了大量的货币,自然而然地也就发展了贷款业务(转变为银行的关键点)。
第九章第一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第九章第一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银行的产生
1. 现代银行业兴起于西方。 2. 16世纪,从当时世界商业中心意大利开始,建立了威尼斯银行(1580年)等早期银行,具有高利贷性质,贷款对象主要为政府 3.现代银行体系是通过两条途径产生的: 一是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业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而转变为资本主义银行; 二是按资本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股份银行。 起主导作用的是后一条途径。 4. 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它的正式贴现率一开始就规定为4.5%~6%,大大低于早期银行业的贷款利率。
2
1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2.传统的中间业务——信用证
信用证业务是由银行保证付款的业务。
01
02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3.传统的中间业务——信托
01
02
03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银行卡业务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我国银行存款结构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我国银行存款结构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其他负债业务—从央行借款
存款货币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在于缓解本身资金的暂时不足。
向中央银行借款主要有两种形式: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其他负债业务—从央行借款 这项负债业务,无论是从在存款货币银行负债中的比重来看,还是从在中央银行资产中的比重来看,在西方国家都很小。 在我国,由于体制的原因,该项目一直是国有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不过明显趋于下降。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资产业务 贴现业务 购买票据的业务叫贴现;贴现实际上是信用业务。 算式: 贴现业务的对象主要是商业票据和政府短期债券 。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资产业务
2、贷款业务 贷款在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中的比重一般占首位。但从上世纪80年代之后,有明显下降趋势。 贷款业务种类很多,划分标准、角度各异。 按有抵押品与否:抵押、信用贷款 按贷款对象分:工商业、农业和消费贷款 按贷款期限分:短期、中期、长期贷款 按还款方式分:一 次偿还 、分期偿还贷款
第九章第三节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 美日的转变
一家银行内开展混业经营,均在人事、资金等方面实施独立的管理,彼此之间设有“防火墙”,决策分别有各自的严格程序。
第九章第六节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 我国强调分业经营的背景与问题
第九章第六节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 我国强调分业经营的背景与问题
突破分业经营界限的趋向日益明显。
这种存款,支用时须使用银行规定的支票,因而又有支票存款之称。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吸收存款 存入这种存款的是近期暂不支用和作为价值储存的款项。 20世纪60年代以来,银行为了更广泛地吸收存款,推出了“可转让”的大额定期存单(CDs),这种存单于到期日前可在货币市场上转让买卖。 4.定期存款,指那些具有确定的到期期限才准提取的存款。
按业务覆盖地域划分:
按经营模式分: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 西方商业银行的类型 职能分工管理的基本特点是: 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类,各有专司:有专营长期金融的,有专营短期金融的;有专营有价证券买卖的,有专营信托业务的,等等。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 西方商业银行的类型 职能分工体制下的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大差别在于: 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商业银行一般以发放1年以下的短期工商信贷为其主要业务。 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商业银行在大危机后长达 60 多年的时间里都采用这种模式。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吸收存款 储蓄存款,是针对居民个人积蓄货币之需所开办的一种存款业务。 这种存款通常由银行发给存户存折,一般不能据此签发支票,支用时只能提取现金或转入存户的活期存款账户。 储蓄存款定期居多,但无论定期、活期,都支付利息,只是利率高低有别。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吸收存款 有的国家严格限定只准专门的金融机构经营,存款货币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则不准经营。 较多的国家,准许存款货币银行经营储蓄存款业务。但是,⑴对储蓄业务均有专门的法规管理,以保护小储户的权益;⑵并不是任何金融机构均可获准经营。
1. 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中介机构,IMF 把它们统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2. 在西方,属于存款货币银行的有商业银行、存款银行、普通银行等等名称。 3. 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包括: 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它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及财务公司等。
壹
贰
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第四节 金融创新
第九章第四节 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的浪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九章第四节 金融创新 避免通货膨胀风险的创新
20个世纪60年代开始,在通货膨胀率急剧攀升的背景下,导致了利率风险的增加。
银行为了避免或降低利率风险,纷纷进行了诸如: 创造可变利率的债权债务工具; 开发债务工具的远期和期货交易。 开发债务工具的期权市场,等等。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负债业务
自有资金包括: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负债业务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吸收存款
01
03
02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吸收存款
活期存款,指那些可以由存户随时存取的存款。
01
02
03
存入这种存款的,主要是准备用于交易和支付的款项。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资产业务 3.证券投资
壹
贰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资产业务 3.证券投资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凡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它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统称中间业务。中间业务也称做无风险业务。 最常见的如传统的汇兑、信用证、代收、代客买卖等业务,承兑、保理业务也可归如此类。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01
其他负债业务—结算资金短期占用
02
结算过程中的资金,是指在为客户办理转账结算等业务过程中可以占用客户的资金。
03
占用的时间虽然很短,由于周转金额巨大,占用的资金数量相当可观。
04
从任一时点上看,总会有一定金额的处于结算过程之中的资金,构成存款货币银行可资运用的资金来源。
第九章第一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旧中国现代商业银行的出现、发展及构成
3. 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1904年成立了官商合办的户部银行(中国银行的前身);1907年设立了交通银行。同时,民族资本商业银行陆续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的私人银行业有一个发展较快的阶段。 4. 1927年以后,在国民党当政期间,系统地开始了官僚资本垄断全国金融事业的进程。 主要的商业银行,有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有规模较大的“小四行”、“南三行”、“北四行”,有大量中小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
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添加副标题
第二篇 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
第九章 目录
第一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第三节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第五节 不良债权
第四节 金融创新
第六节 存款保险制度
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第一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第九章第一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存款货币银行名称的由来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 西方商业银行的类型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单元银行制度、单一银行制度;
总分行制度、分支行制度;
代理行制度;
银行控股公司制度;
连锁银行制度……
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是指银行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 全部资金来源大别为二: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其他负债业务—银行同业拆借 银行同业拆借是指银行相互之间的资金融通。 在这种拆借业务中,借入资金的银行主要是用以解决本身临时资金周转的需要,一般均为短期的。 同业拆借的利率水平一般较低。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其他负债业务—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 近二三十年来,各国存款货币银行,尤其是大的存款货币银行,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广泛地通过办理定期存款,发行大额定期存单,出售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以及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 这种方式利于获得资金,又同时是易受冲击的脆弱环节。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是指凡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广义表外业务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 ,又包括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如互换、期权、期货、远期利率协议、票据发行便利、贷款承诺、备用信用证等业务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1.传统的中间业务——汇兑
第九章第一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旧中国现代商业银行的出现、发展及构成
1. 1845年,中国出现第一家新式银行——一家英国银行。随后至19世纪末,英国的其他银行以及各帝国主义列强的银行,相继到中国设立了分行。 2. 最初,助长中国自身银行业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社会条件是: 外贸的发展要求有新式银行进行资金调剂; 兴办工矿交通事业以挽回利权运动的高涨刺激了国民兴办银行的积极性; 同时,清政府基于财政需要也想兴办银行
05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其他负债业务—发行金融债券
2
1
发行债券也是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
自1985年以来,我国存款货币银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面向社会发行金融债券,为指定用途筹集资金。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资产业务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是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是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
第九章第一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商业银行的作用 商业银行区别于一般工商业的地方,在于它的特定经营活动内容和职能作用
第九章第一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金融资本”与垄断
第九章第一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商业银行的类型
按资本所有权划分:
私人银行、股份银行以及国家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