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附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选择题
1.(2018·青岛市崂山区·期末)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 个二十几岁
年青人参加的会议。

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艇中继续讨论。

”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A.决定发动广州黄花岗秋收起义B.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C.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D.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2019·天津和平区·期末)你若要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应该去的城市是
A.北京B.上海C.南京D.东京
3.(2019·昆明市官渡区)2011 年是建党90 周年,国家广电总局、中宣部为建党90
周年献映的大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为全国电视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年代是
A.1921 B.1922 C.1923 D.1924
4.(2018·山东青岛市)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这里的“新”不包

A.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
C.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D.革命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5.(2019·北京朝阳区·期末)下图这艘位于浙江嘉兴南湖上的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
天辟地的大事,这一事件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条件
C.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D.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革命纲领
6.(2018·北京昌平区·期末)1921 年 3 月,李大钊给河南郑州工人讲课。

当时学习的
工人姜海世回忆道:李大钊很幽默地说,“工”字下边加个“人”字,连起来就是“天”,工人阶级前途远大。

全中国四万万同胞团结起来,将来要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好的中国。

工人们听了都很高兴。

这段回忆说明
A.李大钊建立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B.李大钊向工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C.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D.李大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7.(2018·河南洛阳市·期末)中国最早较为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是
A.《庶民的胜利》B.《敬告青年》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8.(2019·天津红桥区·期末)2016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A.92 周年B.93 周年C.94 周年D.95 周年
9.(2019·深圳市南山区·期末)“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宣传马
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对此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
10.(2020·湖南益阳市·真题)2020 年是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成立100 周年,该小组的主
要发起者包括
A.周恩来、李达B.陈独秀、李大钊C.刘少奇、贺龙D.毛泽东、何叔衡11.(2018·南昌市东湖区·期末)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新”主
要体现在
①新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③新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④新的斗争方式——武装起义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2.(2018·天津·期末)1919 年,《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
的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3.(2019·保定市唐县·期末)1919 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发表,文章对马克思
主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A.胡适B.鲁迅C.李大钊D.陈独秀
15.(2019·北京西城区·期末)“98 年风雨兼程,98 年砥砺奋进。

嘉兴南湖的红船开启了
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浩荡航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A.1919 年B.1920 年C.1921 年D.1922 年
16.(2019·北京房山区·期末)下列人物中被称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五四运动总司令、中
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的是
A.B.C.D.
17.(2019·北京东城区·期末)看下面的学习笔记。

发表这些文章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
想传播的先驱。

他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髙髙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他是
18.(2016·天津和平区·期末)有人说:1901 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 年,一
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 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1921 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台湾方面的成立
二、复合题
19.(2018·苏州市常熟市·期末)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
有自己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材料二
材料三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

受过西方教
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

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随后,西方文化在这期间有了进一步的传播……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一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

(2)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可作为哪一历史事件的佐证材料,进而指出康有为
推行“变法”的背景。

(3) 运用史实说明材料三中“中国的文艺复兴”对应的历史事件。

举例说明该事件
期间“西方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传播”这一观点。

20.(2019·深圳市罗湖区·期末)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内忧外患,无数仁人志
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学习器物】
材料一:19 世纪60 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

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

19 世纪70 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制度变革】
材料二:1895 年,北京1000 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思想解放】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

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新的征程】
材料五: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 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 根据材料一,洋务运动60 年代和70 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洋务运
动“分洋商之利”有何进步意义?根据所学知识,请简述洋务运动最终没有使
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的原因。

(2) 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历史上称为什么运动?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
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3) 根据材料四,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
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
新发展?
(4) 根据材料五,在民主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28 年艰苦卓绝的
奋斗”纲领是什么?
(5) 综合上述材料,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1.(2020·江苏连云港市·真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运用所学知
识,回答下列问题。

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摘自(道德经》)乙: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阳乐。

(摘自刘禹锡《百花行》)丙:东南形胜,三昊都会,钱塘自舌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李差千万人家。

(摘自柳水《望海湖》)丁:第一阶段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仍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第二阶段,原先的进步思想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逐步在先进知识分子中成为主流。

1919 年的五四运动便是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理解基本内涵。

概括材料甲中老子的主要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背景。

(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把握时代特色。

据材料乙、丙,分别指出这两种
文学体裁盛行朝代。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自盛行的原因。

(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结合时代需求。

据材料丁,指出五四运动前后新
文化运动指导思想的变化。

举史实说明这种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2.(2019·郑州市新密市·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白话文成为时尚,部分教科书改为白话文和新式标点。

白话文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代表着进步和未来,是新文化的标志。

大量白话文教科书的产生,是民国时期教科书走向成熟的标志。

”学者们还编写了很多书信,如1920 年的《白话书信》,就展现了国民新的伦理精神和规范,包括男女(同学)平等、婚恋自由、个人主义等。

材料二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

在“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和团体,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

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 余种,进步社团约有三四百个,较著名的有天津的“觉悟社”以及各地建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这些报刊和社团的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白话文逐渐普及的积极影响。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五四运动之后的新文化运动产生的积极影响。

