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之呼吸频率与吸呼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通气之呼吸频率
呼吸频率包括实测呼吸频率和设置呼吸频率。
设置的呼吸频率在不同的模式中其意义不同。
在使用控制通气模式(A/C)和控制通气+自主通气模式(SIMV)时需要设置呼吸频率。
在使用自主通气模式(SPONT)时,需要设置窒息通气频率,窒息通气会在呼吸机报警章节讲解。
在使用无创呼吸机的S/T模式时也要设置呼吸频率,这会在无创通气相关章节讲解。
本章主要讲解A/C、SIMV模式下的设置呼吸频率。
如果是一个没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可以使用A/C模式,也可以使用SIMV模式。
呼吸机会按照设定的呼吸频率送气。
两者的呼吸波形一模一样,如下图所示。
如果是一个有自主呼吸的患者,自主呼吸频率15次/分,设置频率10次/分。
使用A/C 模式和SIMV模式波形会有显著差别。
在A/C模式下,呼吸机会至少给予患者10次有吸气时间限定的控制通气(或者叫控制/辅助通气),超过10次的那5次呼吸,均同样给予有吸气时间限定的控制通气。
在SIMV模式下,呼吸机仅给予患者10次控制通气,另外5次呼吸给予的是没有吸气时间限定的自主通气。
如下图所示。
下面讲实测呼吸频率。
呼吸机会提示患者总呼吸频率和自主呼吸频率。
假如在SIMV模式下患者实际呼吸频率13次/分,设置呼吸频率10次/分,呼吸机会提示自主呼吸频率3次/分。
如下图所示:
而在A/C模式下,实际呼吸频率14次/分,设置呼吸频率10次/分,呼吸机则提示自主呼吸频率为0。
如下图所示
其实呼吸机提示的“自主呼吸频率”指的是没有吸气时间限定的自主通气频率,而不是真实的“自主呼吸频率”。
大多数情况下在患者没有呼吸节律紊乱,有自主呼吸的前提下(压力或流速时间曲线吸气开始前的小凹陷提示自主呼吸),呼吸机的总呼吸频率就是自主呼吸频率。
病历中记录患者自主呼吸频率时,不能直接照抄呼吸机上的“自主呼吸频率”。
如果吸呼比(或吸气时间)设定过长,患者存在自主呼吸,那么呼吸机提示的总呼吸频率会低于患者的实际自主呼吸频率。
如果想测定真实的自主呼吸频率,可以短时间将呼吸机模式切换为自主通气模式,在没有触发异常的前提下,此时呼吸机显示的总呼吸频率就是真实的自主呼吸频率。
如下面模肺模拟的例子,自主呼吸频率就是48次/分。
上图提示自主通气模式下测得患者自主呼吸频率就是48次/分。
切换为A/C模式,吸气时间设定为1.5秒。
呼吸波形如下:
在A/C模式下吸气时间设定过长,呼吸机提示的总呼吸频率仅有30次/分,这是不真实的。
机械通气之吸呼比
吸呼比是呼吸机使用最大的坑,人机对抗大多数与不恰当的吸呼比(或吸气时间)设定有关。
在设定吸气时间(包括吸呼比、流速)时,绝大多数呼吸机会提示在相应吸气时间设定时对应的吸呼比是多少,如下图所示。
此时的吸呼比显示的是没有自主呼吸时的吸呼比,如果患者存在自主呼吸,且自主呼吸较强,频率高于设置呼吸频率时,实际吸呼比会不同,呼气时间缩短。
如下图所示,根据设定的呼吸频率和吸气时间计算出预设的吸呼比是1:3,但实际吸呼比是1.8:1。
不恰当的吸呼比设置最常见的问题是造成呼吸机送气时间过长,阻碍了患者的主动呼气。
造成人机对抗,在呼吸波形上表现为压力时间曲线的吸气后期、呼气初期出现高尖的峰压,如下图所示:
在自主通气模式下(SPONT)呼吸机无法直接设定吸气时间,也就无法设定吸呼比。
但可以通过呼气触发灵敏度间接设定吸气时间长短。
这会在后面的次要参数章节进行讲解。
无创呼吸机虽然有吸气时间设定,但实际中却无法直接决定吸气时间长短和吸呼比,这会在后面的无创通气章节进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