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说课稿2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说课稿2计
一. 教材分析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以父
母之爱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文章,通过描述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辛勤付出,学会理解和感激父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对于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
对父母的爱和感激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父母的付出和关爱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解,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来深刻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学会用恰当
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学会如何通过细节来描述
父母的爱,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父母的付出和关爱,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家庭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和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
和无私,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来描述父母的爱,提高口语表达能
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父母之爱;通过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通过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回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引
起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学习课文: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感受
父母的爱。

3.交流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父母的关爱故事,学会用恰当
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4.口语练习: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模拟与父母的对话,练习如何表达
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学习的收获,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
解父母的付出和关爱。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八.说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口语表达、情感态度和家庭作业三个方面进行。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语表达和对父母的爱和感激的描述,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父母之爱的理解程度。

同时,通过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情况。

九.说教学反思
在课后,我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知识点儿整理:
1.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了解到父母之爱的伟大
和无私,理解父母为孩子的付出和关爱。

2.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分组讨论、口语练习等形式,提高
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3.描述父母之爱的细节: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和口语练习,掌握了通过细
节来描述父母的爱,能够具体生动地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4.感恩之心: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培养了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更加深刻
地理解父母的付出和关爱。

5.家庭观念: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增强了对家庭观念的认识,明白家庭
的重要性和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6.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父母之爱,激发学生
的感恩之心。

7.情感教学法:教师通过情感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父母的付出和关爱。

8.互动教学法:教师通过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9.分组讨论: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分享自己父母的关爱故事,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10.口语练习:学生在口语练习中,通过模拟与父母的对话,练习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11.课文学习的收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学习的收获,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父母的付出和关爱。

12.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语表达和对父母的爱和感激的描述,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父母之爱的理解程度。

13.家庭作业:教师通过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情况。

14.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5.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课后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16.教学目标:教师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7.教学重难点:教师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包括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和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以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来描述父母的爱,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18.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情感教学和互动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父母之爱,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9.教学过程:教师设计了导入新课、学习课文、交流互动、口语练习、总结提升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父母之爱,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0.板书设计:教师设计了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以及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21.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情感态度和家庭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情况。

22.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3.学生学情分析:教师分析了学生的学情,了解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对于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还有待提高。

24.学生对父母的付出和关爱的理解:教师了解到学生对于父母的付出和关爱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解,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来深刻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25.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回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26.教学内容与学生情感体验的联系: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父母的付出和关爱。

27.教学内容与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教师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珍惜家庭,感恩父母的付出。

28.教学内容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课文学习和口语练习,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9.教学内容与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教师通过课文学习和情感教学,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学生的情感态度。

30.教学内容与学生家庭观念的培养:教师通过课文学习和家庭观念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使学生更加重视家庭的重要性。

同步作业练习题:
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A. 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B. 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C.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D. 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2.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细节来描述父母的爱,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正确的描述方法?
A. 描述父母为我们的付出和关爱
B. 描述父母为我们解决困难的过程
C. 描述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和希望
D. 描述父母的外貌和特征
3.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
A. 情境教学法
B. 情感教学法
C. 互动教学法
D. 视频教学法
1.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理解父母之爱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伟大、无私
2.在口语练习中,我们学习了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和
________。

3.通过课文学习,我们了解到父母为孩子的付出和关爱,这让我们更加
深刻地理解了父母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辛苦、付出
1.请简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答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2.请简述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

答案: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父母之爱;情感教学法通过情感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父母的付出和关爱;互动教学法通过互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学到了什么,对你有什么启示。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学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他们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我们需要学会理解和感激他们。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这节课对我启示很大,让我更加珍惜家庭,努力表达对父母的爱,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