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模拟考试试卷(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吉林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模拟考试试卷(六)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21分) (共5题;共21分)
1. (7.0分)默写填空。
(1)
“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2)
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
(3)
《秋词》(其一)中诗人奋发进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别样的秋景图:“________,________。
”
(4)
孔子在《论语》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
(5)
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和思念。
2. (4分)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论战又何间焉弗敢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惠未遍牺牲玉帛小信未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其旗靡肉食者鄙夫战,勇气也
3. (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B .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C . 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D . 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4. (4分)(2016·杭州模拟) 请根据下面的对话,结合情节,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并按老师的要求拟写一则招领启事,以初三(14)班的名义去校广播室播报。
(招领启事只写正文,不超过90字)小A:老师,今天我无意中捡到了一个钱包。
老师:你啥时候捡的,在哪里捡的?
小A:中午吃完饭后在果园边的水泥路上捡的。
老师:________。
小A:钱包是红色的,双层拉链,里面有公交IC卡一张,85C面包的十元抵用券两张,45元零钱,还有一个蓝色的16G的优盘。
老师:好的,别急。
告诉班长,去广播室播一条招领启事。
5. (3分)(2014·潍坊) “嫦娥”三号搭载长三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后,学校社团开展了“航天与百姓生活”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下面两则有关航天技术的资料。
请根据提示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①北京地铁郭公庄站的中央空调系统使用了“嫦娥”三号用于过度过酷热月昼和极寒月夜的两相流体回路技术,比其他中央空调年均运行效率提高了20%到50%,安全系数至少提高20%。
②我国利用寒天涡轮泵技术,研制出的森林武警消防泵,可让消防车的喷水高度达到400米,也可一人背负高效灭火;研制出的长输管线高效输油泵有强大的动力输出,使石油管道运输更加快捷,安全。
探究结论:航天技术已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领域,以其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影响着百姓的生活。
二、阅读题(49分) (共5题;共49分)
6. (
7.0分) (2017七下·福州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
诗中的“龙钟”是什么意思?
(2)
“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7. (15分) (2018七上·徐闻期中) 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下车引之。
(________)
③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叙写了元方妙答友人的故事,表现元方聪明机智,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说明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的道理.
B . 本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元方聪明机智、不卑不亢的形象跃然纸上。
C . 本文剪裁得体,详略得当,语言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饰。
D . 本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旨在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的道理。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吾今死矣,子可去/去后乃至。
B . 有疾不忍委之/相委而去。
C . 而入有义国/与儿女讲论文义。
D . 而敢独止?/人不知而不愠。
(5)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6)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
8. (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学会转身
董建昌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
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
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
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
”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
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
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
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废纸时,明白了一切。
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
”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
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
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
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
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
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
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个人想出了邮寄砖的办法,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
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懂得转身。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
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
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选自《演讲与口才》,有改动)
(1)
选文的观点是什么?
(2)
文章开篇从寻找手表写起,有什么作用?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6段“这个故事”的内容。
(4)
说说第⑧段中“肯定”和“自然”两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5)
学习中,我们会发现身边的同学因为一道难题而纠缠了半天,非常苦恼,学习本文之后,请你运用文中的观点,劝说一下这位同学,请写出你的劝说词。
9. (6分)那行者倚在树下,往上一看,只见向南的枝上,露出一个人参果,真个象孩儿一般。
……他把金击子敲了一下,那果子扑的落将下来。
他也随跳下来跟寻,寂然不见;四下里草中找寻,更无踪影。
选段中师徒一行西行至何处?果子敲落后为何找寻无踪影?行者怒推果树后,又是如何让果树复活的?
10. (1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从小生活在一个音乐家庭里,他的父亲老莫扎特是国家剧院乐队的首席作曲家和指挥师,非常受人敬重。
②在父亲的熏陶下,莫扎特在音乐方面的才华也日益成熟,经常为学校的一些活动创作曲谱,深得师生们喜爱,然而他所做的这些在老莫扎特看来完全不值一提。
所以尽管莫扎特经常请求父亲向国家剧院推荐自己的作品,但父
亲每次都这样拒绝他:“你还很小,你的创作能力只适合在你们那所小学里发挥,根本不能走进国家剧院!”
