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群的建设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f4a44e5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d.png)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复杂多变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专业课程体系,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是以机械设计、材料加工、生产制造等技术为核心内容的学科领域,涵盖了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的全方位知识。
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强调跨学科融合、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要求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做出相应调整和改进。
本文将从新工科的特点、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发展趋势、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分析新工科的特点和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行业需求,为学生提供更为实用和前沿的知识技能培养。
通过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可以为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提供可行的方案和建议,促进专业课程的优化和更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
本研究旨在为推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提升,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2. 正文2.1 新工科的特点新工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跨学科融合:新工科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跨界合作,将工程学、计算机科学、设计艺术等领域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实践导向:传统的工科课程更加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新工科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项目实践、实习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3. 产业导向:新工科强调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和挑战,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实验班创新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实验班创新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88890c9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e.png)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实验班创新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许多高校纷纷设立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实验班。
这些实验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下面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实验班的建设和实践进行探讨。
一、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实验班中,教学团队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优秀的团队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建设一个积极向上、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学团队是非常必要的。
团队建设首先需要具备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这些老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和创新意识。
他们应该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案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指导和经验分享,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潜力。
在团队建设中,还需要有一整套完善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创新实验班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时代需求和学生兴趣。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任务和研究任务,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团队建设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师生沟通和协作能力。
老师需要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而学生也应该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主动参与到教学和科研中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实验班建设的不断完善和进步。
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实验班的建设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而实践环节却往往被忽略。
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121d651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74.png)
摘要:文章以滨州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例,探讨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體系的构建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新路径,为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奠定了一定基础。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体系Abstract: Taking the revision of the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 of Binzhou University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ining target,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actice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new path for new-founded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 These establish the foundation to realize the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development of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system.Keywords: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 automation; curriculum system前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带来了高等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和办学特色等方面的多样性,《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22]7号)中明确提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为驱动,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构建起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介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0402f71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a.png)
