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第十章饮料(于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饮料
第一节瓶(桶)装饮用纯净水
一、概述
(一)产品类型:
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料,通过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蒸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的,密封于容器中且不含任何添加物可直接饮用的水。

(二)适用标准:
GB17324 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
GB19304 定型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卫生规范
(三)卫生指标:
化学性:铅、总砷、铜、氯化物、亚硝酸盐、四氯化碳、氰化物、挥发性酚、三氯甲烷、游离氯
生物性: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物理性:肉眼可见物
其它:色度、混浊度、PH值、电导率、高锰酸钾消耗量
二、工艺流程图
从目前瓶(桶)装饮用纯净水生产企业的整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使用反渗透法,少数使用电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法,极少数使用蒸馏方法。

图10-1所示为以我国多数城市自来水为设计依据,最新研究开发的二级反渗透制取净水的新工艺,是目前最先进的工艺,已为许多瓶(桶)装饮用纯净水生产企业所采用。

原水→砂滤→活性炭过滤→保安过滤→一级反渗透→贮水罐暂存→二级反渗透

臭氧消毒

供水罐暂存
塑料米验收→吹胚、制桶→有效氯消毒→臭氧水清洗→↓
回收空桶清洗↗灌装
盖的验收→有效氯消毒→臭氧水清洗→↓
旋盖

灯检

打码、贴标

入库
图10-1 二级反渗透制纯净水工艺流程
三、主要卫生问题及其控制措施
就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是微生物污染。

(一)原水
1.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
原水的卫生质量问题不仅会影响到产品的卫生质量问题,还会影响到处理的成本。

此因素的存在对后续的工序也有影响,如增加原水预处理设备的清洗次数、降低膜的效率、增加臭氧的使用量等。

一般而言,城市自来水作为纯净水的生产原料相对较安全。

但在个别的年份会出现微生物指标超标,重金属、硝酸盐以及其他污染物超标。

另外,自来水在输送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也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水库水源水生产出来的自来水再生产的饮用纯净水仍然不满意,许多企业利用山泉水或地下水源作原水。

这些水源应充足以满足生产的需求,周围没有污染。

当水源不足时,工艺设备要增加贮水箱,致使贮水时间加长,增加水污染的机会。

在水箱封闭不严、水箱清洗不彻底、内壁涂料不符合规定等因素可能存在的情况下,会造成原水污染,出现沉淀物、化学有害物质、微生物等。

2.控制措施
定期对水源水进行监测,特别是在水源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后如雨季、枯水期等时期的水质最易受污染,应加强监测,采取措施,以防止产品的卫生质量受到影响。

使用贮水箱时,应制定严格的管理程序,贮水箱房间保持清洁卫生,水箱盖封闭上锁,水箱内壁一次性涂敷无毒的环氧树脂,至少每2个月清洗消毒1次水箱,并做好记录。

当原水微生物指标过高时,应考虑对原水杀菌。

(二)原水预处理(砂滤、活性炭过滤、保安过滤)
1.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
原水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原水中有机沉淀物、大颗粒杂质、一部分微生物及有害有味气体。

这一工序的处理水平对产品的卫生质量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原水带菌情况不稳定和沙滤器压力降过大时,往往导致产品卫生指标及理化指标的不合格。

预处理设备的清洗不彻底可造成微生物污染。

2.控制措施
此阶段存在的卫生问题在后续的工序可消除,但对后续工序会有一定的影响,对此阶段引入的卫生问题应从人员和设备卫生上控制。

操作人员上岗前应予以培训,上岗后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密切注意各设备仪表。

定期排污,定期清洗和反洗设备。

(1)砂滤罐的卫生控制
发生下述情况,应对砂滤罐进行反冲洗,反冲洗应冲洗至无肉眼可见物:
需要停产12小时以上;
出水压力≦0.2Mpa;
进水压力-出水压力≧0.05Mpa。

(2)活性碳罐的卫生控制
应根据以下情况对活性碳罐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活性碳:
需要停产48小时以上、出水压力≦0.2Mpa或进水压力-出水压力≧0.05Mpa时,应对活性碳罐进行反冲洗。

反冲洗应洗至无肉眼可见物,但应注意活性碳是否流失。

停产两周以上开始生产前或必要时,排干罐内积水,用蒸汽消毒、再生8-10小时,然后自然冷却。

蒸汽温度应控制在100-110℃之间。

出水余氯超过规定要求(≧0.1ppm),且使用蒸汽再生后未能降低出水余氯含量时,应更换活性碳。

(3)保安过滤器的卫生控制
应根据以下情况对保安过滤器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滤芯:
每天用清水冲洗过滤器。

