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2023中考物理单元复习课件《运动和力》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不受力和静止的物体 也具有惯性.
②惯性由物体__质__量__决定,_质__量__越__大__,__惯__性__越__大_.不能说 速度越大,惯性越大,惯性与速度无关.
③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_不__是__力_,不能说“受到惯性作 用”,应该说“具有惯性”.
六、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在_静__止__状__态__或_匀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状态时, 我们称之为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 (1)概念:作用在_同__一__物__体__上的两个力,如果__大__小__相__等__、 _方__向__相__反__并且在_同__一__条__直__线__上_,这两个力称为平衡力. (2)条件:同物体、等值、反向、共线.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相__互__的.施力物体同时也会受到受 力物体给它的反作用力作用.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同时出现;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线; (3)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3.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运__动__状__态__(即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形__变__. 4.单位:_牛__顿__,简称__牛__,符号是__N__.
3.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不受力 受平衡力
合力 为零
运动状态 不改变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合力不为零 运动状态改变 变速运动
只要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这两个力就一定不 是平衡力,如压力和支持力.
考点1 参照物 【例1】放暑假了,小明乘坐“和谐号”动车组外出旅游. 列车开动后,若以“和谐号”动车组为参照物,则小明是 _________的,若以站台为参照物,则小明是__________的. 思维点拨:当两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完全相同,两物体相 对静止,否则相对运动. 我的答案:静止 运动
2023中考物理单元复习课件
运动和力
主题
知识点
时间、长度的粗略估测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牛顿第一定律
运动和力
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匀速直线运动,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物体的惯性,能利用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
二力平衡的条件,能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二力平衡现象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例4】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运动物体的惯性比静止时大
C.航天员在空间站中失去惯性
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思维点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静止的物
体和不受力的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有
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大小跟速度无关.
力的测量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惯性
要求 认识
理解 操作 探究
相对 单位时间 v=st
3.6
相同
0.1 10
0.01 10
量程
10-3
10-2 分度值
垂直
60
3 600
N 运动状态 形状
大小 方向
相互
作用点
不受力 原来运动状态不变
静止 大
匀速直线运动
同一物体
相等
相反
同一条直线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__位__置__的__变__化___叫做机械运动,自然界 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时,要选择一个物体作 为标准,这个_被__选__作__标__准_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 (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相__对_的,取决于所选的__参__照__物__.
我的是( D ) A.足球射入球门时才具有惯性 B.赛车能很快停下来,说明赛车没有惯性 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 动员具有惯性
考点5 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分 【例5】关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以下 叙述中的两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 B.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 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D.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 思维点拨:平衡力跟相互作用力的主要区别是:平衡力的 作用点必须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的作用点分别在两个物 体上.此类题目最好作物体受力的示意图,结合选项,逐个排除. 我的答案:B
3.误差 (1)定义:_测__量__值_和_真__实__值_之间总存在的差别.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使用更精密的测 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 (3)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误差_只__能__减__小_,_不__能__消__除_,无法 避免. 四、力 1.概念:力是__物__体__对__物__体_的作用.一个力产生时,必然 存在着两个物体,一个叫_施__力__物体,一个叫_受__力_物体.
2.如图 13-6 所示,在 2011 年斯诺克中国 公开赛中丁俊晖成功闯入四强,临时排名升至世界第三位.比 赛前台球静止在球台上,台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_平__衡_ 力 (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击球后,球离开球杆仍 能向前运动是由于_惯__性__的缘故.而球的速度越来越小,是因为 受到_摩__擦__力__(_阻__力__或__力__)_的作用.
①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既可以是静止物体,也可以是 运动物体.
②不能选取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通过相同的路程,用时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3)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 v (1)物理意义:用来描述__物__体__运__动__的__快__慢__. (2)定义:物体在__单__位__时__间___内通过的路程. (3)定义式:v=st.
(3)两种图象
图13-1
图13-2
4.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通过一段路程 s 和所用 时间 t 的比值. (2)公式:-v =st.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速度都是一定的,不能认 为 v 与 s 成正比, v 与 t 成反比.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1.长度 (1)国际单位:米,符号为 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 单位换算:1 km=1 000 m,1 dm=0.1 m,1 cm=0.01 m, 1 mm=10-3 m,1 μm =10-6 m,1 nm=10-9 m (2)测量工具:刻度尺.
