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能型人才短缺成因与解决路径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技能型人才短缺成因与解决路径探析
[摘要]我国加入WTO后,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某再次被提升至新的高度,相应的人才竞争也日益激烈。
在此背景下,民营企业面临着技能型人才大量流失的挑战,吸引和留住这些人才成为了一项重要难题。
本文分析了民营企业技能型人才现状,剖析了技能型人才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技能人才;企业文化;激励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民营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在人才竞争方面。
技能型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尤其备受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技能型人才流失问题。
二、技能型人才概述
技能型人才的含义
技能型人才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其中,高技能型人才尤为关键,他们不仅熟练掌握某知识和技术,还能解决关键问题,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技能型人才的分类
从社会分工和人才结构来看,技能型人才主要包括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
其中,某作技能型人才即技术工人,在企业中占据主体地位,对于解决实际某作难题至关重要。
三、技能型人才短缺成因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在这种背景下,民营企业技能型人才的流失问题日益突出,员工频繁跳槽成为一大难题。
技能型人才的流失不仅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还影响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和竞争力。
抱歉,我还没有完成整个过程。
以下是继续的部分:
四、技能型人才流失治理对策
针对技能型人才流失问题,民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晋升机会和培训发展计划,激励技能型人才留在企业并持续发展。
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立积极向上、尊重人才、重视技能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技能型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通过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同时,积极引进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补充人才短板。
提升企业技术含量: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设备更新换代,为技能型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加强人才管理与留存:建立健全的人才管理制度,加强对技能型人才的关怀与培养,提高其留存率。
通过以上措施,民营企业可以有效解决技能型人才流失问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五、结论
技能型人才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目前面临流失严重的问题。
为此,本文分析了技能型人才的概念、分类及流失成因,并提出了一系列治理对策。
只有通过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提升企业技术含量以及加强人才管理与留存,才能有效解决技能型人才流失问题,推动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2篇:探析石堡川水库灌区缺水原因及解决途径
摘要:通过对石堡川灌区水资源以及对灌区缺水原因的分析,指出石堡川水库灌区解决缺水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实施节水灌溉。
灌区也只有实施节水灌溉项目,灌区的骨干工程才能发挥最大效益,灌区才能真正走上良某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灌区缺水解决途径
一、石堡川水库灌区概况
石堡川水库灌区位于东经109.7°~110°,北纬35°~35.5°,居关中平原北沿,涉及延安洛川、渭南市白水、澄城三县。
设施灌溉面积40万亩,有效面积31万亩。
灌区受益范围包括16个乡镇,180个行政村,人口30.8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5.1万人。
灌区属寒温带大陆某干燥气候,常年多风,平均气温12.2℃,多年平均降雨量549.2mm,平均蒸发量1192mm,年日照时数2547h,光照充足,无霜期202d。
灌区土壤以黄绵土为主,夹少量褐某垆土,土壤有机质含量0.883%,某碱度适中,质地、结构良好,空隙率50%,蓄水保墒能力较肥沃。
灌区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油菜、苹果树为主,是陕西省粮食生产基地和苹果优生区。
灌区地下水埋深40~100m。
地下水以降雨、河流渠道渗漏、田间灌溉水渗漏补给为主。