二年级课程
工业自动化
机械动力学
介绍工业自动化技术和设备,包 括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系统等。
学习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力学 性质,分析和设计机械系统。
制造工艺学
了解常用的制造工艺,包括铸造、 锻造、加工和焊接等。
三年级课程
1 机械设计
深入学习机械设计的原理 和方法,进行机械零部件 和系统的设计。
结论和总结
全面发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 业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创 新能力。
实践导向
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为行业需求提供适应的人才。
前沿技术
关注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 等前沿领域的发展,培养未 来工程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 介绍
通过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我们旨在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 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
1 技术全面
全面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
2 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 团队合作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能够在跨学科环境中合作。
课程体系介绍
核心课程
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 原理、制造工艺基础等。
专业选修课
提供各种机械设计、制造和自 动化领域的选修课程。
实践课程
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包 括实验、设计和项目完成等。
一年级课程
1
数学基础
数学基础课程为学生提供数学知识的基础,以便在后续课程中应用。
2
工程图学
学习工程图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图纸的表示方法和应用。
2 机器人技术
介绍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 技术,包括运动控制和感 知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群建设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群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3ac7d905844769eae009ed1b.png)
于以工科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 课程群建设是其重要的基础建设之
一
系。 主要模块包括 : 基本素质与能力
专业基础能力模块 ; 电气工程 长极 ,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 模块 ;
。
当前 , 很多应用型工科院校的课
程 群建设 还 处在起 步 阶段 ,课 程群 建 设 的概念 、 内容 、 法及 体 系构建 方 没 有统 一 的标准 ,一 定程 度上 影 响
关键 词 : 械设 计制 造 及 其 自动 化 : 机 应
《 国家西部大开发“ 十一五” 规划》 中
提 出 的三个 重点 发展 经济 区之一 的
结合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 群 的任职要求 , 优化课程结构 , 充分吸 纳新技术 、 新工艺 、 新方 法 , 形成实
“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设 , 将
( ) 一 理论 教 学体 系
中图分类号 : 1 , 文献标识码 : G7 23 A
根据 上述专 业建设 的指 导思 想, 建立以岗位技术应用 能力和素
课 程群 指 同一学科 内服务 于 同
一
济发展空间布局 ,重点发展高技术
专业 或不 同专 业 的系列 课程 l对 l I ,
装备制造工业 、 航空航天工业 、 现代 质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式理论教学体
材力 一
基础知识 l
英
计算机基础 一
机
l 专业基础 l
l 电气基础 l I 专业方向 l l 扩展知识
传
成 立 专 业 课程 群 建 设 团队 : 由专 业 带 头人 、 干教 师 、 工 程 骨 企业
大学 语文 国防教育一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c6003a4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6.png)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在新工科教育模式下的重要课程体系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而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行业的需求,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背景介绍中,我们将探讨传统机械设计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比如课程设置滞后、教学方式单一等方面的挑战。
同时也将介绍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以及急需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迫切性。
通过深入分析背景介绍,可以更好地了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为接下来的正文部分提供了重要的背景知识和理论支撑。
1.2 研究意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意义在于推动新工科教育模式的发展,适应未来工业发展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建设符合时代潮流与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可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工业生产的人才。
这些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同时具备自主学习和持续创新的能力。
而建设科学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则是培养这样人才的基础和关键。
研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还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通过引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研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价值。
1.3 发展现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教育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样本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498f874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7.png)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与基本1.人才需求分析(1)政策导向、提供契机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文献中,明确了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目的:到,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大型装备制造公司集团,增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能力,基本满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领域及国防建设需要。
滨海新区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此外,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动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关于问题意见》,这些都为该专业及专业群人才需求提供了辽阔空间和契机。
