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津南区2019-2020学年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津南区2019-2020学年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我市水质量的明显增加,全市上下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加果断了。
B.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C.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
D.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展中心。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能否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湛江市委市政府进行专题询问,关键在于市政府能将技术和应用两方面结合起来加以共享。
(后半句“能”改成“能否”)
B.湛江作为南粤宜居城市,少了其他一些大城市的喧嚣和拥挤。
合理的城市规划,给市民以舒适和便利,让人们内心感到由衷喜悦和惬意。
(删去“内心”或“由衷”)
C.湖光岩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具有南粤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
(在句末加上“的青睐”)
D.每到春节,微信红包、QQ红包、支付宝红包等电子红包,铺天盖地而来,这都是由于商家之间竞争惨烈的结果。
(把“惨烈”改为“激烈”)
3.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现象之间的相似点,往往是文学现象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的一种外在表现,容易成为比较研究关注的热点和切入口。
表面上的相似,并不一定具有多高的比较研究价值,而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有时却存在着内在的可比性。
单纯着眼于相似性,或者停留在相似点的罗列,比较研究就会流于肤浅,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A.因为但是而且
B.尽管虽然但是
C.因而但是所以
D.因而而且所以
4.滕王阁的旧址在现在的()
A.浙江温州
B.山西大同
C.江西赣州
D.江西南昌
5.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A.《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
B.《骆驼祥子》中先后发生的几个故事决定了祥子悲剧的一生:被军阀大兵抢车、被孙侦探敲诈、为安葬
虎妞而卖车以及小福子的自杀。
C.《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鲜活,令人捧腹。
与他有关的情节有:高老庄娶亲、义激美猴王、大战二郎神、四圣试禅心等。
D.在《父亲的病》中,作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
二、名句名篇默写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贺敬之《回延安》)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典故的句子。
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困难与挫折常常伴随着我们,我们要用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激励自己。
三、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老家缝纫店
李汀
①小店在一棵小叶榕树旁,绿油油的树叶遮挡了店名,只从窗户玻璃反射出“老家缝纫店”五个字。
每天上下班,我都要经过这家小店,布料的那种青草和泥土味迎过来,感觉像置身在青草盈盈的田野,吸入的每一口气都那么干净纯粹。
②那天一时兴起,我在下班路上拐进小店。
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妇人静静坐在一台老式缝纫机前,埋着头,花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她戴着一副黑框老花镜,笑容安静地绽放。
