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韦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唐书·韦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1、《新唐书·韦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韦挺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原文:
韦挺,京兆万年人。
父冲,仕隋为民部尚书。
贞观初,王规数荐之,迁尚书右丞。
历吏部、黄门侍郎,拜御史大夫、扶阳县男。
太宗谓挺曰:“卿之任大夫,独朕意,左右无为卿地者!”挺曰:“臣驽下,不足以辱高位,且非勋非旧,而在藩邸故僚上,愿后臣以劝立功者。
”不听。
是时承隋大乱,风俗薄恶,人不知教。
挺上疏。
俄复为黄门侍郎,兼魏王泰府事。
时泰有宠,太子多过失,帝密欲废立,语杜正伦,正伦以漏言贬。
帝谓挺曰:“不忍复置卿于法。
”改太常卿。
初,挺为大夫时,马周为监察御史,挺不甚礼。
及周为中书令,帝欲湔拭用之,周言挺佷于自用,非宰相器,遂止。
帝将讨辽东,择主饷运者。
周言挺才任粗使,帝谓然。
挺父故为营州总管,尝经略高丽,故札藏家,挺上之。
即诏河北列州皆取挺节度,许以便宜。
帝亲解貂裘及中厩马赐之。
挺遣燕州司马王安德行渠,作漕舻转粮,自桑乾水抵卢思台,行八百里,渠塞不可通。
挺以方苦寒,未可进,遂下米台侧,贮之,待冻泮乃运以为解。
即上言:“度王师至,食且足。
”帝不悦曰:“兵宁拙速,无工迟。
我明年师出,挺乃度它岁运,何哉?”
即诏繁畸令韦怀质驰按。
怀质还劾:“挺在幽州,日置酒,弗忧职,不前视渠长利,即造船行粟,绵八百里,乃悟非是,欲进则不得,还且水涸。
六师所须,恐不如陛下之素。
”帝怒,遣将少监李道裕代之。
敕治书侍御史唐临驰传,械挺赴洛阳,废为民,使白衣从。
帝破盖牟城诏挺将兵镇守示复用城与贼新城接日夜转斗无休时挺以失职内不
平作书谢所善公孙常,善数者也,以他事系,投缳死。
索橐中得挺书,言所屯危蹙,意怨望,贬象州刺史。
岁余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新唐书·韦挺传》)
译文:
韦挺是京兆万年人。
他的父亲韦冲,任隋朝的户部尚书。
贞观初年,王珪屡次推荐他,升任尚书右丞。
历任吏部侍郎、黄门侍郎,拜授御史大夫、扶阳县男爵。
太宗对韦挺说:“卿担任御史大夫,只是朕的意思,左右大臣没有为卿说情的!”韦挺说:“臣愚笨,不可以玷辱高位,并且不是功臣也不是旧臣,却位在藩邸故僚之上,希望让臣的职位靠后用来勤勉立功的人。
”皇帝不听。
这时承袭隋朝大乱,风俗败坏,人们不知教化。
韦挺上疏。
不久再次任黄门侍郎,兼任魏王李泰的府事。
当时李泰受恩宠,太子多有过失,皇帝私下想要废立,告诉杜正伦,杜正伦因泄漏这话被贬官。
皇帝对韦挺说:“不忍心再以法令来处置卿。
”改任太常卿。
当初,韦挺任御史大夫时,马周任监察御史,韦挺对马周不很礼遇。
等到马周任中书令,皇帝打算洗刷韦挺的罪名任用他(为宰相),马周说韦挺很是刚愎自用,不是任宰相的大器,皇帝于是停止任命。
皇帝将要讨伐辽东,挑选主管运送粮饷的人,马周说韦挺的才能胜任粗活,皇帝同意。
韦挺的父亲过去担任营州总管,曾经筹划治理高丽,旧书信藏在家里,韦挺将它呈上。
于是下诏河北各州都受韦挺节制调度,允许他自行决断事务。
皇帝亲自解下貂皮衣并将宫中的马匹赐给他。
韦挺派遣燕州司马王安德巡行渠道,造漕船转运粮食,自桑乾水抵达卢思台,行八百里,渠道堵塞不可通行。
韦挺认为正是严寒时节,不可运行。
于是卸下粮食放在卢思台的旁边,修粮仓贮藏,等到流水解冻再运行。
向皇上报告:“估计官军到来,粮食就足够了。
”皇帝不高兴地说:“军队宁可行动缓慢,运粮之事不可推迟。
