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化因子MCP_1和MIP_2在大鼠肾脏移植后的动态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08-11
作者简介:姚浩(1963-),男,副主任医师,E-mail:yjj_xz@
趋化因子MCP-1和MIP-2在大鼠肾脏移植后的动态变化
姚浩,俞俊杰(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泌尿外科,江苏扬州225001)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肾脏移植后血清趋化因子MCP-1和MIP-2浓度变化的意义及环孢素A (CsA )的影响。
方法对3组大鼠施行肾脏移植术,即未干预组、CsA 组和同系对照组。
采用ELLSA 方法检测受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血清中趋化因子MCP-1和MIP-2的浓度。
结果血清MCP-1的浓度在术后6h 及急性排斥反应晚期两次达到峰值,应用CsA 后第一峰出现延迟,但不影响其峰值浓度(P >0.05),未出现第二峰。
各实验组术后6h 均出现MIP-2的浓度峰值,仅未干预组术后第9天出现第二峰值且浓度低于前一峰值(P <0.05)。
结论MCP-1和MIP-2的峰值反映移植物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CsA 对MCP-1和MIP-2浓度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急性排斥反应;肾脏移植;趋化因子中图分类号:R6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254(2009)12-2512-02
Dynamic changes of serum MCP -1and MIP -2chemokines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in rats
YAO Hao,YU Jun-jie
Department of Urology,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serum levels of chemokine MCP-1and MIP-2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in rats and the influence of Cyclosporin A (CsA)on their levels.Method Three groups of rats,namely untreated group,CsA group and isograft group underwent the renal transplantation,and the serum MCP-1and MIP-2levels of the recipients were tested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Results The serum MCP-1level peaked 6hours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also in critical stages of acute rejection.The first peak of MCP-1was postpon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CsA,which did not affect the peak level (P >0.05).The second peak of MCP-1did not occur in CsA-treated group.MIP-2concentration also peaked at 6h after the operation in all the groups.The second peak of MIP-2,which was lower than the first one (P <0.05),occurred 9days after the transplantation.Conclusion MCP-1and MIP-2in involved not only in the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ut also in severe acute rejection.CsA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serum levels of MCP-1and MIP-2following renal transplantation in rats.
Key words:acute rejection;renal transplantation;chemokine
趋化因子是具有内源性白细胞趋化性和活性化作用的低分子蛋白,属于细胞因子超家族,主要包括CC (或β)和CXC (或α)两大家族。
CC 家族成员中MCP-1,不仅具有趋化效应,还具有一系列调控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免疫学特性,参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1]。
CXC 家族的MIP-2对中性粒细胞有很强的趋化作用,而对单个核细胞无趋化活性。
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可能有多种趋化因子参与免疫细胞的活化与定向迁移,因此,我们应用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模型,检测移植术后不同时间外周血MCP-1and MIP-2家族趋化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两者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及环孢素A (CsA )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
选用体质量200~250g 雄性Wistar 大鼠为供体,
体质量200~280g 雄性SD 大鼠为受体,均由扬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试剂
大鼠MCP-1和MIP-2检测试剂盒均为美国Biosource 公司产品,CsA 为瑞士Sandos Pharmaceuticals 公司产品。
1.3肾移植术及实验分组
采用改良大鼠异体肾脏移植模型的建立[2],切除受者左侧肾脏,将供肾行原位移植。
实验分为3组:(1)未用免疫抑制剂干预组(未干预组);(2)CsA (15mg ·kg -1·
d -1)干预组(CsA 组);(3)雄性SD 大鼠间的移植作为同系对照组(isograft 组)。
健康SD 大鼠血清和肾脏作为术前正常对照。
每组分别于术后6h 、12h 、1d 、3d 、5d 、7d 、9d 、11d 及14d 摘取移植肾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同时分离血清待测。
每个时间点设大鼠5只(n =5/timepoint)。
CsA 使用前以生理盐水稀释,严格定时、定量腹腔注射。
肾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分级按Banff 标准分为四级[3]。