(2)行业发展状况机械行业是国家战略性、基本性行业,是国内重要支柱产业,机械工业增长值占GDP比重接近6%,达到7%。
机械工业总产值与GDP比值持续提高,由0.21提高到0.31,专家预测通过将来五年发展,比值将提高到0.4以上。
《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提出,将发电、输变电、石化、煤化工、薄板连轧、煤综采、造船、铁路与轨道交通、环保、工程机械、自控和精密仪器、数控机床、纺机、农机、IT设备、飞机作为重点发展16大领域。
这一举措为装备制造业将来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的,也为机械行业带来更新更辽阔发展机遇。
世界制造业转移,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工厂。
在将来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规模、产品技术、质量等都将得到大幅提高,国产机械产品国际竞争力将增强,逐渐代替进口,并加速出口,应当说将来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发展最佳时期。
从区域产业经济看,滨海新区开发和建设为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步入更高领域提供了难得机遇,同步还带动了新科技产业形成和发展。
滨海新区被赋予这样定位: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成国内北方对外开放门户、高水平当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渐成为经济繁华、社会和谐、环境优美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滨海新区将形成“五个标志区”:改革创新先导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汇集区、国际物流集散区、各类人才创业区、宜居生态新城区。
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课程建设——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课程建设——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1447e33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63.png)
2.2专业群的组建对接宝鸡机床厂的数控机床制造以及数控机床在汽车制造、石油机械装备制造领域应用的产业高端,聚焦数控机床制造及应用产业中零部件设计、加工、检测、装配,以及机床和柔性产线的维修、维护、服务管理等核心流程,分析归纳了“设计-制造(加工-检测-装配)-维修-服务”的全流程产业链。
依托我院制造类专业对接产业布局的传统优势,选择机床制造专业基础相同、产业链各环节技术图1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产业链示意图关键装备智能制造装备集成智能制造装备应用自动化装备(如机器人、数控机床等设备)工业信息化(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物联网(传感器、以太网、RFID 等)智能检测装置;AGV 小车等。
自动化生产线;柔性制造单元;立体仓库;无人化工厂;单件小批量生产:个性化定制;单件大批量生产:打磨、涂装、基础零部件的冷加工等;多品种小批量生产;3C 、汽车零部件及装配等;多品种大批量生产;家电行业的生产等。
各专业形成深度融合。
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围绕“设最后到拓展[6]。
按照岗位能力目标要求,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图2实训教学体系框架专业协调机床关键零部件综合能力提升专项技能训练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数控技术机械制造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机电维修电气自动化零件整机运维设计加工检测装配维修+服务数字化设计仿真中心机加工基础训练中心精密加工中心数字化检测中心装配与系统集成中心机电设备维修服务中心数字化三维造型设计实训室数字化工艺设计及仿真实训室钳工装配实训室普通工种轮换实训室数控机床操作实训室高速精密加工实训室多轴精密加工实训室柔性生产线实训室现代测量实训室传感器应用技术实训室智能制造生产线仿真实训室控制技术实训室机床装配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室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室柔性制造单元调试与维修实训室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落地主要靠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紧跟产业发展,结合最新信息技术,采用活页式教材等方式保证教学质量。
4.1活页式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活页式教材式设计的目的在于将以能力培养为载体的课程体系裂解为小模块。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与教学论体系构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与教学论体系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20ccb21c0b4e767f5acfce89.png)
职业技术教育
VOCAT ONAL AND T I ECHNI CAL EDUC I AT ON
No 8 2 0 . , 01
Vo.1 1 3
Ge e a . 0 n r lNo6 6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 自动化专业课程与 教学论体系构建
中 图分 类 号
一
、
问题 的提 出
程 群与课 程群 之间 的设 置既有 缺 乏联系 的现象 , 又有课程 内容交叉
的设计 没有从 课程 与专业教学 论 的角度进行科学论证与设计 ; 二是 系没有很 好地 与专业培 养方案 中 的人 才培养 目标相衔接 。因此 , 本
截至20 年6 ,我 国有本 科 09 月 院校70 ( 2 所 不含 民办 )其 中开 设 ,
二 、 法 、 法 、 学 目标 与 成某 种智 慧任 务 或身体 协调 任务 成 , 教 学 教 才能更好 地完成任务。 教 学 内容 “ 体 化 ” 计 依 据 及 一 设 内涵
的能力 ” 。
道德包括 主观 和客观两方面 。
三 、 学 内容 与 教 学 方 法 新 教 体 系的设计 思 路
按 照教育部《 普通 高等学 校本
机 自动化 专业 的人才 培养 目
标是机 械设 计制 造领 域 的高级 工
客观方 面是社 会对其成员 的要求 ,
如道 德理想 、 德标 准 、 道 道德 规范
程技术 人才 , 属于高等工程教 育范 等 ; 主观方 面是社会 成员的道德实 畴。 根据高等教育教学办学经验可 践 , 包括道德 意识 、 道德信念 、 道德
培养 中“ 只见树木 , 不见森林” 的后 文从 教 师的教 法与学生 学法两 个 果 ,严重影响了人 才培养 质量 ; 三 视角 , 将应用型本科 院校机 自动化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be2da59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7.png)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随着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广和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不断变革和创新的要求日益迫切,重新思考和设计课程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如何建设。
在新工科教育理念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
而在新工科背景下,学生还需要掌握跨学科的知识,具备跨界合作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使其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也需要更多地关注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等新技术的教育与培养。
课程体系建设需要更加贴近行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1. 探索跨学科融合的课程设置在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需要融合更多的跨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可以探索加入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跨学科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可以开设智能制造技术、数据分析与挖掘、机器学习在制造中的应用等课程,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前沿知识和技能。
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需要在课程体系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
