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高三下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沂市高三下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共3题;共35分)
1. (9分) (2020高一上·铜陵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己任的文艺创作,既是时代的视窗,又是精神的花朵,并由此而铸就其“新”的禀赋与“美”的特质。

这就使任何内容与形式的文艺创作,都必须以独具的魅力和特殊的方式传递出一种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以使人们在审美的过程中既可观瞻生活的胜景,又可实现认知的提升;既能获取艺术的欣悦,又能采撷思想的果实;既会驱散心灵的空虚,又会增强进取的信心。

文艺作品所充盈和辐散出来的向上、向前的力量,其最大的聚焦点就是真善美,而真善美在意识层次和社会层面,则属于道德范畴。

虽然各种文艺作品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但文本与辞章、形象和故事永远都是其基本的构成要素,并由此形成了文艺创作的道德决定论。

诚然,文艺作品中的道德传递确实不像社会伦理学那样富于思辨力和逻辑性,但这只是存在方式的不同。

事实上,自从《诗经》《离骚》开启了文艺创作的先河之后,道德含蕴与道德评判就一直是文艺的主体形态和至高绳墨。

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被广泛接受和认同,并一代代地传承下去,甚至被奉为经典,正是隐匿于其中的道德内曜所致。

孔子所作的《春秋》,之所以能让乱臣贼子闻而生“惧”,便是因为书中融贯了强大的道德力量;鲁迅的小说,看似在讲故事、写人物,但力透纸背的文字无一不是鲜明而强烈的社会道德评判。

这并不是个例,而是一道铁律。

任何文艺创作都必须恪守和遵从。

否则,只玩形式、玩技巧,忽视作品的精神品位与道德内涵,注定是难成正果的。

文艺的天性和天职从来就是发现美和创造美,就是弘扬良知与布达道义,就是宣示真理和传播文明。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文艺始终以创造文明和弘扬道德为己任,并以优美的形式和诗性的表达忠实记录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足迹,使我们得以从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并为此而由衷地将之称为“经典”与“史诗”,永远地将之定格为思想的圭臬和道德的范式。

在文艺创作中,真善美是道德的最大极和文明的最高值。

创作主体只要在创作实践中抓住了这个关节点,并加以艺术化、审美化的实施与表达,就一定会创作出社会认可、受众认同的优秀作品。

做到这一切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必备条件,而要真正做到这一切,则是须经过多方砥砺和艰苦磨炼的。

除了艺术技巧方面的艰苦磨炼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思想、精神、道德上的不断淬冶与提升。

处于改革时代与发展大湖中的艺术家们,更应当源源不断地用精品佳作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点亮人生、纯化生活、助推发展。

(摘编自艾斐《发掘和表现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使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切文艺创作都应该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己任,并向大众传递一种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B . 文艺作品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其构成要素都是相同的,这是文艺创作的道德决定论形成的基础。

C . 由于存在方式不同,文艺作品中的道德传递与社会伦理学相比,缺少思辨性和逻辑性。

D . 创作者只要在创作实践中抓住“真善美”这一关节点,就能创作出社会认可、受众认同的优秀作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3段举孔子《春秋》为例,意在证明优秀的文艺作品离不开蕴含其中的道德力量。

B . 文章综合使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而且使论述更具说服力。

C . 文章在论证中用大量篇幅阐述了道德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意义,从而强化了中心论点。

D .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后,文章由主到次、逐步深入地展开论述,最后落足于对当代艺术家的呼吁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只知迎合世俗,缺少道德内涵的文艺作品,背离了文艺创作的轨道,难以赢得市场。

B . 孟郊的诗歌《游子吟》因生动讴歌了伟大的母爱而流传千年,这与文中的观点相通。

C . 从最早的文艺作品《诗经》《离骚》开始,文艺创作都围绕着道德含蕴与道德评判进行。

D . 创作蕴含真善美的艺术精品,对创作者的创作技巧和思想、道德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2. (14.0分) (2019高三上·苏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南方
豪·路·博尔赫斯
①胡安·达尔曼,是科尔多瓦街市立图书馆的秘书,自认为是土生土长的阿根廷人。

他的祖父是福音会的牧师,他的外祖父是被长矛刺死的作战步兵,在两个格格不入的家世之间,达尔曼选择了浪漫主义死亡的家世。

达尔曼省吃俭用,勉强保住南方的一个庄园,那处产业原是外祖父家族的,他经常回忆的是那些香桉树和那幢已经泛白的红色房子。

也许是琐碎的事务,也许是懒散,将他一直羁留在城市。

年复一年,他满足于以抽象的观念占有这个庄园,确信他在平原的家在等他归去。

②一天下午,达尔曼买到威尔版的《一千零一夜》,他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便匆匆走上楼梯,却不想谁油漆了窗子,忘了关上,害他划破了头。

