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可能性PPT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页/共30页
课后反思:
复习统计的知识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具 体的例子展开讨论。重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明 确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体会数据与现实 生活的密切关系,明确各种数据收集、记录 和整理方法的特点及作用;不仅要让学生回 忆学过了哪些统计图,更要引导学生结合实 例说说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第23页/共30页
练习与实践中,先让学生观察教材提供 的统计表,并说说从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再用统计图表示出统计表中的数据,体会根 据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统计图的必要性。
通过复习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求法, 让学生体会到: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都是 表示一组数据特征的统计量,但由于数据自 身特点不同,这几种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 时所具有的代表性也就有所区别。
在上面两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什么?
第10页/共30页
1、什么叫平均数?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 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情况。
2、什么叫中位数?
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 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是表示数据的一般情况。
答:折线统计图
第7页/共30页
六(1)班同学对自己在各年级的综合表现满意人数的统计图
人数/人
40 35 30 30 25 20 15 10
5
0一
31
33
35
32
30
二三 四 五 六
年级
根据折线统计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答:(对自己满意的人数越来越多)
第8页/共30页
总结: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 的多少。
3、什么叫众数?
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
第11页/共30页
六(2)班同学身高、体重情况如下表:
身高/m 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
人数
1
3
5
10
12
6
3
体重/kg
30
33
36
39
42
45
48
人数
2
4
5
12
10
4
3
在上面两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什么?
第2题中涉及的计算较多,需要指导学生 根据统计图提供的数据,认真了解百分数的 计算方法,然后再计算。
第21页/共30页
第3题根据进货量和销售量的对比,让学生进 一步开拓思维,对现实生活的问题进行解答。
第4题要在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后, 要根据题目的意思,最高的分数和最底的分数去掉。
第5题理清思维,判断什么的可能性最大。
第28页/共30页
第29页/共3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0页/共30页
第25页/共30页
课后反思:
指导学生计算每组数据的中位数,让学生计算 中位数要注意先把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 序进行排列。在画折线统计图时,一定要注意所描 的点和点之间的线段,是直线的连在一起画,不是 直线时,要一段一段画。
第26页/共30页
课后反思:
复习统计的知识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具 体的例子展开讨论。重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明 确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体会数据与现实 生活的密切关系,明确各种数据收集、记录 和整理方法的特点及作用;不仅要让学生回 忆学过了哪些统计图,更要引导学生结合实 例说说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答:(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5页/共30页
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表图 人数/人 12 10
6
55
5
4
3
3
2
0足 跳 球绳
乒 乓
其 他
球
第6页/共30页
男 女
项 目
六(1)班同学对自己在各年级的综合表 现满意人数的统计表:
一二三四五六
满意 30 32 31 30 33 35 人数
要反映六(2)班同学对自己在各年级的综合表现满 意人数的变化趋势,用什么统计图?
第19页/共30页
教学过程(省略) 课前思考:
考虑到《统计与可能性》这部分知识难度 不大,所以将设计的两课时合并成一课时上。
在复习统计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各类统计图的特 点,有关中位数、众数的理解可以结合具体的练习 题来分析。
第20页/共30页
教材提供的第1题的统计图与一般的统计图 表示有所不同,需要加以指导,要让学生都 能看懂这幅统计图。
1、说说你学过哪些统计知识? 2、你认为这些统计图各有什么作用?
第1页/共30页
做好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1、确定调查的主题及需要调查的数据。 2、根据调查的主题和数据设计调查表(用于问卷 调查)或统计表(用于收集现成数据)。 3、确定调查的方法。是实地调查、测量,还是问 卷调查,或是收集各种媒体上的信息。 4、进行调查,确定数据记录的方法。明确把数据 记录在调查表上还是在统计表上。 5、整理和描述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类,选择适当 的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6、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和决策。
中位数:就是第20、21名之间的身高。 中位数:就是第20、21名之间的体重。
所以中位数是1.52。
所以中位数是39。
众数:1.52。
众数:39。
第12页/共30页
第13页/共30页
第14页/共30页
第15页/共30页
第16页/共30页
第17页/共30页
第18页/共30页
说课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
身高: 平均数:(1.4+1.43×3+1.46×5+ 1.49×10+1.52×12+1.55×6+ 1.58×3) ÷40 =60.17 ÷40
=1.50425(m)
体重: 平均数: (30×2+33×4+36×5+39×12+42×10+45×4+48 ×3) ÷40 =1584 ÷40
=39.6(kg)
第27页/共30页
练习与实践中,先让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统计 表,并说说从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再用统计图表 示出统计表中的数据,体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适当 统计图的必要性。
通过复习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求法,让学 生体会到: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都是表示一组数 据特征的统计量,但由于数据自身特点不同,这几 种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时所具有的代表性也就有 所区别。
性男 女 合 别生 生 计
人 22 18 40 数
如果要反映六(1)男、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应选用什么统计图合适?
