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外语教学中学习者的自主性及其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外语教学中学习者的自主性及其培养
摘要:外语教学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取代传统的模式,将课堂教学的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这就意味着要增强学习者自主性。
本文简要介绍了学习者自主性的定义,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自主性。
这对于外语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正确认识和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自主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者外语教学
1 引言
近三十年来,伴随着外语教学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将课堂教学的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促进学习者自主性已成为外语教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自主学习进入语言学习领域,始于“欧洲议会的现代语言工程”(Holec,1981)所建立的自主学习中心(self-access language learning centers)。
目的是给成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Benson,2001)。
国外大量的学术研究(Holec 1981;Dickinson 1987;Little 1991;Benson&V oller1997;Pemberton 1996;Cotterall&Crabbe 1999. 参阅魏玉燕,2002)探讨教师与学习者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以促进独立、负责的学习和教学。
在我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也开始关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者自主性(如华维芬2001,2003;魏玉燕2002;王笃勤2002;王秀文和杨跃2003)。
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2003》中,也已明确把“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之一。
本文拟介绍学习者自主性的定义,探究其影响因素以及就如何培养学习者自主性提出几点建议。
2 学习者自主性及其影响因素
2.1学习者自主性的概念及其特征
关于学习者自主性,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
学习者自主性这一概念,除了learner autonomy和autonomous learning之外,还有许多别的称法。
如独立学习(independent learning),自学(self-access learning),自我导学(self-directed learning),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等。
Holec(1981)把学习者自主性叙述为“(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
Little(1990)认为,自主性主要是指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心理联系。
Kenny(1993)把自主性界定为一种学习自由,一种发展个性的机会。
Dickinson(1987)认为学习者自主性就是“学习者负责与自己学习行为相关的所有决策及执行决策时的一种情境”(Gardner&Miller,2002)。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研究者中有人强调自主性是一种能力,有人认为自主性是一种行为,还有人把自主性看作一种情境。
但所有的研究者都强调自主学习要以
学习者为中心。
Rathbone(1971,引自Thanasoulas,2000)对自主学习者作了如下描述:
自主学习者是意义的自我激活器,是学习者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积极行动者。
他不只是事件发生的被动承受者,而是通过自己的意志促使事件发生。
学习就是学习者对世界自我创新反应的结果。
自主学习者的特征是:学习者自己确立目标,自己选择学习材料,安排学习进度,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自己的学习结果(Hedge,2002)。
然而,“成为一个完全的自主学习者只是一种理想”(Nunan,1997;参阅Gardner&Miller,2002)。
学习者自主的程度,与学习者的个性,理想,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等有关。
2.2影响学习者自主性的因素
学习者自主性并非一种信念,也非个人的品质。
它与学习策略、学习动机等因素有关。
因此,虽说每个人都具有很大的学习自主性潜力,但我们不能否认,学习自主性是因人而异的。
同时,它也会受到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因此,为了更深入了解学习者自主性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影响因素有所了解。
2.2.1学习动机
外语教学界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动机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和外语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
根据Gardner和Lambert的分类,动机可分为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
受工具型动机驱使的外语学习者,把外语视为他们找到一份好工作或得到某种证书的一种方式,而受融合型动机驱使的学习者,则对目的语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希望与之交流或接近并最终成为其中的一员。
受不同动机的驱使,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
2.2.2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促成学习的实际活动与技能,任何学习者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采用自己喜爱的学习策略,外语策略的训练,对外语学习有一定地效果(Brown 2004)。
因此,我们建议学习者使用更有效的学习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自由,这也就意味着提倡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常用的学习策略有认知策略和无认知策略,前者直接操纵信息输入,利用重复、记笔记、查阅资料、翻译、归纳、推理、转化等方式,而后者是指用来计划、监控和评估学习活动的技能,常用的方式由先行组织材料、自我监控、自我评估等。
2.2.3学习者的外语学习能力
学习者的外语学习能力存在很大差异,首先,由于学习者掌握语言知识的原有程度不同,在接受和汲取新知识时,会产生很大的差别,在有的学生还没有掌握原有知识的情况下就大量地灌输新的语言知识,只能使其自主学习能力降低,造成学
习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失调,因此,学习者的语言知识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
其次,学习者的技能掌握程度也会影响学习者的自主能力,例如有的学习者擅长听说,在语言交际上略胜一筹,有的则擅长阅读,忽视学习者的能力差异而采用统一的教材、教法、进度、无疑将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导致外语学习的低效率。
3 如何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自主性
3.1确立自主学习是教育目标的理念
教师和学生首先要明确自主学习是我国外语教育目标之一,认识到只有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观念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学会了自主学习,就奠定了终身学习的基础,也就掌握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2转变教学观念,转换教师角色
传统的外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少有语言实践的机会,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抑制,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下放“权力”,给学生以充分展示的自由和机会,以一个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身份加入,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3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动态的过程,而不是对知识的机械消化,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理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主学习,他与传统的教师依赖型学习有什么不同,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习者本人,应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学会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
教师可通过调查问卷、与学习者一对一面谈、让学生记日记或笔记的形式,指导、改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采取积极态度对待学习,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另外,也可通过一系列诸如“如何学习外语”“英语是教会的还是学会的”主题活动,逐步增强学生资助学习的主体意识。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4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正确的学习策略
动机是一切行动的原动力,自主学习是建立在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基础上的学习行为,因此更要注意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
在教学中,(1)通过创设情境,诱导心境,改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加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使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建立联系,从而激发学习者学习新知识的强烈动机;(3)教师应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通过榜样示范,言语的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皮连生,2003)。
学习策略的培养的重点是鼓励学生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使用策略,学
习者要选择适合自己学习风格的策略。
教师布置任务时,可要求学生汇报完成任务时的思维过程。
通过这种反省式的方法不仅能反馈学习者活动过程中使用的策略,而且在叙述过程中,学习者也提高了对自己所采用的学习策略的认识,以此来评估所选策略的可行性,实现程度,从而为下一步学习筛选出更好的学习策略。
3.5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使外语教学环境从课堂走到了课外,语言实验设备,多媒体教学,网络学习等形式,为学习者提供了自由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和环境,客观上也起到了培养学习者自主性的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者自主性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是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只有坚持学习自主性,学习者才能从“学会”转变到“会学”,才能接受终身教育,真正成为适应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Benson, P & V oller, P(ed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 Harlow: Longman, 1997.
[2]Brown, 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3rd edi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2004.
[3]Gardne, D.& Miller, L. 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4]Hedge, T.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5]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 Pergramon Press, 1981.
[6]华维芬.自主学习中心——一种新型的语言学习环境[J].外语界,2001(5):41-45.
[7]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
[8]王笃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2(5):17-28.
[9]王秀文,杨跃.“搭配和自主性语言学习[J].外语界,2003(5):61-64.
[10]魏玉燕.“促进学习者自主性:外语教学新概念[J].外语界,2002(3):8-14.
[11]肖飞.“学习自主性及如何培养语言学习自主性[J].外语界,2002(6):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