高烧把他折磨得死去活来,《一千零一夜》里的插图在他恶梦中频频出现。

大夫把他送到厄瓜多尔街的一家疗养院拍X光片,他坚强地忍受了那些极其痛苦的治疗,但是当大夫告诉他,败血症几乎让他送命时,达尔曼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悲哀,失声哭了。

过了不久,他开始好转,医生说很快就可以去庄园休养。

难以置信的是,那天居然来到。

③达尔曼踏上了去南方的火车。

列车启动后,他取出《一千零一夜》的第一册,这部书同他不幸的遭遇密切相连,他带这部书出门就是要表明不幸已经勾销,是对被挫败的邪恶力量一次暗自得意的挑战。

明天早晨我就在庄园里醒来了,他想道,他有一身而为二人的感觉:一个人是秋日在祖国的大地上行进,另一个给关在疗养院里,忍受着有条不紊的摆布。

④列车吃力地停住了,没有停在惯常的车站,而是停在达尔曼几乎不认识的稍前面的一个车站,周围几乎是一片荒野,站长告诉他远处的一家铺子里也许能找到一辆车。

⑤达尔曼步行前去杂货铺,太阳的余辉把深切阒静的平原映照得更辉煌。

店主说可以送他,为了消磨等车的时光,达尔曼决定在这里吃晚饭。

一张桌子旁有几个雇工又吃又喝,闹闹嚷嚷;一个非常老的男人背靠柜台蹲在地下,达尔曼兴致勃勃地打量着他,心想像这样的高乔人除了南方之外,别的地方很难见到了。

⑥达尔曼在靠窗的一张桌子旁坐下,就着菜喝了几杯红葡萄酒,突然觉得脸上有什么东西擦过,是一个用面包心搓成的小球,显然是有人故意朝他扔的。

另一张桌子旁的人仿佛并没有注意他。

达尔曼有点纳闷,当它什么也没有发生,打开《一千零一夜》,似乎要掩盖现实。

几分钟后,另一个小球打中了他,这次那几个雇工笑了。

达尔曼对自己说,不值得大惊小怪,不过他大病初愈,被几个陌生人卷进一场斗殴未免荒唐。

他决定离开,刚站起身,店主便过来,声调惊慌地央求他:
⑦“达尔曼先生,那些小伙子醉了,别理他们。


⑧达尔曼觉得这些排解的话反而把事情搞得更糟。

起初,雇工的寻衅只针对一个陌生人,也可以说谁也不是;现在却针对他,针对他的姓氏,闹得无人不知。

⑨那个长相粗鲁的人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满口脏话,掏出长匕首胁迫达尔曼同他打斗。

店主声音颤抖反对说,达尔曼没有武器。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始料不及的事。

⑩蹲在角落里出神的那个老高乔人,朝他扔出一把亮晃晃的匕首,正好落在他脚下。

仿佛南方的风气决定达尔曼应当接受挑战。

达尔曼弯腰捡起匕首,这一几乎出于本能的举动使他有进无退,非打斗不可。

然而,这件武器在他手里非但起不了防护作用,反而给人杀死他的理由。

像所有的男人一样,他生平也玩过刀子,但他只知道刺杀时刀刃应该冲里面,刀子应该从下往上挑。

疗养院里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落到我头上,他想道。

⑪“咱们到外面去。

”对方说。

⑫他们出了店门,如果说达尔曼没有希望,他至少也没有恐惧。

他跨过门槛时心想,在疗养院的第一晚,当他们把注射针头扎进他胳臂时,如果他能在旷野上持刀拼杀,死于械斗,对他倒是解脱,是幸福,是欢乐。

他还想,如果当时他能选择或向往他死的方式,这样的死亡正是他要选择或向往的。

⑬《一千零一夜》孤独地平摊在酒桌上,庄园在稍前面一站远等他归去。

达尔曼手里紧紧地握着匕首,也许他根本不知道怎么使用它,就出了门,向草原走去。

(王永年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头写胡安·达尔曼在两个家世之间的选择,为其最终选择赴死的决斗作了铺垫。

B . 《一千零一夜》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是人物命运转折的关键,也衬托了胡安·达尔曼性格天性中的浪漫情怀。

C . 患败血症几乎送命时,达尔曼的失声痛苦哭显示了他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死亡的恐惧。

然而在南方的酒店里他却因为琐事拿起匕首去迎接挑战,这实在是外在境遇的逼迫。

D . 本文集中体现作者幻想小说的创作风格:一边用详尽的笔墨描写现实细节,一边用梦幻手法构建文字迷宫,让人在真实和现实之间犹疑不定。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达尔曼这一人物形象。

(3)请结合全文探究“南方”的深刻意蕴。

3. (12分)(2020·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山地是世界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的主要地貌骨架,其面积占整个陆地的30%。