(扇形统计图)
女生45%
六(1)班男、女生人数统计图:
男生55%
第4页/共30页
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表:
足球 跳绳 乒乓球 其他
男生 12
2
5
3
女生 3
6
5
4
用什么统计图来反映六(2)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合适呢?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 少,还能看出数量的变化发展趋势。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和部分数量 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第9页/共30页
六(1)班同学身高、体重情况如下表:
身高 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 /m 人数 1 3 5 10 12 6 3
体重 30 33 36 39 42 45 48 /kg 人数 2 4 5 12 10 4 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 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
2、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 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重难点
1、进一步体会有关“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在表示数据特征 方面的特点和作用。
2、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进一步掌握 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第2页/共30页
学生个人情况调查表
姓名
性别
身高/cm
体重/kg
最喜欢的学科
最喜欢的运动项目
最喜欢的图书
长大后最希望做的工作
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你的特长
下面请填写你对自己在各年级的综合表现是否满意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是或否
第3页/共30页
对六(1)班进行调查,对所收集
的数据分类用统计表或统计图表示如
下• 六:(1)班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第24页/共30页
课前思考:
本节课不仅要学生能够会绘制统计图,更要体 会不同统计图的特点,会灵活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让学生知道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 能清楚的知道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的看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众 数: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中位数:正中间的一 个数。平均数:总数÷份数。学生不容易判断的是 用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哪个数据更具代表性。
课后反思:
复习统计的知识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具 体的例子展开讨论。重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明 确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体会数据与现实 生活的密切关系,明确各种数据收集、记录 和整理方法的特点及作用;不仅要让学生回 忆学过了哪些统计图,更要引导学生结合实 例说说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第23页/共30页
练习与实践中,先让学生观察教材提供 的统计表,并说说从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再用统计图表示出统计表中的数据,体会根 据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统计图的必要性。
通过复习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求法, 让学生体会到: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都是 表示一组数据特征的统计量,但由于数据自 身特点不同,这几种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 时所具有的代表性也就有所区别。
在上面两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什么?
第10页/共30页
1、什么叫平均数?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 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情况。
2、什么叫中位数?
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 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是表示数据的一般情况。
答:折线统计图
第7页/共30页
六(1)班同学对自己在各年级的综合表现满意人数的统计图
人数/人
40 35 30 30 25 20 15 10
5
0一
31
33
35
32
30
二三 四 五 六
年级
根据折线统计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答:(对自己满意的人数越来越多)
第8页/共30页
总结: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 的多少。
3、什么叫众数?
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
第11页/共30页
六(2)班同学身高、体重情况如下表:
身高/m 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
人数
1
3
5
10
12
6
3
体重/kg
30
33
36
39
42
45
48
人数
2
4
5
12
10
4
3
在上面两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什么?
