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结合,呈现一席感观盛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听”结合,呈现一席感观盛宴!
——谈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实效
浙江省奉化市尚田镇中心小学周琼
内容提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
多媒体技术将视、听、声有机结合为一体,具有形象强、信息量大、资源广等特点,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在音乐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使音乐教学迈进更广阔的空间,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多媒体音乐教学视听结合
在人类进入电脑时代的今天,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不在是单一的口传身授,而是选择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视”、“听”的有机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和激发广大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音乐与计算机媒体有机结合,是艺术与科学融会的结晶,是感性与理性的互补,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对接。
它拓宽了音乐教学的渠道,给音乐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使音乐教学迈进更广阔的空间。
一、抽象与形象的转化。
音乐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再强,总不如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动手的效果好。
音频、动画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有趣,突破了课堂的小天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例如:音乐知识《小音符找家》一课,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do、re、mi、sol、la五个音的音准,并唱准音符。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我是这样设计的:在课件上出示一棵又高又大的音乐树,它是音符小鸟(do、re、mi、sol、la )的家。
小鸟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玩得真高兴,可是忘了哪个是它们的家了,怎么办呢?请小朋友来帮助它们找找家。
孩子们看大树上的调号(无升降号调),听音。
这是什么唱名的小鸟?听出来的小朋友,要站起来,唱一唱,做着小鸟飞的动作飞到大树旁,把听出来的音写到音乐树上,表示小鸟找到家了。
这样的设计使枯燥无味的音乐知识,一下子活了起来,深深地吸引了小朋友,他们的小耳朵听得多认真,他们的音准也提高了。
又如:在欣赏《彼得与狼》一课,仅仅“听”音乐,语言的描述是苍白的;如果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视觉的效应,教师适时进行启发想象,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音乐形象,就能更进一步领会故事中猫的馋嘴与狡猾,小鸟的机灵与活泼,鸭子的愚蠢与笨拙,狼的阴险与毒辣,彼得的机智与勇敢,老爷爷的善良与可亲等音乐形象。
这样,学生便能真正感受到交响童话音乐的艺术魅力。
可见,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可以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音响感知、情感体验、联想、理解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无不在学生对作品中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情感的分辨过程中完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但不意味着在教学中仅让学生反复听,这样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
从接受信息的角度来说,视觉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大。
采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欣赏教学,发挥其音、形、图、文并茂的优势,学生能很快地进入音乐中,
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
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
由此可见,现代电教媒体在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性。
二、营造美的氛围
在音乐教学中使用课件,创造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形象的意境,充分发挥“导”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美术课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方式教学,其效果是显著而又可靠的。
例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作品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爱美之心。
乐曲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利用音乐课件形象的描绘出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使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和浓郁的环境氛围中。
如果仅仅只是“听”是没有办法达到这种身临其境的效果的。
而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这首作品时,我根据乐曲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动画,画面中那灵动的小鸟、清澈的溪流以及各种可爱的动物们都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栩栩如生的原始森林中,结合乐曲学生的感受就更为真实。
三、多媒体与音乐游戏、舞蹈教学相结合
小学音乐课,不是只有唱歌教学、音乐知识教学、音乐欣赏教学,它还包括音乐游戏以及舞蹈(形体律动)等教学。
孩子天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
根据孩子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在音乐课中,运用多媒体加入适当的音乐游戏,把孩子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脚、动脑,在音乐世界里轻松,快乐的获取知识,受到美得熏陶。
每次律动前,我都会通过多媒体给学生介绍一些民族风情,习俗等。
例如《我是草原小牧民》的舞蹈编排部分,我就剪辑一些蒙古族人们载歌载舞的情景,然后再让学生模仿,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学起来也格外认真。
又如音乐游戏《小动物运动会》一课,在活动前,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资料《龟兔赛跑》,学生感受到音乐快慢与兔子、乌龟的联系。
然后,我将学生分成不同角色,戴上各种动物的头饰,让学生扮做大象、乌龟、青蛙、小兔、小猴、花猫。
裁判员发令后,小动物随音乐按节奏比赛。
如此一来,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节奏感增强了,表现能力也增强了。
在游戏中轻松获得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多媒体电脑用于音乐教学,虽然加大了我们的工作量,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它的运用却实实在在提高了音乐教学实效。
当然,电脑技术再先进,也只是一种协助教学的手段,它决不能取代老师。
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能把握好一个度,把多媒体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巧妙结合,促进学生音乐感知、审美和表现创造等能力,进一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