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试卷讲评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试卷讲评
一.引入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在我们每次大考中都是必考的内容。
有些同学一看到现代文阅读的题目就感到有点怕。
有的一个网友发出这样的感慨:我的语文怎么考不好啊?尤其是那现代文阅读才得几分?郁闷啊!我相信这也许我们不少同学的感受。
其实阅读现代文有它一定的方法,命题者的命题也有一定的规律,答题也有一定途径。
希望这节讲评课能给同学一点启发。
二.讲评:
现代文阅读包括了议论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我们这次考查的是议论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看看同学们这次对现代文阅读的答题的情况。
(见投影)
主要考查同学们的信息筛选能力,对句子、词语的理解分析能力,对文体特征的把握能力。
(见投影)这次突出的问题是:筛选要点不全,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分析不到位,表达不够清晰的问题。
那有什么方法来解决,有哪些解题的思路?(板书:解题思路)下面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评。
三.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考试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好题目,要做哪些准备?(学生回答)明确:要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然后细心审题,然后依题合理作答。
(板书)首先,我们要进行整体把握。
整体把握,就要根据文体特征进行阅读把握。
我们先看《映秀镇,体育又回来了》这一篇。
这是一篇通讯。
是通讯的哪一种类型?明确:是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
(投影)那这一篇事件通讯,它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阅读的时候就根据这两个问题来进行。
那这篇通讯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引导学生看题目)明确:体育又回来了。
(投影)写事离不开写人,写人是为了写好事。
文章写了哪些人?他们又做了哪些事?
明确:首先是林浩,在奥运会开幕式上,与姚明一起出场;除了林浩之外,还有映秀镇
的居民,他们热衷看奥运会开幕式。
还有电力公司的人员,广播站的人员,铁军高跑团建“露天影院”让居民看奥运会开幕式。
(在各方的帮助下,映秀镇的居民观看奥运会开幕式),(映秀镇的居民为什么那样热衷于奥运会,因为他们的精神有了寄托)铁军建标准篮球场,进行军民篮球联谊赛。
(同学们讲了这么多,其实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跟通过电视观看奥运有关的,另一类是人们进行体育活动)
那写了这些人和事,有何意义?写奥运会给灾民带来的快乐、寄托以及重建家园的决心。
的话)
整体把握之后,要注意审题,依题作答。
有了整体把握之后,认真审题,就是要认真审题干。
题干我们该如何审?要注意几个方面:找出题干中有几个问,明确各问的考查点,命题的区间,每个问中的关键词。
我们看19题。
这里有两个问;分别考查信息的筛选整合,句子的含义的理解;它的命题的区间在文章的最后。
之后,要注意每一问的关键词。
我们先看第一问,这一问中的关键词是“综观全文”,是从全文的角度来概括的;还有一个词不达意是“哪些”,说吸我们在答题的时候,要两点或两点以上。
此外,同学们要特别注意,第一个问是信息的筛选,根据命题的一般规律,有些可以在文段中直接找到答案,一些要我们进行整合转换。
我们要做这一道题之前,要做这些准备。
下面请看同学的答案,你对他的答案有何评价?
体育又是回来了,表现在:①溪子村全村人都在观看奥运会,
而且激动万分;②映秀镇的人为了观看奥运会,买卫星接收器,装电缆;
③一些居民在露天场地和官兵们共观奥运;④灾区的武警官兵们在一起打篮球。
存在的问题:
①要点不全。
缺“林浩与姚明一起出场”。
②不够概括。
①②③点其实是讲映秀镇的居民能够观看上奥运会开幕式。
(写阿坝电力公司、广播站发电视机、军队建露天的影院,其实都是为了让映秀镇的居民看上奥运会)
③表述的信息有误。
这位同学在答题的区间内基本找对了信息,但在表述的过程中出现了与文本不符的情况,如“装电缆的人”就不是映秀镇的居民,是“阿坝州电力公司的”,在“露天观看奥运会的”只是居民,文中没有提到“官兵们”。
“打篮球”是“军民”,而不是武警官兵。
这个答案,可以说涵盖了信息筛选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
所以,我们要做信息筛选题的时候,要注意哪几个方面?明确:注意要点要全,不要遗漏信息;一些信息该概括的要概括;还要注意信息表述的准确性。
第19题的第二个问。
第二问考查的能力点是句子的理解。
句子的理解,我们要注意什么?明确:要注意句中的关键词,对句中关键词的理解分析,就能很好地理解句子的理解。
那么,这个句子中的关键词是什么?明确:“心碎”、“体育”、“又回来”。
“心碎”指汶川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心灵的创伤。
“体育”在文中有何含义?(人们为什么那么热衷于体育?)因为体育是他们心灵的寄托,给他们带来了欢乐。
“又回来”人们又恢复了以往的快乐,心灵有了寄托,走出了心灵的阴影。
但这里的“体育”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萨马兰奇说,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抗震救灾的重建家园精神是一致的。
所以这里边又包含着人们重建家园的决心。
在答这一问的时候,学生忘记了第二个点,没有点出人们重建家园的决心。
这是不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要跟文章的中心结合的特点。
所以,我们在解答这道题的时候,要注意和中心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更好地答好这类题。
投影:(正确答案)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在政府和全社会的帮助下,灾区人民已经走出了大地震的阴影,正以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重建家园。
小结:对句子的理解,要注意找出句中的关键词,然后结合上下文和中心思想来理解,有时还要注意作者的观点态度。
