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不等于做到,做了不等于做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道不等于做到,做了不等于做好
之前在后台有朋友会留言咨询:教练,我这个情况该做什么锻炼动作会比较好。
我很难去回复他们,一来的具体情况不大清楚,二来很多时候身体在运动过程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运动状态也不了解,第三讲了很多概要但是能不能做到,或者说做出来是什么样子会直接影响到效果。
今天我们不聊专业的东西,就和大家简单聊聊训练那点事。
这个现象无处不在。
我在实操带教中遇到不少这样的学员,说起来头头是道,一到动作评估中状态百出,总说,教练你这个动作我之前一起做呀!怎么我自己做就会腰痛,你带我做腰就没感觉呢?
以前我毕业刚做教练时,曾跟过一些有经验的教练聊过一些特殊人群的训练,遇到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选择保守治疗方案时,医生总是跟患者说你回去加强腰背肌锻炼,避免长时间久坐,然后开了消炎止痛药给患者带回家。
然后也不告诉患者回家具体怎么做,训练中该注意哪些问题,后来一些大型赛事的发展,物理治疗兴起,看到那些职业的运动员受伤了,经过一些快速的处理,马上就可以继续回到赛场中比赛,受伤非常严重的也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复出参加比赛,那我们普通人平常一点腰疼,肩颈痛,为什么医生要建议我们减少活动呢!为什么不能通过一些特殊的训练改善我们的问题呢!
生命在于运动,虽然运动会造成一点的损伤,有些人就害怕运动,但运动是一把双刃剑,有效的运动可以提高我们身体的机能和预防一些慢性疾病,增加我们骨骼硬度和肌肉力量来保护我们的身体,长时间的缺乏运动肯定会造成我们肌肉力量的萎缩,骨密度的降低,身体运动表现的情况会越来越差。
我认为医生对于人体解剖、临床问题是非常的熟悉,但是术业有专攻,他们对运动训练和肌肉动力学等知识应该就不是那么的熟悉了,所以有些时候在患者出现问题一味让她们减少活动避免诱发病因并不是很恰当的办法,还好现在大多数医院都开设了运动康复科,大大提高了由于骨性问题引发的慢性损伤的康复率和身体的利用率。
昨天我带一位有习惯性股骨头半脱位的学员做了臀大肌,臀小肌,梨状肌,核心稳定的,简单几组的练习,学员告诉我以上肌肉得到了从未有过的体验,跟医院的医生建议做的动作部位一样,但训练后的感觉一点都不一样,而且跟我练完后之前受损的髋部会觉得特别轻松,跟医生练习完也会有缓解,但是老感觉差点活动时有顿顿的感觉。
跟我练完就完全没有这种感觉。
而且说我会一直指导他动作怎么做才是最符合他的,整个过程他感觉非常良好。
锻炼结束后,他的脑海里不断的蹦出了一句话“知道不等于做到,做了不等于做好”。
我们都知道臀大肌、臀中肌在哪里,医生也曾告诉他做哪些动作可以练到它们。
他以为我能做好,可事实是他自己去做时候却不是这样。
所以他们需要一位懂训练的人(教练和训练师)在他们训练的时候找到他们出现的问题,然后通过调整改善他们的问题,这样才能减少他们的痛苦。
我们会指导会员做正确的训练动作,并告知目标肌肉。
我们了解每一个动作对于身体有慢性损伤的学员做完以后可能存在的风险,可以做到最安全的保护。
每个人训练都是意志和身体的对抗,不是每一次意志都可以战胜身体。
即使是以运动为职业的运动员也会有想放弃的时候,这时教练的作用就是激发更强大的意志去战胜身体的疲劳。
如果每个人看到一个相同动作,然后他们自己按照理解所做出来同样动作,结果肯定是千差万别。
不正确的长期锻炼,只是在浪费时间,甚至导致受伤的严重后果。
但是,现在很多教练被万能化了。
「教练,我膝盖已经疼了一星期了,这是啥情况啊?」「教练,我颈椎有点疼,这两天总想睡觉,什么原因啊?」「教练,我脊柱有点问题,这个能练好吗?」这些对话是经常出现在大多数健身俱乐部的。
我的天,我不是神,也解决不了那么多的问题,虽然我手里有这些问题的通过训练而得到很大改善的客户,但不是说有这些问题的人我就一定可以给出训练建议而改善。
我们也需要看具体情况和症状表现,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学识才能给出建议。
我们不是医生、不是康复治疗师,虽然我们不是医学院校毕业,我们的诊断、康复治疗能力也是有限的。
还是那句话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医生的角色是诊断问题,找出原因,对症治疗;康复师的角色是改善身体的功能障碍和恢复一些机能,我们的角色是指导如何通过有效的锻炼让身体机能变得更好。
举个例子,一个运动爱好者A君在运动过程中不小心受伤了导致前交叉韧带断裂了,他首先应该是找骨科医生看诊,进行手术,接着A君在手术后找康复师指导康复,逐渐恢复膝关节正常的功
能,然后A君想重返体育运动,就需要找训练师(教练)帮助全面体适能训练。
近来有在很多机构看到“体医结合”的标识,欣慰的是这概念越来越被认可。
可体医结合并不是说说就能实现,体育系统的人才与医疗系统的人才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之前我呆过的单位就开始和一些医院合作,但最后以失败告终,归根到底就是谁都想多分一杯羹。
所以之前的单位就想自己做这一版块的内容,可优秀的人才实在太少,或者说一个领域的学习真的是得要花上大量的时间。
体医结合,这一路可谓是任重道远,欢迎各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多交流经验。
不要以为动作随便找个视频一味的模仿,然后再通过刻苦的练习就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殊不知我们疏略了我们身体在运动过程的表现及出现的问题,所以有时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知道不等于做到,做了不等于做好!全民健身如此,运动康复专业人士也应如此。
专业事专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