我第二年军队出征,韦挺却估计明年运粮,怎么办?”于是下诏书让繁畸令韦怀质迅速前往查问。
韦怀质返回弹劾:“韦挺在幽州,每天置办酒席,不考虑职责,不前去巡视漕渠是否畅通,就造船运粮,走了八百里,才领悟不能这样,想前进不能,返回水流又干涸了。
六军所需,恐怕不是陛下原先设想的。
”皇帝发怒,派遣将作少监李道裕代替他。
下敕令让治书侍御史唐临从驿道传递命令,给韦挺戴上刑具押送洛阳,废为平民,让他以平民的身份随从。
皇帝攻破盖牟城,下诏让韦挺率兵镇守,表示重新任用;盖牟城和贼人新城接邻,日夜作战不停止。
韦挺因失职,内心愤愤不平,写信给和他关系好的公孙常。
公孙常,是善于术数的人,因其它事情被拘禁,上吊自杀了。
搜查公孙常的衣服口袋,得到韦挺的书信,信里说到自己所屯兵的地方很危急,心中很是不满,因此韦挺被贬担任象州刺史。
一年多后去世,终年五十八岁。
《新唐书·韦挺传》
2、《新唐书·列传·穆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列传·穆宁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原文:
穆宁,怀州河内人。
父元休,有名开元间,献书天子,擢偃师丞,世以儒闻。
宁刚正,气节自任。
以明经调盐山尉。
安禄山反,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
史思明略境,郡守召宁摄东光令御之。
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郡守恐怒贼令致死,即夺其兵,罢所摄。
始,宁过平原,见颜真卿,尝商贼必反。
及是,闻真卿拒禄山,即遗真卿,真卿喜,署宁河北采访支使。
宁以息属其母弟曰:“苟不乏嗣,足矣!”即驰谒真卿曰:“先人有嗣矣,我可从公死。
”既而贼攻平原,宁劝固守,真卿不从,夜亡过河,见肃宗行在。
帝问状,真卿对:“不用穆宁言,故至此。
”帝异之,驰驿召宁,将以谏议大夫任之。
会真卿以直忤旨,宁亦罢。
上元初,为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住埇桥。
李光弼屯徐州,饷不至,檄取资粮,宁不与。
光弼怒,召宁欲杀之。
或劝宁去,宁曰:“避之失守,乱自我始,何所逃罪乎?”即往见光弼。
光弼曰:“吾师众数万,为天子讨贼,食乏则人散,君闭廪不救,欲溃吾兵耶?”答曰:“命宁主粮者,敕也,公可以檄取乎?今公求粮,而宁专馈;宁有求兵,而公亦专与乎?”光弼执其手谢曰:“吾固知不可,聊与君议耳。
”时重其能守官。
累迁鄂岳沔都团练及租庸盐铁转运使。
当是时,河漕不通,自汉、沔径商山以入京师。
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不奉法,设戍逻以征商贾,又纵兵剽行人,道路几绝。
与宁夹淮为治,惮宁威,掠劫为衰,
漕贾得通。
大历初,起为监察御史,三迁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治有状。
后刺史疾之,以天宝旧版校见户,妄劾宁多逋亡,贬泉州司户参军事。
子质诉其枉,三年始得通。
诏御史覆视,实增户数倍。
召入拜太子右谕德。
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执政者恶之,虽直其诬,犹置散位。
宁默不乐,唶曰:“时不我容,我不时徇,又何以进乎!”遂移疾,满百日①屡矣,亲友强之,辄复一朝。
德宗在奉天,奔诣行在,擢秘书少监,改太子右庶子。
帝还京师,乃曰:“可以行吾志矣!”即罢归东都。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作》)
译文:
穆宁,怀州河内人。
父亲穆元休,在开元年间有名声,曾献书给天子,被提升为偃师丞,穆氏世代以儒学闻名。
穆宁刚强正直,坚守气节。
因考中明经科而调任盐山尉。
