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天柱山旅游业发展之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天柱山旅游业发展之思考
第一篇:安徽天柱山旅游业发展之思考
安徽天柱山旅游业发展之思考
(叶青,男,安徽省潜山县委党校教研室,党校理论教员)
安徽省天柱山旅游景区坐落在潜山县境内,“十一五”期间,围绕“旅游兴县”战略,实施“一山一城八大旅游功能区”开发工程,加大旅游营销力度,推进旅游配套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取得长足发展,2009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亿元、增长17.6%。
“十二五”期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局面,天柱山旅游业发展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促进文化与旅游协调发展。
潜山县古皖文化、当代黄梅戏文化等内蕴丰厚。
当前,对文化资源的内涵挖掘不足,没有将旅游与文化产业“捆绑”发展,还停留在简单的观光阶段。
下一步应坚持“以文兴旅,以旅传文”的发展模式,将更多旅游产品与景点注入文化灵魂。
二是加强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业体验旅游、农家乐休闲文化旅游等实现旅游与农业的融合;通过工厂观光旅游、观看产品生产线旅游、厂家直购旅游等实现旅游业与工业的结合;通过会展、专业市场购物、观看文艺演出等实现旅游业与其它服务业的结合。
三是提升旅游产品价值链。
今后,高端旅游产品如会议旅游、奖励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等将成为旅游业的新增长点。
为提升天柱山旅游的价值链,应逐步探索开发各种类型的高端旅游产品。
四是构建旅游人才队伍体系。
潜山县旅游市场发育不充分,行业培训能力很有限、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今后,要通过“本地培养、外地引进”加强天柱山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旅游人才体系,争取把天柱山建设成旅游人才培养基地。
五是继续加大营销力度。
在客源市场定位上,要由近及远地开拓市场;在宣传主题上,政府部门的整体促销与旅游经营单位具体营销
相结合;在产品促销上,主体形象宣传与拳头产品、精品、名品宣传结合;在营销方式上,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第二篇:安徽天柱山
天柱山
天柱山安徽天柱山自古即为中华历史文化名山,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封号“南岳”。
道家将其列为第14洞天、57福地;三祖寺是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中佛家三祖僧璨大师曾在此弘扬佛法,寺院有一座觉寂塔,可惜年久失修,如今已经不为游人所开放。
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对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叙。
天柱山属花岗岩峰丛地貌,地质遗迹丰富,是全球瞩目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地段,还拥有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中华十大名山等称号。
2005年9月,经专家评审,国土资源部批准天柱山为国家地质公园,面积135.12平方公里。
天柱山为什么又称古南岳呢?据有关史料记载,中国五岳之封始于三皇伏羲之前的无怀氏,距今已五千余年,那时天柱山已被封为南岳,名列五岳第二位。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南巡登临天柱山,筑坛祭岳。
同行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汉武帝这次南巡活动:“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
”到公元589年,隋文帝为开拓南疆,改封湖南衡山为南岳,从此天柱山以“古南岳”之名传之后世。
因被皇帝加封,在民间,天柱山又被称为万岁山,简称万山。
大家都知道安徽省简称“皖”,皖有怎样的来历呢?皖又有什么意思呢?“皖”在古书上与“睆”通用,是明亮而美好的意思。
我们天柱山地区自古以来山青水秀好风光,这样美丽的地方,周天子封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名称叫“皖国”。
治理皖国的是一位伯爵大夫,他施以仁政,很有政绩,后人为纪念他,尊称他为皖公,在天柱山建了皖公庙。
天柱山也随之称为皖公山,又叫皖山,流经天柱山下的大河称为皖水,皖水注入长江的下一段叫做皖江。
自周朝至今,“皖”的历
史已有近3000年。
安徽省以“皖”这样一个既具有悠久历史、又含有美好寓意的字眼作为省份简称。
我们登上天柱山后,可以一睹浑然天成、惟妙惟肖的“皖公神像”——他可是安徽的“老祖宗”哟!
我们潜山县名也来源于天柱山。
因为天柱山主峰周围有40多座群峰环拱簇拥着,主峰潜伏隐藏着让人不得轻易相见,因此,天柱山又叫作“潜山”。
潜山县隶属于安庆市,57万人口,面积1686平方公里,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
县境西北部是大别山余脉,多高山峻岭,幽壑深涧,自然环境险恶造就了自然风光绮丽。
天柱山主峰海拔1488米,雄伟峭拔如“擎天一柱”。
天柱风光,雄奇灵秀,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自然风光迤逦,人文景观丰富,主景区面积82.46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333平方公里。
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1992年列为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区和全国文明森林公园。
2003年在最受网友推崇的“中华十大名山”评选活动中,天柱山名列“中华十大名山”第六位。
县境内还有比天柱峰更高的金紫山,海拔1539米,是大别山第三高峰。
山高水长、景美境幽是潜山县生态环境的写照。
这里的水质和空气质量都是一流的,游客朋友们,到了潜山,就到了绿色植物库,进了天然大氧吧!
