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室环境管理(全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管室环境管理(全文)
一.导管室的布局
1.导管室的设置布局:导管室应分别设病人出入口与工作人员出入口,工作人员出入口设置更衣室,病人出入口需安放消毒垫。

2.导管室的内部设置:导管室主要由手术操作室、控制室及辅助工作间组成,各区域应布局合理,标识清楚。

应配备必要的消毒灭菌设备和洗手设施,使导管室建筑布局、工作流程、内部设施符合环境卫生学要求和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图3-1-1介入导管室区域感染控制平面图
二.导管室环境卫生学管理要求
1.手术间日常清洁工作:设备、监护仪及相关器材用清水擦拭,室内的操作台、治疗车、急救车等设备用含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全面擦拭,手术台床单一人一用一换。

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板两次,若有明显污染,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再清洁,再采用20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

2.辅助用房和走廊地面每日湿式清扫2次,每周用含氯消毒液清扫1次。

桌面、电脑、窗台、柜、椅等每日用清水擦拭。

3.成立每周卫生日,对天花板、墙面、地面、物体表面进行全面清洁与消毒,尤其是通风系统的出风口、进风口。

4.同区域的清洁工具应分开使用。

每个手术间清洁时均需更换清洁的工具。

5.手术人员工作鞋、洗手衣裤一人一用一清洗消毒;手术患者入室前应更衣、换鞋。

6.护送患者的平车及轮椅应定期清洁,床单与被服保持清洁;接送隔离患者的推车用后及时清洁消毒,并更换车上所有用品。

7.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规范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说明:
1.不同区域的清洁物品如拖把、抹布、各种保洁手套等分区使用。

2.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物体表面和不同病房频繁接触物体表面(如灯开关、空调开关、水龙头等)时应更换抹布。

3.抹布:清洗干净,采用25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4.拖把:清洗干净,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三.导管室消毒效果的监测
1.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
(1)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平板暴露法。

1)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

2)采样方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离地面1.5m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盖好立即送检。

3)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后进行采样。

(3)结果判定
1)I类区域:细菌菌落总数≤10cfu/m3(或0.2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生物洁浄复合手术室标准)。

2)Ⅱ类区域: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2(或4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3)Ⅲ类区域:细菌菌落总数≤500cfu/m3(或10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2.医务人员手采样及卫生标准
(1)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及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双手指屈面从指跟到指端来回涂擦各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计算。

(3)结果判断I类区域和Ⅱ类区域:细菌菌落总数≤5cfum2,Ⅲ类区域:细菌菌落总数10cfu/m2,Ⅳ类区域:细菌菌落总数≤15cfu/m2。

3.物体表面采样及卫生标准
(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采样方法:用5cmx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人装有10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3)结果判断Ⅰ类区域和Ⅱ类区域:细菌菌落总数≤cfu/m2。

Ⅲ类区域:细菌菌落总数≤10cfu/m2。

Ⅳ类区域:细菌菌落总数≤15cfu/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