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油公司蒸汽注入剖面操作规程(含封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华油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测井作业操作规程(蒸汽注入剖面)
北京华油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二OO四年一月
目录
前言 (1)
1、使用范围 (1)
2、测井作业基础 (1)
3、仪器的校验与标定 (4)
4、测量井具备的条件 (5)
5、三参数现场操作规程 (6)
6、测井解释报告 (15)
北京华油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吸入剖面测井作业操作规程
前言
本规程由北京华油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出并技术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北京华油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本规程起草人:施强王明辉
本规程审核人:胡速
为保障蒸汽注入剖面测井安全生产,提高施工质量,确保资料录取齐、全、准,特制定本规程。

现场施工人员及仪修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1.使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蒸汽注入测井的质量操作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华油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所从事的蒸汽注入测井作业。

2.测井作业的基础
2.1任务书
2.1.1生产测井的任务由甲方单位以任务书的形式下达,在接到任务通知后应及时明确施工井的位置、具体情况、任务要求和测井目的。

2.1.2施工小队收到任务书后,要及时依据任务书的要求收集相关资料和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2生产测井设计
2.2.1生产测井作业单位根据任务书,认真编写生产测井设计。

当不能
完成任务书中的某些测井项目时,应及时向甲方申述理由并通过协商调整作业内容。

若甲方下达任务书的同时,已经下达生产测井施工设计,施工队伍应及时准确地了解设计的内容、测井方法、测井目的、测试井的具体情况等,当设计中的某些内容难以完成或缺少一些内容,难以达到测井目的的,应及时向甲方申述理由并通过协商调整作业内容。

2.2.2如甲方没有下达生产测井作业设计,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任务书,由主管技术的领导组织编写施工设计,并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经甲方相关技术领导审批。

2.2.3生产测井设计的主要内容
a.任务的来源和目的;
b.作业工区的工作条件及地质概况;
c.井身结构与井下管柱结构、生产井段(含修井史);
d.施工井测井前的作业史、产量、含水锅炉出口压力、锅炉出
口温度、干度、设计注气量排量、井口压力及温度等生产动
态情况;
e.生产测井前应收集的相关资料;
f.生产测井的目的、方法、测井系列和技术条件的选择;
g.生产测井作业中的相关计算和详细操作步骤;
h.提交的测试成果和期限;
i.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措施。

2.2.4生产测井设计的具体内容应根据甲方的要求而定,设计必须经甲
方主管部门审查、书面批准后生效。

2.2.5设计批准后,需认真遵照执行。

如需要补充和修改,必须提出书面报告,报请原设计审批单位批准后生效。

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与设计审批单位取得联系。

2.3系列下井仪器组合基本配置
2.3.1蒸汽吸入剖面测井连续流量计组合测井系列配置:流量计、温度仪、压力仪。

3.三参数仪器的校验与标定
3.1压力计、井温仪、流量仪应每3个月进行一次系统刻度。

3.2当三参数测井仪器进行大修、更换关键元器件及技术改造后,必须进行全面的刻度、校验和投产前的试验与鉴定,并记录备案。

3.3井温仪每测三次井或发现有异常时应用标准温度计进行校验;压力计应在每次测井前进行常压校验。

3.4流量计下井前必须做相应的详细检查。

4.测量井具备的条件
4.1井口闸门齐全,油压表、套压表齐全完好;油管内必须光滑,无变径或台阶,使用旧油管时,必须通过通井等方式处理。

4.2道路畅通,井场宽阔(10×35m的开阔地)有利于车辆摆放和校验仪器。

4.3测井前必须用相应通井规或油套管刮削器通井至最下一个产层底界10m以下。

5.三参数现场操作步骤:
5.1测井准备
a、了解测井设计有关数据要求,到相关地质部门借该井测井组合图;
b、测井钢丝在定期(一季度)校验期内,钢丝绳帽完好无损;
c、温度仪、压力仪、流量计等仪器在校验期内,处于完好状态,每
次上井都至少要带两支,并且都已在家进行了标定;
d、测井前要通电检查仪器;
e、对深度仪进行通电检查,看其电压值,正常值在4.5v—6.2v之间。

