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课件汇编

合集下载

《李清照词两首》ppt课件

《李清照词两首》ppt课件

人比黄花瘦
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 是原因,瘦是结果。 B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 人物形象。 C 内容上, “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
A
在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往往都有那种最
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 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或句。我 们称为“诗眼”,这些词句往往运用一些 表现手法,活用字词,多用动词、形容词、 副词、叠词

比喻的巧妙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
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 “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
江城子》), “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 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 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 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 切。

设问手法是词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之一。
明· 茅映说:人们“但知传诵结语(指“人比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花瘦”句),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消魂’。” 这话是很有见地的。 “莫道”一句,实际上可以与贺铸《青玉案》中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句相媲美。 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
寻寻觅觅,冷冷 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乍暖还寒 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 急?雁过也,正 伤心,却是旧时 相识。
犹如失落了什么东西, 空落落的,我便东寻西找, 四周冷冷清清,陡然感到无 比的凄惨,悲伤,忧郁。忽 热忽冷的时候,最难调养休 息。喝下这三两杯淡酒,又 怎能抵得住黄昏时的疾风! 只见一行大雁向南飞去,我 正伤心不已,偏又认出,它 们是我旧时相识的信使。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 谁堪摘?守着窗 儿,独自怎生得 黑?梧桐更兼细 雨,到黄昏,点 点滴滴。这次地,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词两首》ppt

《李清照词两首》ppt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声声慢》
结束
《声声慢》写了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
此时,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漂
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成为流落凄苦、形
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使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
想的火花。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二)常识整理
结束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结束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她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 生 知书能文。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 平 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 经 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历 公元1127年,北方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 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 (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2)上元节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
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3)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 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 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4)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 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山中隐居,晋文 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 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ppt课件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ppt课件
28
下片小结:
进一步推进,更具体地写自己 的处境和心情。
29
李清照词小结
易安体与其他宋词名家相比,其最 大的差异就在于抒情主体的不同,充满 一种纯净而高雅的女性意识。唐宋词诸 多的女性形象,大多是男性词人塑造的, 而在易安体中,女性成了抒情主体,词 中的女性形象就是女词人自己。她向整 个社会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倾吐自己的 欢乐、忧愁、痛苦和追求,描绘自己在 风云变幻的时代步履艰难的一生。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贺 铸《鹧鸪天 》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梧桐一叶知秋,是凄凉—— 悲温伤庭的筠象《更征漏。子》
中国古代诗词常见意象
麒麟象征长治久安; 猿声象征旅人分离时的伤感; 鹤是永生的化身; 鸳鸯象征爱情; 杨柳意味着离别、相思; 荷花是高洁的象征; 兰花是纯洁的象征; 牡丹是富贵的标志; 菊象征清高,被称为“隐逸之花”;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傲霜斗雪的坚强;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 ……
30
李清照的词的主调就是一个“愁”字。 南渡之前是闺愁、离愁;南渡之后是思 乡之愁,是国破家亡的忧愁、悲愁。这 种愁是她心灵的展示,真情的喷涌,表 现出一种对生命价值的内醒和感悟。
31
延伸拓展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人间词话》
32
词中的主要意象
酒 秋风 雁 黄花 雨 梧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拙酒杯。——杜甫
酒是愁的象征

李清照词两首PPT课件

李清照词两首PPT课件

.
8
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舟(一作张汝州) 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 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 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 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 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 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 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 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 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 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 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大概于1155年在 临安去世。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 道海棠依旧。知 否。知否。应是
绿肥红瘦。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 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 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 爱。
.
12
一剪梅
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徽、钦二宗被掳,高宗
即位,后又南下避难,
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
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
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
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
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
间屋中的书籍、金石、
器物全被焚毁。
.
7
两年后,李清照46岁 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 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 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 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 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 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 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 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 继遗失或被盗。
李清照的词创意出奇,工于造语,长于白描。创制了
雅而不涩、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

《李清照词两首》ppt

《李清照词两首》ppt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李清照 词 《醉花阴》
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重阳节, 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 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在这首词 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 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
• 上片小结:上片写秋凉,既写 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 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离 家后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
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 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 写词不如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 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 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 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 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 陆德夫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凄凄惨惨戚戚
感受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悲苦愁绝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结尾直接抒发孤寂 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合作探究
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愁绪?这 些意象我们曾经在那些诗句中接触过? 如何理解这些具有丰富含义的意象?
直接抒情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了得!
眼因流多泪水而愈 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 而愈益温厚。
——《泪珠与珍珠》
正所谓“国家不幸 诗家幸”, 苦难不停地擦拭着 艺术的灵魂, 在生命空间受到的 伤害和疼痛, 在艺术的空间都会 给予几倍的补偿和 酬惠。
名句赏析: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词两首ppt课件(39张最好版本)