安禄山叛乱,任命刘道玄为景城守,穆宁招募士卒杀死刘道玄,并散发檄文给州县以联合力量来抗击贼军。
史思明侵犯盐山边境,郡守召穆宁暂时代理东光令抵御史思明。
叛贼派遣使者来诱降穆宁,穆宁杀掉使者并以其首示众,郡守害怕激怒叛贼而使自己丢了性命,所以当即解除他的兵权,并撤掉他所代理的官职。
当初,穆宁路过平原时,见到颜真卿,曾在一起估计到贼人肯定造反。
到这时,他听说颜真卿在抵抗安禄山,当即派人送信给颜真卿,颜真卿接到信后大喜,任命他为河北采访支使。
穆宁将儿子嘱托给母弟说:“只要祖先不断香火,我也就心满意足了!”随后便日
夜兼程前去谒见颜真卿说:“先人已有子孙继嗣了,我可以随您去死。
”既而叛贼攻打平原,穆宁劝颜真卿坚守城池,颜真卿不听,在夜里逃过河去,到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拜见肃宗。
肃宗询问情况,颜真卿回答说:“因为没听穆宁的话,所以才造成这样的结局。
”肃宗认为穆宁不一般,下令让他乘驿马入朝,准备授任他为谏议大夫。
后来正赶上颜真卿因刚直违背了皇帝的旨意,所以穆宁也被免官。
上元初年,穆宁任殿中侍御史,辅佐盐铁转运事务,驻守蛹桥。
当时李光弼驻守徐州,军需跟不上,发文书索取财物和粮食,穆宁不给。
李光弼生气,召穆宁前来想要杀掉他。
有人劝穆宁躲避一下,穆宁说:“我避而不见就是失职,祸乱就会从我开始,到时怎能逃脱罪名呢?”即刻去见李光弼。
李光弼说:“我统率数万兵马,替天子讨伐叛贼,粮食缺乏士卒就会逃跑,你紧闭粮仓不予救济,想使我的军队溃散吗?”他回答说:“朝廷让我穆宁主管粮仓,这是皇帝的命令,您能用一纸文书来索取吗?如今您需要粮食,如果我擅自给的话,那么改日我向您要兵,您也擅自给我吗?”李光弼握着他的手道歉说:“我本来知道这样做不可以,只不是想借此和您商量商量解决的办法。
”当时人推重他能恪守官职。
多次迁任为鄂岳沔都团练及租庸盐铁转运使。
正当此时,河运不畅,要从汉、沔经过商山进入京城。
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不奉公守法,设置戍卒巡逻来向商贾征税,又纵兵抢劫行人,路上的行人几乎断绝。
李忠臣和穆宁在淮河两岸分别主政,他畏惧穆宁的威严,因而掠夺抢劫有所收敛,靠水路运输的商贾得以通行。
大历初年,穆宁被起用任监察御史,多次升迁任检校秘书少监
兼和州刺史,他治理有政绩。
继他而任和州刺史的人憎恨他,用天宝时的旧户籍核对现存的户口,以此来诬陷并弹劾穆宁在任时有大量逃户,因而被贬任为泉州司户参军事。
儿子穆质上诉父亲冤情,经过三年此案才得以受理。
皇帝下诏叫御史复查核实,结果是实际户口增加了数倍。
召入朝廷拜授太子右论德。
穆宁本性不会事奉权贵,而且刚毅寡合,执政者厌恶他,冤情虽然得到申雪,但还是将他安置在闲散官位上。
穆宁闷闷不乐,自己感叹说:“时势不容纳我,我也不会舍身曲从时势,又凭什么来进取呢!”于是以有病为借口,多次成百天的休假,亲友们一再劝说,他这才参加了一次朝会。
德宗在奉天,他前往德宗外出停驻的地方,升任秘书少监,改任太子右庶子。
德宗回到京城,于是他说:“可以实行我的志向了!”随即辞官返回京都。
《新唐书·列传·穆宁传》
3、《魏书·崔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魏书·崔挺传》原文及翻译魏书
原文:
崔挺,字双根,博陵安平人也。
幼孤,居丧尽礼,少敦学业,多所览究,推人爱士,州闾亲附焉。
三世同居,门有礼让。
于后频值饥年,家始分析,挺与弟振推让田宅旧资,惟守墓田而已。
家徒壁立,兄弟怡然,手不释卷。
时谷籴踊贵,乡人或有赡者,遗挺,辞让而受,仍亦散之贫困,不为畜积,故乡邑更钦叹焉。
举秀才,射策高第,拜中书博士,转中书侍郎。
后除昭武将军、光州刺史,威恩并著,风化大行。
十九年,车驾幸兖州,召挺赴行在所。
及见,引谕优厚。
又问
挺治边之略,因及文章。
高祖甚悦,谓挺曰:“别卿已来,倏焉二载。
