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复习-高考记叙文类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板一记叙文类模板
记叙文是将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在叙述中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描写中蕴藏思想,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技巧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活动或事件的发展过程,让它表现出鲜明的主题。

一顺叙式
顺叙式是高考作文中一种常见的记叙文写作模式。

“顺叙”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的,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典例精析
典例 (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

寒冷、饥饿、风雨都无法阻止,它毅然决然地向上飞。

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精疲力竭,伤痕累累。

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答道:“我愿意。


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着下班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

父予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

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模板范文
宿命
(记叙文的标题比较好拟,可以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如“老舅的皮影戏”;可以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如“生日礼物”;也可以是文中事件带给人的感受,如“温暖”。

本文标题“宿命”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我靠在昏暗、潮湿的小矮墙上,正在思考我的人生——我是一头猪。

我们祖辈都一样,有着极其悲惨的宿命。

(开篇介绍“我”在思考跟祖辈一样悲惨的宿命,说明“我”与一般的猪不同,为下文决定逃跑做铺垫;“昏暗、潮湿的小矮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 宿命,宿命。

我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我只需要吃好睡好,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日复一日……看着同伴们渐渐膘肥的身材,我却始终壮不起来,我有着自己的思想。

我不愿臣服于我的宿命,因为我深知,我的自由之日便是我受死之时。

(故事开端,交代了“我”和同伴们平淡的生活,但平淡中隐藏着无法逃脱的结局,“我”不甘心)
夜幕降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我被屠夫送进了屠宰场。

那儿陈列着一行一行的猪头,一列一列的猪肉,我明白,我们身上的猪头、猪肉、猪肠通通不是我们的,除了我们自己的灵魂。

我一个激灵醒了过来。

夜色朦胧,我站在猪圈门口,挥洒冷汗。

同伴一个一个都睡着了,我沐浴着从断崖处吹来的山风,我的灵魂在内心躁动不安。

我似乎看见了狼在断崖上嗥叫。

我也情不自禁,摆正了姿态,嗥叫了一声,同伴们瑟瑟发抖,痴迷的眼神望着我,显得很害怕。

他们一定以为我患上了猪瘟,或者以为我是一只披着猪皮的狼。

我没有解释什么,因为我只是顺从我内心的灵魂罢了。

(故事发生,一个梦彻底惊醒了“我”,“我”的灵魂躁动不安,生和死的矛盾已无法调和,同伴们的不解也不能阻止“我”的决定)
我决定要逃跑。

“什么?”同伴们瞪着眼睛惊恐地看着我,此刻的我站在猪圈门口,继续沐浴我的清风。

我知道他们不会理解我,就像人们不理解韩寒一样,我和他一样,都是叛逆的少年。

就像汪
国真说的: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我的内心似乎更坚定了。

明天,明天。

红艳的晚霞如期而至,浓薄的雾气没忘记给大地披上一层灰色的荧幕。

我趁着夜色,拱开了猪圈门,玩命似的往断崖飞奔,迎面来的是凉爽的清风。

逃跑时我回头望了一眼,看到了我的母亲,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到的肯定的目光,似乎是我做了她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情。

(故事发展到高潮,“我”终于下定决心逃跑并付诸行动)
断崖的清风不像猪圈,猪圈里的风夹杂着湿气和污臭。

我摆正了狼的英姿,不断嗥叫,因为我战胜了我的宿命,我顺从了我内心的灵魂。

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在嘀咕:“你战胜了你自己的宿命,多么值得啊!”(联系材料,以免走题)
夜幕下的断崖,依稀可见几颗星星,这勇敢的灵魂花,此时此刻,开得到处都是。

(故事的结局,“我”成功逃出了猪圈,感受着断崖上的清风,感受着自由。

“勇敢的灵魂花”寓)
(一)顺叙式模式总结
1.开头:可以用一句话点题,直接点明文章主旨,为下文的故事做铺垫;也可描写环境,渲染故事发展的氛围。

2.开端:叙述事件发生的背景或起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由等要素。

3.中间:完整地叙述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发展的高潮要着重刻画矛盾的尖锐,充分展示人物性格。

4.结尾:叙述故事发展的结果,联系材料深化主题。

(二)顺叙式的注意事项
1.顺叙式记叙文要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等要素,按照时间顺序,完整地记叙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运用顺叙,要注意详略得当,矛盾突出,避免流水账式的记叙,使文章索然无味。

