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砖地面到底怎么排,一篇文章告诉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筑砖地面到底怎么排,一篇文章告诉你古建筑砖地面的营造技术。
故宫砖地面挖补替换
01
砖墁地面的种类
砖按照规格划分,包括方砖和条砖两种。
①方砖类包括尺二方砖、尺四方砖、尺七方砖以及金砖等。
②条砖类包括城砖、地趴砖、停泥砖、四丁砖等。
清代营造尺为现代 32厘米,所以可以根据名称换算出各类砖的规格,按照砖的加工砍磨的方式工序不同,又可以分为细墁地面和糙墁地面。
细墁地面
其中最精细的是“金砖墁地”,一般只用在宫殿等最重要的建筑中。
细墁地面的做法特点是,砖料应经过砍磨加工,加工后的砖规格统一准确、棱角完整挺直、表面平整光洁。
地面砖的灰缝很细,表面经桐油浸泡。
细墁地面多用于室内,宫殿建筑的室外地面也可用细墁做法,但一般限于甬路、散水等主要部位。
室内细墁地面一般都使用方砖。
按照规格的不同,有“尺二细地”、“尺四细地”等不同做法。
小式建筑的室外细墁地面也多使用方砖,大式建筑的室外细墁地面除方砖外,还常使用城砖。
细墁地面
糙墁地面
糙墁地面的做法特点是:砖料不需砍磨加工,地面砖的接缝较宽,砖与砖相邻处的高低差和地面的平整度都不如细墁地面那样讲究。
大式建筑中,多用城砖或方砖糙墁,小式建筑多用方砖糙墁。
普通民宅可用蓝四丁砖糙墁。
糙墁地面多用于一般建筑的室外。
在做法简单的建筑及地方建筑中,也用于部分室内陆面。
糙墁地面
02
砖的加工作法
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墙身砖可以分为五扒皮、膀子面、三缝砖、淌白砖。
地面砖可以分为盒子面、八成面、干过肋。
对砖的六个面的叫法一般是,最大的两个面叫“大面”,露明的面叫“看面”,四个较长的面叫“长身”,较短的两个面叫“丁头”。
除了淌白砖以外,砖的肋都要砍磨。
五扒皮砖和墁地砖的肋都应砍包灰,还应流出适当的转头肋,保证砖的表面磨掉一些之后,仍然不会使墙面或地面砖的缝隙变大。
一般来说城砖的包灰不大于5-7毫米,停泥砖不大于3-5毫米,转头肋宽度不小于 0.5厘米。
地面用砖的包灰比墙身用包灰略小,一般在1-2毫米左右,城砖在2-3毫米左右。
方砖的两个大面中,一个比较光滑,叫“水面”,另一面比较粗糙,叫“旱面”,墁地时水面应该朝上放置。
盒子面地砖参考五扒皮墙砖的方法,先铲磨面,再砍四肋,因为要求盒子面的表面要与作为样品的官砖吻合,故称盒子面。
03
墁地的工序
细墁地面
一:垫层处理。
普通砖墁地可用素土或灰土夯实作为垫层。
大式建筑的垫层比较讲究,至少要用几步灰土作为垫层。
重要的宫殿建筑常以墁砖的方式作为垫层。
层数可由三层多达十几层,立置与平置交替铺墁。
其间不铺灰泥,每铺一层砖,灌一次生石灰浆,称为“铺浆做法”。
二:按设计标高抄平。
室内陆面可按平线在四面墙上弹出墨线,其标高应以柱顶盘为准。
廊心地面应向外做出“泛水”。
三:在两端拴好曳线并各墁一趟砖,即为“冲趟”。
室内方砖地面,应在室内正中再冲一趟砖。
四:在两道曳线间拴一道卧线,以卧线为标准铺泥墁砖。
注意泥不要抹得太平太足,即应打成“鸡窝泥”。