潜山无处不是风景,无处不是文化。
这里出土的古生物化石名震世界,已被考证为“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地,亚洲哺乳类的发源地”,也是古人类的起源地之一。
人类祖先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有一年高考就有两道试题考到了潜山县历史文化——一是被称为“长诗之圣”的我国汉乐府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大家都熟诵这首千古绝唱,但有着东方“罗米欧与朱丽叶”之誉的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诞生地在潜山县却鲜为人知;另一道题是新石器时代的“薛家岗文化遗址”,这个著名的遗址就在潜山县王河镇,距离县城不足10公里,是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出土的两千多件珍贵文物,包含着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代表着独树一帜的文化类型,被中科院命名为“薛家岗文化”。
大家试想一下,一张全国高考的试卷就有两道题的内容与潜山相关,这不能不让大家惊叹潜山的历史源远流长,
文化积淀深厚,影响之大。
历代名人雅士、达官显贵钟情天柱山水,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杨万里等大家都曾游历天柱,饱览胜境,唱怀咏诵,刻石勒名,留下了许多传世诗文和人文景观。
天柱灵气也孕育了一代代的潜山人,自古这里人才辈出。
东汉大魔术家、中国炼丹术创始人左慈,三国时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王蕃,晚唐著名诗人曹松,宋代宰相、文学家王珪……在近现代,有“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有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还有当代的“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新秀韩再芬。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就是地灵人杰吧!
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柱山八大景区现已开发、开放六大景区,旅游服务设施有了极大改善,天柱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到天柱山的游客人数逐年递增,现年接待游客量约80万人次。
天柱山已不再是余秋雨先生笔下《寂寞的天柱山》,旅游经济成为我们潜山县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
三祖寺景区是天柱山人文景点最集中、文化品位最高的一个文化精品景区。
我们将在这里感受到天柱山神秘的宗教文化和帝王文化,观赏到具有历代书法艺术长廊之称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摩崖石刻群。
三祖寺,全称“三祖山谷乾元禅寺”,是中国禅宗三祖传经布法的场所,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3年,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开放寺庙。
追溯三祖寺的历史,要向诸位介绍一下天柱山的宗教文化。
天柱山灵绝山水加上历代帝王的加封,使之成为仙山宝地。
《道经》说司命真君居住天柱山,山中有司命洞府。
天下名山分为36洞天72福地,天柱山列为第十四洞天,第五十七福地。
因此,历代佛道两教都视天柱山为宝山,争相据为己有。
在三祖凤形山,就有佛道争山斗法的故事。
公元505年,梁武帝的国师宝志和尚与江南云游方士白鹤道人都奏请梁武帝,将凤形山赐之于己,建观造刹,传经布道。
武帝知道他们都有很高的法术,都不得罪,命他们各显灵通,以物为记,得者而居。
这宝志和尚就是我们民间流传的济公**,他是建康(今南京)道
林寺的高僧,有名的疯和尚,手持锡杖,他说:“贫僧以锡杖卓地为记。
”白鹤道人手持拂尘,他的拂尘可以化为白鹤,他说:“贫道以鹤止处为记。
”说毕,白鹤道人将手中拂尘抛向空中,顿时化为一只白鹤,振翅飞向凤形山。
宝志见状,将手中锡杖掷向空中,顿时化为一条银色巨龙,尾随白鹤而去。
白鹤飞到凤形山上空,正要敛翅落地,忽见身后巨龙飞来,吓得掉头向东飞去,落在白鹿岗上,宝志的锡杖深深卓入凤形山。
当他收起锡杖,卓土处立刻涌出一股甘泉,这就是位于寺后的卓锡泉,又名“卓锡井”。
宝志便在凤形山开山建寺,梁武帝赐名为“山谷寺”。
白鹤道人在白鹿岗上建起白鹤观,宋徽宗赐名“真源万寿宫”。
唐宋时期,天柱山佛道两教盛极一时,寺观达百余座,房屋3600余间,史称“三千道人八百僧”。
从宝志和尚开山算起,三祖山谷寺到2005年已历时1500周年。
【安徽黄梅戏】
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评剧、越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
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的宿松地区,因主要曲调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而得名。
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它吸收了民间茶歌、渔歌、樵歌等花腔小调而发展成熟,旋律轻快优美。