吾所缀文,已成一集,今当给卿副本,时可观之。
”又顾谓侍臣曰:“拥旄者悉皆如此,吾何忧哉。
”复还州。
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
时以犯罪配边者多有逃越,遂立重制:一人犯罪逋亡,合门充役。
挺上书,以为《周书》父子罪不相及。
辞甚雅切,高祖纳之。
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
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
忻逢明治,今愿奉之。
挺曰:“吾虽德谢古人,未能以玉为宝。
”遣船随取,光润果然。
竟不肯受,仍表送京都。
世宗即位,累表乞还。
景明初见代,老幼泣涕追随,缣帛赠送,挺悉不纳。
散骑常侍赵修得幸世宗,挺虽同州壤,未尝诣门。
北海王详为司徒、录尚书事,以挺为司马,挺固辞不免。
世人皆叹其屈,而挺处之夷然。
于后详摄选,众人竞称考第,以求迁叙,挺终独无言。
四年卒,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魏书·崔挺传》)
译文:
崔挺,字双根,博陵安平人。
崔挺幼时丧父,服丧期间遵守一切礼节,年少勤于学业,读书广泛,推赞别人爱惜人士,州县乡间的人都与他亲近。
一家之中祖孙三代同居,家中礼让有度。
后来频遭饥荒,家中才开始渐渐分出,崔挺与弟弟崔振推让土地房屋等财产,只守着祖坟的祭田而已。
家中徒有四壁,兄弟却感情融洽,书本不离手。
当时米谷昂贵,乡里百姓有人给他送东西来,也是推辞再三方才接受,
接受之后,仍是分发给贫困人家,自己没留下什么,于是乡间里人更钦佩他的品质了。
被州县推举为秀才,崔挺射策中了好名次,朝廷拜他为中书博士,转任中书侍郎。
后来,又被朝廷提拔为昭武将军、光州刺史,他到光州之后,威恩并举,州内民风大为好转。
十九年,皇上亲临兖州,召崔挺赶赴行宫。
等到见了皇帝,礼遇优厚。
皇帝又问崔挺处理边疆事务的方略,谈到文章之事。
高祖很高兴,对崔挺说:“自与你分别以来,转眼过了两年。
我所写的东西,已结成一集,今天送给你一个副本,你可以不时看看。
”又对侍奉的廷臣说:“统领军队的人如果都这样,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又还归任光州刺史。
等到散骑常侍、兼侍中张彝巡视地方风情,看见崔挺政治教化的美德,对崔挺说:“我接受使命巡视地方州县,查看徭赋,听取意见,考核地方官政绩,(看到您的美政)实在是对我的使命感到惭愧。
”当时因为犯罪被发配到边疆的人有很多逃跑的,于是朝廷设立重法:一人犯罪逃亡,全家充当劳役。
崔挺看到这种情况,上书朝廷,认为《周书》早就规定父子之间不因谁有罪而互相牵连。
谏书言辞文雅肯切,高祖接受了他的意见。
掖县有个人,九十多岁,叫人抬着来到州里拜访崔挺。
自称少时曾经充任林邑吏卒,得到一块美玉,四寸见方,很有光彩,自己把它藏在海岛,至今已有将近六十年了。
今天欣逢清明之治,自己愿意把它奉献给他。
崔挺说:“我虽然德行不如古人,但还是不能把此玉当做宝贝。
”崔挺派船随他去取,这块宝石果然光彩照人。
崔挺最终不肯接受,上表把玉送到京城。
魏世宗即位,崔挺屡屡上表请求回到京城。
景明初年,他的要求得到同意,州中不分老幼全都流
着眼泪追随他的车马,纷纷献上绫罗绸缎之类的东西,崔挺全都不肯接受。
散骑常侍赵修受到魏世宗的宠幸,崔挺虽然与他同乡,从未登门造访。
北海王元详任司徒、录尚书事,任崔挺为司马,崔挺坚决推辞,但仍推脱不掉。
人们都感叹他这一点没做好,但崔挺却泰然处之。
后来元详主持考选官员的工作,众人竞相称说考第之事,以求元详提拔官职,崔挺始终不说一个字。
景明四年(503)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魏书·崔挺传》
4、《宋史·吴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吴挺传》原文及翻译宋史
