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P点和Q点可分别表示()
A.植株横放时根弯曲部位的近地侧和远地侧
B.植株横放时茎弯曲部位的远地侧和近地侧
C.具顶端优势植株的顶芽部位和侧芽部位
D.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尖端下部的向光侧和背光侧
2.反射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之分。
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者都有助于动物适应环境
B.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
C.条件反射是可以消退的,非条件反射一般是永久的
D.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形成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3.为研究乙烯和生长素对植物根生长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拟南芥幼苗放在含一定浓度的ACC(乙烯前体,分解后产生乙烯)、IAA(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培养,实验处理和结果如图所示。
由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A.由1组可知拟南芥本身也产生生长素
B.IAA的作用效果随浓度增加而增强
C.生长素浓度为0.05μM时可抑制根的生长
D.乙烯通过抑制生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根的生长
4.大部分哺乳动物的神经元在形态上具有轴突和树突两种突起,它们的区别构成了神经元的极性。
中国科学家发现GSK-3β(蛋白激酶)与神经元极性的形成有关:GSK-3β的活性在未分化的神经元突起中比较均匀,在分化的神经元突起中,轴突中的活性比树突中的要低。
GSK-3β如果活性太高,神经元就会没有轴突,如果活性太低,就会促进树突变成轴突。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神经元的功能与其结构特点密切相关
B.神经元的极性保证了信号传导不会紊乱
C.可以通过抑制GSK-3β的活性来诱导轴突的形成
D.提高GSK-3β的活性有利于突触的形成和信息的传递
5.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内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处的蛋白质通过胞吞的方式排出细胞外
B. 该过程说明了生物膜的组分和结构是相似的
C.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完成图示过程,细胞器3的膜面积基本不变
6.下列对生物学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应先加A液,再加B液
B. 甘蔗是一种糖分含量很高的植物,是还原糖鉴定实验的理想材料
C.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时,蔗糖溶液浓度越高实验效果越好
D. 在研究镁是植物必需矿质元素时,可用蒸馏水和加镁蒸馏水进行对照培养
7.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
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验组光照侧和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8.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 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 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 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
9.对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是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的细胞,②指的是细胞质基质,且③的浓度等于①
B.图乙中葡萄糖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同一载体可以转移不同物质
C.图丙所示曲线表示主动运输的情况,原点处运输速率大于零,说明主动运输可以不需要能量
D.图丁中,倒置漏斗内的液面会先上升后稳定不变,稳定时达到渗透平衡,膀胱膜两侧液体的浓度差为零
10.控制玉米株高的4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对玉米株高的作用相等。
已知基因型aabbccdd的玉米高10 cm,基因型AABBCCDD的玉米高26cm。
如果已知亲代玉米是10 cm和26cm高,则
F1的表现型及F2中可能有的表现型种类是
A.12 cm、6种
B.18 cm、9种
C.12 cm、9种
D.18 cm、6种
11.载脂蛋白apoA-1是一种血浆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基本功能是运载脂类物质,其含量下降会导致胆固醇在血管中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胆固醇与磷脂一样都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
B. 载脂蛋白apoA-1是内环境成分之一,其含量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C. 载脂蛋白apoA-1的合成和分泌都需要消耗能量
D.apoA-1可通过囊泡在细胞间运输
12.如图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可表示渗透吸水,对④⑤⑥⑦⑧过程进行研究,发现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于ATP中
B.过程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产生的能量可用于矿质离子的吸收过程
C.过程③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过程⑧在根尖细胞中不能发生
D.就整个植株而言,若过程②O2释放量小于⑦O2吸收量,则该植物体内有机物量减少
13.下列对显微镜的操作,正确的一组是()
①对光时,阳光照在反光镜下,视野越亮越好
②在进行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的转换时扳动物镜转动较省力
③使用完毕之后,要用干布拭去载物台上的水和脏物
④显微镜放大的是面积或体积
⑤换上高倍镜之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⑤ D.②③④
14.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中加NaOH为了清除空气中CO2
B. ②中的葡萄糖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底物
C. ②中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D. ③中加澄清的石灰水用于检测②中是否有CO2产生
15.下列与生态系统功能相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能量金字塔是表示单位时间内群落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得到的能量效值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这属于行为信息
④硝化细菌能将土壤的氨氧化成为硝酸,利用释放的能量将CO2和H2O合成糖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膜电位变化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突触后膜只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
B.突触后膜上有与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递质发挥作用后即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
C.电位1表示突触后膜受到兴奋性递质的作用,是K+大量内流导致的
D.电位2表示突触后膜受到抑制性递质的作用,可能是Cl-大量内流所致
17.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统一性表现在()
A.都有相似的细胞膜
B.都有遗传物质DNA
C.都有染色体
D.都有核糖体
18.基于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
B.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真核生物是多细胞生物
C.念珠蓝细菌和褐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它们都属于真核生物