她手上的鞋垫已经绣出一朵花的雏形,是桃花绽放的样子。
她头也不抬,低声地招呼我一句:“随便看哈。
”那声音温暖地传入我的耳朵,像极了母亲的一句问候。
③小店只有几平方米,却很整洁,一排木架子上一字摆好小布鞋,还有叠好的布围裙。
这时,屋子里一幅“中国梦,我的梦”的十字绣吸引了我,我静静欣赏着。
老人依然头也不抬,低声地说了一句:“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呢。
”我连连称是,随手又拿过一双绣好的鞋垫看,一朵朵花绽放在鞋垫上。
④我拿过一双千层底的布鞋,沉甸甸的,手摸上去,那种厚实感一下笼罩过来。
我见过母亲做千层底布鞋,一张张白色的土布用面糊粘起来,再剪成各式鞋样,然后用细麻绳一针一线地钉。
钉好一双千层布鞋底,需要密密麻麻钉上两千多针,母亲要费上十多个夜晚才能做好。
母亲右手中指上戴着一枚铜顶针,针头吃进布底后,再用铜顶针去顶针尾,针头露出来,再用牙齿把针头扯起来。
两千多个针眼,就是这样反复两千多次。
母亲扯线有时用力过猛,线头“嘣”一声断了。
断了,接上,母亲有的是耐心。
生活需要耐心,没有耐心,什么也干不成。
母亲常这样告诉我。
⑤我端详着这一双双千层底布鞋,心里盘算着,做一双鞋需要十几个夜晚,这些布鞋,需要多少个夜晚?我眼前的这个老人,她把日子过得这么安静,这么平和。
做好一双千层底布鞋,摆一双在木架子上,她为自己的劳动由衷地欢喜。
我恭敬地把手上的一双千层底布鞋放回木架子上,深深地回望了一眼。
⑥小店在一条热闹的大街上,人声嘈杂,老人却视而不见。
她要么专心绣着鞋垫,要么精心纳着千层
鞋底,要么专注地转动着缝纫机,给顾客缝补一个拉链,为顾客改一条裤子。
走进这家小店,我或者买一双千层底布鞋,或者买一双鞋垫。
每次我走进小店,和老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说几句话,心里也会像被春风拂过一样,平展而安静。
即便什么也不说,能够在小店门口呼吸一下那些布料的气息,心里也会安逸很多。
⑦一天,小店贴出一张告示,告知小店搬去了东城。
我赶紧骑车去找。
一条街上,清一色的小店,传出“哒哒哒”响的缝纫店,散发着木香的小木工店,满屋子小背篼、小箩筐、小斗笠、小蒸笼的篾具店,还有摆着小铁锤、小锄头、小镰刀的铁具店。
我走进“老家缝纫店”,老人一眼认出我,不停地给我说,这街上人气旺,整条街都是小商小店。
老人滔滔不绝地讲着,这个城市好呢,专门给我们腾出一条街来,让我们小店都经营得很体面。
⑧我推着自行车走到一棵小叶榕树下,看着那些缝纫店、木工店、篾具店、铁具店,我很激动,为这个城市拥有这些小店激动,为这些小店的老人们激动。
这个城市有这么多小店,为我们的日子积聚着点点滴滴生活的便利与温暖。
⑨回到家里,我有了新的愿望,哪天退休了,我也要去东城开家小店,做老布鞋垫,做千层底布鞋,天天享受那种布料带来的幸福味道。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写“青草、泥土味、田野”,意在表现小店的自然清新、干净纯粹。
B.文章第②段对老妇人进行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C.文章第⑦段写城市专门腾出一条街,表现出城市想通过小店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D.文章结尾写到我退休的愿望,“幸福味道”正是对和善认真的社会风气的赞扬。
2.第④段回忆母亲做千层底布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第③段中的语句。
老人依然头也不抬,低声地说了一句:“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呢”我连连称是,随手又拿过一双绣好的鞋垫
看,一朵朵花绽放
..在鞋垫上。
(1)赏析画线的句子。
(2)赏析加点的词语。
4.小店老妇人是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分析。
5.文章标题“老家缝纫店”中的“老家”二字有什么内涵? 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城市绿道应不断延伸
①如今,若在上海、武汉街头停下脚,当地人或许会告诉你:他们引以为傲的地标,除了上海中心、黄鹤楼,还有黄浦江两岸45公里贯通的绿道,还有东湖边的绿道。
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点赞它们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典范之作”。
②城市绿道的延伸,多少埋藏着人们对田园城市的寄望。
从现代化的进程看,人口向城市集中是大趋
势,但紧接的问题是: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2013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这一种最自然不过的情感,抒发的是存于每个人心底的生活理想。
