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文章

合集下载

中国科学院某所科研团队绩效考核方案(定稿)

中国科学院某所科研团队绩效考核方案(定稿)

中国科学院某所科研团队绩效考核方案(定稿)18 带格式的: 右带格式的: 位置: 水平: 右侧, 相对于:页边距带格式的: 右侧: 0.63 厘米中国科学院某所科研绩效考核方案第一条考核目的科研绩效考核是研究所实施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定期地对各团队科技工作进行回顾与评估,为各团队分析^p 不足、明确方向提供依据,为研究所确定与调整发展目标提供支持,从而促进科研绩效的提高,推动研究所科技工作的持续发展。

同时,通过绩效考核,为岗位聘任、绩效分配、薪酬调整等人力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第二条考核对象考核对象为进入创新基地的科研组织单元。

其中科研组织单元应为具有相同的科研方向、紧密的学术联系,共同申请并统一使用大部分科研经费,协同完成大部分科研任务的单元(即通称的“课题组”,以下简称团队)。

由科研人员自主申报,部门审定,考核委员会认定。

考核期内,课题组发生分立或者整合的,分立或整合后运行超过一年的,按新的课题组进行考核;不足一年的,可自主选择按照新的或原有课题组进行考核。

18 带格式的: 右带格式的: 位置: 水平: 右侧, 相对于:页边距带格式的: 右侧: 0.63 厘米课题组成员中,到所工作不满一年的岗位聘任或所项目聘用人员可以不参加考核,其他岗位聘任和所级项目聘用人员均须参加考核。

第三条考核周期考核周期一般为两年。

研究所于考核周期结束的当年年底或次年上半年组织科研团队绩效考核工作。

第四条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体系包括定量数据测评和定性指标评估两部分内容。

定量数据测评包括经费与科研项目、学术影响与获奖情况、成果转化、队伍建设。

根据科研数据折算为相应得分。

定性指标评估包括科技工作显示度、目标凝练与可持续发展、与研究所战略的符合度。

由定性指标评估委员会进行评估。

依据科研工作的性质,科研团队分为三类,A 类为高技术研究开发团队,B 类为定向基础研究团队,C 类为国防科研团队。

各团队可按照自身工作性质,自主决定参加不同类型团队的考核。

南方周末特约评论员文章

南方周末特约评论员文章

南方周末特约评论员文章2008年5月22日南方周末《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大地还在痉挛灾难还在延续每时每刻都可能有同胞牺牲。

生命在危机中祖国在危机中。

但是我们已经走出恐惧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希望。

救人高于一切救灾高于一切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的最强音。

必须以举国之力拯救一切可以拯救的生命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

于是十万救灾大军雷霆出击于是国家领导人冒着余震不断的风险相继奔赴救灾第一线于是公共娱乐暂停奥运火炬暂停一切为救灾让路一切为救人让路。

这其实是对生命的礼遇。

这种对生命的礼遇在国家哀悼日达到了最高峰。

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所有的人都同时向逝者的亡灵默哀所有的人都同时向生命的尊严低头。

那一声声警报是呜咽是抽泣但更是呼唤呼唤我们重新体认人的尊严呼唤我们重新体认生命的价值。

从雪灾到胶济惨案从胶济惨案到四川大地震灾难不但突如其来而且一次比一次暴虐一次比一次惨烈。

我们原本以为物质上的金汤之城足以让我们长治久安。

但大自然的灾害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既然山川可以瞬间崩裂既然道路可以瞬间扭断既然城镇可以瞬间毁灭在大自然无边的力量面前既然一切物质的力量都现出了原形都那么脆弱都那么不堪——我们过去对于物质力量的迷信就不免显得幼稚可笑。

这是新的抗战这是全民族抗战。

它要保卫的主要不是土地而是无数无辜的生命。

面对大自然强加的这场战争我们注定不可能是胜利者。

已经逝去的生命不可能重来尤其是天使般的孩子们的夭折应该让我们每念及此都有锥心之痛。

所以无论我们怎样努力将来都没有资格去庆功。

但我们的确可以从灾难中学习。

生灵涂炭满目疮痍。

悲壮的牺牲应该让我们清醒单纯的物质上的强大并不足恃。

如果连生命都无法保障一切就都没有意义物质上的强大就不过是沙滩上的建筑而已。

在泪眼之间良知复苏在废墟之上人性挺立。

大地震震掉了我们心灵的尘垢震碎了我们日常的面具。

不能等到埋到瓦砾下才去爱每个人都是幸存者每个人都值得爱。

大地震让我们重新发现人本身重新回到人本身。

所有的冷漠所有的骄矜所有的轻狂这时都不再时尚。

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中山市知识界人士联谊会会讯 “一人一议”汇编
33
阮志远:落实教师工资改革,提高教师工资待遇
中山市的教师工资近几年的增长速度较周边城市都慢,种种原因种种理由,相信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中山成功通过教育强市,新一届政府上任,中山的教师加薪,正是喜事重重,也正充分说明了,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教育和坚持教育强市的决心。