可以通过开设实践课程、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工程项目,锻炼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实践项目,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项目,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强化创新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1. 与产业对接,了解行业需求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之初,需要与产业对接,了解行业需求,深入了解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明确学生所需掌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7cc4e0bb84ae45c3a358c45.p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Parts0引言现阶段,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机械制造逐渐成为了支柱产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将成为现在人才市场上最缺的一线技术人才,所以,健全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同时符合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实际情况的教学课程体系,意义非凡,这一体系将十分有助于实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构建科学高效且切合实际的教学课程体系,对于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乃至中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而言,都迫在眉睫。
1不利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的几个因素1.1学制太短,不利于专业技能培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所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就业的范围也很大,主要的工作岗位是制造业的生产一线,是集仪、电、机及电脑技术为一体的宽口径专业。
要想在三、五年的时间内就培养出既懂自动化技术,又对电气、机械十分了解的高端综合型人才,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因为时间太紧迫。
要想让毕业生成为高端综合型技术人才,必须要锻炼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1.2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的设备和教师力量欠缺对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而言,课程体系的科学合理与否对教学实效性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在调研了该专业的知识、技术、素质、能力等方面的市场需求之后,依照能力进价规律,将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公共基础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这些课程是培养学生们最基础的技术能力;二是,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这些课程是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技术核心能力和思维拓展的能力;三是,其他的教育活动课,这些课程是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在这些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遵循理论实践一体化原则,这样就对设备的更新速度要求很高,但是,校内的实训条件满足不了这一需求,另外,相关的师资力量也不足。
1.3校企联合的深度不够中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综合型技术人才,这一任务十分艰巨,所以说,让教学与实践生产相融合,切实加大校企联合的合作力度,是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措施,能够为毕业生的职业生涯打好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也能为综合型技术人才的个人发展提供条件,要鼓励那些有完善个人发展意向的毕业生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帮助他们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校企之间要建立健全合作相关的管理、考评制度,让毕业生的实习质量得以保证。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21e8450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60.png)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随着新工科的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高校中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作为未来工程师的培养重点,这一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这一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探讨,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展开分析,为相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们来看一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目标。
这一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体系的建设应当紧密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设计,以确保学生在学业期间能够全面发展自身的专业素养。
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部分。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当充分考虑到专业发展的趋势和市场需求,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等。
在基础课程中,应当包括数学、物理、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等相关课程,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应当包括机械设计原理、机械制造工艺、自动控制原理、机械制图与CAD等相关课程,以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选修课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设置一些专业方向课程,如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等课程,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
除了课程设置外,课程内容的设计也是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内容设计中,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
在机械设计课程中,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外,应当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设计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机械制造工艺课程中,应当注重工艺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加工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应当注重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培养他们的自动化技术应用能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8d24ed0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0.png)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进步,尤其是机械设计制造领域。