③父亲是国家剧院的作曲家和指挥师,按说莫扎特的作品有的是机会进入国家剧院,可是父亲却偏偏不答应。
莫扎特伤心极了,他非常希望能有另外一个机会帮自己实现愿望。
④在莫扎特12岁的时候,国家剧院的院长请求老莫扎特为他的女儿创作一首小步舞曲,因为他的女儿要在国家剧院开个人演奏会。
老莫扎特当然不会拒绝,他花了三天的时间写好曲子后,就让莫扎特送到院长家。
当时莫扎特正在创作自己的乐谱,接过父亲递过来的乐谱后就连忙跑出了家门,希望能快去快回接着自己的创作。
⑤【甲】那天刮着大风,当莫扎特走到一座小桥上的时候,风力突然增大,就在这一瞬间,像是有一只无形的大手突然把莫扎特手中的乐谱夺走了,乐谱被卷到天上翻了几个跟斗,然后就落进了河中。
如果就这样回去,免不了要挨父亲的一顿责骂,莫扎特坐在桥上害怕得哭了起来。
哭着哭着,他突然灵机一动:自己一直希望能有机会让自己的作品进入国家剧院,现在不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吗?
⑥【乙】想到这里,莫扎特飞快地跑到附近的一个教堂里,他向牧师借了笔和纸,在教堂里续写起了在家已经写了一半的曲谱,结果没用三个小时就写完了全稿。
随后他又细细地检查了一遍,确定满意后,这才告别了牧师向院长家跑去,并把这份曲子以父亲的名义交给了院长。
院长太熟悉老莫扎特的音乐风格了,当这首曲子出现在院长面前时,因为和以前的风格有很大的出入,顿时觉得耳目一新,非常开心,他立刻让女儿把这首曲子用小提琴练习。
⑦在演奏会的前一天,院长特意带着女儿来拜谢,他握着老莫扎特的手高兴地说:“非常感谢,你这首舞曲实在是写得太妙了!”说完,便让女儿把那首小步舞曲演奏给老莫扎特听。
⑧老莫扎特听着听着,心里狐疑开了,这根本不是自己写的曲子啊!当院长确定这是莫扎特送过来的乐谱时,老莫扎特严肃地看着儿子,莫扎特只能说出实话。
听了莫扎特的话,院长和他的女儿都惊讶得连连点头称赞,老莫扎特则欣慰地拍拍儿子的头说:“我终于相信你是一个有才华的孩子了,但是你的勇敢比你的才华更可贵!”
⑨经此一次,莫扎特在奥地利乐坛上声名鹊起,为他日后的音乐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选自《读书文摘·经典》)
(1)
梳理主要情节,在下面括号处填上合适的四字短语。
拒绝推荐→()→乐谱入河→()→院长感谢→父亲称赞
(2)
仔细阅读划线句【甲】,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3)
仔细研读划线句【乙】,简述其主要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与表达作用。
(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写作(50分) (共1题;共50分)
11. (50分) (2018九上·长春开学考)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一)题目:好习惯伴我成长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在亚洲和我国南方有众多的毛竹,绿意葱葱,姿态优美,楚楚迷人。
但它的成长颇具传奇:幼小时的毛竹生成很慢,最初的五年中你几乎看不出它的生长,然而,五年过,它像施了魔法一样却疯狂的拔节成长,最开始时每天可长30厘米,不到两个月就可长到二十米多高,即可遮天蔽日。
原来,几周内看似不可思议的变化,都源于毛竹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
扎根土壤,深植根系,看似默默无闻的毛竹在长期蛰伏之后,终于迎来了暴风成长。
打好根基,充分准备,适时绽放,不失为人生明智选择。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积累(21分) (共5题;共21分)
1-1、
1-2、
1-3、
1-4、
1-5、
2-1、
3-1、
4-1、
5-1、
二、阅读题(49分) (共5题;共49分)
6-1、
6-2、
7-1、
7-2、
7-3、
7-4、
7-5、
7-6、
8-1、
8-2、
8-3、
8-4、
8-5、
9-1、
10-1、
10-2、
10-3、
10-4、
三、写作(50分) (共1题;共50分)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