然而,作为教师的一员,也为部分镇区加薪和补发薪金的不落实,深感难过。

希望各级部门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落实工资改革的执行。

解决办法:
建议把落实教师工资改革,作为各镇区工作考核的基本指标之一。

李美:幼儿教育师资培训要重视
现在中山幼儿教育师资较为短缺,老师流失较为严重,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两大点:
一、与中小学老师相比,幼师的社会地位较低。

二、幼师工作量大,但报酬则相对较少。

尤其是私人承包的幼儿园、镇区的幼儿园,平均工资水平不到1200元,老师普遍缺乏再培训的机会。

解决办法:
建议参考部分城市,实行小学附属幼儿园的方法,让学前教育与小学初中进行一体化管理,这样在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同时,也提高其老师的福利待遇,增加培训机会,从而推动全市的学前教育水平。

《文艺研究》 格式

《文艺研究》 格式

《文艺研究》格式一、标题大标题:文艺研究副标题:深度解读文学与艺术二、期刊介绍《文艺研究》是一本专注于文学与艺术研究的学术期刊,旨在推动文学艺术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分享。

本期刊着力探讨文学艺术的理论、创作、批评、历史等多个领域,致力于呈现最新的学术成果和前沿思想,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高水平的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

三、目录1. 编辑前言2. 特约文章3. 文学理论与批评4. 艺术创作与鉴赏5. 文化历史与传承6. 学术讨论与研究成果7. 书评与学术动态四、编辑前言在这一部分,编辑可以介绍当前期刊的一些新进展和发展方向,对本期刊刊物的特色和期待做出阐述。

也可以对本期刊中的一些重要文章进行简要的说明和介绍。

五、特约文章这一部分可以安排在期刊开头,以突出特色和吸引读者的目的。

安排一两篇重要的学术文章,这些文章可以是最新研究成果或者某一领域的知名学者的观点撰写。

六、文学理论与批评这一部分主要刊发与文学理论和批评相关的文章,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中会涉及到文学创作中的一些理论研究和批评方法,可以涉及到文学主题、文学形式、文学思潮等内容。

七、艺术创作与鉴赏这一部分刊发涉及艺术创作和鉴赏的文章,这类文章可以是对某一艺术作品的解读与分析,也可以是研究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技法,同时也可以涉及到对艺术品鉴赏和欣赏的文章。

八、文化历史与传承这一部分主要刊发涉及文化历史和传承的文章,这些文章可以是有关文学与艺术发展历程的研究,也可以是关于文学与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的文章。

九、学术讨论与研究成果这一部分主要刊发各类文学艺术研究的成果与学术讨论,可以是对前沿研究的介绍与分析,也可以是对一些研究难点的讨论与交流。

十、书评与学术动态这一部分主要刊发对新出版的学术著作的评介,可以是对某一学术著作的介绍和评价,也可以是对该领域内一些新动态的报道和评论。

十一、结语在这一部分,期刊的编辑可以对本期刊的内容和特色做一个概括性的总结,并展望下一期刊的一些动向和期待。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徐孟献马克思主义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文章回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判断正确与错误的标准不是理论!“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

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

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

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这就是说,“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实践论》)这里说:‘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

”不仅如此,文章还提出了一个命题:“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文章认为“任何思想、任何理论必须无例外地、永远地、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的观点,也就是真理发展的观点。

任何思想、理论,即使是已经在一定的实践阶段上证明为真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要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而得到补充、丰富或者纠正。

”既然是任何理论,它就不应当是专门针对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也是理论,它也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如果一个理论具有普遍地必然性,放之四海而皆准,那就不用接受实践的检验,既然“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那说明理论具有不确定性,它是正确的,但又可能是错误,所以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文章说“革命导师们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他们所共同创造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文献《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就是许多事例当中的一个生动的例子。

1978年5月11日一篇署名本报特约评论员的文章

1978年5月11日一篇署名本报特约评论员的文章

1978年5月11日一篇署名本报特约评论员的文章1978年5月11日,一篇署名本报特约评论员的文章,是一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章。

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此篇署名文章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

我们来回顾一下1978年5月11日这一天的当时情境。

当时,我国正处于一片思想僵化、经济落后的局面下,亟需改革开放的助力。

这篇署名文章的发表,如同一股清风吹拂,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文章中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振奋了整个国家,催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改革措施。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首先指出了我国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矛盾。

文章中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措施,并强调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观点和政策主张后来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采纳和实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个人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是,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这篇文章是对我国现实情况的准确把握和深刻剖析,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些问题和困难的正确认识,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和改革措施的科学预测和合理建议。