随着机械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第一部分:专业概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掌握相关的设计、制造、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将掌握从产品设计到制造流程的全过程,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专业课程设置为适应现代工业的需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置了多门关键课程。
例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将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同时,机械制造工艺与工装课程将使学生了解各种机械加工方法和工艺流程,培养学生的制造工艺设计与工装设计能力。
此外,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数控技术、机械电子技术等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部分:实践教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等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中,并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四部分:实训基地建设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实训基地是非常重要的。
实训基地可以提供先进的设备和工具,模拟真实的工业生产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
在实训基地中,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第五部分:师资队伍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学校应该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同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
此外,学校还应该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推动学术和实践的深入结合,为专业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
结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设是适应时代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课组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课组课程体系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1133e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18.png)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课组课程体系现状分析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为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支撑。
当前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课程体系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现状分析和改进。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够完善。
目前,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工程实践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和控制理论等,但在实践课程和拓展课程的设置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工程实践课程应当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实验、数控机床实验和自动化设备调试等,但实际上很多高校的机械工程专业缺乏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技能上存在欠缺。
专业拓展课程应当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制造等内容,但目前很多学校对拓展课程的设置比较模糊,不能满足学生对新兴领域的需求。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待改进。
传统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课程教学以理论讲解为主,缺乏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的环节。
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难以真正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有必要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引入虚拟实验技术和模拟仿真技术,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随着智能制造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和自动化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一些学校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课程体系没有及时跟进行业发展的趋势,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机械工程专业应当与行业密切合作,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课程体系需要进行现状分析和改进。
需要完善课程设置,强化实践和拓展环节。
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
需要与行业密切合作,调整课程内容和方法,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
通过这些改进,可以提高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培养具备创新能力、适应行业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特色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特色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873e589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2.p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arts0引言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特色专业当中,因为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都为应用型人才,而这些工科院校其应用型课程群建设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并没有完全的统一课程群建设过程中有关的内容概念方法以及构建标准,而这些并不统一的标准就会对于整个课程群建设的这种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
因此本文探讨了一部分工科院校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特色专业有关课程群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实践,而为有关人员提供指导思想。
1在课程群建设过程中需要遵从的指导相比于欧美等发展水平较强的机械制造业而言,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说机床仅有不到2%的数控化率,该值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又因为我国现有的基建设备虽然配备了但是却没有得以充分的应用,同时又因为市场的需求,我国缺乏一些熟练的掌握了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等方面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比如说根据西北地区对人才梯度的统计数据而言,在西北地区在岗人数当中拥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不足40%,更不用说一些能够熟练的掌握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的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了。