(4)国际单位:米每秒,符号为 m/s 常用单位: 千米每小时,符号为 km/h. 换算关系:1 m/s=3.6 km/h.
3.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_直__线__快__慢__不__变__的运动. (2)特征:物体运动时_快__慢__不变,_方__向__不__变_,即在任何时刻, 物体的运动状态都不改变.
[]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 关闭发动机后,由于_惯__性___仍能在水平路面上滑行,最终停下 来是因为__摩__擦__力__改__变__了__汽__车__的__运__动__状__态__.
中考练兵
1.停止蹬车后,行驶在水平路面上的自行车 仍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自行车具有__惯__性_,自行车 最后还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它受到_阻__力__(_摩__擦__力__)的缘故.若路 面光滑,自行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曾对此做过研究, 并总结出_牛__顿__第__一_定律.
③“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科学的想象、 推理而总结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它经得起实践的 检验.
2.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_原__有__运__动__状__态__不__变__的特性叫惯性.牛 顿第一定律也叫___惯__性__定__律___. (2)利用:利用惯性使锤头套紧;用力拍打衣服,可以把灰 尘拍掉;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 (3)交通事故的防止:限制车速;保持车距;禁止超载;系 好安全带、安装安全气囊.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__没__有__受__到__力__的作用时,总 保持_静__止__状__态___或_匀__速__直__线__运动状态.
①物体的运动_不__需__要___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__运__动__状__态_ 的原因.
②当物体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或受力平衡的时候,原来静止 的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图 B30 所示,在建国 60 周 年阅兵式上,空军加油机与“歼 10”战斗机以空中受油的状态 飞行.若把加油机看作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D )
图 B30
A.天空中浮动的云
B.地面
C.阅兵式主席台上的人
D.“歼 10”战斗机
考点2 速度 【例2】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 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13-3 所示,由图象可知: 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和________;经过 5 s,跑在最 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①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④读数时,要__估__读__到分度值的_下__一__位__; ⑤测量结果包括_准__确__值_、_估__计__值_和_单__位__三部分. 2.时间 (1)国际单位:__秒__(s),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 单位换算:1 h=60 min, 1 min=60 s,1 h=3 600 s. (2)测量工具:停表(秒表).
5.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 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 13-7 所示,下 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如图 13-5 所示,当你手握饮料罐时,手和
罐都在空中静止,且罐底所在平面是水平的.各对力属于平衡
力的是( C )
A.手对罐的压力与罐对手的压力
B.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
C.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
D.罐对手的摩擦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
图 13-5
考点6 运动和力的关系 【例6】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就会运动 B.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 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思维点拨:物体不受力或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 处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但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我的答案:D
考点3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例3】如图 13-4 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______cm.
图 13-4 思维点拨: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 值的下一位. 我的答案:1.80
[]如图 B31所示,物体 A 的 长度为__3_.4_2_~__3_._4_8__cm.
图 B31
考点4 惯性
5.力的三要素:力的_大__小_,力的_方__向_,力的__作__用__点__. 6.力的示意图:物理学中常用一根_带__箭__头_的线段来表示力 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①画力的示意图时,在同一图线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
②不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如地球对空中的物体、 磁铁对铁钉产生力的作用.
图 13-3
思维点拨:由 s-t 图象可以看出路程跟时间成正比,所以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4 m/s; 由 v-t 图象可以看出随着时 间的增大,速度不变,所以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 别为 6 m/s 和 4 m/s.
我的答案:甲 丙 乙
某飞机在 5 s 内匀速飞行了 1 000 m,它飞行的速度为_2_0_0_m/s, 合__7_2_0__km/h.它 25 s 内通过的路程是__5_0_0_0_m,它在第 30 s 内 的速度是_2_0_0__m/s.
图 13-6
3.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只有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B.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具有惯性 C.物体只有受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 D.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4.甲乙两人并排站在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 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甲相对于乙是运动的 B.甲相对于乙是静止的 C.甲相对楼层是静止的 D.甲相对上一级扶梯上站立的人是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