这篇文章的发表,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开启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在文章的撰写过程中,我选择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主题。

首先从1978年5月11日这一特定的时间节点出发,回顾当时我国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分析当时我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然后逐步深入到那篇署名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其观点和主张,并结合现实情况进行评估。

在整篇文章中,我多次提及了1978年5月11日这篇署名文章,对其内容和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文章具有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能够全面、深刻和灵活地帮助您理解这一主题。

我也共享了我个人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希望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为“但昭义系列丛书”的出版喝彩

为“但昭义系列丛书”的出版喝彩

为“但昭义系列丛书”的出版喝彩在三百余年钢琴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国外有关钢琴教学法的书籍称得上汗牛充栋,多年来,国内翻译介绍的也只是其中的凤毛麟角。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钢琴热”在神州大地持续升温,与之相应,探讨钢琴教学的有关书籍也出版了不少。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了周广仁的《钢琴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学院有郑曙星的《钢琴教学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则更多:朱工一《钢琴教学论》、李嘉禄《钢琴表演艺术》、杨峻《钢琴教学艺术论》、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应诗真《钢琴教学法》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书籍的出版,总结了我国钢琴界前辈们的宝贵经验,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但是,以上书籍基本上总结的是中央音乐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钢琴教授的教学经验,鲜少有涉及地方音乐院校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而在地方院校中,异军突起的四川音乐学院曾经涌现出为数不少的优秀教师,作出了为国内钢琴界所公认的突出成绩,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但昭义教授则堪称其中的出类拔萃者。

但老师从事钢琴教育工作已经四十余年,培养了不少出色的钢琴演奏人才,从四川音乐学院到深圳艺校,一系列学生在全国钢琴比赛和国际钢琴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李云迪、陈萨、张昊辰等青年钢琴家更是蜚声国际乐坛。

近年来,“但昭义教学”的话题是钢琴教育界探究的“热点”,同时也引起了出版界的高度关注。

在这样的形势下,四川音乐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组编的《培养世界冠军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系列丛书上、下卷,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于2011年11月出版,正是适当其时,必定得到钢琴教育界的深切关注,受到钢琴教师与青年学生以及琴童家长的欢迎。

据悉,此次出版的“但昭义系列丛书”经过近一年时间精心编撰而成,是但教授从教四十余年来的心血结晶。

它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有两册,分别讲述但教授的钢琴艺术人生和登载钢琴教育文论;下卷则是钢琴作品选集和教学实录,包括dvd和cd。

除了珍贵的文本介绍外,书中还收录了但教授三百余幅富有代表性的精美照片。

逐浪新基建 赋能高质量

逐浪新基建 赋能高质量

封面文章逐浪新基建赋能高质量□文/特约撰稿李玲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总有弄潮儿 屹立潮头。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迭代革新的 数字化技术,让危机和转机在这一年中 相伴而存。

如今,5G应用蓄势待发,AI 前景不可限量,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 基建”)更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从首次被写入政 府工作报告到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从中央密集部署到地方枳极响应,从企业主动投资到资本市场热捧,新基建,作为扩大投资的倍增器、赋能 新经济的推进器和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加速器,无疑是2020年备受关注的一 大“热词”。

加快培育经济増长“新动能”“未来将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 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 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在2020年的 全国两会上,新基建成为一大热词并被 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应对经济下行 压力的客观需要,更是党中央在深刻洞 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

2020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进一 步明确新基建的内涵:新基建是以新发 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 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新基建分为新 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 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

新基建,突出一个“新”,主要体 现在三方面:一是技术新,与铁路、公路、机场等传统基建有所不同,新基建主要 以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 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据;二是模式新,新基建加速新技术的产业 应用,并催生大量创新应用种产业形态,扩大了新供给,形成新的经济模式;三 是领域新,新基建有全新的应用领域,可以催生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大量涌现,如5G手机、车联网、智慧城市等。

新基建将是提振经济活力的一个新支撑。

新基建区别于“老基建”的最大 不同,体现在宏观经济调控不是大水漫 灌式的刺激,而是针对16亿移动电话用 户、4.5亿固定宽带接入用户和8.5亿手 机网民等,聚焦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和高 效率定向牵引。

