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一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经典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将水通电分解一段时间
2.已知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都是单质B.反应后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3.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
B.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生成了三种生成物
4.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B.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该反应中甲、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是2:2:3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181853
反应后的质量/g030待测9
A.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C物质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反应后待测的C物质的质量为0g
D.参加反应的A、B、D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2:1
4NH+5O=4X+6H 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硝酸制备中会发生反应322
A.NH3中氮的质量分数为25%
B.X的化学式为NO2
C.该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
D.反应消耗氧气与生成的水中氧的质量比为5:3
7.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属于单质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H3
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
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8.1时刻,在密闭容器内投入SO2、O2、SO3、V2O5(五氧化二钒)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
25
V O
Δ
2SO3,在不同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t180g5g100g5g
t2a55g60g b
t3c d40g5g
A.丙是O2,丁是V2O5
B.t3时,共生成80g SO3
C.a=70g,c=65g
D.参加反应的SO2、O2的质量比为2:1
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G、H、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对该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W G H P
反应前质量/g181232
反应后质量/g待测26212
A.P物质生成了12g B.W待测值是3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物质H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11.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该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量不变
二、填空题
12.如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原子。

a、b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

请回答:
(1)反应后b物质中的“ ”属于_______(选填序号)。

A单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2)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1个________微粒(选填序号)。

A B C
(3)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反应(“化合”或“分解”)。

(4)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13.请按要求写出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1)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主要是NO和CO。

在某种特殊催化剂存在时,这两种有毒气体能相互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另外一种气体单质。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写催化剂)_____。

1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氢、碳和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x的值是_______,碳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②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乙烯(C2H4)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

由乙烯的化学式
C2H4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

(两条,合理即可)
(2)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和Ni基催化剂”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如图是甲烷(C2H4)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在框内补充C的微观模型图______。

②该反应利用两种温室气体,兼具环保和经济价值;反应难点之一是破坏甲烷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的稳定结构,分为_______(填微粒名称)并重新组合。

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粒子共表示_______种元素(填数字)。

②A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与氯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预防病毒除了戴口罩、勤洗手,还要做好消毒工作。

生活中我们使用医用酒精进行消毒医用酒精中乙醇的_______分数为75%(填“质量”或“体积”)。

如图是酒精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

①已知“”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的n倍,该反应中“”和“”的质量比是
________(用含n的式子表示)。

②酒精易挥发且易燃,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或储存时要注意________。

③起床后,测体温。

测体温时水银体温计中汞柱会上升的微观原因是汞原子_______。

15.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

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某同学制作了图1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___,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

(2)硬水会给生活、生产带来许多不便
①检验河水是否是硬水的方法与现象为:____。

②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煮沸时发生的反应之一是:碳酸氢钙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

(3)图2是水发生两种变化的微观图示
①甲、乙两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甲”或“乙”)_____,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物理变化的依据是_____。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填“吸收”或“释放”)____能量。

②图2中的化学变化是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的,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_____。

③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____能转化为____能。

④小明从图2中化学变化的微观图示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有(填序号)_____。

A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C 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 该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
1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cm处。

(1)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时活塞向_____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3)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包括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回答下列问题:
(1)康康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静置一会儿后,过
滤,在滤液中加入了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_。

(2)康康想检验硬水和软水,他选用的试剂是_____,接着他用_____的方法使硬水得到了软化。

(3)如图所示,康康进行电解水实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请你帮他检验b试管中的气体_____。

(4)镁、锌、铁各65g,含原子数目最多的是_____。

(5)质量相等的四种物质①KMnO4②KC1O3③H2O2④H2O,完全分解后所制得氧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填序号)。

18.某容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可用以下图示表示,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_____。

19.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若充分反应后,得到c克氯化钾,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克;若充分反应后,得到d克剩余固体,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___________克,其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___克。

三、解答题
20.镁条能在氧气中燃烧,镁条能不能在其它气体中燃烧呢?
为探究此问题,小平同学用坩埚钳夹持镁条在空气中加热后,伸入盛满氯气(C12)的集气瓶内,看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产生白烟,并放出大量的热。

在此过种中,小平运用的科学方法有________。

推理也是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是根据乙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的现象做出解释,小平根据已有的知识,推断产生的白烟是氯化镁固体,她做出推理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

21.下图是用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氢原子,仔细观察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属于_______________(填“混合物”、“单质”、“化合物”)
(2)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填“化合”、“分解”)反应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化学变化的信息?(请写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Mg3N2,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步骤l: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所示的装置。