而正因为复合型人才极度短缺的前提条件之下,我国各大高校在培养人才以及其自动化设计方向而言,在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群的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这一部分区域当中经济发展状况对于实际人才培养的需求,并且根据该区域当中经济的实际发展趋势以及实际发展需求而对学生学习内容进行调整,从而更为科学合理的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并且做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的构建。
2课程群建设包含的主要内容在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课程群建设过程中必须根据本学科领域以及在岗职位的实际认知要求,对于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调整及优化,确保课程结构他们毕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快速进入市场中进行就业。
并且还必须将新出现的先进的技术工艺及方法都融入到课程群建设过程中,从而提高整个课堂的实践性以及理论性,确保课程体系以及课程内容具备着较高的技术含量,从而打造出富有专业特色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群。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精品课程群的建设和创新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精品课程群的建设和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3faf8220b14e852459fb5777.png)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精品课程群的建设和创新作者:于瑛瑛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21期于瑛瑛(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山东烟台 265500)摘要:以就业岗位群为导向建立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精品课程群,融入了最新的资源库和微资源的理念,使精品课程群面向的群体更加广泛,使学习者学习起来更加方便灵活。
关键词:精品课程群建设创新资源库微资源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207-01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是综合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结合最紧密的机、电两大方面内容,具有实用能力强,应用广泛的特点,是企业中岗位需求量最大、最容易就业的专业。
我院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自创建以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践行德育为先,铸就技术品质”的办学理念,在“学院汽车生产专业群”的辐射引领和“机电系数控技术专业群”的带动下,以“知岗”→“贴岗”→“顶岗”为特征的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到教学改革过程和专业建设中,培养了大批从事“机电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机械设备的装配、维护维修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弥补了烟台地区以汽车生产为龙头的制造业人才需求缺口,为各个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和实习生。
1 精品课程群的建设课程群就是把具有相关性或一定目的的不同课程编排到一起,组成一个"群",进行系统地学习和教授,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不重复,同时知识点之间存在相对独立性和离散性,并且关系亲和,实践实训环节或技能培养环节是连贯、递进的。
根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校企共同深入研究,根据岗位需求,将本专业分为机械制造与电气维修两个培养方向,围绕电气维修方向专业岗位核心能力的需求和课程群的建设要求,把《机电设备电工电子技术》、《机电设备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设备可编程控制》、《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五门课程组建为机电设备电气维修系列课程群。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及专业群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7ab7cd472b160b4e767fcff6.png)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建设顾问组:周胜扬州职业大学校长、博士、教授林道立扬州职业大学副校长、教授褚结扬州职业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周骥平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扬州市工程学会理事长建设组负责人:组长游文明(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副组长姚海滨(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潘红卫(江苏金方圆集团总经理总工程师)建设组成员:游文明姚海滨潘红卫宋晓英周益军周军冯晓九张平宋正强王家禾胡林岚周德卿王东(江苏牧羊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仲太生(扬州扬力集团技术副总经理)协议共建单位:扬州市维扬区科技局、扬州市机械工程学会江苏一重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扬州金叶水箱有限公司扬州元辰汽配有限公司、扬州恒旺五金机械有限公司扬州鼎隆机械有限公司、扬州秋源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目录一、建设基础 (4)(一)社会需求 (4)1.行业背景 (4)2.区域背景 (4)(二)专业定位 (4)(三)岗位需求分析及岗位能力分析 (5)1.岗位需求分析 (5)2.岗位能力调查分析 (6)(四)专业现状 (6)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渐趋成熟 (7)2.课程改革和建设卓有成效 (8)3.教学团队建设层次高 (9)4.实验实习资源丰富 (9)二、建设目标 (13)(一)总体建设目标 (13)(二)具体建设目标 (13)1.人才培养目标 (13)2.专业建设目标 (13)3.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 (14)4.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有进一步拓展 (14)5.区域经济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15)6.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15)三、建设内容 (16)(一)“三对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6)1.强力推进专业与企业深度对接 (16)2.强力推进学生与岗位深度对接 (17)3.强力推进团队与项目的深度对接 (18)(二)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19)1.构建基于机械加工过程的课程体系 (19)2.核心课程建设 (24)(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型教学团队建设 (29)1.专业带头人培养 (29)2.专业骨干教师培养 (29)3.兼职教师聘用 (30)4.“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30)(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30)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30)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32)3.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32)4.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及经费预算 (33)(五)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34)(六)区域服务能力建设 (34)四、项目资金预算、建设进度表及绩效考核指标 (36)五、预期效果 (50)(一)“专业对接企业、团队对接项目、学生对接岗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度高,实现校企深度对接 (50)(二)实现“引企入校”,创新校企组合新模式 (50)(三)以机械加工过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 (50)(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50)(五)校内外实训条件进一步改善 (51)(六)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51)六、保障措施 (52)(一)组织保障 (52)(二)人员保障 (52)(三)经费保障 (52)(四)政策保障 (52)一、建设基础(一)社会需求1.行业背景机械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我国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基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实验班创新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实验班创新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e9b6409a2b160b4e777fcfc4.png)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实验班创新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创新实验班是用于探索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途径的实验性班级。
