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激酶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常规激素基础上联合使用尿激酶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
方法40例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治疗组采用激素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常规激素治疗,治疗2-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尿素氮(Bun)、肌酐变化。
结果治疗前两组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肾功能、血肌酐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
治疗前后,A、B 两组组内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尿激酶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降低大量蛋白尿,减轻水肿,改善肾功能,延缓肾小球硬化和肾病综合征恶化的进程。
标签:肾病综合征;尿激酶;激素
肾病综合征(NS)是我国比较多发的肾脏疾患之一,临床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全身水肿和高血压、高血脂为主要症状。
目前主要以利尿、消除蛋白尿、激素及改善肾脏微循环等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肾病综合征患者常并发高凝状态,多伴有凝血及纤溶亢进,引起肾内微血栓形成,是促进肾小球硬化导致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
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保护肾功能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作用已经很明确,而目前有临床研究显示,尿激酶(UK)具有抗血栓、减轻肾间质纤维蛋白沉积和肾组织炎性细胞的浸润作用,可缓解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我们选择了2007年5月~2012年5月年我院收治的2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在采用常规激素基础上联合使用尿激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5月~2012年5月被确诊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35岁,分为治疗组(A组)20例和对照组(B组)20例。
两组患者均符合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并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糖尿病肾病等及其他有凝血功能异常和出血倾向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A 组患者在常规给予激素、利尿和支持对症治疗基础上,同时予以尿激酶10万U/d静脉滴注,持续10d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2~4个疗程。
对照组治疗方法同治疗组,但不使用尿激酶。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24 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肾功能、血肌酐等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0.05)。
治疗前后,A、B两组组内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 0.05)。
治疗结果见表1。
3 讨论
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水肿为其主要症状,常见的病理类型有膜性肾病、局灶阶段性硬化、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及部分微小病变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等。
肾脏的基本单位肾小球发生病理改变是肾病综合征引起临床症状的病因,肾小球是包裹在肾小囊中的一团球形的毛细血管网,其结构复杂独特。
自内向外分别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基底膜和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并由这些成分构成滤过屏障。
其中内皮细胞参与肾小球基底膜有关成分的合成与修复,在调控肾小球内凝血、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还可结合凝血因子Ⅸa、Ⅹa,合成与释放凝血因子Ⅷ;肾小球基底膜是肾小球毛细血管最重要的支撑物,并维持其完整性和一定的通透性;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表面的负电荷是构成肾小球滤过屏障完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局灶阶段性硬化、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脏病变重,肾功能损害进展较快[1-3]。
高凝状态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最为多见,常伴有高凝血症,易并发血栓,也是其肾功能损害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肾高凝血症的主要机制为大量蛋白从尿中流失,导致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壓下降,血管内水分转移至血管外,而使血液浓缩,加之利尿剂的使用,加重血液浓缩;免疫反应激活的凝血系统参与肾小球微血栓形成;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的滤过膜损伤以及基底膜负电荷的减少和消失,使肾小球通透性增加和蛋白漏出,尿蛋白丢失又促进并加重凝血障碍,形成恶性循环[4-7]。
目前认为免疫反应导致细胞因子释放紧密相关。
而细胞因子促进b-TG、5-HT释放。
b-TG是一种强烈的血小板激活剂,能促进血小板聚集,黏附血栓形成;而5-HT释放可以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免疫复合物沉着,肾小动脉收缩。
同时明显的高血脂症及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均能使血液呈高凝状态,且肾病综合征患者大量的蛋白尿引起低蛋白血症,致使血浆PLG 减少,肝脏代偿性合成a2-巨球蛋白及a2 -纤溶抑制物增加,使纤溶处于抑制状态,常使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血栓[2,5-8]。
尿激酶是一种从健康人尿中分离或从人肾组织培养中获得的一种酶蛋白,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溶栓治疗。
可以将纤溶酶原活化成纤溶酶从而参与降解细胞外基质,而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主要病理特点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伴有系膜基质增多。
细胞基质的过度积聚是肾间质纤维化的主要特征,中重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可合并有严重的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
因此尿激酶被认为可通过溶解血栓成分中的纤维蛋白,分解纤维蛋白原起到快速的纤溶作用,将新鲜血栓及其有机化物溶解清除,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9-13]。
我们的研究发现,在采用常规激素基础上联合使用尿激酶治疗肾病综合征,治疗组的尿蛋白、血肌酐以及血白蛋白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显示联合使用激素和尿激酶治疗可减轻肾病综合征患者尿蛋白的
排泄,我们分析认为,尿激酶与激素及激素联合应用,一方面可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增生性病变,同时又能抑制间质纤维化的进展,从而具有保护肾功能、改善预后的疗效,起到抑制免疫反应过程,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抑制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达到减少尿蛋白的排泄、延缓肾病综合征进展的效果。
因此,我们认为尿激酶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降低大量蛋白尿,减轻水肿,改善肾功能,延缓肾小球硬化和肾病综合征恶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郑法雷,刘玉春,等.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J]. 中华内科杂志,1993,32(2):131-134.
[2] 董德长,陈庆荣. 肾小球疾病中的高凝状态[J]. 中华内科杂志,1982,21(2):99.
[3] 李艳伟,夏天.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及其进展[J]. 医学综述,2009,15(16):133-135.
[4] Crassard I,Bousser M G.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J]. J Neuroophthalmol,2004,24:156.
[5] 许春玲. 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25(1):90.
[6] 任光阳,代垠. D-二聚体检测在尿激酶溶解血凝块体外实验中的应用[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8):231-235.
[7] 胡浩. 小剂量尿激酶在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5):61-62.
[8] 刘先蓉,余廷尤,沙朝辉. 肝素、尿激酶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 华西医学,1992,7(3):261.
[9] 南静. 尿激酶对肾病综合征病程的影响[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5):153615-153616.
[10] Afzal K,Bagga A,Menon S,et al. Treatment with mycophenolate mofetil and prednisolone for steroid2dependent nephrotic syndrome[J]. Pediatr Nephrol,2007,22(12):2059-2065.
[11] Ogita M,Hoshino J,Sogawa Y,et al. Mult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 with secondary AA renal amyloidosis,nephrotic syndrome and chronic renal failure,remission after high2dose melphalan and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J]. Clin Nephrol,2007,68(3):171-176.
[12] 王留記.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激素和坎地沙坦治疗中重型肾病综合征[J]. 临床医学,2010,30 (5):16-18.
[13] 严文华,严金玲.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治疗肾病综合征并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