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

步骤2: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

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1/5左右。

步骤3: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

点燃镁条,更换橡皮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

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

(1)步骤2的目的是。

(2)在步骤3“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

(3)根据上述实验和你所学的知识,请写出镁在空气中燃烧时的有关化学方程式:23.安全火柴梗头及火柴盒侧面的物质如图所示,划火柴时,先后发生如下反应:
(1)摩擦放出热量使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
(2)红磷燃烧;
(3)接着火柴梗(主要成分为碳)着火。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1)氯酸钾受热分解:_____;
(2)红磷燃烧:_____;
(3)火柴梗(碳)燃烧:_____;
24.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25.我国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炭和石油,它们燃烧过程产生的SO2遇到雨水成为酸雨。

目前有一种较有效的方法,即用直升飞机喷洒碳酸钙粉末,脱硫效果可达85%.碳酸钙与SO2及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室常用石灰水[主要成分为Ca(OH)2]来检验CO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D
4.C
5.D
6.D
7.C
8.C
9.C
10.D
11.D
二、填空题
12.BC化合H2+O2H2O
13.Al2O32NO+2CON2+2CO2
14.非金属乙烯是化合物乙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4E体积
6n:(6+3n)避免接触火源以防发生爆燃间隔变大
15.过滤吸附加入肥皂水泡沫多是软水泡沫少是硬水碳酸氢钙碳酸钙+水+二氧化碳乙分子的种类不改变只是分子的排列方式与间隔发生了变化吸收水氢气+氧气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电化学ACD
16.加热白磷右
17.吸附色素和异味肥皂水煮沸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镁
④③②①【分析】本题考查水的相关概念和计算
18.2NO+O2=2NO28:23
19.a-ca+b-d(或a-d+b)b(或d-c)
三、解答题
20.
21.
22.
23.
24.
25.
【参考解析】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从0开始增加,直至镁完全反应,图象正确;
B、加热高锰酸钾会生成氧气、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所以随着加热的不断进行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直至反应结束后只剩下锰酸钾与二氧化锰,固体质量不能为0,图象错误;
C、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加入的催化剂二氧化锰只改变反应的速率,不会改变氧气的质量,而该图象中催化剂增加了生成物的质量,图象错误;
D、水通电分解,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图象错误。

故选A。

2.D
解析:D
A、由图可知,其中一种物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另一种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其中一种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符合题意。

故选D。

3.D
解析:D
【分析】
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有一个构成相同的分子,可判断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为两种不同的分子各2个参加反应,生成一种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1个和一种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2个,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由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的数目关系
是:
A、观察微观反应示意图,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故说法正确;
C、反应前的两种分子各有2个分子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说法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生成了二种生成物,故说法错误;
故选:D.
4.C
解析:C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A、B原子的个数分别是6、2,生成物中含A、B原子的个数分别是0、2,故生成物中还应含6个A 原子,故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A、B元素都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甲、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是:2:3:1,符合题意;
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解析:D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增加或减少的质量是生成或反应掉的质量。

物质A反应后质量减少18g ,故A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8g ;物质B反应后质量增加12g,故物质B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12g;物质D反应后质量增加6g,故D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8+18+5+3=0+30+待测+9,得待测
=5,C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
A.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是A→B+D,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A错误;
B.C反应前后质量不变,C物质在该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故选项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8+18+5+3=0+30+待测+9,得待测=5,故选项C错误;
D.参加反应或生成的A、B、D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8g:12g:6g=3:2:1,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
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6.D
解析:D
A 、NH 3中氮的质量分数为14100%82.3%14+13
⨯≈⨯ ,A 错误。

B 、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4N 、12H 、10O ,反应后4X 、12H 。

6O ,故X 为NO ,B 错误。

C 、该反应过程中有单质参与反应,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C 错误。

D 、每反应5 个氧分子,生成6个水分子,反应消耗氧气与生成的水中氧的质量比为5:3,D 正确。

故选:D 。

7.C
解析:C
A 、乙分子只含一种原子属于单质,A 正确。

B 、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氧气的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为28,水的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H 3,B 正确.
C 、化学方程式4NH 3+3O 2点燃2N 2+6H 2O ,物质的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28):(6×18) =14:27,C 错误。

D 、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是+1价,没有变化,D 正确。

故选:C 。

8.C
解析:C
A 、丁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是五氧化二钒,乙反应后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即是三氧化硫,丙反应后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丙质量比是(55g ﹣5g):(100g ﹣60g)=5:4,由2SO 2+O 225V O Δ2SO 3可知,三氧化硫和二氧化硫质量比是5:4,则丙是二氧化硫,甲是氧气,丁为五氧化二钒,故错误;
B 、b=5g ,a=80g+5g+100g+5g ﹣5g ﹣60g ﹣55g=70g ,根据题意有:(d ﹣5g):(100g ﹣40g)=5:4,d=80g ,所以t 3时,共生成75g SO 3,故错误;
C 、b=5g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80g+5g+100g+5g ﹣5g ﹣60g ﹣55g=70g ,
d=80g+5g+100g+5g ﹣5g ﹣40g ﹣80g=65g ,故正确;
D 、参加反应的SO 2、O 2的质量比为:128:32=4:1,故错误。