每周或停产10天以内时,应先用清水冲洗过滤器,再用漂白粉溶液液浸泡滤芯。

生产前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需要停产10天以上,应按规定程序取出滤芯,清洗消毒保存于阴凉通风处,以便今后再次使用。

微滤器进水压力-出水压力≧0.15Mpa或出水量低于设计出水量,并经清洗后未能降低进出水压力差或增加出水量时,应更换滤芯。

(三)反渗透
1.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
反渗透是去除水中阳离子、阴离子和部分微生物的关键环节。

对纯净水来讲,该环节控制不好,可能存在显著性的卫生问题。

因为,如果此步骤仍然残留大量的重金属、亚硝酸盐和其他污染物,后续工序将无法将其除去。

2.控制措施
此步骤是保证产品理化指标的关键,在此处应建立合理的取样制度,由检验人员定期监测相关理化指标,以保证产品理化指标的稳定性和产品的卫生质量。

根据生产和监测情况,对反渗透系统定期进行清洗、消毒、除垢或更换反渗透膜,以保证系统正常稳定工作。

(四)贮水罐暂存
1.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
贮水罐暂存过程中,纯水会受到空气中的霉菌、酵母菌等腐败菌的污染。

2.控制措施
加强贮水罐的卫生控制,定期清洗消毒(可先用漂白粉或甲醛溶液浸泡,再用臭氧水冲洗至消毒剂残留)。

(五)臭氧消毒
1.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
臭氧消毒使用不当,是造成产品微生物超标的主要因素之一。

(1)臭氧发生量低,致使纯净水中臭氧浓度达不到有效杀菌浓度而导致微生物残留。

(2)臭氧未能与纯净水充分混合,
在纯水箱中的纯净水灌满后再加入臭氧或臭氧未通过混合器而直接加入水中,造成臭氧与纯水不能充分混合以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

(3)纯净水经与臭氧混合消毒后,不及时灌装,在纯水箱中停留一定时间后再灌装,致使水中臭氧浓度大为下降,在灌装时无法杀死包装容器或灌装间空气带入的微生物。

(4)臭氧加入浓度过高,经过几个小时后臭氧全部变为氧,使水中含氧量升高,变成富氧水。

氧气的存在使残留的微生物更易繁殖。

2.控制措施
保证设备结构合理,运转正常。

采用正确的纯净水臭氧消毒方法,严格控制臭氧加入量,配置臭氧浓度快速测定仪器,准确测量臭氧浓度,在达到杀菌要求的前提下控制臭氧投放量。

(六)供水罐暂存
1.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
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臭氧,可有效控制微生物污染,但贮存时间过长,会再受污染。

2.控制措施
纯水应及时灌装;供水罐定期清洗消毒。

(七)塑料米、盖的验收
1.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
塑料米、盖原料为非食用级,重金属等超标,可能会对产品的影响产品的卫生指标。

盖质量不合格导致封盖后不密封,造成产品的二次污染。

2.控制措施
逐批检查供应商合格证书,对塑料米、盖进行检验,拒收不合格或无合格证的塑料米、盖。

(八)吹胚、制桶
存在卫生问题的可能性不大,对工序中引入的微生物,后续的清洗、消毒可以控制。

(九)回收空桶清洗
该过程可降低回收桶上微生物的含量,但不能杀灭,这可以通过后续的有效氯消毒过程来控制。

要注意挑选出污染严重的回收桶人工预洗。

(十)桶、盖有效氯消毒
1.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
此工序中明显的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是桶、盖消毒不彻底而残留杂质和微生物,这会造成产品肉眼可见物和微生物超标。

空桶和盖的消毒不彻底是二次污染的重点环节之一,经过前面工序处理的水含有一定量的氧,且最终产品不添加防腐剂,极易残留微生物的繁殖。

对于工序中引入的有效氯残留,后续的臭氧水清洗可除去。

2.控制措施
桶与盖的消毒要彻底。

应设专人负责消毒剂浓度的配制和掌握消毒作用时间。

消毒液随空桶、盖量的增加及使用的时间的延长,浓度将会逐渐降低,为保证消毒液浓度,应随时增加投放消毒剂。

(十一)桶、盖臭氧水清洗
从实际生产看来,上道工序中引入的有效氯残留可在此工序中完全除去,此过程不存在卫生问题。

同时,应避免消毒清洗后的桶和盖的长时间停放,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越短越好。

(十二)灌装、旋盖
1.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
经臭氧杀菌的纯净水产品在灌装、旋盖时将与空气接触,此时空气含菌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卫生质量。