3.不能单纯地只记叙事件,结尾一定要点出事件的意义,结合材料深化主题。

二倒叙式
倒叙式是高考作文中一种常见的记叙文写作模式。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典例精析
典例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模板范文
阿锦的黑白记忆
阿锦摊开那本泛黄的相册,相册周边的角已被岁月磨出了须线,周边的角被岁月磨出了须线,她定定地望着里面夹的黑白照,岁月竟将它装订得如此拙劣,落下斑驳的印迹。

她忍
着泪,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本就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唯有自爱,此生不老……(开头由一本“泛黄的相册”引出对过往青春的回忆,制造悬念,引发读者对相片背后的故事的兴趣;“唯有自爱,此生不老”的感叹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第二至四段为倒叙,按照时间顺序分别简单叙述了回忆里的三个小片段,每个片段都是一个完整的小故事,丰富了文章内容)
阿锦对这个世界开始有认知的时候,她就觉得这个世界挤满了黑与白的单调色彩,黑白的电视,有常年晃动的“雪花”;笨重的黑色收音机,吱吱送出美妙的音乐;还有就是父亲最珍视的全家福黑白照片,被镶嵌在精致的镜框里,挂在墙上。

父亲吃力地抱着微胖的自己,欢悦地指着照片的人儿给自己辨认,阿锦眨巴着自己水汪汪的大眼睛,摇摇头,转向一旁的毛绒玩具,父亲微微嗔怒,却也无可奈何。

阿锦还小,无法将家的概念一针一线的纳入她的心底,这时刻的阿锦对于黑白照的第一抹印象,尚未在她的心里撩拢出动人的涟漪,她哪里会晓得,一张小小的照片,牵绊住了往后的岁月,绊住了那颗敏感的心。

(第一个小故事:父亲怀抱幼时的阿锦辨认照片)
阿锦渐渐长大,她开始渴求穿上漂亮的小花裙,欢心雀跃地跑去相馆,倚在父母怀里,照上一张全家福。

她嘟着嘴,卖力地摇着父亲的手臂。

父亲皱了皱眉,照上一张相,就该意味着这个月的饭菜无法合乎阿锦的心意,倘若她眼泪涟涟,嚷着要吃肉的话?父亲望望撒娇的阿锦,宠溺的眼神不言而喻,他弯下腰去,搂抱起阿锦,说:好,阿爸周末带你去照相!阿锦的牙齿亮白得像一道闪电,她狡猾地笑着,这世上最爱自己的人,愿意摘下最美星星给自己。

那个周末,阿锦如愿拍下自己想要的全家福,她的笑靥如花,被定格在那个黑白岁月,即使日子艰苦,父母们愿付出一切去爱她的岁月。

(第二个小故事:父亲带阿锦照全家福)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锦渐渐长高,父亲的背更驼,母亲眼角的皱纹也愈深,可唯一不变是,每一年,父亲总要全家去照相馆照上一张全家福。

阿锦的眼里色彩日渐丰富,黑白的照片也逐渐褪去它夺目的光彩,被一沓沓的彩色照片替代,可阿锦分明看见,父亲粗糙的双手,抚摸黑白全家福的专注与慈爱。

(第三个小故事:虽然有了彩色照片,但父亲最爱的还是承载了全家幸福回忆的黑白照)
记忆站在一米外的光阴,朝阿锦点头微笑,阿锦轻轻合上相册,(“轻轻合上相册”表明阿锦结束了回忆回到现实,衔接比较自然)眼里顿时起了雾气,她觉得那泛黄的陈旧的黑白相册,装载着那么多的黑白记忆,却是明晃晃的耀眼,时代永远会变,可有一些东西,却固若金汤地躺在自己的心房,只待岁月静好! (点题并照应题干中的材料,画横线的句子体现了考生对材料的解读)
(一)倒叙式模式总结
1.开头:交代事件的结果、意义,引起读者的兴趣,通过回忆等手段引出倒叙的内容。

例如“看到……我的思绪不由随着(这飘摇的树叶)飞向远方……”“说到……我不禁想起……”等。

2.中间:按照顺叙的方式记叙一件或几件事情,详略得当。

3.结尾:用一句话过渡到现实,例如“这件事已经过去五年多了”“手机铃声打断了我的回忆”等。

要写清这件事带给你的感受和你从
中感悟到了什么,注意点题;如果是材料作文,感悟中需要体现你对材料的解读。

(二)倒叙式的注意事项
1.开篇倒叙,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但是如果事件的结果并不那么吸引人,事件的意义也不那么大,那就大可不必用倒叙法。