故选C 。

【点睛】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
础。

9.C
解析:C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

G反应后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6g-1g=25g,H的质量不变,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可能作催化剂,P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2g-12g=2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8g+1g+2g+32g=待测+26g+2g+12g,待测
=13g,W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8g-13g=5g。

该反应为:
W+P=G。

A、P物质生成了20g,此选项错误;
B、W待测值是13,此选项错误;
C、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正确;
D、不能确定化学反应前后物质H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所以物质H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确定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待测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10.D
解析:D
【分析】
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符合题意;
C、质子、电子也带电;不符合题意;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种类一定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注意选项描述的细节。

11.D
解析:D
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A错误;
B、由水分子的构成可知,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选项B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水分子变化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选项C错误;
D、根据图示,该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量不变,选项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2.BC 化合H2+O2H2O
解析:B C 化合 H 2+O 2−−−−
→点燃H 2O (1)“”代表的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所以反应后b 物质中含有两种元素,b 物质属于化合物,故选B 。

(2)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有6“○”,2“ ”,反应后有4“○”,“”,所以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1个,故选C 。

(3)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物质,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4)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H 2+O 2−−−−
→点燃H 2O 13.Al2O32NO+2CON2+2CO2
解析:Al 2O 3 2NO+2CO 催化剂N 2+2CO 2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非金属元素是氧,铝元素+3价,氧元素-2价,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 2O 3,故填:Al 2O 3。

(2)NO 和CO ,在某种特殊催化剂存在时,这两种有毒气体能相互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另外一种气体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后元素种类不变,另外一种气体单质是氮气,化学方程式,2NO+2CO 催化剂N 2+2CO 2,故填:2NO+2CO 催化剂N 2+2CO 2.
14.非金属乙烯是化合物乙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4E 体积6n:(6+3n)避免接触火源以防发生爆燃间隔变大
解析:非金属 乙烯是化合物 乙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 422CH +CO 2H +2CO 催化剂 4 E 体积 6n:(6+3n) 避免接触火源,以防发生爆燃 间隔变大
(1)①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8=2+x ,x =6,碳从汉字偏旁看,属于非金属元素;
②由乙烯的化学式C 2H 4获得的信息有乙烯属于化合物、乙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2)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会发生改变;反应物中含C 、H 、O 的个数分别是2、4、2,生成物中含C 、H 、O 的个数分别是2、0、2,故生成物中含应含4个H ,故故C 的微观模型图为;
②化学变化是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该反应利是破坏甲烷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的稳定结构,分为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并重新组合;
③由图可知,甲烷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422CH +CO 2H +2CO 催化剂; (3)①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图中粒子共有4种不同的质子数,共表示4种元素;
②元素化学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A 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AE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故与氯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E ;
(4)生活中我们使用医用酒精进行消毒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 ①由图示可知甲乙丙丁的化学式分别为C 2H 6O 、O 2、H 2O 、C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2H 6O+3O 2催化剂3H 2O+2CO 2;且已知“”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的n 倍,故该反应中乙物质“
”和丙物质“ ”的质量比是(3×2×n ):(3n+3×2×1)
=6n:(6+3n) ②酒精易挥发且易燃,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或储存时要注意避免接触火源,以防发生爆燃; ③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测体温时水银体温计中汞柱会上升的微观原因是汞原子间隔变大;
15.过滤吸附加入肥皂水泡沫多是软水泡沫少是硬水碳酸氢钙碳酸钙+水+二氧化碳乙分子的种类不改变只是分子的排列方式与间隔发生了变化吸收水氢气+氧气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电化学ACD
解析:过滤 吸附 加入肥皂水,泡沫多是软水,泡沫少是硬水 碳酸氢钙加热碳酸钙+水+二氧化碳 乙 分子的种类不改变,只是分子的排列方式与间隔发生了变化 吸收 水通电氢气+氧气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电 化学 ACD
(1)简易净水器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能够起过滤作用,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故填过滤;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起吸附作用,故填吸附。

(2)①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向河水中加入肥皂水,如泡沫多是软水,泡沫少是硬水,故填加入肥皂水,泡沫多是软水,泡沫少是硬水;
②碳酸氢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为:碳酸氢钙加热碳酸钙+水+二氧化碳。

(3)①由图可知,甲变化后生成了新分子,表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而乙变化后没有生成新分子,即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填乙;
乙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与数目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排列方式与间隔发生了变化,故填分子的种类不改变,只是分子的排列方式与间隔发生了变化;
乙变化中,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是水分子吸收能量后分子运动加快的结果,即该变化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