着力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的专业素养、职业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基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创新实验班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能够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保证创新实验班有一支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积极热心的师资队伍为学生从事创新创业实践和竞赛提供指导。
二、创新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及内容(一)创新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将创新实验班的学生培养成在机械设计、工业自动化、运动控制或者相关领域中的某一方向有专长的一专多能型人才。
使创新实验班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有质的飞跃,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需求,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或者自主创办新型企业。
(二)创新教学团队建设内容(1)多元化、多渠道的实验班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成为科研助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及大创项目;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和产品研发。
(2)实验班课程体系的完善与跨领域课程群的建设。
依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搭建技术主方向,建设配套的资源和平台,重点关注学生知识的持续发展能力,重视人才多元性和跨专业合作的可能;同时致力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创新与专业的深度融合,并且倡导以学习为中心的育人理念。
创新实验班的课程群主要包括基础及学习能力培养模块、创新基础能力模块、创新及专业能力模块、创新及专业能力模块:辅自动化发展方向、创新及专业能力模块:辅运动控制发展方向、领域实践模块。
(3)教材建设和视频课、微课建设。
教学团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所设置的三个培养方向,分成机械设计、工业自动化、运动控制三个小组,分别负责各方向的教材建设,首先完成校本教材2-3门,在此基础上经过2-3轮的使用,对校本教材进行修改和完善,正式出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与教学论体系构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与教学论体系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3e54b376b0717fd5370cdc87.png)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与教学论体系构建直至今天,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应加强探索,使我国职业教育中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教育可以逐渐趋向成熟。
一、教法、学法“一体化”教学实践体系的设计依据与内涵機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存在的意义在于可以给行业领域提供优质的人才,这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
以目前高等工程教育的办学经验来看,要想实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教学内容目标的贯彻落实,可以从知识、能力、道德三个方面入手。
世界经合组织(OECD)将知识划分两类: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指被教师要求以记忆为主的知识,隐性知识指被要求弄懂的基本原理、概念为主的知识。
教法、学法“一体化”教学实践体系的设计依据更多是对隐性知识内容的应用。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最主要因素,其指在一定的基础上按某种操作程序来完成任务的能力。
道德从主观的方面来说,针对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与学校环境;客观的方面来说,其比较强调整体性,指一个社会对社会里所有成员有一个统一的道德标准。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科的分类根据教育部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科专业的划分,主要有四个专业性课程:产品设计课群、先进制造技术课群、动力学控技术课群、电子电气技术课群,其中不同的课群类型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不尽相同(见下表)。
不同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课群类型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强弱三、教法、学法“一体化”教学实践体系的构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科教法、学法“一体化”教学实践体系的构建主要的方式为知识目标的传授、能力目标的培养及道德养成目标的培养,在对这三个构建标准具体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应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进行实践。
教师的“教”从如何实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科“一体化”教学入手;学生的“学”指针对于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学生应该以怎样的一个形式适应教师,以及如何更加有效地学习知识。
(一)知识目标的传授针对知识目标的传授来讲,以教师的教法而言,应做到两个方面:第一,完成基础性的知识目标传授,主要流程为:(1)对课前学习内容进行检查与评价;(2)在正式的课堂上,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技 术领域和职业 岗位 ( 群) 的任职要 求 , 优 化 课 程 结 构 , 充分 吸纳新技术 、 新工艺 、 新方法 , 形成 实践性强 、 现 代 技 术 含 量 高 的 课 程 体 系 和 课 程 内容 。 打 造 特 色课 程 群 。 ( 一) 理 论教学体 系。根据 上述专业建设 的指导 思想 , 建 设 以 岗 位 技 术 应 用 能 力 和 素 质 培 养 为 主 线 的 模 块 式 理 论 教 学 体 系 。主 要 模 块 包 括 : 基本素质与能力模块 : 专 业 基 础 能 力 模块; 电气工 程基 础模块 ; 专 业 方 向模 块 ; 扩 展知识 、 综 合 能
2 0 1 5 年 第 1 4 期考 试 周 千 u
谈 机 械 设 计 制 造 及 其 自动 化 专 业 课 程 群 的 建 设
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淮海技师学院 , 江 苏 宿迁 2 2 3 8 0 0 )
摘 要 : 在 工 科 类 院 校 机 械 设 计 制 造 及 其 自动 化 专 业 建 设 中, 根 据 应 用 型人 才 在 知 识 结 构 上 具有 “ 知 识 面较 宽 。 基 础 较 扎 实, 应用性较强” 的特点 , 构 建 目标 明确 、 逻 辑 性 强 的 平 台与 模 块 化 相 结 合 的理 论 教 学 体 系, 突 出人 才培 养 整体 性 、 针 对 性 和 适 应 性 的 专业 实践 教 学 体 系 , 以及 强 调 学 生 基 本 素 质培 养 的素 质 教 育 教 学 体 系 , 通过整合 、 优化 , 形 成 专业 课 程 群 。在 课 程群 建设 中 .