灌装间洁净度不够、无菌空气正压不够都会造成产品的二次污染。

旋盖不良、扭力不足,也会造成产品的二次污染。

2.控制措施
应从设施、人员、设备、环境方面加强卫生控制来避免二次污染。

(1)灌装间的设计要求
灌装间进出口要设置风帘,与外界空气交换应有空气净化器。

灌装间入口处应设二次更衣室、鞋浸泡消毒池、风淋室及洗手消毒池。

(2)人员的卫生控制
工作人员进入灌装车间应依次通过二次更衣室、鞋浸泡消毒池、风淋室及洗手消毒池。

从业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进入车间前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

生产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应对手套消毒。

工作服、帽等每天使用后应进行清洗、消毒。

(3)设备的卫生控制
罐装线必须采用自动化设备(禁止手工罐装)。

灌装机上方应设置层流罩以保证灌装旋盖操作台处于正压条件下。

操作过程中,应规范操作,控制好扭力,防止旋盖不良。

在生产过程中进入灌装车间的工器具应进行清洗、消毒,并按指定位置存放,禁止将工器具直接与地面接触。

(4)环境的卫生控制
灌装间内保持清洁,定期对空间进行化学杀菌,生产前后应打开紫外灯杀菌,其空气清洁度应达到10000级,罐装局部空气清洁度应达到100级。

(十三)灯检、打码、贴标、入库
灯检的主要任务是除去有异物的桶装纯净水。

包装容器未洗净或管路污染均可能使成品水含有肉眼可见物理性杂质,此问题也是桶装饮用水投诉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四、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加工过程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及其控制措施一览表
表10-1 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加工过程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及其控制措施一览表
第二节瓶(桶)装饮用水
一、概述
(一)产品类型:
本节所涉及的产品类型指经过滤、灭菌等工艺处理并封装在密封的容器中可直接饮用的水,不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和瓶(桶)装饮用纯净水。

按照国家标准GB10789-1996《软饮料的分类》规定,瓶装饮用水是指密封于塑料瓶、玻璃瓶或其他容器中不含任何添加剂可直接饮用的水,分为以下三类:
饮用天然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允许添加二氧化碳气体。

饮用纯净水: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采用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去除水中的矿物质、有机成分、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等加工制成的水。

其他饮用水:由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采自地下形成流至地表的泉水或高于自然水位的天然蓄水层喷出的泉水或深井水等为水源加工制得的水,。

因此,GB19298《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瓶(桶)装饮用水即上述的其他饮用水。

市场上出现的回归水、离子水、活性水、π水基本上属于这类水。

此类饮用水制备过程中,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保留了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因此,其电导率、氯化物等指标明显不同于纯净水。

对上述三类瓶装饮用水应分别按照国家标准GB8537-1995《饮用天然矿泉水》、
GB17324-2003《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19298-2003《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

(二)适用标准:
GB19298 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
GB19304 定型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卫生规范
(三)卫生指标:
化学性:铅、铜、总砷、镉、亚硝酸盐、余氯、挥发性酚、三氯甲烷
生物性: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物理性:总a放射性、总b放射性
其它:色度、混浊度、耗氧量
二、工艺流程图
此类饮用水主要通过吸附→超滤(硅藻土法、电解法、生化陶瓷处理)→消毒→灌装工艺制备,在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的同时,保留了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三、主要卫生问题及其控制措施
此类饮用水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可以参考上节课涉及的相关工序,本节将不再讨论。

第三节碳酸饮料
一、概述
(一)产品类型:
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饮料,不包括充入二氧化碳气的茶饮料,也不包括由发酵法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气的饮料。

成品中二氧化碳气的含量(20℃时体积倍数)不低于2.0倍。

按照GB10789《软饮料的分类》,碳酸饮料包括如下几类:
(1)果汁型原果汁含量不低于2.5 %的碳酸饮料,如橘汁汽水、橙汁汽水、菠萝汁汽水或混合果汁汽水等。

(2)果味型以果香型食用香精为主要赋香剂,原果汁含量低于2.5 %的碳酸饮料,如橘子汽水、柠檬汽水等。

(3)可乐型含有焦糖色、可乐香精、水果香精或类似可乐果和水果香型的辛香、果香混合香型的碳酸饮料。

无色可乐可不含焦糖色。

(4)低热量型以甜味剂全部或部分代替糖类的各型碳酸饮料和苏打水。

成品热量低于75kJ/100mL。

(5)其他型含有植物抽提物或非果香型的食用香精为赋香剂以及补充人体运动后失去的电解质、能量等的碳酸饮料,如姜汁汽水、沙示汽水、运动汽水等。

(二)适用标准:
GB10791 软饮料原辅材料的要求
GB10790 软饮料的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GB/T10792 碳酸饮料(汽水)
GB12695 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GB2759.2 碳酸饮料卫生标准
(三)卫生指标:
化学性:铅、总砷、铜
生物性: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物理性:异味、异臭、外来杂物
其它:色泽、滋味
二、工艺流程图
碳酸饮料基本的生产工艺分现调式和预调式两种。