南朝史学家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曾感叹:“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两年多前,富阳江滨大道开通,这条“最美绿道”因“望尽富春山水”引许多人徜徉其中。
绿道连接了城市与田园,融合了传统与现代。
③城市绿道的延伸,不仅是种草植树,更是用绿色发展的理念铺路,从而引领田园城市的规划。
杭州,田园城市的典范。
多少年来,杭州人一直感念白居易、苏轼两位太守,庆幸他们“前人栽树”,留下“”。
可喜的是,后人并没止于乘凉,绿色发展的理念在这里发扬,丹青妙手,点染了多少绿水青山。
杭州现已建成各类绿道几千公里,形成了“绿芯”、“绿带”、“绿脉”、“绿点”等层次分明的田园城市格局。
④城市绿道的延伸,让慢行、奔跑、骑车等低碳生活方式重回都市生活,田园城市建设带给人们满满的幸福感。
然而,有些城市在发展进程中,为追逐经济利益,毁木坏林现象比比皆是,城市绿道大量萎缩。
民有所呼,党有所应。
“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将绿色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国策。
⑤城市绿道不仅仅是一条路,它也对接了现代城市人的“心路”,让田园诗意可望可即;它也是城市规划的“思路”,思路一变天地更宽;当然也预示着整个国家的“出路”,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
绿色发展没有休止符
...,这样的城市绿道,不妨长一些,再长一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第⑤段加点词“休止符”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第③段空白处应填入的诗句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
B.竹外桃花三两枝
C.绿杨阴里白沙堤
D.何妨吟啸且徐行
3.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引山水入城是为了让居民望见山看见水。
B.杭州的书画家们,用笔墨点染了许多绿水青山。
C.满足人们在物质上的需求是当下城市发展的理念。
D.绿道是心灵通道,连接了城市与田园,融合了传统与现代。
4.从全文看,作者阐述“城市绿道应不断延伸”的内容不能互换的理由是__________
5.阅读相关链接,完成下列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相关链接”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关链接”材料可作第________段的论据。
(相关链接)瑞典斯德哥尔摩市2010年获得欧洲第一个“绿色首都”的称号,它在田园城市建设上积累了诸多经验。
城市通过改造街道来增加步行和自行车道,增加通勤公交运量,93%的市民绿色出行;利用存量土地进行绿地开发,公园绿地占城市面积的36%,距公园绿地200米范围内居住着约85%居民。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看脸识人的科学
①由于漂亮的脸蛋基本上成了一张王牌通行证,外貌协会已经成了全人类人数最大、分布最广、历史最悠久的社会组织。
实际上,从古至今,人类“看脸说事”的坏毛病就没有改过。
那么,“看脸说事”到底科学吗?
②在弄清楚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妨看看谁塑造了我们的外貌。
雕像有自己的雕刻师,我们的外貌也有一些“动刀者”,比如基因、激素等,就是打磨我们的面貌的主要雕刻大师。
③很早之前,研究者发现那些脸更宽的卷尾猴,在群体等级层次中排名可能更高。
这一动物界的“看脸”现象启示了科学家们,人类社会会不会也有这样的宽脸情结呢?
④为了弄清楚脸宽与身份、权力的关系,一些研究者们则专门研究了美国历任29名总统的面部轮廓,发现成就伟业的总统往往也是宽脸的人,比如发现宽高比最高的是赫伯特·胡佛,为2.30;最低的是伍德罗·威尔逊,只有1.78。
但这也不算是过于窄的脸,只有1.6才算是窄脸。
⑤脸宽的人常常与领袖气质相挂钩,这有什么科学依据呢?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那些面部更宽、颧骨更突出的男性,具有较高水平的睾丸素。
睾丸素是男性荷尔蒙的一种,睾丸素是肾上腺的一种,可以让人变得精力十足,充满活力。
在气质上他们则会表现得具有自信,有时甚至咄咄逼人,或许这正是一个领导人的良好特质。
⑥一张胖脸和一张瘦脸有什么区别呢?
