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课一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平时应保持量板、身高计清洁,若变形或损坏则不能使用。
【实验步骤图示】
【注意事项】
1、一般住院患儿每周测体重一次,新生儿每天称体重、肾病患儿根据医嘱称体重。
2、若是每天称体重,最好在清晨排光膀胱后称,每次穿相同的衣裤。
3、急性脑水肿、脑积水患儿,遵医嘱每天测头围。
4、有腹水症状的患儿,每天测量腹围。
操作
教具
体温计、血压表、听诊器婴儿磅秤、50kg、100kg杠杆秤、量板、身高坐高计、软尺。


请学生认真阅读实训指导。(电子版)
教学
内容
实训课一
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估
1.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相关内容。
2.教师示范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腹围、上臂围、皮下脂肪厚度)的测量方法。
3.测量时软尺应紧贴腹围皮肤,量准腹围。
4.正确读数,误差<0.5cm。
七、上臂围
(一)测量器具
软尺。
(二)测量体位
测量时小儿取立位、坐位或仰卧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
(三)测量部位
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沿该点水平紧贴皮肤绕上臂一周。
(四)测量方法
软尺0点固定于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沿该点水平紧贴皮肤绕上臂一周,回至0点,即为该小儿的上臂围。
3.3岁以上小儿用坐高计测量坐高。小儿坐于坐高计上,身体先向前倾使骶部紧靠量板,再挺身坐直,大腿靠拢紧贴凳面与躯干成直角,膝关节屈曲成直角,两脚平放,移下头板与头顶接触,,记录精确至0.1cm。
(三)注意事项
1.给3岁以下小儿测身长需要2人配合,给3岁以上小儿测身高则只要1人即可。
2.平时应保持量板、坐高计清洁,若变形或损坏则不能使用。
张家界学院医学部教案
章节
(课题)
第二章及六章
授课学时
2
授课地点
2154
授课
时间
2周
星期
星期
班级
2、4
1、3
5、6
授课
性质
理论课
实验课

目的

要求
了解小儿生长发育评估各项指标。(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皮下脂肪厚度)测定。
掌握体格生长常用的指标检查方法
重点

难点
重点:体格生长各项指标的测定
教学
方法
3.3岁以上小儿用身高计测量身高。要求小儿背靠身高计的立柱,两眼正视前方,挺胸抬头,腹微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使两足后跟、臀部及肩胛间同时接触立柱。测量者移动身高计头顶板,与小儿头顶接触,板呈水平位时读立柱上数字,精确至0.1cm。
(三)注意事项
1.给3岁以下小儿测身长需要2人配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岁以上小儿测身高则只要1人即可。
(二)测量体位
测量时3岁以下小儿取仰卧位,3岁以上小儿可取立位,且两手平放于躯干两侧或下垂,测量者立于小儿右侧。
(三)测量部位
胸围是经过胸前两乳头下缘至背部两肩胛下角下缘一周的长度(一般以cm计)。
(四)测量方法
测量者一手将软尺0点固定于一侧乳头下缘,另一只手将软尺紧贴皮肤,经背部两肩胛下角下缘回至0点,观察其呼气时和吸气时的胸围,取其平均值,即为该小儿的胸围。
四、头围、前囟测量
(一)测头围
1.准备 待测小儿取立位或坐位,位置固定勿动。
2.测量者用左手拇指将软尺0点固定于小儿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左手中、示指固定软尺与枕骨粗隆,手掌稳定小儿头部,右手使软尺紧贴头皮(头发过多或有小辫子者应将其拨开)绕枕骨结节最高点及左侧眉弓上缘回至0点。准确读出软尺上数字,精确至0.1cm。
(二)测前囟
1.准备 待测小儿取立位或坐位,位置固定勿动。
2.测量者摸清小儿囟门,持软尺,量取前囟两条对边中点连线的长度,准确读出软尺上数字,精确至0.1cm。
(三)注意事项
1.测量头围、囟门时,要固定头部,不要让小儿头部摆动。
2.软尺绕头部一圈时,不要过紧,更不能松弛。
五、胸围
(一)测量器具软尺。
3.在教师指导下,每2人一组,练习各项指标的测量方法。
【内容与方法】
一、体重测量
(一)测量工具的选择
1.盘式杠杆秤,载重10~15 kg。适用于1岁内婴儿。
2.坐式杠杆秤,载重20~50 kg。适用于1~3岁幼儿。
3.站式杠杆秤,载重50~100 kg。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
(二)操作步骤
1.准备 晨起,空腹,排尿。脱去鞋帽及外衣,仅穿短裤,婴儿可赤身。若不能在晨起时测量,则应在进食后2小时测量,其它要求同上。衣服不能脱去时应减去衣服重量。
(三)测量部位
腹围是平脐(小婴儿以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
(四)测量方法
测量者将软尺0点固定于脐经同一水平绕腹一周回至0点,即为该小儿的腹围。
(五)注意事项
1.测量前应叫小儿排空小便后平卧;解开衣服,暴露全腹部,同时应注意避风,防止受凉。
2.软尺应准确、干净、柔软、光滑;使用时软尺的温度要接近小儿皮肤温度,尤其在冬天。
2.称重前校正指针,使之位于“0”的标记处。
3.称重时,婴儿卧于盘式杠杆秤秤盘中央;幼儿坐于坐式杠杆秤坐椅上;儿童两手自然下垂,站立于站式杠杆秤站板中央。秤量时小儿不可接触任何物体,或者摇摆活动。
4.准确读出秤杆体重数,精确至0.1 kg。
(三)注意事项
1.体重秤必须摆放于水平位置,平稳而不活动,避免受到撞击。
(五)注意事项
1.测量时软尺应紧贴腹围皮肤,量准上臂围。
2.正确读数,误差<0.5cm。
血压、心率、呼吸在临床见习进行。
思考
题与
作业
1.各种测量方法的演示。
2.提问
课后记
由于是在模型上进行操作,故血压、心率、呼吸均无法进行。
三、坐高测量
(一)测量工具
1.量板 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卧位测量。
2.坐高计 适用于3岁以上小儿正坐位测量。
(二)操作步骤
1.准备 待测小儿脱去帽子及外衣。
2.3岁以内小儿取卧位测量顶臀长即为坐高。测量时,将小儿仰卧于量板中线上。助手将小儿头扶正,使其头顶接触头板。测量者一手提起小儿小腿使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直而骶骨紧贴底板,一手移动足板紧压臀部,量板两侧数字相等时读数,记录精确至0.1cm。
2.平时应保持体重秤清洁,经常校正,保持读数准确无误。
二、身(长)高测量
(一)测量工具
1.量板 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卧位测身长。
2.身高计 适用于3岁以上小儿测身高。
(二)操作步骤
1.准备待测小儿脱去帽子、鞋子、袜子及外衣。
2.3岁以内小儿测身长时,将小儿仰卧于量板中线上。助手将小儿头扶正,使其头顶接触头板。测量者一手按直小儿膝部,使两下肢伸直紧贴底板,一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小儿两侧足底并与底板相互垂直,量板两侧数字相等时读数,记录精确至0.1cm。
(五)注意事项
1.测量前应解开小儿上衣,暴露全部胸部,同时应注意避风,防止受凉。
2.软尺应准确、干净、柔软、光滑;使用时软尺的温度要接近小儿皮肤温度,尤其在冬天。
3.测量时软尺应紧贴胸围皮肤,量准胸围。
4.正确读数,误差<0.5cm。
六、腹围
(一)测量器具
软尺。
(二)测量体位
测量时小儿取仰卧位,且两手平放于躯干两侧,检查者立于小儿右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