现调式是指配好调味糖浆后,将其罐入包装容器,再罐装碳酸水(即充入二氧化碳的水);预调式是指将调味糖浆和碳酸水定量混合后,再罐入包装容器中。

两种生产工艺的流程图如图10-2和图10-3。

图10-3 预调式碳酸饮料生产工艺流程图
三、主要卫生问题及其控制措施
(一)原料验收
1.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
碳酸饮料常用的原辅料包括:饮用水、果汁、甜味剂、酸味剂、防腐剂、色素、香精和CO2等。

这些原辅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碳酸饮料的卫生质量。

另外,原辅料运输和贮存不当,也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2.控制措施
原料验收时,索取检验合格证书,拒绝不合格的产品。

选用的原辅料要符合相关的质量和卫生标准。

食品添加剂必须为国家规定的定点企业生产的食品级添加剂。

严格控制各种原辅料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妥善保存各种严辅料,防潮、防虫、防鼠害,对食品添加剂要密封保存。

(二)水处理
1.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
碳酸饮料生产用水,一般使用原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再经多次过滤、灭菌以达到软饮料生产用水要求。

水处理后与CO2混合,制成碳酸水,直接注入底料。

原水受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大,通过水处理以除掉水中悬浮物、溶解物、色素和微生物。

过滤器经过长期使用,失去过滤作用而未及时更换,以及管道清洗消毒的不彻底,都可能会影响滤出的水的质量,造成微生物污染。

另外,脱氯不彻底亦会造成产品的化学性危害。

2.控制措施
定期对过滤器和管道进行冲洗消毒,以达到好的过滤效果。

水流灭菌过程中应控制水流速度。

使用活性炭脱氯,应定期再生、更换活性炭。

(三)糖浆配制
1.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
糖浆配制处理工艺不恰当,或配制的糖浆贮藏时间过长,或糖浆配制过程各种缸体、滤器及管道等设施清洗消毒不彻底,则可能会使糖浆被微生物污染。

另外,糖浆配制过程添加的食用香精、食品色素、糖精或甜蜜素、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使用过量亦会对产品带来化学危害。

2.控制措施
(1)严格遵守配料操作程序。

糖浆制备过程中,应采取合理可行的处理工艺,如糖等物质熔化后不过滤或过滤不彻底,则易造成絮状物沉淀。

配料时,除对原辅料进行预处理外,还要正确按照原辅料加入顺序操作。

例如先加入苯甲酸钠,然后加入柠檬酸,否则将形成难溶于水的苯甲酸沉淀。

每加入一种原料,均应缓慢
搅拌3-5分钟后在加入另一种原料,使配料均匀,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最好采用热溶法调配糖液,其优点能杀灭附于糖内的细菌;并使砂糖所含蛋白质杂质、胶质等凝固以便过滤时除去。

(2)环境、设备、人员的卫生控制。

生产车间要按生产过程的顺序来安排,生产设备的布局要合理,以防止生产过程中原料、半成品、成品的交叉污染。

车间内要设防尘、防蝇、防鼠设施以及洗手消毒等设施。

设备、工器具每隔一段时间用水、热水和清洗剂组合通过,使用前再用热水、蒸汽杀菌。

经过一定生产周期,将管道分解,用水、清洗剂、氯气洗净杀菌后,再以热水或蒸汽杀菌,以防止微生物污染。

从业人员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现场作业时应遵循一定的卫生制度,定时洗手消毒。

(3)食品添加剂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计量。

(四)洗瓶
1.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
灌装饮料用的瓶子,如清洗不彻底,瓶子残留有汽水的干固物,瓶内壁附有杂质,会导致碳酸饮料的微生物污染。

洗瓶时洗液未冲洗干净,亦会对产品带来化学危害,且碱液与饮料接触会产生混浊和沉淀。

在压盖时,瓶盖滴塑材料纯度不符合卫生质量要求,有过多的增塑剂溶出,或瓶盖及橡胶垫上附有杂质亦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安全。