(3) 根据两则材料,总结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的关系。

(4)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思想解放的
认识。

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中共一大会议。

1921 年7 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D 项符合题意;A 项是在1927 年9 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湖南起义,结果失败;B 项是遵义会议;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C 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
2.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
3.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21 年7 月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所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

一大上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所以 A 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
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 年7 月,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这里的“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它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其二,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指导思想,由于中国共产党掌握着马列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因此它能够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其三,中国共产党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故ACD 符合“新”的含义。

1927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由此可知 B 项不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焕然一新的表现,故 B 符合题意。

故选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
5.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 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因被特务发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艘小船上,所以图片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各地共产党小组的建立,工人阶级的壮大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条件;提
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是在中共二大上。

所以ABD 项与题意不符,C 项符合题意,故选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
6.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

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

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结合题干材料可知,这段回忆说明李大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D 项符合题意。

ABC 三项与材料表达的意图不符。

故选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7.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之前,在中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人很少。

1917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1919 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由此可知 D 项符合题意。

《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李大钊在1918 年的作品,AC 两项不符合题意;《敬告青年》是陈独秀1915 年发表的作品,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与宣传马克思主义无关,B 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8.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
9.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首先是先进知识分子受到极大的鼓舞,看到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五四运动后期,1918 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宣传马克思主义。

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故答案为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0.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是1920 年由毛泽东、肖铮、何叔衡等人发起成立的团体组织,所以 D 项符合题意;1921 年,周恩来等人在法国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学生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李达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人之一,所以 B 项不符合题意;陈独秀、李大钊分别为上海和北京早期共产主义小组的发起人之一,所以 C 项不符合题意;刘少奇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一所干部学校,对外宣称外国语学社的学员,贺龙任八一南昌起义的总指挥,之后脱离中国国民党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所以 C 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的答案为D。

【知识点】地方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
11. 【答案】B
【解析】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新”主要体现在:新的指
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新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新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但④新的斗争方式——武装起义错误,武装起义在中共成立以前就有,如辛亥革命就是一次武装起义。

故选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
12. 【答案】D
【解析】1919 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3.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 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选项 C 符合题意:ABD 项人物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不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作者,排除。

故选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4.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的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
15.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嘉兴南湖的红船”,结合所学可知,1921 年7 月23 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敌人的搜查,大会转移到浙江嘉兴的一条游船是举行。

嘉兴南湖的这条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 C 符合题意;ABD 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
16. 【答案】D
【解析】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五四运动爆发后,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1920 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陈独秀为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书记。

陈独秀被称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

选项 D 符合题意。

故选: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五四运动爆发、新文化运动
17.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后,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热情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选项 C 符合题意;选项AB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8. 【答案】A
【解析】1901 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指的是1901 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 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指的是1911 年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1 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1921 年7 月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
二、复合题
19. 【答案】
(1) 洋务运动。

(2) 戊戌变法。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
进一步加深,1895 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1300 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1
(3) 新文化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解析】
(1) 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到1885 年工商杂税大大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
19 世纪60 年代到90 年代进行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的企业。

(3)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

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知识点】瓜分中国狂潮、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洋务运动兴起、百日维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公车上书
20. 【答案】
(1) 不同:60 年代:创办军事企业。

70 年代:创办民用企业。

意义:客观上促进了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原因:由于其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 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贡献: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帝制或清
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是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为什么: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遭遇。

(3) 运动:新文化运动。

新发展:传播马克思主义。

(4) 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
和国。

(回答“彻底的反帝反封建”也可)
(5) 启示:先进思想的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知识点】洋务运动作用和局限、创办近代民用企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创办近代军事企业、百日维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辛亥革命的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1. 【答案】
(1) 主要观点: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背景: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言
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2) 朝代:唐;宋。

原因:①开放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

②商业发展,城市繁
荣;市民阶层扩大。

(3) 变化: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变为马克思主义。

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
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 根据“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无为而民自化”等信息可知老子的
主要观点是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所以他的思想产生的背景应该是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乙是唐诗,盛行于唐代;丙是宋词,盛行于宋代。

各自盛行的
原因应结合唐宋时期的社会背景进行作答,主要是社会环境开放繁荣,科举制的推动,商业的发展,城市繁荣和市民阶层的扩大等。

(3) 根据“马克思主义逐步在先进知识分子中成为主流”可知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
的指导思想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变为马克思主义。

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结合中共成立和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进行作答即可。

【知识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老子和道家思想、经济的繁荣、王室衰微、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宋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多彩的文化艺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22. 【答案】
(1) 白话文有助于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解放思想;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进
一步发展。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又进一步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4) 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大量白话文教科书的产生,是民国时期教科书走向成熟的标志。

”“展
现了国民新的伦理精神和规范,包括男女(同学)平等、婚恋自由、个人主义等。

可知,白话文有助于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解放思想;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2) 根据材料二这些报刊和社团的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
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可知,五四运动之后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3) 根据两则材料“‘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
义流派的思想运动。

在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和团体,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 余种。

”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又进一步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知识点】五四运动爆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