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学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第2单元+第3课+第1框+学业分层测评5 世界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分层测评(五)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千万里,我一定要回到我的家”。
人们忙碌了一年,总要赶在除夕前回家与家人团聚,吃团圆饭,诉说着一年的快乐,忘掉所有的烦恼。
这说明()
A.民族节日是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
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经济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与家人团聚”“诉说……快乐”,是民族文化的展示与情感的表达,C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与材料无关;B项说法错误,重要标志是文化遗产而非民族节日。
【答案】 C
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口号为“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据此回答2~3题。
2.文化遗产()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可以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不选;①③④都是关于文化遗产的正确认识。
【答案】 D
3.下列所述属于文化遗产的有()
①中国的长城②埃及的金字塔③丽江古城
④努比亚遗址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再现能力,依据教材论述,①②③④均属于文化遗产。
【答案】 D
4.目前,中国已在1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对此,有人调侃道:“孔子周游列国,这次去了国外。
”孔子能够“周游”到国外,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可,是因为()
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欣赏水平趋于一致
C.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解析】题目中“孔子”代表中华文化,表明文化是民族的。
“孔子”周游列国,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表明文化又是世界的,A与题意直接相关。
B不符合实际;C只看到文化的民族性,未看到世界性;D说的是各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5.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许多中国的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
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
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繁荣世界文化③中华文化借鉴其他民族文化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依据题意分析①②④切合要求,③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 D
6.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异曲同工,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强调“和”的精神,就是要和睦相处、和谐共生。
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异曲同工,说明() A.各民族文化都大同小异
B.文化多样性主要体现在饮食文化方面
C.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D.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是由各民族的历史不同造成的
【解析】各民族文化有同有异,而非大同小异,A观点错误;文化多样性体现在诸多方面,而并非主要体现在饮食文化方面,B观点错误;题干材料说明了各民族文化之间既存在着差异,又存在着共性和普遍规律,C正确;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是由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造成的,D错误。
【答案】 C
7.我国很多文字专家指出,欧洲各国媒体发出的报道不夹带他国文字,因为他们认为使用本国文字就能够把要说的话表达清楚。
中国的媒体却出现诸如TQC、“CCTV”这样的现象,这不好。
这种观点是在呼吁国内媒体()
A.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绝不能认同外国文化
C.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D.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阐述、论证问题的能力,依据知识联系材料判断,C项切合题意,A、D两项不符合要求,B项表述错误。
【答案】 C
8.在我国南京市举办的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亚洲文化盛会。
假如你是一位青奥会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理解个性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④平等交流,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以南京青奥会为背景材料设计问题,着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依据知识分析,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答案】 D
9.当下,很多世界知名品牌正极力将中国独特的文化气息汇入自己设计的新品当中。
设计师们根据中国的历史文化,争先打出“中国文化牌”:法拉利青花瓷跑车、爱马仕中国红丝巾、蒂芙尼灯笼项链。
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元素当属龙的形象,卡地亚打造出“龙”系列,巧妙地将西方理念和东方风情融合在一起;太极也成为西方设计师争相运用的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走红全球说明了什么文化现象?
【答案】青花瓷、中国红、中国龙等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说明文化是民族的;走红全球,西方设计师争相运用,说明各民族文化都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表明文化又是世界的。
能力提升]
10.《三字经》的英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推广。
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已经完全被其他国家接受③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力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探究论证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分析,①③切合题意;②所述与实际不符,④在材料中未得到体现。
【答案】 A
11.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
①集中展示民族文化②消除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③发展本民族文化
④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③④正确;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①表述错误;②中“消除”说法错误。
【答案】 B
12.“世界就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句话表达了()
①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
化的繁荣③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依据题意分析,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材料主旨。
【答案】 A
13.下图为一位外国人眼中的中西方旅游方式。
由此可见()
①不同民族文化要平等交流,相互借鉴②不同民族文化要相互认同,相互融合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④文化差异并不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领悟信息的能力,联系知识,依据漫画判断,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表述错误。
【答案】 C
14.依据下列漫画,回答问题。
(1)这幅漫画反映了文化生活的哪些观点?
(2)我们应怎样处理民族文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
【解析】本题以漫画为命题依据,着重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答第(1)问,应从文化多样性的特点角度作答,第(2)问应联系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原则等知识展开分析。
【答案】(1)漫画反映了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①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③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高中政治答题技巧
政治作为文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知识点也是让同学们头疼的。
哲学,制度等知识点让同学们背坏了头。
但是一切学习都是有方法的,备考政治是要有“工匠精神”我们在学习中要注重积少成多,积累知识,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式。
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些答题技巧及好用的教辅书。
1经济意义的题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4、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2政治意义的题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蝶变笔记》教辅推荐
高中政治的特别之处体现在教材的深度、难度和广度上。
教师将知识点一一讲述,学生在做题时却仍然找不到要点,这是因为高中政治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概括能力。
这里推荐大家使用《蝶变笔记政治》里面把高中政治的知识归纳整理了很多考点模块,按照讲练结合的形式划分。
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快速掌握相关知识点,全书的考点解读,知识导图,知识梳理都是各位名师精心编写,可以让同学们真正实现知识点的全面掌握。
想要准确的练习政治的相关知识点的话,就可以试试这本笔记。
整体的基础讲解详细适合基础不好的同学使用。
因为高中复习阶段是重要的补习基础的阶段,合理运用教辅书就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提升效果。
主观题类型及其答题技巧
1、体现类
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
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
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
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措施或做法。
2、依据类
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
答依据题不要答重要性或意义。
3、为什么类
为什么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意义(重要性),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
(四)意义类
此类简答题是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一般用“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作引导词。
答题时一般采用“才能…;才能…”或者“有利于…;有利于…”这样的排比句。
4、怎么办类
“怎么办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审查给定的材料,找出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找措施。
5、启示类
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先提出理论依据,然后再提出应该怎么办,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寻找措施。
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6、认识类
认识类简答题,本身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这一材料中的现象、事件或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一般用“谈谈你对……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如何分析……”等。
这种题型有两类:一类是对某种已定型的某种现象、制度、做法的认识。
一类是对某些具有争议性的现象和观点的认识。
回答第一类,实际上是一种论证。
要运用相关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几个角度去回答。
第二类实际上具有辨析的性质,回答这类问题,要针对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方面,进行点评、分析。
三、答题要要注意克服的常见毛病:
1、急于求成。
不审题,不构思,怕时间不够,想一句写一句,结果不是错解题意,用错原理,就是重重复复,颠三倒四,该回答的没回答好,不用回答的却写了很多。
2、照本宣科。
不理会题目的具体要求,不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紧扣题意进行回答,只是一味地按照复习资料或辅导老师给的相似题的答案答,结果由于答题的针对性不强,得分率不高。
3、表达不准确、不科学。
原理表述不准确,分析用词不当。
4、书写不认真。
字体潦草,涂改过多,论述不分要点,卷面不清晰。
以上几种常见毛病,是影响非选择题得分率的最大障碍。
因此,要努力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灵活运用解题方法上,才有可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特别提醒:高考试卷中的适用原理(知识)一般是不会重复的,切忌多个问题用同一原理(知识)作答;而当一个问题适用多个原理作答时,一般要求在答题时要做到先原理后材料,重要原理在前,次要原理在后,一定要把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把握的写在最前面,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其他的次要原理写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