硫酰氟熏蒸技术应用与发展概要

硫酰氟熏蒸技术应用与发展概要
Instituties (No.ZX1923) 作者简介:徐永安,男,1955 年出生,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
为粮食科技开发与管理工作。E-mail: xya@.
SN/T 1760—2006《出入境口岸硫酰氟卫生处理应 用规程》,2008 年发布的 GB/T 22497—2008“同一 批粮食不得重复使用高剂量硫酰氟(≥20 g/m3)”, 目前《硫酰氟熏蒸技术规程》粮食行业标准正在 研究制定中。近年来我国粮食仓储行业硫酰氟使 用量有所增加,开发推广应用硫酰氟熏蒸杀虫技 术,不仅是为了与磷化氢优势互补,应对抗性,
硫酰氟对害虫卵的毒性较差,杀死害虫卵所 需熏蒸剂量 CT 值明显高于幼虫和成虫,对某些 害虫卵甚至要增加到 10 倍,很不经济。有研究者 用硫酰氟对谷斑皮蠹卵,卵期 1~2 天,在 11~13 ℃ 下熏蒸 4 h,药量从 15 g/m3 到 50 g/m3,效果虽 也相应提高,但最高死亡率仅 62 .5%;熏蒸时间 延长到 48 h 以上,死亡率才能达到 100%。表明 硫酰氟杀卵的熏蒸施药量需成倍增加或相应延长 熏蒸时间或需采用二次熏蒸。
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7)
摘 要:硫酰氟属广谱熏蒸剂杀虫剂,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国进行了首次杀虫剂药品注册。但 用作食品(粮食)熏蒸剂,在国际上仅有十几年的历史。主要源于其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针对 存在问题,“减少施药量、减少残留、减少排放”是硫酰氟熏蒸杀虫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开 发“低剂量、低残留、低排放”的硫酰氟高效熏蒸杀虫技术或许是其可行的技术途径。 关键词:硫酰氟;磷化铝;磷化氢;储粮熏蒸;抗性治理;储粮安全 中图分类号:TS210.2;S4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561(2021)04-0050-07 网络首发时间:2021-07-02 11:26:31 网络首发地址:https:///kcms/detail/11.3863.TS.20210702.1112.025.html

新闻评论学复习资料

新闻评论学复习资料

名词1.新闻评论学:新闻评论学是应用新闻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新闻媒体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用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

2.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

3.社论:社论是代表报社、刊物或通讯社编辑部(政党机关报代表同级党委)就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事变或问题表明立场的指导性言论。

社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是新闻评论中最重要的体裁。

4.评论员文章是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的一种评论形式,是中型的评论文章。

这类文章一般在1000字左右,通常不去全面地论述某一重大问题或重大决策,而是就某一问题或选择一个重要的侧面发表意见,作更深一层的分析。

5.特约评论员文章是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冠以“特约”二字,用以加重文章作者的身份。

这类评论对象大多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专题性更突出,理论性更强烈,政论性更鲜明。

6.短评是一种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的评论形式,篇幅一般在60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1000字,在报纸上较为常见。

特点是内容单一、论题集中,分析扼要,开门见山、一事一议。

7.编者按是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采用于较为郑重的场合。

8.文前按语也称题下按语,是最常用的形式,居于文章或报道之前,常以楷体或比正文大一号的字体排版。

9.文中按语与新闻报道或文章互相配合、互相渗透的一种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附在新闻报道或文章某句话、某段文字的后面,直接表明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10.编后按语是对新闻报道或文章的联想和发挥,用抒情、联想和议论性的文字,依附在新闻稿件的后面,目的是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和报道思想。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两个互联网条约_沈仁干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两个互联网条约_沈仁干

1996年12月2 日~20 日,关于著作权与邻接权若干问题的外交会议,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部日内瓦召开。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57个成员国中的近130个国家的代表和近90个政府间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观察员约700多人参加了会议。

这是自1971年7月在巴黎同时修订《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以下简称《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以来,国际著作权界的盛会。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磋商六年的基础上,专家委员会主席——芬兰教育部政府特别顾问利埃列斯先生向外交会议提交了三份条约草案,即《关于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若干问题的条约》草案、《保护表演者和唱片制作者权利条约》草案和《关于数据库的知识产权条约》草案(以下简称条约草案)。

经过三个星期的激烈讨论,外交会议终于在最后一天的深夜通过了前两个条约草案,并且易名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以下简称《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唱片条约》(以下简称《表演和唱片条约》)。

这两个条约主要是解决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与邻接权问题,故被称为“互联网条约”。

《关于数据库的知识产权条约》草案,因大多数国家代表持否定态度,会议未予讨论。

《版权条约》共计25条,其中实质性条款14条,程序性条款11条。

《表演和唱片条约》共计33条,其中实质性条款23条,程序性条款10条。

两个条约的程序性条款基本相同。

在全面修改《伯尔尼公约》和保护表演者、唱片制作者和广播组织权利的《罗马公约》与《保护唱片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唱片公约》(以下简称《唱片公约》)难以进行的情况下,尽管与会代表意见分歧,这两个主要为解决新技术,尤其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环境下使用作品所引起的著作权和邻接权问题的国际条约终于得以通过,应当说,是自1971年以来国际著作权与邻接权领域最重要的事件。

首先,两个条约适应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对著作权与邻接权的保护水平;其次,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重视对著作权的保护,并且在国际著作权保护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于高维、相依的不完全数据的统计分析(迎接ICM2002特约文章)

