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岛的现状及未来发展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海岛的现状及未来发展产业
一、东海岛现状
东海岛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南部,北纬20°54′~21°08′,东经110°09′11″~110°33′22″之间,陆域面积约286 平方公里,为我国的第五大岛。
东海岛与湛江市主城区隔海相望,现有东北大堤与湛江市霞山区相连(堤长约6.8km),为东海岛与大陆联系的唯一通道,东海岛与湛江市区陆距约30km(自东山镇区至市中心区),海距约14km。
2009年底,东海岛经济开发实验区原管辖范围全部交由国家级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统筹管理,形成“大开发区”管理模式。
东海岛域全岛现辖东山、民安、东简3个镇,共约30个行政村,200多个自然村。
岛内拥有建设优良大港的港池及岸线条件。
在东北部的龙腾至蔚律6.5 公里的岸线前沿,水深可达-26至-40米,航道距码头前沿仅300米,能同时通航两对30万吨级货轮或进出50万吨级油轮,有条件建设成为年吞吐量为1.5亿吨以上的国际大港;东南部及西南部地区自然岸线距-10米等深线距离约1-2公里,同样具备较优良的建港条件。
东海岛全岛海岸线总长约190 公里,其中-10米等深线以下的浅海滩涂有50万亩。
为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希望广东建设成为节约集约
利用土地示范省”的重要指示,切实推进广东省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工作,广东省于2008年组织开展“节约集约用地先行先试专题试点”工作,并提出湛江市等五市区作为“开展围
(填)海造地专题试点工作”地区。
为了落实广东省围海造地试点工作的要求,湛江市提出在东海岛开展围(填)海造地试点工作,一方面通过围海造地解决东海岛土地资源紧缺的难题,为产业发展腾挪更充足的建设用地,并以此保护岛上宝贵的耕地资源;另一方面,可通过围海造地工作进一步挖掘东海岛海洋岸线资源的价值,通过港口岸线的整合为建设大型港口群奠定基础。
在此背景下,湛江市积极组织东海岛的围(填)海造地论证,确定了“保护耕地,向大海争取发展空间”的基本思路。
二、东海岛的主导产业选择
——以钢铁石化为核心,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东海岛的产业选择应以大湛江乃至更大区域范围为背景,应站在较高的高度认清东海岛未来产业的发展形势。
东海岛的产业体系,首先应该是具有较强的经济带动作用,技术优势明显的产业,而且产业结构层次应当较高,并尽可能利用东海岛的优势条件和依托本地产业基础。
近中期东海岛应以重化工业为主,以物流与旅游业为补充,中远期应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科学型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与研发型产业应占主导地位,最终形成综合型产业体系,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驾齐驱,实现经济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东海岛主导产业分阶段演替分析图
(一)以钢铁工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
钢铁工业是资金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前延伸是矿山和其他辅助材料的采选业,向后延伸是金属深加工、产品运输、工程施工、装备制造与检修等产业。
围绕湛江大型钢铁基地的建设,东海岛可以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包括船用设备、港口及装卸机械、冶金设备、节能减排设备、配套产品及零部件等)、船舶制造业、包装产业(包括集装箱制造业、印铁生产、制罐业等)、汽车制造业(零部件制造,包括钢制车轮、汽车管件等)、家电制造业(家电板、压缩机、电脑机箱和专用金属制品等)。
以钢铁为核心的产业链构建
(二)以石油炼化为基础的化工产业
石油化工产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也是典型的临港型工业,其特色是能源消耗大,产业链长,投资高,属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目前国内炼油工业的油品质量仍未完全与国际接轨,差距较为明显,二次加工装置结构不合理,现阶段应向提高加工量、优化加工装置结构和提升技术水平及油品质量方向发展。
当以原油加工为重点的石化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发展化工行业的高新产品(如高分子新材料、新型纺织产品等)、新领域的精细化工,并以基础化工原料带动化工中间体产品的发展。
东海岛石化产业链条一览表(初步)
(三)以大型港口为基础的现代物流业
通过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港口建设,并辅以完善的公路、铁路运输体系,以高效便捷的海陆联运为基础,发展以“大进大出”为特征的现代港口物流业。
重点建设大型原油、矿石、煤炭和集装箱码头,配套建设深水航道,发挥港口中转、港后加工和仓储的作用,发展“以港口为带动龙头、以海陆联运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综合物流。
特别应注重开拓国内外贸易市场,将集装箱物流作为物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凭借湛江与世界各大港口通航距离近的优势,努力发展商贸物流业,争取在远景期将本港打造成世界级的贸易大港。
(四)现代综合旅游业
东海岛拥有美丽的自然环境,阳光、沙滩、海水、红树林构成了独特的海岛自然风光,并有极具地域特色的“人龙舞”等文化资源以及历史遗迹,海岛风光游和滨海休闲游已具备了一定基础。
东海岛的特色海产品在全国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特色农业旅游也有较大发展潜力。
而在大港口、大工业形成以后,
以参观钢铁、石化及港区为主的考察旅游将成为东海岛旅游的一部分。
随着东海岛港口经济的发展,贸易活动不断增加,商务旅游也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配套建设的各种商务会所、度假酒店将成为东海岛旅游体系的重要补充。
东海岛东南部的硇洲岛、北部的南三岛等都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通过与周边海岛旅游资源的整合,形成以“海岛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产品。
表5-3 东海岛旅游产业及产品细分一览表
(五)高新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
作为产业升级的必然方向,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追捧,然而不是没有约束的任何地方都适合发展新技术产业。
当东海岛的主导产业钢铁和石化逐步进入成熟期,产业链延长与产业升级是必然的,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和新技术的应用将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利用本地资源和原材料的高新技术产业,例如:发挥本地科研
院所与技术队伍优势,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利用本地石化企业生产的材料或外购材料,发展化工新材料制造业;利用本地石化企业生产的材料或外购材料,发展电子材料制造业;依托钢铁、石化企业密集优势,发展石化与清洁生产设施制造业、环保设施制造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等。
该类型产业是在其他产业发展相对成熟阶段衍生出的产业。
(六)一般加工业(包括出口加工业、农海产品加工业等)近中期,东海岛的钢铁产业和石化产业将快速启动,但该类型的项目投资和回报周期均较长,难以在近期对本区形成有效的带动。
因此,适度发展一定量的传统优势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如食品加工业、服装加工业等,是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带动经济较快起步的选择之一。
发展此类产业可以承接珠三角地区的相关产业转移,包括出口加工业和农海产品加工业等。
出口加工业可依托港口建设出口加工工业区,依托港口物流优势从海外进口原材料,发挥本地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出口加工业,譬如服装加工、电子产品加工等。
另外可利用本地大量的农产品、海产品资源,发展食品加工、食品制造业。
(七)房地产业
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必须带动人口的迅速增长。
因此,未来的
东海岛将是一座产业与生活并重的现代化综合型新城,有大量人口在此居住。
提供优质的人居环境是东海岛建设的目标之一,发展房地产业必不可少。
房地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对建材工业、钢铁等生产要素行业以及消费性服务业都有较强的带动作用,而且可以利用房地产业的发展迅速聚集人气,为东海岛新城的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为大量产业人口解决居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