清道光前后,产生和流传于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戏曲青阳腔、徽调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又在吸收“罗汉桩”、青阳腔、徽调的演出内容和表演形式的基础上,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
在从小戏过渡到本戏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一种被老艺人称之为“串戏”的表演形式。
所谓“串戏”是指那些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的一组小戏。
这些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
“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
其中一些年龄大的剧中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
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渊源于唐初,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宿松、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
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
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黄梅调”。
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一个剧种。
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那还是近代的事。
在这段时间内,他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
代表剧目有《天仙配》。
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与徽商文化分不开,这也造就了徽商的本质———儒商。
徽商好儒表现在其思想观念上的崇儒重儒,不少商人致富后,或弃贾业儒,或弃贾就仕,不少徽商甚至选择了一条捐官的道路。
徽商们往往是官、商一体。
徽商一旦发迹,衣锦还乡,大兴土木,建楼院、祠堂,修路桥、会馆,以荣宗祖,壮大势力;特别热衷于兴学院,开学堂,办学馆,培养封建人才,巩固宗法统治。
明、清时,徽州名臣学者辈出,仅5个小县城的进士(中国古代考试中的一个级别)就有2018人,而歙县一地,明、清就有43人列入诗林、文苑,出现过“连科三殿士,十里四翰林”、父子同为“尚书”(一种朝廷的官职)、兄弟两个一起为“丞相”(朝廷中的高官)的逸事,造就了诗书礼仪之风,培育了竞相怒放的徽学之花,给后人留下了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景观。
祁门牯牛降——深生态家园(华东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
牯牛降位于中国红茶之乡安徽省祁门县境内,距市中心屯溪126公里,总面积达6700多公顷,主峰海拔1728米。
这里不仅保存着结构复杂,功能齐全的自然生态系统,有“绿色自然博物馆”之称,而且自然景观古朴原始,集“雄、险、奇、幽、奥、野”于一身,“佛光”更是堪称牯牛降一绝。
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牯牛降成为安徽第一个国家级的以森林生态类型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2004年2月又被国土资源部录
入国家地质公园名录。
区内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7%以上,空气清新,含有大量的负氧离子和芬多精,高与正常值8倍以上,有清心洗肺的功效,景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被科学家誉为“华东物种基因库”和天然的“森林浴场”。
黄山市牯牛降旅游发展公司于2002年在保护区内投资开发了祁门牯牛降风景区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在景区内修建了游览步道、竹木别墅、红茶坊、徽州艺馆、水上娱乐中心、亲水平台、停车场、登山栈道、晃桥、拓展营地等设施。
为方便游客游览景区秀丽的峡谷景色,修建悬空木栈道。
祁门牯牛降风景区是目前唯一经国家林业总局批准在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景区,占地面积达2万余亩,景区内气候宜人,风光秀丽,古树华盖,松涛阵阵,茫茫林海,构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人间仙境,著名的景点有:仙女潭、黄龙潭、牯牛湖、潜龙谷、仙人聚会等数十处。
另外牯牛降属皖南徽州文化,景区内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如;善庆婵院遗址、法云大禅师墓、新四军遗址等还有很多散落在民间的围绕牯牛降的神话传说。
景区内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展垂钓、攀岩、森林天体浴、野战探险等户外有氧运动,白天游客不仅能欣赏到景区内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而且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的参加各种活动。