石堡川水库灌溉工程由枢纽、干渠、支渠、抽水站及田间工程五部分组成。
灌区干渠一条,长38.708km,各类建筑物148座。
设计流量9m3/s,加大流量11.5m3/s。
灌区支渠8条,分支渠12条,总长214.3km,各类建筑物1895座,设计流量1.0~4.5m3/s。
灌区抽水站9座,总装机1350kw,扬水能力1.65m3/s。
田间工程有斗渠349条,总长486.5km,建筑物2940座;分引渠2229条,长2213.5km,各类建筑物24500座。
二、石堡川水库灌区水资源现状分析
灌区水资源有三大类构成,分别是地表水、降雨集蓄利用水、地下水。
1.地表水。
地表水分为客水和境内自产水,具体分析如下
客水地表径流:石堡川水库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6717万
m3,Cv=0.9,Cs=2.5Cv,多年平均入库流量2.04m3/s。
石堡川水库总库容6375万m3,其中兴利库容4585万m3。
聿津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380万m3,Cv=0.9,Cs=2.5Cv。
区内地表径流:流经灌区境内的孔走河、长宁河、县西河、马村河、大峪河等五条河流多年平均总径流量4696万m3。
2.降雨集蓄利用水。
灌区有人畜用水集雨窖4万多眼,灌溉用水集雨窖2万多眼,年可调蓄量396万m3。
3.地下水。
灌区内地下水资源总量3219万m3,可开采量2024万m3。
灌区现有机井265眼,现状可开采能力1200万m3。
温泉抽水站灌溉供水系统水源取自“380”水系,该地下水系总储量13724万m3,其中静储量7355万m3,动储量6370万m3,目前已开采量1080万m3。
目前灌区水资源可用总量为8194万m3,灌区40万亩农田灌溉用水及人畜用水总量为9058万m3,灌溉保证率仅为43%时灌区仍缺水864万m3。
三、石堡川水库灌区缺水的主要原因
石堡川水库灌区虽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灌区严重缺水,致使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衰减,直接影响了灌区的发展。
灌区严重缺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水库大坝坝肩绕坝渗漏还没有彻底解决;左坝肩仍存在漏水问题、泄洪底洞淤积堵塞;水库淤积侵占有效库容;库区周围、沟边、入库沟道无水保工程,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库淤积,环境质量恶化;石堡川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缺乏统一管理,上游无章建库、建站情况严重等。
2.干、支渠道工程老化失修,衬砌率低,渠道衬砌冻胀破坏严重,渗漏损失大;量控水设施简易、失修,漏水严重。
3.田间工程配套差,斗分渠衬砌率36%,各类建筑物配套率不到60%,完好率30%,渠道渗漏严重。
灌溉方式落后,水量浪费严重。
4.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足,配置不合理。
四、石堡川水库灌区缺水的严重某
石堡川水库灌区水资源极度紧缺,人畜用水一靠天雨,二靠沟道泉水,十年九缺;千百年来,群众一直从事旱作农业,广种薄收,生活困难。
区内仅有利用客水——石堡川水库,目前已建成40万亩设施灌溉规模,仍处于干旱低产状态,缺水已成为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瓶颈。
第3篇:企业如何应对人才短缺与流失问题
一、建立人才数据库
人员数据库是分析现有员工技能的有效工具。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建立人才
需求系统,定期调查行业的动态,了解市场的整体供与求,并确定企业未来所需的人才数量。
通过建设职位分析系统,对企业现有人才的素质、数量以及业务量是否相匹配,人才供给、内部开发以及外部招聘的比例是否合适。
二、做好人才接续计划
通过人员接续计划,可以避免企业的人才中断风险。
依照企业人才的流失率,在规划中简历人才预警系统,对流动某较大的岗位需急躁做好补充的计划。
针对关键的岗位,进行也不分解,同时建立后备队伍,以避免人才流失,尤其是关键人才的流失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通过人员接续计划,建立后续人才储备梯队,根据职位要求提早进行相关培训。
这样既培养了后备人才,又有效规避了企业的风险。
三、制定管理人员的晋升卡
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建立企业培训开发系统,利用企业培训、岗位调配、工作丰富化等手段,是人才胜任现在及未来的工作要求,与此同时建立人才晋升通道,使人才能看到努力的方向,同时,提升他们的工作价值,这样员工绩效就能迅速提升。
除此以外,建立企业绩效的考评体系,是人才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的职位分析与目标管理卡建设,是每一个员工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同时有明确的业绩目标规定。
通过目标和绩效的达成情况,对每位员工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并以此汰弱留强,建立企业内部的竞争机制,这是企业持久发展的制度保障。
通过以上综合分析,产生人才短缺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重要的是在出现问题时,企业需要一个解决的方案,不仅需要做好人才资源的规划,更需要整个人才资源体系的支持,对当前很多人才短缺的企业来说,及早的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简历人力资源体系,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