原文:
吴挺,字仲烈,以门功补官。
从父璘为中郎将,部西兵诣行在。
高宗问西边形势、兵力与战守之宜,挺占对称旨,超授右武郎、浙西都监兼御前祗候,赐金带。
绍兴三十一年,王师既复秦州,金将合喜孛堇介叛将张中彦以兵来争,已而南市城贼亦掎角为援,转战竟日。
挺令前军统制梅彦麾众直据城门,众弗喻,彦亦惧力不敌。
挺督之,彦出兵殊死战,挺率背嵬骑尽易黄旗绕出敌后,凭高突之。
敌哗曰:“黄旗儿至矣!”遂惊败。
挺不自为功,状彦第一,士颇多之。
璘亦引嫌,并匿其功。
明年,挺被檄与都统制姚仲率东西路兵攻德顺。
金左都监空平凉之众以援合喜孛堇,又遣精兵数万自凤翔来会。
仲驻军六盘,挺独趋瓦亭,身冒矢石,众从之。
金人舍骑操短兵奋斗,挺遣别将尽夺其马,金众遂溃。
挺每燕见从容,尝论两淮形势旷漫,备多力分,宜择
胜地扼以重兵,敌仰攻则不克,越西南又不敢,我以全力乘其弊,蔑不济者。
帝颇嘉纳。
光宗即位,御笔奖劳。
而西和、阶、成、凤、文、龙六州器械弗缮,挺节冗费,屯工徒,悉创为之。
御军虽严,而能时其缓急,士以不困。
郡东北有二谷水,挺作二堤以捍之。
绍熙二年,水暴发入城。
挺既振被水者,复增筑长堤,民赖以安。
诏问备边急务即建增储之策由是粮糗不乏四年春以疾乞致仕诏加太尉卒年五十六赠少师开府仪
同三司。
挺少起勋阀,弗居其贵,礼贤下士,虽遇小官贱吏,不敢怠忽。
拊循将士,人人有恩。
璘故部曲拜于庭下,辄降答之。
即失律,诛治无少贷。
璘尝对孝宗言,诸子中惟挺可任。
孝宗亦曰:“挺是朕千百人中选者。
”岁时问劳不绝,被遇尤深厚。
光宗赐内府珍奇,以示殊礼。
论曰:挺累从征讨,功效甚著,有父风矣。
(节选自《宋史·吴挺传》,有删改)
译文:
吴挺,字仲烈,因为家门的功劳而补任官职,跟随父亲吴璘担任
中郎将,部署在西边的士兵面见皇上,高宗询问他西部边境的形势、兵力与作战守备事宜,吴挺的应对符合高宗的心意,高宗越级授予他右武郎、浙西都监御前祗侯,赐金带。
绍兴三十一年,宋军收复秦州后,金将合喜孛堇带兵来争夺,不久南市城的贼寇也与合喜孛堇形成掎角之势作为援兵,整日辗转作战。
吴挺命令前军统制梅彦指挥士兵径直占据城门,众人不明白他的用意,梅彦也害怕打不过敌人。
吴挺督促他,梅彦才出兵殊死战斗,吴挺率领背嵬军骑兵将旗帜全部换成
黄旗绕到敌人背后,凭借高处冲击敌人。
敌人哗然乱叫“黄旗军到了!”于是惊慌败逃。
吴挺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上奏梅彦功劳第一,士众都赞赏他的做法。
吴璘也为避免嫌疑,一并隐瞒吴挺的功劳。
第二年,吴挺接受檄令和都统制姚仲率东西两路兵进攻德顺。
金左都监出动平凉的全部士兵来援助合喜孛堇,又派遣精兵数万从风翔来会战。
姚仲的部队驻扎在六盘,吴挺率兵赶到瓦亭,亲身冒着箭雨垒石攻击敌人,士兵都紧跟他进攻。
金人下马拿着短兵器格斗,吴挺派遣其他将领把他们的马全部抢夺过来,金兵于是溃散。
每次皇帝召见群臣时,吴挺都从容不迫,谈到两淮地区空旷浩漫,守备之地多兵力分散,(吴挺认为)宜于选择有利的地形派重兵把守,敌人向上进攻不能攻下,越过西南又不敢,宋军全力以赴乘其疲敝时进攻,一定会成功的。
皇帝很是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光宗即位后,写亲笔信褒奖慰问(吴挺)。
西和、阶、成、凤、文、龙六州的战备器械都没有修缮,吴挺节省不必要的开支,聚集工匠,全部加以修造。
吴挺管理军队虽然严格,但能做到宽严适度,士兵不因此而疲困。
郡东北有两条从山谷中流出来的水,吴挺修筑两条堤坝拦住它。
绍熙二年,谷水暴涨流入城内。
吴挺救济遭遇水灾的百姓,又增筑了长堤,百姓赖此得以安宁。
皇帝下诏询问守备边疆急需的事务,吴挺当即提出增加储备的策,从此粮饷不缺。
绍熙四年春天,吴挺因为身体有病,请求退休。
皇帝下诏加封太尉。
(吴挺)去世,年仅五十六岁。
