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 第16课 抗日战争 -2019年精选教学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抗日战争
【考点要求】
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知识要点】
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及其罪行(1931—1945年)
1、20
(1)1931占领东北三省,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1935华北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3)1937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
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1929—1933年,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反革命围剿。
材料2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波及日本。
到1931年,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来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
材料3 “所谓满蒙者,乃奉天(今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外蒙古是也,”这里“不惟地广人稀令人羡慕,农矿森林等物之丰富,世之无其匹敌。
”——田中奏折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为什么要扩大侵华?
(1)国共内战,为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
(2)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重创日本,为了转嫁国内危机。
(3)攫取中国的资源,满足国内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和扩大侵略战争。
(4)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方针,蓄谋已久。
3、阅读课本P75“日军的滔天罪行”,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列举日军的罪行。
(1)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屠杀和平居民三十万人——“南京大屠杀”。
(2)1941年,日本在河北制造“潘家峪血案”。
(3)日本侵略者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731部队”。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
2、数字抗日战争:“一、二、三”
“一”——1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2个战场: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国共两党分别奉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
“三”——抗日战争的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国共两党分裂对峙。
但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国共两党能够抛弃前嫌,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原因有哪些?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8.15日本无条件投降)
1、历史意义。
(1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4)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谜语趣闻】1945年抗战胜利后,沉浸在抗战胜利喜庆氛围中的重庆,某大报副刊刊出一则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打一中国古代名人。
结果出现四个谜底:屈原、苏武、蒋干、毛遂。
(1)你能理解四个谜底的含义吗?
【屈原】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广岛、长崎) 【苏武】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蒋干】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军队的抗日斗争 【毛遂】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共和广大敌后军民的抗日斗争
(2)结合谜底,全面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从领导因素、民众因素、战略战术、国际环境等角度分析抗日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