李清照词两首ppt课件(39张最好版本)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 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美好的节日又 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 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 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 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 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上片写秋凉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情景。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东篱把酒黄昏后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 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 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 意。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永昼”指漫长的白天,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
苦。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 王维
“每逢佳节倍思亲”,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 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 愁苦之感。 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这说 明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 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 所感之凄凉。
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 思的凄苦之情
“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 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 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 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 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 的原因。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 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下片写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重九感怀。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课件

《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课件
2024/8/25
机杼。
古代第一才女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词人, 其
她不仅能写出婉转哀愁的闺中 品
之作,也能写出像“生当作人
杰,死亦为鬼雄”这样气魄雄 浑的诗句。
清 丽


南渡 前 后
内容
少女、少妇 时期的生活
思夫 思乡 思国
风格
代表作
清丽婉转(闲 愁离愁)
《如梦令》 《醉花阴》 《一剪梅》
沉哀凄苦 《声声慢》
❖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 ,如今有谁能与 共摘(一说,有什么 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 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 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 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 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 说尽!
寻找意象: 秋天
上片:酒-风 雁 下片:黄花 梧桐细雨
2024/8/25
李 清 照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 她是忧国伤时的赤子忠臣,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世绝今的词坛奇女。
作者简介 :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 宋杰出女词人,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生 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 年七十一岁。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字幼安) 合称“济南二安”。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 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 崇高声誉。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 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家 庭美满幸福,前期词多写大家 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 意境清新雅致。
中晚年的李清照尝尽了 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 国破之恨。李清照后期的词 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 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 痛。
艺术成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重点赏析(时间词、重点词与情感)
这种愁,通过特殊意象体现的漓淋尽致;那么这 种愁是怎样表现的呢?
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炼字、炼句,其他 表现手法等角度去分析。
凉,既是天气带来的体凉,也是孤独寂寞思念 之痛带来的心凉,这里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手 法。这种愁,凉彻心扉,一个“透”字,点出 了词人过度思念丈夫的沉重的愁和无法解相思 的无奈之情。 “瘦”,有这样的诗句:“人与绿杨俱瘦”( 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 瘦几分?”词人们以花草树木自喻,形容身形消 瘦、神态憔悴,李清照更添一笔,以对照的手法 突出强调自己比黄花还瘦削,神态更加憔悴,可 谓表达的淋漓尽致。
• 这两首词一首写于前期,一首是晚年之作。 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生活处境的变化,作 者的思想情感也出现了极大的差异。同样是 写愁,但在早年表达的只是离别相思之愁, 而晚年所抒发的则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 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两首词在意境方面也 是不同的。《醉花阴》中呈现的是一种轻烟 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清新、寂静 的意境。而《声声慢》营造的则是一种晚风 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 惨、悲凉的意境。
(三)为何生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具体 指哪些愁,结合背景加以分析?
丧 飘孀晚 夫 零居景 之 之之之 痛 苦悲凄
亡故 国国 之之 痛思
情感基调

《醉花阴》
闺怨之愁
《声声慢》
家国之愁
寂寞 忧郁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
• 《醉花阴》与《声声慢》一首作于早 年,一手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 中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是否相同 ?试加以分析。
回环往复,增强情感表现力。二是加强诗词音 韵效果。加强节奏感。
①运用叠词,开头连用了十四个叠字,用法大胆 新奇,工整得体,写出了由于寻而未得所引起的 无限的凄苦忧伤之情。 ②直抒胸臆:“寻寻XXX,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 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雁过也,正伤心,却 是旧时相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滴滴。”“淡酒”“急风”“雁”“黄花”“梧 桐”“细雨”等意像来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愁情。 ④造语清新,蕴藉深挚。