山地不限于单纯的地貌学概念,而且还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和经济综合体。

在山地,热量和水分条件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植被、土壤的垂直分布变化,农业生产方式也因此而变化。

世界上许多高大山系不仅是自然地理的界线,而且是重要的农业界线。

山地地区人口虽然占比不大,但是依赖山地资源生活的人口却占世界人口的30%~40%。

山地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山地的自然风景和空气清新的山地气候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大多数自然保护区位于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或珍稀动物、植物种属的山地地区。

人类认识山地,利用和改造山地有数千年的历史。

中国先秦时期的《山海经》中就有对山地的描述。

以后的《管子地员》《汉书·地理志》和《徐霞客游记》等都有翔实的对山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记载。

对山地的综合研究是20世纪中期才开始的。

1968年,国际地理联合会成立高山地生态学委员会。

国际山地学会于1980年9月成立,翌年5月正式出版《山地研究与开发》学术性刊物。

这些都标志着世界山地研究已进入一个国际合作的阶段。

(摘编自百度)
材料二
山地生态系统覆盖了地球表面的1/4,居住着世界12%的人口,山地生物多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提供了全球40%的生态系统服务。

同时,山地生态系统由于海拔高度、坡度与坡向变化,以及造山运动等地质活动,也成为地球上典型的脆弱生态系统之一。

山地处于全球变化的最前沿,深受气候变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影响,生态环境破坏与恶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山地也因此成为研究全球变化的热点地区与生态治理的关键地区。

山区肩负着生态安全屏障、生物资源贮备、经济增益配套、民族社会和谐发展等多重战略功能。

山地未来必须走生态重构、乡村文明、产业振兴与市场保障的绿色发展之路。

(摘编自许建初《山地未来与绿色丝路》)
材料三
总的来说,全球约7%的人口(约5亿人)居住在山区。

近一半的人类则通过获得饮用水、灌溉水、木材或特殊的农产品,如茶、咖啡、药用植物等,享受到了来自山地完整的生态系统带来的益处。

(摘编自《山地——一个耦合的社会生态系统》)
材料四
一说到山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农村,是贫穷。

然而,山区的未来也可以是“山境”。

“‘山境’不仅要求风景优美,里边还包含了一种人文理念,一种境界,是现实世界中的桃花源。

”山地未来项目发起人、世界农用林业中心首席科学家许建初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7月5日下午,作为2018年瑞士创新周活动的一部分,中瑞可持续山区发展论坛,暨“山地未来红河行——中瑞共同愿景”主题活动在瑞士驻华大使馆举办。

瑞士一直以其风景优美著称。

然而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留守村庄出现,大量的土地也随之荒芜。

如何找到新的产业,找到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6年3月,经许建初发起,在来自全球35个国家的学者的共同倡议下,以2002年成立的“山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世界农用林业中心和红河县人民政府携手打造了山地未来国际合作平台,旨在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特别是和瑞士伯尔尼大学的合作,创造和分享创新的解决方案,探索山区和山地居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摘编自《山地未来:中瑞合作打造中国版“山境”》,“国际在线”)
(1)下列关于山地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山地是世界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上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的主要产地,山地的自然风景和空气清新的山地气候更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B . 山地不是单纯的地貌学概念,而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和经济综合体。

其农业生产方式会因海拔高度增加引起的植被、土壤的垂直分布变化而变化。

C . 如今全球多地的完整的山地生态系统,使近--半的人类可以获得饮用水、灌溉水、木材或特殊的农产品,如茶、咖啡、药用植物等。

D . 对山地的综合研究虽然从20世纪中期才开始,但人类认识山地,利用和改造山地有数千年的历史,《山海经》中就有翔实的对山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记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全球约7%的人口(约5亿人)居住在山区,其中大部分在低山山区,而依赖山地资源生活的人口则占世界人口的30%~40%。

B . 1980年9月成立的国际山地学会,以及翌5月正式出版的《山地研究与开发》学术性刊物,都标志着世界山地研究已进人一个国际合作的阶段。

C . 山区肩负多重战略功能,但山地处于全球变化的最前沿,深受气候变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山地生态环
境破坏与恶化的趋势十分明显。

D . 山地未来必须走生态重构、乡村文明、产业振兴与市场保障的绿色发展之路,而2016年打造的山地未来国际合作平台就是在这个理念下的成功探索。

(3)根据全文,概括我国急于探索山区和山地居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共3题;共34分)
4. (19.0分) (2019高二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

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

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

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欲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