2.控制措施
保证洗液的浓度、温度及泡瓶时间,以彻底清洗饮料瓶。

严格按照一定的洗瓶程序,洗瓶需经浸泡、洗涤、反冲式冲洗三段工序,保证不残留余碱和洗涤剂等物质。

注意瓶盖的清洗灭菌,防止生锈、粘附杂质及衬垫脱落。

(五)验瓶
对洗瓶的效果,肉眼逐瓶检查是关键的监控指标,以检出破口瓶、未洗干净、有异物和脏物及残余碱的瓶。

(六)灌注
1.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
灌装系统是生产线的心脏,它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通过灌装系统要完成碳酸饮料的主要的质量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糖浆和水的正确比例调试。

达到预期的二氧化碳含气量。

保持合理的灌装高度和一致的水平。

瓶顶空处应保持最低的空气量:空气量过多会使饮料的香味易于发生氧化作用。

保证产品的稳定性,避免如含气量过高、含气量过饱和、饮料中存在有过多空气、有固体杂质等。

该工序中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是爆瓶后破玻璃碎片落入饮料中。

2.控制措施
后续的灯检可以控制该工序的危害。

(七)压盖
1.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
压盖不好会导致饮料的泄漏,造成产品的微生物污染。

2.控制措施
控制压盖机的扭力,后续的灯检亦会检出压盖不合格的产品。

(八)制品检验
封盖后产品要经过灯检、高度尺,寄此员工可以目测饮料产品内容液是否存在杂质,并剔除高盖、歪盖、大小边等压盖不合格的产品。

(九)暖瓶
碳酸饮料属于冷灌装,生产线实际的混合温度一般较低。

灌装后罐头表面会有许多水珠,如果不将罐头回温暖瓶就将其封箱入库,那么箱内与箱外的温差会使箱内的水份蒸发致使纸箱变得潮湿,直接影响产品的整体质量和形象。

四、碳酸饮料加工过程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及其控制措施一览表
表10-2 碳酸饮料加工过程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及其控制措施一览表
第四节茶叶
一、概述
(一)产品类型:
由茶树鲜叶加工制成的各类茶叶,不包括紧压茶。

(二)适用标准:
GB9679 茶叶卫生标准
(三)卫生指标:
化学性:铅、六六六、滴滴涕
二、工艺流程图
中国制茶工艺包括茶叶初制和精制。

精制主要是整理形状,在拼配上有精湛的技术,其工序有复火、筛分、轧切、风选、拣剔、车色、匀堆等七种。

各类茶叶经初制后品质特征已基本形成。

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卫生问题主要发生在初制过程。

茶树鲜叶经高温杀青后制成绿茶、花茶,或不经杀青而经自然或加温萎凋后制成白茶、乌龙茶和红茶,他们都有各自独特的工艺。

绿茶的制茶工艺如图10-4。

茶树鲜叶生产→鲜叶的运送→鲜叶的验收与分级→鲜叶的贮存保鲜→鲜叶摊放→杀青(炒青、烘青、晒青、蒸青)→揉捻→干燥(晒干、炒干、烘干)→精制→包装→产品
图10-4 绿茶的制茶工艺图
三、主要卫生问题及其控制措施
(一)茶叶鲜叶生产
1.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
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是茶树栽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

茶园生产投入品使用不当、产地环境污染都会造成两者的残留,危害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

鲜叶采摘过程操作不当也会可能造成卫生问题。

(1)茶园生产投入品使用不当
茶园生产投入品主要包括肥料、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不合理施用农药,施用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会造成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茶叶产品的安全。

施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化肥,则可能会造成茶树鲜叶重金属超标。

(2)产地环境污染
茶树生产周期比较长,产地的环境亦会影响到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

茶园周围环境水体、大气和土壤受到污染,茶树生长过程中,有毒物质(铅等)会在茶树体内蓄积,或直接吸附在茶树鲜叶上,造成鲜叶卫生指标超标。

(3)鲜叶采摘过程操作不当
采茶过程将茶树上的昆虫、茶果、老叶夹带入鲜叶中等等。

2.控制措施
(1)预防为主,有针对性使用农药
茶园病虫害治理,要优先采用农业防治措施,通过选用抗病虫品种,加强栽培管理等措施,提高茶树自身的抗逆能力。

其次要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中心的综合治理理念,尽量减少使用化学药物,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茶叶农药残留。

在采用化学防治措施防治茶树病虫害时,正确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控制点。

不使用禁用农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在最佳防治时期用药,提高防治效果。

同时应在农药安全间隔期后采茶,以保证茶叶的安全性。

同时,应做好用药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