能 力 和较 高 的综 合 素 质 。 二、 课 程 群 建 设 的基 本 内容
、
一
。
面 的复 合 型 人 才 极 其 匮 乏 是 主要 原 因之 一 。 以 苏北 地 区 为 例 , 目前 在 岗人 员 中 , 专 科 学 历 的不 足4 0 %. 本科 及 本 科 以上 学 历 的技 术 人 员 不 足8 %, 机 械 设 计 制 造 及 自动 化 方 面 的 复 合 型工 程技术人员更缺乏。 在 人 才 培 养 及 专业 方 向上 . 机 械设 计 制 造 及 其 自动 化 专 业 建 设 更 要 充 分 考 虑 区域 经 济 对 人 才 培 养 的需 倍, 年增长率达3 O %。 2 0 o 6 年 中 国 光纤 需 求 量仅 占全 球 的 2 5 % 左右 , 至2 0 1 2 年, 这 一 市 场份 额 已 超 过 了 5 O %。 光 缆 总 体 技 术 水平 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 主要 企 业 的 主 要 产 品指 标 领 先 国 际 先进水平 , 产品种类规格基本齐全 ( 海 底越洋光缆尚差 ) 。 4 . 概 念 与其 背景 相联 系。 每 一 学 科 与每 一 门 课 程 都 具 有 相 应 的 概 念 和 理 论 。其 中 一 些 现 象 的 发 现 、 一些 概念的提 出 有其历史 背景和条件 。在光通信 , 特 别 是 光 孤 子 通 信 属 于 这 类, 孤子这个 名词 首先是 在流体 力学 中提 出的 。 其 概 念 可 以追 溯 到 1 8 4 4 年 英 国工 程 师 s 0 c t t R u s s e l 在《 波动论 》 中 记 录 的 段于1 8 3 4 年8 月在爱 丁堡一 戈拉 斯高运 河上 的一 次经历 。 讲授 该 内容时 , 我们 抓住其 独特 的历史 , 回 顾 一 下 当 年 的 发 现, 活跃课堂气氛 , 形 象 准确 地 理 解 概 念 。
做 好 课 程 体 系 开发 、 课程建设 、 教材建设和专业研究等工作。 关 键 词 :机械 设 计制 造 及 其 自动 化 课 程群 理 论 教 学体 系 实践 教 学 体 系
课 程 群 指 同一 学 科 内服 务 于 同一 专 业 或 不 同专 业 的 系 列 课程 , 对于以工科为主的应用型院校 , 课 程 群建 设 是 其 重 要 的 基 础 建设 之一 。 当前 , 很 多 应 用 型 工科 院校 的课 程 群 建 设 还 处 在起 步 阶 段 , 课 程 群 建 设 的概 念 、 内容 、 方 法 及 体 系 构 建 没 有 统一 标 准 , 一 定 程 度 上 影 响 了课 程 群 建 设 的 质 量 。 宿 迁 淮 海 技 师 学 院 以机 械 设 计 制 造 及 其 自动 化 专 业 的相 关 课 程 和课 程 群 建设 为切 入 点 进 行 了课 程 群 建设 的 实践 。 课 程 群 建 设 的 指导 思想 目前 我 国机 械 制 造 工 业 同世 界 先 进 水 平 相 比还 有 一 定差 距 , 机 床的数控化 率不到2 %. 仅 为 发 达 工 业 国 家 的 十 几 分 之 而且 , 现 有 设 备 未 能 充分 利 用 , 机 械设 计 、 制 造 及 自动 化方
一
求 , 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 向, 根据 经 济 发 展 需 求 设 置 专
业, 调整专业方 向, 合 理 调 整培 养 目标 、 课 程 体 系 和教 学 内 容 由 于科 学技 术 的 高度 综 合 和 分 化 ,现 代 机 械 制 造 工 业 随 之 发 生 深刻 变 化 。一 方 面 为满 足新 的科 学技 术 的 发 展 和 人 民群 众 不 断提 高 的物 质 文 化 需 要 , 各 类 专 门机 械 不 断 推 出 , 另 一 方 面 机 械工 业 的发 展 越 来 越 多 地 依 赖 信 息 技 术 、新 材 料 和 新 工 艺 的 支持 。这 就 决 定 了机 械 类 应 用 型人 才 必须 具 备 扎 实 的 基 本
或 设 计 中 的 系统 _ 6 _ 。 很 多情 况 下 。 因 受 到 实验 条件 限制 。 光 纤 通 信 中经 实 际 操 作 , 用 实验 结 果 证 实 和 分 析 的 内容 有 限 。此 时 , 我 们 可 以学 习和 利 用 仿 真 技 术 , 主要 是 利 用 一些 光纤 通 信 领 域功 能较强的模拟软件设 计光纤 通信器件 和光纤通信 系统 。 对 光 纤 通 信 网络 的模 拟 ,参 数 调 整 和结 果 分 析加 深对 实 际 通 信 网络 的 了解 , 分析 其 存 在 的 问题 。 提 出解 决方 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