(比如这篇文章,写奥运会给灾民带来的快乐寄托及重建家园的决心,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一方有难,八方帮助的精神的高度赞扬和灾区人民能够迅速走出阴影的极大的欢乐之情)
同学们注意一下,这19题换一种问法,看如何回答:文章结尾说:“这个心碎的地方,此刻,体育又回来了。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映秀镇大地震曾给人们带来心灵的创伤,但现在,这里的人们都可以参与到体育中,奥运会开幕式上林浩与姚明一起出场,灾区人民又能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解放军帮助灾区修建标准篮球场,让灾区人民能够开展活动。
(表层含义)表明了灾区人民已经走出大地震的阴影,正以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重建家园。
(根据中心的含义)同进,也表现了作者对一方有难,八方帮助的精神的高度赞扬和灾区人民迅速走出阴影的欢乐之情。
(作者的感情态度)
在答句子的含义的时候,要注意关键词,解释好表层含义,再结合中心来理解它的深层含义,有时,还在注意作者的感情态度。
17题
一.审题
审题要点:这道题有一个问。
考点是什么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这句话在开头,在第一句。
审题时,你注意到哪些重要词语?明确:“通讯”、“8月8日晚11时”“再次”“震动”“好处”。
二.讲解分析:
看到“通讯”、“8月8日晚11时”,同学们会马上想到它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
“再次”“震动”有什么好处,吸引读者,引出下文。
比如下面的答案,同学们看看可以得几分。
17.用具体的时间开头,既能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又表现了强烈的现场感。
四川映秀再次被震动,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欲望,引出下文。
这个答案得2分。
他注意到了新闻的文体特征。
知道了“再次”“震动”里面有乾坤,这很好,能抓住关键词,许多同学都抓到了。
但这只是抓住了如来佛的第一根手指。
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四川映秀镇再次被震动,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欲望,引出下文”这只是讲它好处的一个方面,是哪一方面?明确:结构上的作用。
那在答“作用”“好处”这类题的时候,除了结构上的作用,还要注意内容上的。
内容上我们要如何来回答,同学们思考一下“震动”的含义。
要理解“震动”的含义,同学们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为何事而感动,震动有何
表现,人们为什么震动。
明确:为林浩在奥运会开幕式上与姚明同出场而震动,震动的表现是“沸腾”“激动”“互相拥抱”“大声欢呼”“含泪跪在地上”。
再想一下,人们为什么林浩的出场给他们带来这么多的震动,因为体育给他们带来了心灵了的寄托。
所以“震动”的内容上的作用,是写出了奥运会为灾区人民带来精神上的寄托和鼓舞。
我们一般的题目答到这里可能就完满了。
但这道题还有值得我们深究的地方。
同学们注意“再次”“震动”。
“再次”“震动”,说明在以前有震动,是什么“震动”?明确:那是“5·12”地震。
震中在哪里?是映秀。
而这一次震动中什么时候?8月8日11时。
震中在哪里?鸟巢。
这样就通过“震动”这个词把时空联起来。
同样的震动,不一样的感受。
同学们看一下,我们答19题,它的命题区间在最后,我们需要整体把握,而这一道题,我们要把“震动”这个词答好,也需整体把握,也需联系下文来作答。
所以整体把握对于我们答题是非常重要的。
投影:17.答案
①这句话中的“震动”一语双关,把5月的汶川大地震和8月的北京奥运会从时间和空间上联系起来;②为下文写奥运会为灾区人民带来了精神上的寄托和鼓舞作了铺垫。
18题
存在的问题是回答得过于空泛,导致失分。
投影:第一种高度是姚明代表中国在奥林匹克中的高度,第二种高度是林浩在废墟中救出两个同学,是一种崇高的精神。
它们是一脉相承的。
这个答案中,姚明代表奥林匹克的高度,具体的精神是什么,没有明确说出来;另外林浩的崇高精神是什么,也没有具体说出来;至于一脉相承,它们的一致性是什么,也没有具体解释出来。
我们要善于从文中找信息,先看林浩,文中如何描写林浩,林浩在地震发生时,救了两位同学,虽然遭受地震的灾难,但他仍然镇定,毫不怯场,没有因为灾难而萎靡不振,这体现出他的奋不顾身,不屈不挠的精神。
而姚明,身上所体出来的精神,我们要从姚明身上找信息,姚明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我们都知道,姚明是篮球运动员,刚进NBA的时候,作为中锋,就被人讥笑,从被人讥笑的对象到绝对的中锋。
这体现了中国人奋起直追的精神。
两者的共通之处就是面对挑战,敢于不断超越,自信、乐观。
(奥林匹克精神是什么?更高、更快、更强,就是要不断地超越,不被困难所吓倒)
三、论述类文章阅读
论述类这类文章的文体特征是什么?明确:要有观点、有论据。
此外,还要抓住中心句,还要注意段落内部,段落之间的一些表示连接的标志性词语。
我们看《中秋节的中国含义》。
全文段落较多,请同学们给每一段标上序号。
同学们看前四段,里面有一个总结段,是第几段,明确:第四段。
如何看出,有何语言标志?明确:“所以”。
像这样表示总结性的语句有哪些?明确:总而言之,由上可见……概括这段的内容。
明确:中秋申遗更重要的是提升和必迁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
文章下面讲如何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并提升传统节日格调的方法,有几种方法?明确:要明确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俗不可耐。
最难概括的是第⑧⑨⑩三段,这三段讲什么内容,请同学们阅读之后作概括?明确:要明确申遗的意义。
(引导:第三段话,它们的主要内容落后第几段?明确:第10段。
何以见得?因为第10段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说明上文所说的是差距。
那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认识?我们要明确申遗的目的是什么?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那么我们要如何传承和这是几个段落的关键所在。
11——15段,讲传统文化的意义,号召人们苛护。
16题,根据整体把握,很快带过。
15题,讲审题。
三.小结
四.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