关于高维、相依的不完全数据的统计分析(迎接ICM2002特约文章)

14 9




3 卷 1
1项 是塑 料 ,第 6项 是 电视 ,第 1 6项 是 计算 机 ) 国和 印度 等 国家 曾聘 用统 计 学 家作 为 国家 元 .美 首 的科学 顾 问. 些 发达 国家 和地 区 的很 多著 名 大学 设 有统 计 系 , 多 大学 还 同时设 有 生物 统 计 一 许 系 或 林业 统 计 系等 等 ; 多大 企业 聘 用统 计 学 家 为其 解决 统 计 问题 ,例如 美 国 的贝尔 公 司就 拥有 许 数 十 人 的统 计 学 家 队伍 , 著 名统 计 学 家 J W . u e 生前 在 该 公 司任 职 长 达 数十 年 .现 在 ,统 . T ky


本 义试 就 笔 者 个 人 的认 识 ,分 3部 分 介绍 、 讨论 与 该 领域 有 关 的情 况和 问题 .首 先 简 要讲
述 统计 学 的发 展情 况 ,然后 介 绍我 国学 者 存 相 关领 域 中 的研 究成 果 , 后探讨 该 领 域 中 一些值 得 最 注 意 的研 究 方 向. 本 文 旨在 抛砖 引 玉, 以期 得 到 国 内 同仁对 统 计学 发展 更 多 的 关心 和 支持 .
的 和 归 宿 . 统 计 学 的 本 质 性 特 征 决 定 了 它 自 广 泛 的应 用 性 和 很 强 的 交 叉 性 .
大 致从 1 7世 纪 开 始, 由于 天 文、物 理、生物 、遗 传 以及 人 口和 社 会 调 查等 方 面 的需 要而 萌 发 了统 计学 .例 如 , 1 7世 纪 中期 , J Gru t 人 口死 亡等 社 会 问题 的研 究 中,发展 了最 早 的描 . an 存 述统 计 : 1 8世 纪 末 1 9世 纪 初, A. L g n r M. e e d e和 C. . u s存研 究 测 地学 和 天 体物 理 的数 F Ga s 据 分析 中,提 出 了最 小 二乘 法 和误 的正态 分 布 理论 ; 9世 纪 中期 , F. l n存 研 究生 物 遗 、1 Gat o 传 规律 的过 程 中发 明 了相 关 分析 和 回归 分析 方 法 . 关于 统 计学 的早 期 历 史 可参 阅 陈希孺 的 文章 数 理统 计学 小 史 .进 入 2 0世 纪 以后 ,相继 出现 了几 位 伟大 的数 学 家 和统 计 学 家 K. e ro , P asn R. F s e, N. l go , . y n E. e ro A. i r A. Komo rv J Ne ma , P as n和 A. ad等 , 由于 他 们 的 奠基 性 T h wl 1 作 , 统计 学 方 法 和理 论 宵 了很大 发展 ,到 4 0年 代 中 期成 为 一 门成 熟 的学 科 .近 5 0多 年 ,突 飞 猛 进 的社 会 经 济 和 科学 技 术 不 断提 出各 种 各样 的统 计学 问题 ,计 算 机 的急 速 发展 为收 集 和 分析 数 据提 供 了方便 ,这 些都 极 大地 推 动 r统 计学 的发展 和 应 用.统计 学 的 内容 更加 丰 富,理论 更 加 深 刻 ,统 计 方法 也 越 来越 广泛 深 入地 渗透 到 社 会经 济 、科学 技 术 和 T农 业 生 产 的各 个领 域 ,对 人 类 社 会 的繁 荣 进 步起 到 了 移 极 的推 动 作用 .统 计学 也 因此 受 到社 会 的承认 和 重 视 . 1 8 J 9 4年 美 困

投稿类型中的特约稿

投稿类型中的特约稿

投稿类型中的特约稿
报稿不知道,但文章按照来源来分类的话,大致可以分成约稿与自主投稿。

自主投稿最为普通,是作者自己向期刊投稿。

自主投稿对文章的内容没有要求,只要你自己觉得适合该期刊就可以投。

只是要被好的期刊录用可能要经过重重磨难,既要让编辑满意还要经得起审稿人的挑刺。

而且有时候编辑觉得投稿不适合自己的期刊,那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章就根本没有被送审的机会而直接被拒掉,实在有点伤心。

但是被期刊约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既说明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当前比较热门的,又说明自己的科研能力受到别人关注了。

约稿对一本学术期刊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跟作者自主投稿相比,学术期刊的约稿更能体现出编辑的办刊理念、宗旨、定位、个性和品位。

当然,一般来说,被约稿的对象都是圈子内比较有名气的牛人,文章的含金量比较高,对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帮助很大。