选修《李清照词二首》课件

选修《李清照词二首》课件
记得在汴京时繁盛的岁月,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 这正月十五。用翡翠镶嵌帽子,用金丝捻成雪柳,精 心打扮,与人争艳。如今却容颜憔悴,头发花白散乱, 懒得夜间出去。只不如在帘儿的底下,听听别人的欢 声笑语。
把握主旨、体会情感
• 1、词的上阕,共有三个问句,这些问句反映了作 者怎样的心情?美景当前,为什么作者会发出这样 的疑问? 悲。 反映出作者身世漂泊、颠沛流离的悲哀。 以及历尽灾难,觉得世事无常、横祸随来的心 境。
李清照词二首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清丽婉转
◆南渡后:描写晚年凄苦生 活及心境,多抒发伤时念 旧、怀乡悼亡的情感,感 慨身世,有时也寄托亡国 之思。
悲苦凄凉
内容理解
铺翠冠(guàn)儿 簇(cù)带争济(jǐ)楚
捻(niǎn)金雪柳 风鬟(huán)霜鬓
⑴落日熔金:夕阳带着一抹金黄,那耀 眼的光芒就像熔化的金水一般灿烂。 ⑵暮云合璧:黄昏时的云彩连成一片, 就像是一块块璧玉连缀成的,好比珠联 璧合。壁: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 ⑶染柳烟浓:柳色宛如烟云因而更浓。
写作技巧:比喻、拟人(修辞)
对比衬托 (表现手法)
以议论咏物(表达方式)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词两首》ppt01

《李清照词两首》ppt01
凄凄惨惨戚戚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悲苦愁绝
(二)间接抒情:


黄花


抒 情
梧桐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这些意象我们曾经在那些诗句中接触 过?如何理解这些具有丰富含义的意 象?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李 清 照 词 两 首
李清照简介
(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其多闺怨词,被称为易安体。)山东济南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 是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 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 有《漱玉词》3卷(《漱玉集》1卷),今有《李清 照集校注》。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 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 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并编写《金石录》, 著录其所见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 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 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
下片 驱赶寂寞,销魂憔悴。
总结
本词借助于景物和生 活中的片段,大胆表达 了女词人的闺愁,表达 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 与孤寂的心情。也展示 了词人多愁善感,相思 情苦,弱不禁风的形象。
写作手 法
1、比喻修辞:以菊花喻人。
2、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天 气、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 外菊花)
我好像答应过/要和你/一起/走上 那条美丽的山路/你说/那坡上种满了 新茶/还有细密的相思树/我好像答应 过你/在一个遥远的春日下午/而今夜/ 在灯下/梳我初白的头/忽然记起了一 些没能/实现的诺言/一些/无法解释的 悲伤/在那条山路上/少年的你/是不是/ 还在等我/还是急切地向来处张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 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 词于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 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 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 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 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 体”。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 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有“千古
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 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 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 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 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 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幸 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 惨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 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 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爱的古铜器、书 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 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பைடு நூலகம்
李清照早期词作,韵调优美,限于闺 情之类。后期词作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 感,风格顿变。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 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夫妇 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 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 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 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 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 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江宁任 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 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 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 “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 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 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 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 “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 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
李清照的词创意出奇, 工于造语,长于白描。创制 了雅而不涩、易而不俗,生 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评清照词:“男中李后 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 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 三李”。
李清照被人戏称为李三瘦
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瘦。”(《如梦令》)
第二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醉花阴》)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 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 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 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薄雾浓云 愁永昼, 瑞脑销金 兽。佳节 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 透。
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 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 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 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 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
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 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 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 愁苦之感。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 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云雾笼罩使我 整天心中充满愁闷, 兽形香炉里升起瑞 脑香的袅袅青烟。 今天又是把酒赏菊 的九九重阳节,我 玉枕孤眠,纱帐独 寝,半夜里初秋的 凉意袭人,辗转难 眠。
东篱把酒 黄昏后, 有暗香盈 袖。莫道 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 瘦。
在东篱饮酒直饮 到黄昏以后,淡 淡的黄菊清香飘 满双袖。别说不 会销魂,西风吹 卷起门帘,闺中 人竟比黄花更加 消瘦。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 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 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 “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 含凄冷之意。这三句是作者艺术匠 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 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 出一个“瘦”字。
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 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 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 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 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 绝伦的境界。
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 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丧夫之痛 孀居之悲 颠沛之苦 故国之思 亡国之恨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 分为前后期,
南 渡 前
内容:闺情(离愁) 词风:清丽明快
南 内容:怀旧、悼亡 渡 后 词风:凄凉、低沉
前期代表作《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品读·赏析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 金兽”,借助室内外秋天的 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 孤独寂寞的愁怀。
“永昼”指漫长的白天,可见 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这两句的意思是: 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 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 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 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 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 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 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 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 上心头。
后期代表作
《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
兴义五中 张海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闺怨”的传统题材, 用以表现女子的生活和情感。但作者多为男性, 故所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是代替女子们说 话。
李清照是女词家,她的“闺怨词”是独书自 我的生活和心灵,是自话自说。她的出现使词坛 放射一道特别瑰奇的光芒。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 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 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 绝后”, “不徒俯视巾帼,直 欲压倒须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菊圃前把酒 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
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 “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 “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 盈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 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 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 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