砖应平顺,砖缝应严密。
五:揭趟、浇浆。
必要时可逐一打号,以便对号入座。
泥的低洼之处可作必要的补垫,然后在泥上泼洒白灰浆。
地面砖的排列形式
六:上缝。
在砖的里口砖棱处抹上油灰(即“挂油灰”)。
为确保灰能粘住(不“断条”),砖的两肋要用麻刷沾水刷湿。
挂完油灰后把砖重新墁好,然后手执墩锤,木棍朝下,以木棍在砖上连续的戳动前进即为上缝。
要将砖“叫”平“叫”实,缝要严,砖棱应跟线。
七:铲齿缝。
又叫墁干活,用竹片将表面多余的油灰铲掉即“起油灰”,然后用磨头或砍砖工具斧子将砖与砖之间凸起的部分(相邻砖高低差)磨平或铲平。
八:刹趟。
以卧线为标准,检查砖棱,如有多出,要用磨头磨平。
以后每一行都要如此操作,直到全部墁好,再进行打点工作。
天坛神厨地面
九:钻生。
即钻生桐油。
现代修复工程,桐油一般有定额的限制,故而常用灰耙或墩布涂抹。
其实桐油是中国的特产,所以古人的工序十分严谨。
传统钻生做法
①钻生:在地面完全干透后,在地面上倒桐油,油的厚度可为3厘米左右。
钻生时要用灰耙来回推搂。
钻生的时间因具体情况可长可短,重要的建筑应钻到喝不进去的程度为止,次要建筑可酌情减少浸泡时间。
②起油:多余的桐油要用厚牛皮等物刮去。
③呛生:呛生又叫“守生”。
在生石灰面中掺人青灰面,拌合后的颜色以近似砖色为宜,然后把灰撒在地面上,厚约3cm左右,2-3天后,即可刮去。
④擦净:将地面扫净后,用软布反复擦揉地面。
钻生后的地面
糙墁地面
糙墁地面所用的砖是未经加工的砖,其操作方法与细墁地面大致相同,但不抹油灰、不揭趟(称为“坐浆墁”)、不刹趟、不墁水活、也不钻生,最后要用白灰将砖缝守严扫净。
04
墁地的图案
室内陆面的砖缝应该和房间进深方向一致,方砖面的趟数习惯上是阳数(单数),中间一趟砖应该安置在正中,并从中间开始排,把破活赶到两侧和室内。
天坛甬路和两侧散水
散水是位于台基和甬路下沿保护地基的设施,宽度应该根据出檐的远近决定,从屋檐流下的水应该砸在散水上,散水里口应该与台明的土衬石找平,外口应与地面找平。
同时,散水的排砖要从建筑出角部位开始,以出角能排出整块的好活为原则,可以将破活赶到窝角部位,即“ 保出角,扔窝角”。
散水位置
甬路排面也是单数,小式建筑的甬路一般是三趟方砖,一般甬路与海墁地面同高,但也有中间高、两边低的“泛水”,泛水一般不超过 3毫米。
散水排砖
室外墁地的工序一般是砸散水,冲甬路,最后铺海墁。
海墁指将甬路和散水以外的全部室外地面全部墁砖的做法。
四合院中被十字雨路隔开的四块海墁地面又叫做“天井”,其铺墁过程称做“装天井”。
方砖甬路和海墁的关系有“ 竖墁甬路横墁地”之说,即甬路砖的通缝(连贯的缝隙)应与甬路平行(斜墁者除外),而海墁砖的通缝应与雨路互相垂直。
排砖从甬路开始,如有“破活”,应安排到院内最不显眼的地方。
甬路排砖
紫禁城甬路和海墁
地面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工序,也是保护木结构、屋面和地基的收官工程,全面学习古建筑的营造和保护技术,请关注哲匠之家。
Q1·
传统建筑的台基组成部分有哪几项:台明、踏步、栏杆、月台。
Q2·
传统建筑的台基形制有哪几种:平台台基、须弥座台基、复合式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