D.乳酸菌和酵母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19.如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四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的b→a段与图丙的b→a段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B. 温度对丙植物a→b段的生理活动有影响
C. 在a→b段,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甲植物
20.下列关于构成细胞的物质和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有()
A.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场所都在核仁
B.衣藻和蓝细菌的根本区别在于光合作用是否在叶绿体中进行
C.细胞膜上的Ca2+载体既体现了蛋白质的运输功能,又体现了蛋白质的催化功能
D.夏天绿叶的颜色与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有关,秋天红叶的顔色与液泡中的花青素有关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下图为某高等雄性动物的精原细胞染色体和基因组成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
(1)图中A和a称为_____。
图中①和②叫做_____。
(2)该生物自交,后代有_____种基因型,_____种表现型。
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比例为_____。
(3)该基因型生物与aaBB个体交配,后代基因型有_____种,分别是_____,比例为_____。
22.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其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1所示,种群数量关系如图2和3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中可以看出轮虫与鲫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 ;一般情况下,鲢鱼与鲫鱼如果灭亡,该群落物种丰富度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基本不变”)。
(2)图2为鲫鱼的种群数量相关曲线,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鲫鱼种群数量应处于图中___________点。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鲫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图3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第1-5年时,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型,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___年,第20-30年该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___死亡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3.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
如图1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图2是被地震破坏的某自然保护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的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103kJ/m2·a)。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图中__________为分解者,理由是_________。
(2)图1中不应存在的箭头是__________。
(3)图2中A代表__________,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
(4)计算可知,图2中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__________,在人为干预下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5)由于某种因素,图2中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其基础为________。
24.胰岛素是人体内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
研究人员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
(1)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机制如图1所示。
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进入胰岛B细胞。
据图可知,细胞内葡萄糖通过_________过程被分解,导致细胞内ATP浓度__________,引起胰岛B细胞质膜上的K+通道磷酸化进而____________,K+外流受阻,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
电位变化导致膜上Ca2+通道开放,Ca2+_____________促使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__方式释放胰岛素。
(2)研究发现H蛋白可与Ca2+通道结合,敲除H蛋白基因的小鼠血浆中胰岛素浓度显著低于野生型。
为研究H蛋白调控胰岛素分泌的机制,研究人员在ISN细胞(胰岛B细胞瘤细胞)中转入能够抑制H蛋白基因转录的载体,将其作为实验组,用转入空载体的ISN细胞作为对照组,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检测两组细胞Ca2+通道基因的转录量,结果如图2所示。
图中结果说明,抑制H蛋白基因的转录___________。
②在实验组和对照组ISN细胞中分别表达荧光标记的Ca2+通道蛋白,检测两组细胞细胞膜上的荧光强度,统计不同荧光强度的细胞所占比例,结果如图3所示。
依据图中数据_________________,研究人员判断实验组缺少H蛋白导致定位到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减少。
③通过后续实验,研究人员还发现实验组Ca2+通道的转运能力下降。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推测敲除H蛋白基因的小鼠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的机制:______________。
25.如图是某动物的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动物的性别为:_____(雌或雄);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填字母)。
(2)D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
(3)上述细胞示意图中,移向细胞两极的遗传物质一定相同的是_____。
(填字母)
(4)B时期染色体的行为特点是_____。
(5)初级性母细胞中期、次级性母细胞中期和性细胞的核DNA比例为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C
4.D
5.A
6.A
7.B
8.B
9.B
10.B
11.D
12.D
13.C
14.C
15.B
16.BD
17.ABD
18.BCD
19.AB
20.AB
21. (1).等位基因(2).同源染色体(3).9 (4).4 (5).1/4 (6).4 (7).AaBB、AaBb、aaBB、aaBb (8).1∶1∶1∶1
22. (1).种间竞争,(2).下降(3).b (4).偏高(5).增长(6).20 (7).等于
23. (1).① (2).E (3).从生产者到各级消费者都有能量流入(4).⑦ (5).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6).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7).5×103kJ/m2·a (8).15.6% (9).自我调节(10).负反馈调节
24. (1).细胞呼吸(2).升高(或增加)(3).关闭(4).内流(5).胞吐(6).对Ca2+通道基因的转录无影响(7).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膜上Ca2+通道弱荧光强度细胞的比例高,而中等、高荧光强度的细胞比例低(8).体内缺少H蛋白,不影响Ca2+通道基因的转录,但使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减少,同时降低Ca2+通道蛋白转运能力,Ca2+内流减少,从而减少了胰岛B细胞通过胞吐释放胰岛素的量
25. (1).雄(2).ABCE (3).精细胞(4).ACD (5).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6).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