对于约稿,期刊通常会预留版面,这样对写作时间也有一定的规定,不像自主投稿那么自由,但是文章不需要经过严格的审稿就直接录用也是很爽的。

特约作者协议书

特约作者协议书

特约作者协议书甲方(委托方):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受托方):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是一家专注于内容创作的公司,乙方是一位具有专业写作能力的作者,双方本着平等、自愿、互利的原则,就乙方为甲方提供特约文章服务事宜,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委托内容1.1 甲方委托乙方为其创作特定主题的文章,乙方应根据甲方的要求进行创作。

1.2 文章的主题、内容、风格等由甲方提供指导,乙方应按照甲方的指导进行创作。

第二条委托期限2.1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______年____月____日。

2.2 如双方同意继续合作,应在本协议期满前30天内续签。

第三条文章要求3.1 乙方应保证所创作的文章为原创,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

3.2 文章应符合甲方的质量和风格要求,不得含有违法、违规内容。

3.3 文章字数、格式等具体要求由甲方提前通知乙方。

第四条稿酬及支付方式4.1 甲方根据乙方提交的文章质量支付稿酬,具体金额根据双方协商确定。

4.2 甲方应在收到乙方提交的文章并审核通过后的10个工作日内支付稿酬。

4.3 稿酬支付方式为银行转账,乙方应提供准确的银行账户信息。

第五条知识产权5.1 乙方创作的所有文章,其著作权归甲方所有。

5.2 乙方在本协议期内及期满后,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文章用于其他商业用途,除非得到甲方书面同意。

第六条保密条款6.1 双方应对本协议内容及合作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予以保密。

6.2 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向第三方透露合作内容及相关信息。

第七条违约责任7.1 如乙方未能按时提交符合要求的文章,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甲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特约文章:生态基流研究-进展与挑战

特约文章:生态基流研究-进展与挑战

存生活需要的流量过程,包括水量、水质和历时。 考虑到生态系统健康是河流健康的最高目标,生态 系统保护目标是河道最小流量所应满足的最低要 求,本文称之为生态基流(ecological baseflow)。
2 生态基流计算方法
河流生态基流的估算方法于 20 世纪 40 年代 末期最先在美国西部开始,但刚开始发展缓慢,直 到 20 世纪 70 年代生态基流的估算方法才得到快 速发展。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已形成了一些相对成 熟的计算方法,据 2003 年统计,有记载的生态基 流计算方法多达 207 种[17],之后十余年来又提出 了一些新方法,这些方法大致可分为四类:水文学 方法、水力学方法、生境模拟法和整体分析法[18-21]。
后来,部分学者[11-13]提出天然水文情势在维持 河流本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方面发 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极端低流量、低流量、 高流量脉冲、小洪水、大洪水等组分。Richter 等[14] 提出要保留天然洪水特征来维持蜿蜒河流沿岸河 滨生态系统。仅仅维持河流中的最低流量难以保证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随之产生的是环境流量 (environmental flow)概念,目前这一概念已得到 了较普遍的认可和应用,然而不同的国家对其赋予 了不同的含义。在欧美国家,环境流量是指为保护 河流生物栖息地、恢复和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 保护水质、防治海水入侵等目的所需要的水量。世 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为环境流量是指在用 水矛盾突出且水量可以调控的河流维持其正常生 态功能所需要的水量,该水量应能保证下游地区环 境、社会和经济利益。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则 定义为维持淡水生态系统的物种、功能和弹性所需 要的径流条件,包括数量和历时等,以及维持河流 下游依水生存的人类生计用水[15]。2007 年在布里 斯班召开了国际环境流大会,会上确定的布里斯班 宣言(/news/declaration) 对环境流量进行了较好的阐释[16],即认为环境流 量是维持河流和河口生态系统健康,并满足人类生

上海军事评论员吴健的文章

上海军事评论员吴健的文章

上海军事评论员吴健
特约评论员吴健:从过去一年的风浪中,我们已看到,国家安全早已超出传统意义的军事安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叠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我周边依然横行,威胁我们核心利益。

中国武装力量面临自身改革进入深水期,外部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建设与战备任务异常繁重,统筹协调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特约评论员吴健:两会期间,涉台问题,特别是外国干涉背景下的涉台问题,被屡屡提及,意义非同寻常。

在中美关系受到过去四年猛烈冲击,尤其美国通过多部涉台恶法后,来自中国两会,来自中国决策层的声音,其分量可想而知。

科技期刊专刊策划和出版

科技期刊专刊策划和出版

中文科技期刊专刊策划和出版专刊是围绕某一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组织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系统报道,便于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某一前沿问题[1]。

策划出版专刊是国外期刊常采用的出版策略[2]。

近些年,有些国内期刊已经开始尝试策划出版专题、专刊,凝练出版范围,从而不断提升期刊的品牌特色,提高学术影响力。

随着我国科学研究成果产出数量的逐年提升,科技数量不断攀升。

虽然我国每年刊发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二,部分作者单篇影响力不断上升,但是我国出版的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提升缓慢。