1.4MCP-1和MIP-2的测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J South Med Univ)2009;29(12)
2512··
未干预组CsA 组isograft 组
术前0.250.51357911
14M C R -1(p g /m l )
350300250200150100500时间(天)
图1肾脏移植后血清MCP-1浓度的变化
未干预组CsA 组isograft 组
80706050403020100
M I R -2(p g /m l )
术前0.250.5
1
3
5
7
9
1114时间(天)图2肾脏移植后血清MIP-2浓度的变化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测定。
1.5统计学处理
血清MCP-1和MIP-2的含量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进行统计学差异性分析,以P <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肾脏移植后不同时间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级
未干预组术后3d 表现为Ⅰ~Ⅱa 级排斥反应,术后5d 表现为Ⅱb 级排斥反应,7d 后多表现为Ⅲ级排斥反应。
应用CsA 后,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延迟,程度减弱,观察期内未见到Ⅱb 级以上的排斥反应。
同系对照组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2.2移植后血清MCP-1的浓度变化及CsA 的影响(图1)
未干预组术后6h 即出现一MCP-1的浓度峰值(277.0±52.8)pg/mL ,显著高于术前的(10.6±2.62)pg/mL(P <0.05),病理组织学检测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术后第3天MCP-1降至正常水平,并于第7天开始再次升高,11天时达到峰值(106.6±15.7)pg/mL ,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 <0.05),但低于前一峰值(P <0.05)。
组织学可见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细胞明显退变坏死,部分开始机化。
应用CsA 之后,MCP-1第一峰值出现延迟,但峰值水平与未干预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期内未见第二峰的出现。
同系对照组术后6h 出现与未干预组相似的浓度峰值,逐渐降低后维持术前正常水平。
2.3移植后血清MIP-2的浓度变化及CsA 的影响(图2)
各实验组均于术后6h 出现相似的MIP-2浓度峰值,且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 <0.05),病理组织学检查见移植物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仅未干预组术后第9天出现第二次峰值(38.9±9.2)pg/mL ,且浓度低于前峰值(P <0.05),伴细胞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3讨论
急性排斥反应是以广泛的单个核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免疫反应。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移植物急性排斥
反应及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能招募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迁徙。
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阻断趋化因子及其受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4-5]。
MCP-1是CC 家族的重要成员,MCP-1由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产生,具有趋化激活单核细胞的双重功能[6-7]。
移植术后6h 即出现一MCP-1的浓度峰值,与同系移植相似,移植物间质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表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学特征。
中性粒细胞活化后,产生氧自由基,释放蛋白酶,激活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释放MCP-1,进而活化并趋化单核细胞,与移植物抗原共同触发随后的免疫损伤。
本研究还发现,急性排斥反应晚期移植肾坏死、机化时再次出现MCP-1的峰值,表明血清MCP-1不能用于预测和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
CsA 使缺血再灌注损伤时MCP-1的峰值延迟,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CXC 家族成员MIP-2能够特异性激活和趋化中性粒细胞。
我们的研究发现,移植术后6h 和第9天分别出现MIP-2的两次峰值,病理组织学检查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中性粒细胞可能不参与急性排斥反应时的移植物破坏,而是去除坏死后的细胞碎片,不同于移植物受到损害前的大量单个核细胞浸润。
Grau [8]等研究发现,大鼠肾移植术后1~6天移植肾MIP-2基因无法测出或呈低水平表达。
可能因其研究时段较短,未能检测到术后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急性排斥反应晚期时MIP-2的变化。
我们的研究还显示,CsA 对术后早期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和MIP-2的升高无影响,预示术后早期阻断CXC 趋化信号可能无法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触发的免疫损伤。
MCP-1and MIP-2趋化因子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移植物的损害,常规免疫抑制剂CsA 不能完全阻断趋化信号。
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与发展是多环节、多步骤的,在针对众多靶点的联合治疗中,发现具体独特作用的趋化信号尤为重要,阻断趋化信号可能成为倍受瞩目的新的治疗方案。
(下转2516页)
姚浩,等.趋化因子MCP-1和MIP-2在大鼠肾脏移植后的动态变化
第12期2513··
(上接2513页)参考文献:
[1]Taub DD,Turcovski-Corrales SM,Key ML,et al.Chemokines and
T lymphocyte activation:I.Beta chemokines costimulate human T lymphocyte activation in vitro [J ].J Immunol,1996,156(6):2095-103.