可以在环境幽雅的红茶坊一边品味世界著名的祁门红茶,一边欣赏清丽的女孩为您表演茶道。
入夜可以在亲水平台上品尝别具风味的烧烤大餐,观赏极富当地特色的目连戏、黄梅戏;同时还可以参加激情喧闹的篝火晚会,跳跳别具风味的竹竿舞,在这里能使人忘却大城市的喧嚣与浮燥,陶冶您的性情,使您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尽情地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当中。
蓬莱仙洞坐落于安徽池州市石台县贡溪乡杜村境内,距县城9公里。
该洞全长3000余米,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分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层结构,造型奇特,曲折回环,气势恢宏,佳景遍布。
有迎宾厅、探海长廊、东海龙宫、通明宫、迷仙宫、玉婵宫、银河长廊、瑶池、南海、潮音殿、送客厅等10多个景点,精彩纷呈。
地洞有
形态各异的巨石、淙淙不绝的地下河,9米多高的巨型钟乳“落地金钟”宏伟壮观;中洞遍布精美的钟乳石群,若物若人,维妙维肖;天洞宏大绮丽,曲折幽深,景观奇异。
“王母瑶池”是全洞的最佳景点,只见粉红色的钟乳石上端坐着一位体态丰腴的女子,她薄施粉黛,身着金缕玉衣,娥眉轻舒,面如满月,宛如刚刚出浴的王母娘娘。
“娘娘”身边摆着一幅罩着纱巾的铜镜,身后是笼着白纱的玉床,线条柔和,洁白透明,酷似天宫中的罗纱帐;身旁月牙形的池内,一群仙女正在嬉水沐浴,风姿绰约,栩栩如生。
这一由白色透明碳酸钙结晶组成的奇景,因造形奇特,形象逼真,色彩纯净,为国内其他溶洞所不及,与洞内的立体国画“山水浮雕”和如银似玉的“天丝”一起被称为“蓬莱三绝”。
1987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欣然为蓬莱洞题名。
当代著名国画大师赖少其先生游览之后,也高兴地题赠墨宝。
蓬莱仙洞从1985年开放至今,已接待国内外游客50余万人。
黄岩峡谷景区位于石台县城郊的七里镇缘溪村,距县城5.5公里,与省级风景名胜慈云洞毗邻。
主要景点有慈云潭、姻缘谷、千石滩、叠缘泉、求缘瀑、青龙潭、水帘飞雪、黄岩瀑布等。
最引人的黄岩山峡谷,全长近10华里,九曲八弯,幽谧奇幻,里面分布着30多条落差不等的瀑布,最为壮观的黄岩瀑布,落差高达70余米,宽20多米,宛如巨大的白色玉带,从绝壁飞流而下,注入山中碧潭,腾起阵阵白色水雾,气势宏伟,令人叹为观止
黄岩峡谷及其周边地区,生态条件十分优越,不仅有仙人尖、观音尖、杉山尖等多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且保存有2万多亩茂密的原始天然林,山势险峻,林木森森,清溪回流,自然景观十分秀丽。
著名风景名胜专家、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教授和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教授杨景春,游览黄岩峡谷景区后,称赞这里“环境好、景色美”。
牛郎和刘娘。
牛郎恋刘娘,刘娘念牛郎
牛郎连连恋刘娘,刘娘连连恋牛娘。
牛郎年年念刘娘,刘娘年年
念牛郎。
郎恋娘来娘恋郎,念娘恋娘念郎恋郎, 牛恋刘来刘恋牛,牛念刘来刘念牛。
郎恋娘来娘恋郎,郎念娘来娘念郎。
天仙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好比翼双飞在人间
第三篇:安徽天柱山导游词
天柱山著名游览点是三祖寺。
进入天柱山的南大门野人寨上行不远就到达三祖寺。
相传,寺始建于南朝,现仅存藏经楼、偏房数间和屹立于寺前的觉寂塔。
三祖寺西,有大石累累的山谷,谷侧陡岩直立,谷中流水潺潺,松竹遮天蔽日,称之为“山谷流泉”。
山谷门有一石洞,石洞前有一巨石状如卧牛,称“石牛古洞”。
相传,北宋人黄庭坚曾坐此石上读书,并自号“山谷道人”。
在这里的一块巨石上刻有黄庭坚的诗和同时代大画家李公麟所绘的黄庭坚坐于石牛上的画像。
这件珍贵的古代诗画刻石,现仍清晰可见。
天柱峰如擎天巨柱,雄伟壮丽,气势非凡。
在天柱峰前正面崖壁上,镌有“孤立睛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横书其上。
“顶天立地”四个大字直书其下,气魄宏伟,令人惊叹。
天柱峰左、右侧有飞来、三台两峰相峙,更显得气势磅礴。
天柱山飞来峰下的神秘谷被游人称为“天柱一绝”。
神秘谷长约五、六华里,谷底由54个形态各异的洞穴组成,洞连洞,洞套洞,洞内有牖,有庭,有门,有石梯,有石栏。
在暗洞中穿行,难辨东西,不知阴晴,压抑沉闷;但一出洞口,即见光明,又使人激动欣喜。
范文网()
第四篇:天柱山导游词安徽3篇
天柱山导游词安徽3篇
位于安庆市潜山县西部的天柱山,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安徽
省简称“皖”由此而来)、万岁山、万山等。
下面是天柱山的导游词安徽,欢迎欣赏。
天柱山导游词安徽一:
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大家好:
大家一路辛苦了,欢迎大家来天柱山旅游观光!天柱山景区因为你们的到来而倍添光彩!我是来自安徽旅行社的导游,我叫王萍,三横一竖王,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导.坐在我们旁边的着位呢,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王师傅可是一位有着多年驾驶经验的老司机了,所以大家坐他的车可以尽管放心!在今天的游程中呢,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我们提出来,我们将尽可能为大家解决.好了,最后,我提前预祝大家本次天柱山之旅愉快!