追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
吴挺少年起身于功臣家门,但他从不因此而自觉显贵,能礼贤下士,即使遇到地位低的小官,也
不敢怠慢轻视。
抚恤士卒,人人得到他的恩德。
吴璘的旧部下在庭阶拜见他,吴挺总是走下台阶回拜。
如果违犯军纪,责罚治罪不予宽恕。
吴璘曾经对孝宗说,几个儿子当中只有吴挺最可信任。
孝宗也说:“吴挺是朕从上千人中挑选出来的。
”朝廷每年对吴挺的慰问不断,吴挺受到的恩遇很深。
光宗赐给吴挺内宫的珍奇宝物,以表示对他的特殊礼遇。
论曰:吴挺多次随从征讨,功劳非常显著,有他父亲吴璘的风范。
《宋史·吴挺传》
5、《新唐书·韦昭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韦昭度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原文:
韦昭度,字正纪,京兆人。
擢进士第,累迁中书舍人。
僖宗西狩,以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从。
未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还京,授司空。
再狩山南,还次凤翔,李昌符乱兴苍卒,昭度质家族于禁.军.,誓共讨贼,士感动,乃平昌符。
迁太保,兼侍中。
昭宗即位,守中书令,封岐国公.。
阆州刺史王建攻陈敬瑄于成都,以昭度为西川节度使。
敬瑄不内,诏东川顾彦朗与建合兵以讨,拜昭度兼行营招抚使。
乃建幢节行城下,谕其众曰:“毋久闭垒。
”敬瑄遣人詈曰:“铁.券.,先帝所命,若何违之?”淹半岁,始拔汉州。
建绐昭度曰公暴师远出事蛮夷地方山东兵连祸结朝廷不能治腹心疾也宜亟还定之敬瑄小
丑当责建等可办昭度信之请还未半道,建以重兵守剑门,急攻成都,囚敬瑄,自称留后。
罢昭度为东都留守。
杜让能既被害,以司徒、门
下侍郎复为平章事,进太傅。
王行瑜求为尚书令,昭度建言:“太宗由是即位,后人臣无复拜者。
郭子仪有大功,尝授之,固辞免,况行瑜乎?”乃更号尚父。
行瑜怨。
会用李磎辅政,而崔昭纬密语行瑜曰:“前公已为尚书令,昭度持不可。
今又引磎叶力,此奸人务立党与,惑上听,恐事复有如杜太尉时。
”行瑜乃与李茂贞数上书讥诋朝政。
昭度惧,称疾,罢为太傅,致仕.。
行瑜、茂贞、韩建联兵至阙下,言昭度伐蜀失谋,请贬之。
未及报,而行瑜收昭度于都亭驿杀之。
天子不得已,下诏暴其罪。
行瑜诛,乃追复官爵。
许其家收葬,赠太尉。
(节选自《新唐书·韦昭度传》)
译文:
韦昭度,字正纪,京兆人。
考中进士,多次升迁为中书舍人。
唐僖宗向西巡察,韦昭度以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的身份跟从。
不久,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回到京城,被任命为司空。
唐僖宗又巡察山南,回来时停留在凤翔,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发动的兵变来得仓促,韦昭度抵押家属给禁军,发誓共同讨伐叛贼,士卒深受感动,终于平定李昌符。
升迁为太保,兼侍中。
唐昭宗即位,担任守中书令,封岐国公。
阆州刺史王建在成都攻打陈敬瑄,朝廷任命韦昭度为西川节度使。
陈敬瑄不接受,朝廷下诏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和王建合兵讨伐陈敬瑄,任命韦昭度兼任行营招抚使。
韦昭度于是举着旌旗和符节来到城下,告诉众人说:“不要长时间关闭营垒。
”陈敬瑄派人骂道:“铁券,先帝的命令,怎么违背它?”过了半年,才攻克汉州。
王建欺骗韦昭度说:“您(带着)军队出远门,治理蛮夷之地,此时山东兵连祸结,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