(每次对深度仪充电时,须将原有电压放电,至4v即可。

)5.2现场操作
(1)测井绞车停在距离井口10-25m位置,车的前后轮、井口三点连一线,打好掩木,将绞车固定好。

(2)安装井口防喷设备,包括防喷管,钢丝防喷盒,固定好天滑轮。

(3)软件编程及现场仪器连接
5.3对深度仪编程部分
a、用串口线将深度仪与计算机相连接,同时按下深度仪面板上的“通
讯”和电源开关,面板上显示“PC“时即表示可以进行编辑工作。

b、打开“回放记录软件”,点击文件中的“清除记录文件”,对深度
仪中原有的记录进行清除;
c、点击“设定记录格式”,弹出“记录格式”面板框,开始对深度仪
进行编程。

(a)第一行(等待时间,其为仪器通电后到下到井口的准备时间),一般情况下,采样间隔设为:60s。

采样次数设为:10次。

(b)第二行(从井口到油层顶部的采点时间),一般情况下,采样间隔设为:2s。

采样次数设为:450次。

(也即15分钟)
(c)第三行(油层段的加密采点时间,油层顶部到底部,底部到顶部一个来回的时间),一般情况下,采样间隔设为:1s。

采样次数设为600——1200次。

(也即10—20分钟)
(d)第四行(从油层顶段到井口的采点时间),一般情况下,采样间隔设为:2s。

采样次数设为:450次。

(15分钟)
(e)检查程序无误后,点击“文件”下拉菜单中的“保存”按纽,保存程序(注意:文件名以.rec为后缀),然后点击“收发记录格式”
弹出格式对话框,点击“发送”按钮,指示灯不闪烁时,发送完
毕。

同时为了检验仪器是否成功接受,点击“接收”,进行检验。

若是没有显示所编辑过的程序,则须重新编辑。

5.4对下井仪器编程部分
注:编程的每一步操作都要将接口箱的开关“开”、“关”一次。

a、用专用连线将接口箱与计算机、接口箱与井下仪器连接好。

b、点击进入“回放记录软件”,选择“文件”菜单中的“清除记录文件”,清除井下仪器中原有的数据。

c、选择“编辑记录文件”,对井下仪器进行编程。

这里注意:深度仪与井
下仪器的程序必须一致。

因此,可以直接调入对深度仪编程时所存储的程序文件。

d、点击“发送”,将程序传入井下仪器芯片。

同样,为了检验仪器是否接
收成功,点击“接收”进行检验。

e 、下井前对仪器进行直读试采,将井下仪器、接口箱和计算机连上,打
开“压力。

温度和流量计”按钮弹出相应的对话框,选择“直读”按钮,出现直读对话框,通讯指示灯会不断的闪动(每隔1秒闪动一次)检查对话框内压力、温度数值是否正常;吹动流量仪,观察转动和通讯是否正常,如正常即可点击“退出”。

否则检查仪器和接口箱、笔
记本和接口箱连接处是否良好。

③选择一个较易记忆的时间(多选择整点),同时打开深度仪的开关和井下仪器的通电开关,一定要保持二者的同步性。

④把仪器的机芯装入保温外壳中,装入过程中不要拧动电路机芯部分,防止丝扣松动,检查密封铜环是否完好,这里一定要打紧(用24管钳打紧,力量基本控制在打不动为止)。

⑤连接钢丝绳帽和流量仪,连接完毕后,将其装入防喷管,准备下井。

5.5测井
①同时按下“上挡键”和“清零键”,对仪器表盘进行清零。

注意:深度仪面板上的深度调整值分别是16m、32m、64m、128m、256m、512m、1024m。

所以只有到达这些值时,才能调节深度,调节深度时,比如到达512m,操作如下:按下“标定”键,调整深度仪数值为512,然后同时按下“上挡键”+“确定键”,这样就能将深度仪上的显示深度与绞车深度值显示一致。

②在仪器下入油层时,尽量保证测井程序进入加密点。

③在油层中测井,测井速度不超过5m/min,尽量放慢速度,到达油层
底部稍停片刻,在不遇阻的情况下,仪器至少要下过油层5-10m。

④上提仪器至井口,关闭深度仪开关
⑤按照试井操作方法,将仪器起到地面,将仪器的外壳和机芯拧开,在
拆开过程中,用铜棒轻轻拍击传压孔部位,将仪器内的高压放出,起出机芯,回放数据;
5.6回放数据
①回放井下仪器数据:连接井下仪(操作方法和编程时相同),双击“现
场回放软件”按钮,点击“热采井测试仪器”下拉菜单,选择“压力。

温度和流量计”选项,弹出菜单,点击菜单中的“回放记录”按钮,弹出菜单,点击“确认”,就开始回放,回放完毕后,点击“记录曲线”,选择要保存的文件目录,点击“退出”,结束井下仪器的回放。