现在时间还早,先让我来介绍下天柱山的大致概况吧!天柱山在长江北岸、安徽省潜山境内,因其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而得名。
天柱山过去还有潜山、皖山、万岁山称。
据说,称万岁山是因汉武帝南巡时,亲临皖山设台祭岳,敕封皖山为“南岳”,在祭岳时,人群高呼万岁,所以将此山称为万岁山。
隋唐以后,南岳改为衡山,天柱山被列为国内五大镇山之“中镇”。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了一着赞美天柱山风景奇秀的诗“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诗云:“奇峰山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绝称人意......”
车过旌驾桥,我们就进入了天柱山的南哨——三祖寺景区.三祖寺景区是天柱山人文景点最集中、文化品位最高的一个文化精品景区。
我们将在这里感受到天柱山神秘的宗教文化和帝王文化,观赏到具有历代书法艺术长廊之称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摩崖石刻群。
(进入其南大门野人寨上行不远就到达三祖寺。
这是天柱山最著名的景点。
相传,寺始建于南朝,现仅存藏经楼、偏房数间和屹立于寺前的觉寂塔。
三祖寺西,有大石累累的山谷,谷侧陡岩直立,谷中流水潺潺,松竹遮天蔽日,称之为“山谷流泉”。
山谷门有一石洞,石洞前有一巨石状如卧牛,称“石牛古洞”。
相传,北宋人黄庭坚曾坐此石上读书,并自号“山谷道人”。
在这里的一块巨石上刻有黄庭坚的诗和同时代大画家李公麟所绘的黄庭坚坐于石牛上的画像。
这件珍
贵的古代诗画刻石,现仍清晰可见。
)
话不多说,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很快我们就到野人寨景区了!野寨是“野人寨”的简称。
这样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地方怎么取名“野人寨”呢?这里有两个动人的传说:一说是很早以前,这一带常有野人出没,伤害人畜。
当时的一位县令决心牺牲自己,解救民众。
他带上好酒好菜,深入野人洞中,陪野人喝酒,命人用生铁水将洞口凝住,和野人同归于荆其二,说是在南宋末年,本地土豪刘源率十万义兵在天柱山抗元。
他自号“刘野人”,在谷口扎的第一寨命名“野人寨”。
刘源抗元前后十八年,最后被内奸出卖壮烈牺牲。
后人为纪念他,野人寨的名字延用至今。
天柱山导游词安徽二:
天柱山在长江北岸、安徽省潜山、岳西两县境内,其主峰海拔1751米,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称为天柱峰,山也就称为天柱山。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了一着赞美天柱山风景奇秀的诗“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诗云:“奇峰山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绝称人意......”天柱山过去还有潜山、皖山、万岁山称。
据说,称万岁山是因汉武帝南巡时,亲临皖山设台祭岳,敕封皖山为“南岳”,在祭岳时,人群高呼万岁,所以将此山称为万岁山。
隋唐以后,南岳改为衡山,天柱山被列为国内五大镇山之“中镇”。
其余四镇是:北镇医巫闾山(在辽宁省)、东镇沂山(在山东省中部)、西镇吴山(在陕西省陇县)、南镇地稽山(在浙江省绍兴)。
天柱山有42座山峰,山上遍布苍松、翠竹、怪石、奇洞、飞瀑、深潭。
《天柱山志》称天柱山“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
可见其自然景色奇绝。
天柱山著名游览点是三祖寺。
进入天柱山的南大门野人寨上行不远就到达三祖寺。
相传,寺始建于南朝,现仅存藏经楼、偏房数间和屹立于寺前的觉寂塔。
三祖寺西,有大石累累的山谷,谷侧陡岩直立,谷中流水潺潺,松竹遮天蔽日,称之为“山谷流泉”。
山谷门有一石洞,石洞前有一巨石状如卧牛,称“石牛古洞”。
相传,北宋人黄庭坚曾坐此石上读书,并自号“山谷道人”。
在这里的一块巨石上刻有黄庭坚的诗和同时代大画家李公麟所绘的黄庭坚坐于石牛上的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