2.开头要简洁、生动,不能平淡冗长;中间追忆的部分仍用顺叙的方式展开;结尾要点题。

3.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必须用文字交代清楚,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以免使文章层次不清。

三插叙式
插叙式是指写作记叙文时运用插叙的手法。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插叙的内容是为了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典例精析
典例 (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的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的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则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对事物认识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模板范文
米粒谷粒血汗
这是他第一次到女同学家吃饭,走进她家的大门,他才知道什么叫奢华,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呀:乳白色的天花板,古铜色的墙壁,青蓝色的地毯……“啧啧,北京故宫也不过如此吧!”他在心里暗自赞叹。

(交代故事缘由,引起下文叙述)
上饭时,热情的主人给他盛来了满满一碗雪白的米饭,颗颗雪白的米粒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直往他的鼻孔里钻,他咽咽口水告诫自己,“千万别吃得太快,要文雅一点。

”他几乎是数着米粒进口的。

吃到还剩浅底的时候,他犯难了:“是吃得一粒不剩,还是故意留点底儿?”(“米粒”照应文章标题;“他”的犯难自然引出下文的插叙部分)父亲送他上车时的叮咛又在耳边回响了:“娃儿,城里人一辈子也没碰过泥土,他们不知道种田的辛苦,不知道米粒的珍贵,你以后吃饭要故意留点底儿,别让人家把咱看扁了,以后吃完之后千万别再舔碗了。

”其实,他早就养成舔碗的习惯了,每次吃饭时,父亲总要看着他把米粒吃得干干净净才让他离开。

(插叙父亲对“他”的叮咛与“他”的吃饭习惯,使情节充实,合乎情理) 可现在究竟是吃得干干净净还是留点底儿呢?他偷偷抬眼想从主人的碗里得到一点启示,却发现主人早已吃完,正坐在对面的沙发上看着他,碗筷也不知什么时候撤走了。

他现在感到自己仿佛是一个正在舞台上表演吃饭的小丑——以前父亲盯着他吃饭,心里是一怀的亲切,可是现在?他也说不出那种奇怪的感觉。

无助的他用筷子无助地在碗里捣腾着,突然那雪白的米饭迸出了一点黄色,那是一粒谷,和父亲那古铜的脸有着一样的颜色。

(标题中的第二部分“谷粒辩出场,为下文做铺垫)他的心颤抖起来,小时候给父亲送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那是一个炎夏的正午,父亲坐在田垄上吃着他送的饭,也是吃到浅底的时候,几粒黄色的谷露了出来,“扔掉吧,阿爸。

”“胡扯!”父亲像豹子一样吼了一声,他一辈子也没见父亲如此愤怒过,接下的情形更让他终生难忘:父亲将筷子插在田垅上,用那满是泥巴的手将谷粒一粒一粒地拈起来放进嘴里,锁着眉头,
然后是艰难的一咽……“孩子,那是咱农家的血汗呀!”父亲对满腹委屈的他说。

(承上启下,顺理成章地插叙“他”给父亲送饭的场景,父亲教育“他”要珍惜粮食,即使是谷粒也不能浪费,因为那是“农家的血汗”)
“是的,这是咱农家的血汗。

”他夹起一块豆腐,想将那米粒连同那颗黄色的血汗一同咽下,“也不知怎么搞的,现在米价怎么这么低。

”主人有意无意地说了一句。

“农家的血汗不容亵渎。

”他心里说着,将碗里的东西畅快地吞了下去。

(“农家的血汗不容亵渎”一句点题,与前文相互照应:主人是城里人,只觉得米价低廉;“他”是农村孩子,珍惜农家的血汗。

与农家关系的亲疏决定了他们对米粮的认知,符合话题内容)
(一)插叙式模式总结
1.按照顺叙的方式讲述故事。

2.中间根据需要插入一个与内容相关的小故事或情节片段,开始插叙前需要用一句话作为过渡,例如:“……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脑海中,时间恍惚回到……”
3.插叙内容结束后接着讲述原先的故事。

(二) 插叙式的注意事项
1.插叙的内容前要有过渡句,以免使文章内容断裂,层次不清。

2.使角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