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从上幸雍祠,获白麟,一角而五蹄。

上异此物,博谋群臣。

军上对曰:“臣闻《诗》颂君德,《乐》舞后功,异经而同指,明盛德之所隆也。

南越窜屏葭苇,与鸟鱼群,正朔不及其俗。

北胡禽兽行,虎狼心,上古未能摄。

陛下盛日月之光,专神明之敬,而异兽来获,宜矣。

昔武王中流未济白鱼入于王舟俯取以燎群公咸曰休哉今郊祀获兽此天之所以示飨也宜因时令,改定告元,使著事者有纪焉。

若此之应,殆将有削左衽、袭冠带、而蒙化者焉。

斯拱而俟之耳!”上甚异之,由是改元为元狩。

后数月,越地及匈奴王有率众来降者,时皆以军言为中。

初,军从济南步入函关,关吏予军繻①。

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② ,还当以合符。

”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还。

”弃繻而去。

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出关,关吏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繻生也。

”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

还奏事,上甚说。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

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

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

天子大说,赐南越大臣印绶,一用汉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镇抚之。

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

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终军传》)
【注释】①繻,用作通行证的帛。

②传,凭证。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昔武王中流/未济白鱼入于王舟/俯取以燎群公/咸曰休哉/今郊祀获兽/此天之所以示飨也
B . 昔武王中流未济/白鱼入于王舟/俯取以燎/群公咸曰/休哉/今郊祀获兽/此天之所以示飨也
C . 昔武王中流未济/白鱼入于王舟/俯取以燎群公/咸曰休哉/今郊祀获兽/此天之所以示飨也
D . 昔武王中流/未济白鱼入于王舟/俯取以燎/群公咸曰/休哉/今郊祀获兽/此天之所以示飨也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左衽,我国古代部分少数民族或是明代初期汉族女性所着的服装,前襟向左掩,不同于中原一带人民的右衽。

B . 改元,指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文中即是此意。

C . 合符是中国流传久远的一项合盟信物制度,符又称符节、符信,制成后一分为二,供持有者双方相互印证,也就是合符。

D . 印绶,指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

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

封建帝王赐给大臣印绶即是授予相应的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终军不慕权贵,太守想要和他结交,召见他,他明确地拒绝了太守,只是作了一个揖就转身离开了。

B . 终军用周武王的例子给皇帝解说抓获异兽之事,后来越地和匈奴有人来归降,人们认为他的话应验了。

C . 终军巡视郡国的时候,把他见到的对国家有利的事都上报给朝廷,返回后向皇上奏事,皇上十分高兴。

D . 终军成功地劝说了南越王投降,但是南越宰相吕嘉不愿归顺,他发兵攻击并杀死了南越王及汉朝的使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闻《诗》颂君德,《乐》舞后功,异经而同指,明盛德之所隆也。

②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5. (9.0分) (2020高三下·桦甸月考)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二首·其二
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王门关[注]。

碛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注释】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戴诗起句中“汉家”表面写汉朝,实则写唐朝,一个“满”字写出了唐帝国的军容之盛。

B . 戴诗中运用了班超出使西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C . 岑诗首句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向。

D . 岑诗中的“辞家见月两回圈”,从时间着眼,表达情感,“两回圆”是经历两月的艺术说法。

(2)两首边塞诗抒发的感情和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 (6分) (2019高三上·宁波期末)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淇则有岸,________。

总角之宴,________。

(《诗经·卫风·氓》)
(2) 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________,________。

(王维《鹿柴》)
(5) 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苏洵《六国论》)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共5题;共13分)
7. (3分)(2020·镇江模拟)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昙花的线条错落流动,不似玫瑰之类的△。

昙花是自由的,她是以一种开放的动态展示自己。

香气
在空气中间流动,△的异香是昙花的信号,她△一切干扰,拒绝一切阻止她如期开放的理由,创建出一个异香环绕的场。

A . 墨守成规沁人心脾摒弃
B . 中规中矩沁人心脾屏蔽
C . 中规中矩心旷神怡屏蔽
D . 墨守成规心旷神怡摒弃
8. (3分) (2019高一下·饶河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试吧大考卷》这套系列丛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面向高一年级的老师和学生。

B . 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C . 当今社会生活中,信用缺失已成为一种普遍化的短期行为,它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使企业难以正常地发展,对整个社会贻害无穷。

D . 当克隆人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思考和广泛讨论,并尽快建立健全有关克隆人的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的共识。

9. (3分)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定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嫦娥三号”顺利登月后,2013年12月15日23时40分,“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完成第一次互拍。

这是中国国旗在地外天体上第一次“留影”。

“两器”互拍成功,标志着“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A . 中国“嫦娥三号”顺利登月
B . “玉兔号”和“嫦娥三号”完成第一次互拍
C . 中国国旗在地外天体上第一次“留影”
D . “嫦娥”拍下月面第一抹“中国红”
10. (2分)(2018·云南模拟)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由此可见,古有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风俗。

在我们的生活中,除有许多传统节日外,还有一些颇具有地方色彩的民间节日,请你从传统节日或者民间节日中选一个,从来历、时间、地点和民俗活动等方面做简单介绍,100字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