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设计高中历史(人民版)大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十四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化 4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3.文化事业的繁荣 (1)原因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文化事业开始逐步复苏。 ②“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 ③国家设立一批文化艺术奖项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2)表现:文艺创作再现生机。
专题十四
近代以来的世界 科技与文化
-2-
知识坐标——理清历史脉络
-3-
主旨概览——把握专题线索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现代中国在科技、教育、文艺事业等方面取 得的辉煌成就以及近代以来世界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主要包 括以下三条线索: 线索一: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艺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五号”胜利返回,表明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 重大突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推动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 展,“双百”方针在改革开放后大放异彩,科学研究与文艺事业迎来春 天。
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与图片内容明
显不符,故B项错误;图片真实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女在冬天接 受教育时的情景 ,属于现实主义绘画,故C项正确;图片内容符合中华人民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 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共和国成立后“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 ,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办 C. 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学方针 ,不是作者的艺术想象,故D项错误。 关闭 C 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D.
解析 答案
-9-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3.(2015课标全国Ⅱ,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 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 关闭 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发展战略是与苏联建交,借鉴和学习苏联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的工业化建设经验,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资金,顺利进行“一五”计划和三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大改造,这就需要培养大量懂俄文的人才,因而出现了高校和中学开设俄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文课程及许多中小城镇掀起学习俄语热潮的现象,故D项正确。1952年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12-
(6)影响 ①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思想活跃起来。 ②反映时代变化和新人物、新思想的文艺作品大量涌现,如《红 岩》《上甘岭》《东方红》等。 2.“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1)导火线:《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 (2)动乱中“文化的凋零” ①破除“四旧”,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 洗劫。 ②文艺界人士、知识分子、民主人士遭批斗、迫害。 ③“样板戏”一枝独秀、“八亿人口八个戏”成为当时文艺状况的 真实写照。
政策,故A项错误;1952年底,我国还没有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题 干中所述现象是文化教育改革的表现,而文化教育改革服从于国家发展战 略的需要,故C项错误。 D
解析
我国外交政策没有发生转变,仍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一边倒”
关闭
答案
-10-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名师点评高考试题从结构上看,遵循“历史热点化,热点历史化”的 原则,即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坚持大视角、小切口的原则。新时 期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极大地拓宽了人民 群众受教育的渠道,促进了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突出了社会主义 文化的先进性。
-11-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1.“双百”方针 (1)背景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 ②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 (2)目的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②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 (3)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4)内容: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5)地位: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第40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6-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1.从考查趋向看,本讲内容中仅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课标全国卷中 出现过,其他内容均无考查。 2.从社会热点看,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对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加速 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3.从预测角度看,不同时期教育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仍会是 重要的命题角度。
-7-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考向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2017课标全国Ⅱ,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 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 关闭 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 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与史实不符,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 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术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977—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2001 年高等教育入学人数的变化,没有体现出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合情况 ,故B项错误;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 ,故C项正确;恢复高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考制度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普及高等教育无直接关联,故D项错 误。 C
解析关闭ຫໍສະໝຸດ 答案-8-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2.(2017课标全国Ⅲ,31)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 学》,这一作品( )
关闭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该作品明显与文人画特点 不符,故A项错误;此时西方主要流行现代主义绘画,现代主义绘画反传统、
-4-
线索二: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 近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的创立、量 子论的诞生的历程,人类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达尔 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打破了对基督教神学的迷信,对后世影响巨 大。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经历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 时代的发展历程,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 线索三: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近现代世界的文学、美术、音乐、影视艺术的发展演变与资本 主义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交织在一起,流派纷呈,具有鲜明的时 代感和多元化的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