一部分原因是受国内科研评价体系的影响,优质稿件外流到国外期刊,另一个原因是,中文期刊语种问题对于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也造成一定的障碍。

在这种不利于中文期刊的综合条件下,中文科技期刊为了提升学术影响力,同时挖掘期刊自身的品牌特色,策略之一便是策划专题或专刊。

策划专刊要求期刊编辑不再坐等自由来稿,而是要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聚焦学术研究热点,统筹利用各种资源组织优质稿件,能够持续且系统地为读者报道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前沿科研成果.《生物技术通报》是农业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结构是传统的编辑部事业XX,虽然近些年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在稳定提升;但是由于SCI期刊以及国内英文刊的迅速,作为传统的中文期刊也到了的瓶颈期。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本刊不断挖掘并总结期刊多年来所积累的优势资源,以其创刊30周年为契机,于2014年策划了“《生物技术通报》创刊30周年纪念专刊",此后又陆续出版了多期报道学科热点问题的专题和专刊,包括“生物信息学”专题、“植物逆境专刊”、“合成生物学”专刊等,这些专题或专刊的成功出版,使期刊逐渐摸索出适用于自身条件的模式,也为期刊突破瓶颈并在业内树立品牌特色奠定了基础.本文根据本刊专题或专刊的策划出版,总结分析专刊的选题策划、、推广等方面的经验,证明专刊策划是科技期刊组织优秀稿源、树立期刊品牌影响力,以及提升编辑价值感的重要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ulombic efficiency/% 86.4 88.4
voltaic efficiency/% 80.2 79.3
energy efficienoy/% 69.3 70.1
transport inefficiency/% 11.4 8.9
1 技术原理与组成
建立在锌/溴电极对基础上的锌溴电池的概 念,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取得了专利,其基本电 极反应如下[7]:
36年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3 年第 2 卷
负极: Zn2+ + 2e
Zn
E○−= 0.763 V (25℃)
正极: 2Br− 总反应: ZnBr2
Br2 +2e E○−= 1.087 V (25℃) Zn+Br2 E○−= 1.85 V (25℃)
表 1 标准微孔隔膜与表面具有离子交换树脂涂层的隔膜性能对比[20]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standard separator and the separator with ion-exchange coating[20]
sample standard chemically coated
图 2 多片锌溴电池组成电堆及系统的原理图[5] 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zinc-bromine flow battery
stack and system[5]
图 3 电堆结构示意图[8] Fig.3 Schematic diagram for the structure of the stack[8]
MENG Lin
(Beijing ZBEST Technology Co., Ltd.,Beijing 101102,China)
Abstract : The use of zinc-bromine flow battery technologies has a number of advantages for large-scale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 including low cost, long service life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It has a huge potential for a high extent of renewable energy penetration,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nd smart grid.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and component configuration of zinc-bromine flow batteries, analyzes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reviews recent state-of-art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Finally,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proposed. Key words:zinc-bromine flow battery;distributed generation;micro-porous separator;smart grid
长寿命、绿色环保等特点,适合进行大规模的电能存储,在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发电及智能电网等领域有
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介绍了锌溴液流电池的技术原理与组成,分析了,指出进行关键材料的自主研发及批量化生产、优化电堆及系统的结构、控制
产品生产工艺质量等是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锌溴液流电池;分布式发电;微孔隔膜;智能电网
doi:10.3969/j.issn.2095-4239.2013.01.003
中图分类号:TM 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4239(2013)01-035-07
Recent progress in zinc-bromine flow battery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第2卷 第1期 2013 年 1 月