第2题中涉及的计算较多,需要指导学生 根据统计图提供的数据,认真了解百分数的 计算方法,然后再计算。
第21页/共30页
第3题根据进货量和销售量的对比,让学生进 一步开拓思维,对现实生活的问题进行解答。
第4题要在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后, 要根据题目的意思,最高的分数和最底的分数去掉。
第5题理清思维,判断什么的可能性最大。
第28页/共30页
第29页/共3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0页/共30页
第25页/共30页
课后反思:
指导学生计算每组数据的中位数,让学生计算 中位数要注意先把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 序进行排列。在画折线统计图时,一定要注意所描 的点和点之间的线段,是直线的连在一起画,不是 直线时,要一段一段画。
第26页/共30页
课后反思:
复习统计的知识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具 体的例子展开讨论。重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明 确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体会数据与现实 生活的密切关系,明确各种数据收集、记录 和整理方法的特点及作用;不仅要让学生回 忆学过了哪些统计图,更要引导学生结合实 例说说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答:(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5页/共30页
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表图 人数/人 12 10
6
55
5
4
3
3
2
0足 跳 球绳
乒 乓
其 他
球
第6页/共30页
男 女
项 目
六(1)班同学对自己在各年级的综合表 现满意人数的统计表:
一二三四五六
满意 30 32 31 30 33 35 人数
要反映六(2)班同学对自己在各年级的综合表现满 意人数的变化趋势,用什么统计图?
第19页/共30页
教学过程(省略) 课前思考:
考虑到《统计与可能性》这部分知识难度 不大,所以将设计的两课时合并成一课时上。
在复习统计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各类统计图的特 点,有关中位数、众数的理解可以结合具体的练习 题来分析。
第20页/共30页
教材提供的第1题的统计图与一般的统计图 表示有所不同,需要加以指导,要让学生都 能看懂这幅统计图。
1、说说你学过哪些统计知识? 2、你认为这些统计图各有什么作用?
第1页/共30页
做好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1、确定调查的主题及需要调查的数据。 2、根据调查的主题和数据设计调查表(用于问卷 调查)或统计表(用于收集现成数据)。 3、确定调查的方法。是实地调查、测量,还是问 卷调查,或是收集各种媒体上的信息。 4、进行调查,确定数据记录的方法。明确把数据 记录在调查表上还是在统计表上。 5、整理和描述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类,选择适当 的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6、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和决策。
中位数:就是第20、21名之间的身高。 中位数:就是第20、21名之间的体重。
所以中位数是1.52。
所以中位数是39。
众数:1.52。
众数:39。
第12页/共30页
第13页/共30页
第14页/共30页
第15页/共30页
第16页/共30页
第17页/共30页
第18页/共30页
说课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
身高: 平均数:(1.4+1.43×3+1.46×5+ 1.49×10+1.52×12+1.55×6+ 1.58×3) ÷40 =60.17 ÷40
=1.50425(m)
体重: 平均数: (30×2+33×4+36×5+39×12+42×10+45×4+48 ×3) ÷40 =1584 ÷40
=39.6(kg)
第27页/共30页
练习与实践中,先让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统计 表,并说说从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再用统计图表 示出统计表中的数据,体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适当 统计图的必要性。
通过复习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求法,让学 生体会到: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都是表示一组数 据特征的统计量,但由于数据自身特点不同,这几 种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时所具有的代表性也就有 所区别。
性男 女 合 别生 生 计
人 22 18 40 数
如果要反映六(1)男、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应选用什么统计图合适?
(扇形统计图)
女生45%
六(1)班男、女生人数统计图:
男生55%
第4页/共30页
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表:
足球 跳绳 乒乓球 其他
男生 12
2
5
3
女生 3
6
5
4
用什么统计图来反映六(2)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合适呢?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 少,还能看出数量的变化发展趋势。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和部分数量 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第9页/共30页
六(1)班同学身高、体重情况如下表:
身高 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 /m 人数 1 3 5 10 12 6 3
体重 30 33 36 39 42 45 48 /kg 人数 2 4 5 12 10 4 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 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
2、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 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重难点
1、进一步体会有关“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在表示数据特征 方面的特点和作用。
2、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进一步掌握 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第2页/共30页
学生个人情况调查表
姓名
性别
身高/cm
体重/kg
最喜欢的学科
最喜欢的运动项目
最喜欢的图书
长大后最希望做的工作
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你的特长
下面请填写你对自己在各年级的综合表现是否满意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是或否
第3页/共30页
对六(1)班进行调查,对所收集
的数据分类用统计表或统计图表示如
下• 六:(1)班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第24页/共30页
课前思考:
本节课不仅要学生能够会绘制统计图,更要体 会不同统计图的特点,会灵活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让学生知道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 能清楚的知道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的看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众 数: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中位数:正中间的一 个数。平均数:总数÷份数。学生不容易判断的是 用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哪个数据更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