[2]朱佳庚,钱立新,孟小鑫,等.一种改良大鼠异体肾移植模型的建
立[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5):429-33.[3]
Morrissey PE,Gohh R,Shaffer D,et al.Correlation of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tacrolimus conversion for resistant kidney rejection or cyclosporine toxicity with pathologic staging by the Banff criteria [J ].Transplantation,1997,63(6):845-8.
[4]Bohler T,Waiser J,Schuetz M,et al.FTY720exerts differential
effects on CD40+and CD8+T-lymphocyte subpopulations expressing chemokine and adhesion receptors [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4,19(3):702-13.
[5]Hancock WW.Chemokine receptor-dependent alloresponses [J ].
Inlnluno1Rev,2003,196(1):37-50.
[6]Baggiolini M.Chemokines and leukocvte traffic [J ].Nature,1998,
392(6676):565-8.
[7]
Benigni A,Remuzzi G.How renal cytokines and growth factors contribute to renal disease progression [J ].Am J Kidney Dis,2001,37(1Suppl 2):S21-4.
[8]Grau V,Gemsa D,Steiniger B,et al.Chemokine expression druing
acute rejedtion of rat kidneys [J ].Scand J Immunol,2000,51(5):435-40.
图4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ACE 与单纯TACE 治疗
肝癌2
年生存率漏斗图
病灶内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残余
[10]。
因此TACE
术后近期疗效好,但远期效果差,易发生残留癌细胞
增殖和复发。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已趋于成熟,通过三维计划系统进行三维重建,能使高剂量放射线的分布在三维方向上与肿瘤形态一致,将放射线最大限度的集中在肿瘤区域内,使其与周围正常组织或器官之间形成明显的剂量梯度,把正常肝组织射线受量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TACE 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已经成为肝癌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手段[11]。
在TACE 基础上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取得比单纯TACE 治疗方式更好的远期疗效。
本次Meta 分析结果显示,TACE 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肝癌的远期疗效1、2年生存率优于单纯TACE 治疗组,更远期生存率有待于加大样本量进一步随访和研究。
本文采用循征医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Meta-分析对现有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进行统计合并,以先前的研究结果为观察单位进行再分析.通过Meta 分析,将TACE 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肝癌的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扩大了临床试验研究的样本量,提高了统计分析效能。
参考文献:
[1]叶家才,崔书中,巴明臣.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
因素[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0):1839-41.
[2]湛永滋,黄昌杰,黄剑峰.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
疗原发性肝癌[J ].肿瘤学杂志,2008,14(04):292-3.
[3]蒋晓东,宋大安,金同梅.介入增敏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中晚
期肝癌的疗效观察[J ].肿瘤研究与临床,2004,16(04):250-1.
[4]武宁妮,马亦龙,黄梦君,等.原发性肝癌患者77例经肝动脉栓塞
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观察[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5):2573-5.
[5]刘阳晨,周绍兵,高飞,等.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加三维适形放射
治疗的疗效[J ].现代肿瘤医学,2005,13(05):645-6.
[6]修霞,王德昌,邓湘,等.中晚期肝癌患者49例临床治疗方法探
讨[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14):1104-6.
[7]Leng Z Q,Liang ZY,Shi S,et parison of treatment results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lone,
radiotherapy alone,
and combined
interventional therapy plus radiotherapy for primary hepatic cancer [J ].Chin J Radiat Oncol,2000,9(02):99-101.
[8]Wang G,Shen W,Song M,et al.Results of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and whole-liver irradiation with the moving strip technique in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IntJ Clin Oncol,2000,5:380-5.[9]Zhao MH,Lang FP,Jiang QA,et al.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inoperable primary liver cancer [J ].Chin J Radiat Oncol,2006,15(01):39-41.
[10]Kothary N,Weintraub J L,Susman J ,et al.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at high risk [J ].J Vasc Interv Radiol,2007,18(12):1517-27.[11]Sun HW,Chen LH,Wei CJ,et al.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massive primary liver cancer [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06):1133-6.
!!!!!!!!!!!!!!!!!!!!!!!!!!!!!!!!!!!!!!!!!!!!!!!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J South Med Univ)第29卷
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