⑦可以肯定的是,有肉的人并不一定都是不健康的,关键是这些脂肪长在哪些部位。
比如,梨形身材的人,脂肪主要堆积在臀部及大腿,上半身不胖下半身胖,他们会比那些赘肉聚集在腹部、有着苹果形身材的人更健康。
由于腹部靠近胸部等人体核心器官,这些脂肪组织会释放一些破坏这些器官的炎症分子,导致炎症的发生,所以比起长在身体下面的脂肪,这部分脂肪会更危险。
而胖脸的人通常也是躯干肥胖的人,正好说明脂肪长错了位置。
⑧研究者们还发现,如果一个人的脸部异常丰满,意味着他的肚子上也堆积了脂肪,脂肪沉积在了更有害的区域,这是身体状况不佳的一种危险警告,所以人们常常会说胖子体虚。
一个脸瘦的人则不用有这样的顾虑,脸瘦反应了人们的脂肪量没有超标,不太可能遭受疾病的袭击,即使不幸染上了疾病,病情也会较轻。
心理健康往往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脸瘦的人抑郁症发生率也会较低。
⑨皮肤本身是一种器官,它是免疫系统最外围的器官。
一般来说,医生们认为金黄色的皮肤比较健康。
虽然这种色调不怎么讨热爱雪白肤色的中国人喜欢,但这种肤色恰恰反应了我们身体很健康。
当我们摄入足够多的类胡萝卜素时,这些色素会分层储存在皮肤里,这时皮肤才会被染成金黄色。
类胡萝卜素是一种可以在橙色和红色的水果和蔬菜中找到的元素,是我们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守护者”。
当皮肤呈现出金
黄色调时,意味着我们体内用来维持免疫系统健康的类胡萝卜素并没有被消耗,也就意味着还没有病毒来犯。
⑩尽管内在的DNA、激素决定了我们的外貌,但“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有道理的。
没有外貌优势的人,不妨在气质、个性上下一点功夫。
1.试简要概括“看脸识人”有哪些合理性?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就是打磨我们的面貌的主要
..雕刻大师。
3.选文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伍德罗·威尔逊脸宽高比比赫伯特·胡佛高0.52,因而睾丸素水平更高,精力更十足。
B.如果一个人的脸部丰满,这是身体状况不佳的一种危险警告。
C.当皮肤呈现出金黄色调时,意味着我们体内用来维持免疫系统健康的类胡萝卜素很好的阻挡了病毒来犯。
D.气质、个性也可以影响人的外貌。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教育的意义(节选)
曹文轩
(一)营造审美境界
①一个人完整的精神世界,是由许多维度组成的。
这其中,审美怎么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维度。
而文学对这一维度的生成,几乎是最有效的。
文学的根本性的功能之一,就是审美。
如果说,远古的文学可能更在意的还是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话,那么后来的文学则越来越在意它的审美价值。
而人们亲近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正在于它们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并能够培养人们的审美经验,提升人们的审美境界。
②审美,使人类渐渐变成了有情调的人类,使人生变成了有情调的人生。
今日之人类与昔日之人类相比,其一大区别就在于,今日之人类有了一种叫做“情调”的元素。
而在情调的养成中,文学立下头等功劳。
③文学似乎比其他任何精神形式都更有力量帮助人类养成情调。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文学能用最简练的文字,在一刹那间,把情调的因素输入人的血液与灵魂。
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泰戈尔、海明威、屠格涅夫、鲁迅、沈从文、川端康成……一代一代优秀的文学家,用他们格调高贵的文字,将我们的人生变成了情调人生,从而使苍白的生活、平庸的物象一跃成为可供我们审美的东西。
④情调改变了人性,使人性获得了质的提高。
⑤情调当属美学范畴。
(二)培育悲悯情怀
古典形态的文学,始终将自己交给了一个核心单词:感动。
古典形态的文学做了若干世纪的文章,做的就是感动的文章。
古典形态的文学之所以让我们感动,正是在于它的悲悯精神与悲悯情怀。
慈爱的主教借宿给冉•阿让,而冉•阿让却偷走了他的银烛台被警察抓住,主教却说这是他送给冉•阿让的,这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
当沈从文的《边城》中爷爷去世,只有翠翠一个小人儿守着一片孤独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
当祥林嫂于寒风中拄着拐棍沿街乞讨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
我们体会到了悲悯。
我们在一切古典形态的作品中,都体会到了这种悲悯。
在沉闷萧森、枯竭衰退的世纪里,文学曾是情感焦渴的人类的庇荫和走出情感荒漠的北斗。
我曾断言:文学在于为人类社会的存在提供和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性基础。
而这一“基础”中理所当然地应包含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悲悯情怀。
其他文类——比如哲学、伦理学方面的文章,一样是讲悲悯情怀的。
但这些文章仅仅是让我们明白悲悯情怀的必要性。
我们只是接受并懂得了一个关于悲悯情怀的观念。
但文学作品——比如《呼兰河传》《边城》《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会在阅读这些文字时被感动,悲悯情怀会油然而生,我们会在对文学作品的无休止的阅读中,成为一个具有悲悯情怀的人。
1.对以上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学具有营造审美境界和培育悲悯情怀的教育功能。
B.审美是人的精神世界中一个重要维度。
C.哲学、伦理学能让人明白悲悯情怀的必要性,而文学能让人生长出悲悯情怀。
D.文学比其他任何精神形式都更有力量帮助人类养成情调。
2.下面这段文字是从第(一)部分抽出来的,如果还原回原文,应该放在哪两个段落之间?