储能科学与技术 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 No.1 Jan. 2013
特约文章
锌 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
孟琳
(北京百能汇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1102)
摘 要:以活性物质溴化锌为电解液主要成分的锌溴液流电池,其电极及隔膜材料均由塑料构成,具有低成本、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渐枯竭和新能源技术的不 断进步,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技术将会在 并、离网两个方向上实现大规模发展,最终在总体 发电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1]。但由于其固有的不 稳定性和不连续性,在实际应用中会对电网造成冲 击,也会对离网型用户的用电造成不利影响 ,储能 系统的引入会在可再生能源接入方面提供重要的 技术支撑,同时可以实现调频、调压、延缓扩容及 应急备用电源等多种功能,将日益成为智能电网建 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4]。1
第1期
月孟 琳等:锌溴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
年 37
则给出了一个相对简单的数学模型 ,用来预测电解 液电阻率以及电堆设计同电池效率的关系 ,从而有 助于在电堆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参数来降低由于电 解液在堆内流动引起的漏电流所带来的能量损 失[9]。Evans 等[11]考虑到溴侧多孔电极以及电池的 其它特性,提出了更为复杂的模型,由于减少了很 多假设,该模型具备更强的实用性,可以确定电堆 设计对整个充放电循环中电池性能的影响。 2.2 关键材料研究
了电解液中溴的挥发性,提高了系统安全性;在放
电时,负极表面的锌溶解,同时络合溴被重新泵入
循环回路中并被打散,转变成溴离子,电解液回到
溴化锌的状态,反应是完全可逆的。
作为锌溴液流电池的核心部件 ——电堆则由 以下几部分组成:外部的端板为电堆的紧固提供刚 性支撑,通过端电极与外部设备相连,实现对电池 的充放电,双极板和隔膜与具有流道设计的边框连 接,在极板框和隔膜框中加入隔网,提供电池内部 的支撑,一组极板框和膜框构成锌溴液流电池的单 池,多组单电池的堆叠形成锌溴液流电池的电堆 , 如图 3 所示。
图 4 不同种类活性炭的极化性能及寿命对比[15] Fig.4 Comparison of the polarization and cycle life for
different active carbons[15]
微孔隔膜材料是电堆内部的另外一种关键材 料,用来将正负极电解液隔开,允许小分子物质及 离子穿过隔膜的同时,可以有效阻隔大分子的溴络 合物穿过隔膜所形成的自放电,保证电池获得比较 高的库仑效率。微孔隔膜材料的性能指标主要包 括:电阻率、溴扩散速度、孔隙率、平均孔径等。 早期的锌溴电池曾经使用离子交换膜作为隔膜材 料,其对溴的阻隔性更高,但由于价格比较昂贵 , 不能持久,在处理工艺上比较复杂[17],因此逐渐被 非选择性的微孔隔膜所代替。微孔隔膜有高分子聚 合物材料和其它填料组成,平均孔径约为十几纳 米,对溴络合物有很好的阻隔性,但电解液中少量 的游离溴可以通过隔膜扩散到负极形成自放电 ,但 只是单独减小孔径和降低孔隙率,虽然使自放电速 度降低,但同时也会增加隔膜在电解液中的电阻 , 从而对电压效率造成影响。因此,保持电解液中隔 膜的电导率,同时降低由于溴扩散引起的自放电[18], 成为隔膜重点研究方向。在隔膜挤出成型过程中掺 杂离子交换树脂[19]或在微孔隔膜的表面制备离子 交换涂层[20],都可以对隔膜的综合性能有一定的提 升。从表 1 中可以看出,表面具有离子交换涂层的 微孔膜,由于减少自放电,库仑效率比处理前提升 2%;同时,由于电导率的下降,电压效率降低约 1%,但能量效率提高约 1%。
锌溴液流电池的关键材料包括电极、隔膜 、电 解液等,通过对关键材料的研发,提高相应的技术 指标,可有效地降低电池成本,改善电池的性能和 寿命,因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锌溴电池的电极基体为碳塑材料组成的导电 塑料,可通过挤出成型的工艺实现连续化生产 ,由 于在电堆中使用时一面用作负极成为锌沉积的载 体,另外一面作为下一节单电池的正极,因此通常 被称为双极板。由于锌溴液流电池正负极的电化学 反应速度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正极侧需要活性涂 层提高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关于双极板材料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材料的耐久性 [12]; ②活性涂层的优化。由于极板材料的边缘是固定在 边框上的,在电解液中长期浸泡后,会引起材料的 溶胀变形,导致对锌沉积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电池 的失效,研究表明:在极板材料中加入玻璃纤维, 可有效降低材料的溶胀率,当玻璃纤维添加量为 16%时,可将材料的溶胀率降低至只有 0.8%,从而 显著提高材料寿命[13];在早期的锌溴液流电池双极 板中,碳毡被用作溴侧活性反应层 [14],但由于生成 的溴存留在碳毡中难以被带出,造成了较高的自放 电,因此目前更多地采用了活性炭或碳纸来取代碳 毡。研究表明活性炭的粒度、比表面积、石墨化程 度、表面氧含量都对活性涂层的性能和寿命造成影 响[15-16],从图 4 可以看出,高石墨化、低氧含量的 活性炭能够显著降低涂层的极化电位,同时提高了 循环寿命。
收稿日期:2012-11-12;修改稿日期:2012-11-19。 作者简介:孟琳(1978—),男,博士,研究方向为储能电池材料与电 化学,E-mail:lmeng@。
储能技术有很多种类型,作为其中之一的液流 电池技术,由于在系统设计中有非常大的灵活性和 极强的可扩展性,在大规模储能技术领域受到重 视,同时,含锌体系的可充电电池由于锌的高能量 密度以及低成本,长期以来被认为在大规模储能系 统应用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锌溴液流电池则是 作为这两种技术的结合,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 注,人们认为该技术在储能领域中的应用将具有巨 大的潜力[5-6]。
2 技术研究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