②回放深度曲线:连接深度仪(方法同编程时一样),点击配套软件中“配套深度仪”下拉菜单,点击“回放记录”按钮,等到回放值显示为-000000001时,表明回放完毕。

进行保存,退出。

然后点击“热采井测试仪器”项目,选择“记录曲线”,打开刚刚保存过的“仪器”的数据,然后打开保存的深度曲线,然后在绘图中分别选择内温、外温、压力、速度,这样全图就显示出来了。

最后生成文本保存起来。

5.7解释软件的操作
①首先,打开“现场回放软件”,然后选择“热采井测试仪器”,点击“压
力、温度和流量计”,然后点击“记录曲线”,打开“回放时保存过的rec文件”,将回放图形打开,然后点击”生成文本“,同时,在”
生长文本“的对话框中填写参数:”起始年月日、分割取样点数、记录文本名称等等“。

然后点击”原始采样点“。

这样数据就生成为”
*.TXT格式“。

将已生成文本调入Excel中打开,进行筛点,将深度全部加上3米(大约等于油补距的长度),主要原因是仪器有延时作用,因数据过多要删除部分数据(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删除的一般原则是:在油管内每50米留下一点,直到油层上部,在油层中每1米留下一点,另外注意特殊点必须保留,如:(喇叭口、温度的最高点、压力最高点、油层顶、油层底)
②筛完以后保存为Excel格式,数据必须符合下图的格式,深度在一列,
压力在第二列,温度在第三列,流量在第四列。

③打开解释软件,选择启动宏,输入密码321,选择“读入数据”,选
择“绘制图形”,选择“输入层号数据”,选择“绘制图形”,选择“去
掉油层以上的数据”,然后选择“绘制曲线”,当曲线都出来后点击保
存文件,将文件保存起来,退出,从新进入保存过的文件测试软件将
报告输出
注:第一次输入层号数据后提示是否输入孔隙度和渗透率,请选择“是”,然后在解释工作表中的相应位置输入。

绘制图形后出现的直方图中的吸汽量的多少可以通过改变油层顶和油层底的流量数值差来改变。

得出的直方图在“数据”工作表中,绘制出的曲线在“解释”工作表中。

5.8干度计算部分
5.8.1双击“干度计算软件”,进入“稠油热采注汽测试计算软件”文本框,
该文本框由四部分组成:数据准备、计算、结果输出、窗口。

①.点击“数据准备”下拉菜单,选择“新建油井工程文件”,进入“新建数据文件”文本框,该文本框由下述四部分构成:油井参数、测试数据、油藏参数、油井结构参数。

a.油井参数、油藏参数、油井结构参数这三项主要是根据甲方提供的油、气井基本数据进行填写,填写完整即可。

b.测试数据,第一次点击进入时,系统会提示你“是键入数据,还是从文件读入”,选择“读入R”,然后选择上面操作中保存过的经过筛选的文本数据,调入即可。

5.8.2 点击“计算”,将保存过的EXCELL文件打开,进行数据运算。

5.8.3点击“结果输出”下拉菜单,其由结果数据表、分析结果图示、生成综合分析报告三部分组成。

①.“结果数据表”包括井筒计算结果、油层计算结果两部分,点击将分别显示计算结果。

②.点击“分析结果图示”可以得到井筒、油层的运算后的数据图示。

③.点击“综合分析报告”,系统将自动生成最后的综合报告。

6.测井解释报告
6.1解释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6.1.1报告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要求作到:依据充分、内容详实、图表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结论明确、文字简练、印刷清楚。

6.1.2插图和表格应附上简要的文字说明。

6.1.3文字、图、表的内容和符号应统一。

6.1.4计量单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6.2解释报告编写的格式
6.2.1封面。

6.2.2责任表。

6.2.3报告评审意见。

6.2.4目录。

6.2.5前言。

6.2.6生产任务、生产井动态和井况。

6.2.7测井施工简况与测井资料质量评级。

6.2.8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解释油气水依据、参数换算、计算产量等)。

6.2.9综合评价。

6.2.10问题讨论。

6.2.11结论与建议。

6.2.12参考资料。

6.3生产测井归档内容
6.3.1施工任务书。

6.3.2原始资料和数字记录。

6.3.3原始资料验收文据和有关数据表。

6.3.4成果图表、测井设计、解释报告及相关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