人类有情调,使人类超越了一般动物,而成为高贵的物种。
情调使人类摆脱了猫狗一样的纯粹的生物生存状态,而进入一种境界。
在这一境界之中,人类不再仅仅享受种种官能得以满足的原始快乐,而有了精神上的享受。
人类一有情调,这个物质的、生物的世界从此似乎变了,变得有说不尽或不可言传的妙处。
人类领略到了种种令身心愉悦的快意。
天长日久,人类终于找到了若干表达这一切感受的单词:静谧、恬淡、散淡、优雅、忧郁、肃穆、飞扬、升腾、圣洁、素朴、高贵、典雅、舒坦、柔和……
A.①段和②段之间B.②段和③段之间
C.③段和④段之间D.④段和⑤段之间
3.请调动你的阅读积累,在第(二)部分画线处,续写一个事例,使之符合文意。
4.文章为了论述文学的意义,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请从文中任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四、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①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文正与之同年,友善,上①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
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
苟其君愎谏自贤②,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③
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④,世基等亦诛。
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无毋尽言!”①上:指唐太宗。
②愎谏自贤:对别人的劝告态度刚愎自用,认为只有自己才最聪明正确。
③虞世基:隋炀帝重臣。
④弑:君主被臣下所杀。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臣岂能独全.谄事.炀帝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
3.从选文看,唐太宗有哪些可贵之处?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寡人谕.矣媵人持汤.沃罐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临表涕.零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景公以司马穰苴为将军,使庄贾监军。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日中而贾不至。
穰苴则扑表决漏,入。
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
”穰苴曰:“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
”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
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三军之士皆振慄。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
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问军政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
”使者大惧。
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
”乃斩其仆,以徇三军。
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
三日而后勒兵。
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晋师闻之,为罢去。
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司马穰(ráng)苴(jū):中国春秋末期军事家。
立表下漏:立起了木表和漏壶,用来计时。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穰苴既辞辞:辞别,告别B.仆表决漏仆:倒下,趴下
C.以徇三军徇:巡行示众D.士卒次舍次:驻扎安营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
A.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化其赢弱者
B.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惠到者
C.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
D.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穰苴与庄贾约定第中午在军门会和,并立起木表和漏计时。
B.庄贾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自己又是监军,参加亲戚朋友的劝酒挽留,故而迟到。
C.庄贾派人向景公求救,求救的人还没来得及返回,庄贾就被斩首示众。
D.司马穰苴用三天整训军队准备出战,要病弱者都奋勇争先上战场。
4.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14.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沛公引兵西,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并攻昌邑,昌邑未拔①。
西过高阳。
郦食其为监门,曰:“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乃求见说沛公。
沛公方踞②床,使两女子洗足。
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
”於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③,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馀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④。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⑤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①拔:攻下。
②踞:盘踞,坐着。
③组:丝绳。
④案堵如故:同“安堵”,安居。
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⑤飨:(xiǎng)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不宜.踞见长者________________延.上坐________________诸将或.言诛秦王________________固.以能宽容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3.沛公先到霸上后,依次做了四件事,分别是_____;听从劝谏,返军霸上;_______;秦人进贡,婉言拒绝。
4.从选文看,沛公被郦食其尊为“长者”的原因有哪些?
五、名著阅读
15.依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1.你是否喜欢鲁迅笔下的“长妈妈”?请结合她的言行具体谈一谈。
2.少年保尔是如何偷枪的?你怎样看待“他”的这种行为?
六、诗歌鉴赏
16.(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