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并引出本节课的问题:“物体
在斜面上会怎样运动?”
二、探索(20分钟)
1.教师让学生分小组,每组分配一套实验材料,包括支架、塑料板、多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十二面体、圆柱形、球形、正方体、六面体、长方体)和活动记录表。
2.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搭建斜面,放置不同形状
的物品,观察它们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3.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总结不同形状的物品在斜面上
的运动情况,并思考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之间的关系。
三、研讨(1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就实验结果展开交流探讨,让学生分享自
己的观察和发现,以事实为依据,对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2.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出物体的运动方式与物体形状、摆放
方式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原因。
四、拓展(10分钟)
1.教师让学生通过将斜面坡度增大,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
运动情况的变化,发现斜面越高,物体运动速度越快。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与斜面坡度的关系,从而对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总结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不同,并能够对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加深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理解。
一、聚焦:创设情境,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出示图片滑滑梯,引导学生回忆滑滑梯的玩法,并提问周围斜坡的共同特点。
解释斜坡在科学上的称呼为斜面,并引出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包括不动、滑动和滚动三种情况。
二、探索:物体的运动情况(滑动和滚动)(预设15分钟)
搭建较低的斜面,使用塑料板和支架。
学生上台演示搭建方法。
出示不同形状的物品,包括立方体、六棱柱和小球,并探究它们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提醒学生不能推物体,反复实验,轻声交流。
学生实验后交流汇报,总结立方体静止在斜面上,像六面体在斜面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滑动;像小球在斜面上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为滚动。
观察更多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预设10
分钟)
出示更多不同形状的物体,包括长方体、十二面体和圆柱体,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提问为什么同一个物体既能滑动又能滚动,可能与物体形状、放置方式有关。
学生发现同一个物体滚动比滑动的速度更快。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8分钟)
再次使用支架、塑料板和多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分别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提问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否有关系,学生认为有关系。
拓展:斜面变高
提问:如果将斜面的一端变高,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操作:请同学们将斜面的一端上调,然后按照之前的实验方法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
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
总结: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有很多规律和秘密,我们在接下来的科学课中将继续探索。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学生活动手册未安排本课内容。
2.可自行设计记录单。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物体形状预测滑动滚动静止(不动)
小球√ √ √
长方体√ √ √
圆柱体√ √ √
作业设计】
1.斜面的特点是什么?
A.一端高一端低
B.两端一样高
C.一定是木板搭的
2.小球在斜面上容易发生什么运动?
A.静止不动
B.滑动
C.滚动
3.当斜面的一端变高时,物体的运动速度会发生什么变化?
A.加快
B.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