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费孝通江村纪念馆,追梦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
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
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
主席。
研学地点: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费
孝通江村纪念馆
研学地点简介:吴江是费孝通的家乡,开弦弓村(江
村)是他两次学术生命的起点,费孝通自1936年初访江
村开始,先后26次访问江村,用一生的精力去揭示社会
生活和经济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志在富民。
自从费老的《江村经济》问世后,江村已经不再是地理意
义上的开弦弓村了,而是作为世界认识中国农村的一个
窗口,被赋予民族标志,是中国农村对外的一个形象表
征。
费孝通留下了《江村经济》《重访江村》《三访江村》
《江村五十年》等鸿篇巨制,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
开弦弓村也成为国内外开展农村社会学调查跟踪时间最
长、取得成果最多的实践基地,他打造出的"江村"已成为
吴江的一个重要文化品牌,并已成为社会科学研究者向
往的圣地。
62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每个孩子的心里都种着爱国的种子。
晨诵时,学生读《少年中国说》,读得响亮而热烈;再对照名家视频,学生读得越发起劲。
我在反复想着,若能开展一次寻访活动滋润孩子的心田,
爱国的种子就会发芽了。
我查阅资料,了解到吴江当地的名人有柳亚子、程开甲、费孝通等。
课余,我和学生分享了一部分资料,也和他们讨论去哪里寻访。
调查当下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我发现费孝通爷爷曾经在苏州大学就读过,费老纪念馆孩子们也都没有去过,他先后就读过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学生也很是向往。
经过多次课间讨论,我和学生们最后讨论决定:根据资料搜集丰富程度、材料分享等,最终积分优胜者参加活动。
学生回到家,纷纷和家长一起搜集起费爷爷的相关资料,十多位同学还打印成了厚厚的一沓的文本。
资料分享,同学打分,虽然是第一次做交流讨论,但是也有模有样。
我看得很是欣慰,新学期第一次寻访活动,希望在孩子们心里种植美好。
我再次联系纪念馆负责同志,约定好讲解老师,便驱车赶往江村。
天气渐暖,清风拂面,似乎空气也变得热情了。
馆长姚老师听说一群学生来参观,早早到达馆前广场。
整理好队伍,我们便开启了寻访之旅。
伴随讲解员老师的介绍,我们走进了费孝通江村纪念馆,其陈列由费孝通纪念厅,费达生江村陈列馆、江村历史文化陈列馆组成。
费爷爷求学道路、
关于江村的调研与科学研究历程
等,是学生们驻足最多的地方,他
们专注的样子,真是迷人。
徜徉荷花池畔,费孝通先生
求索的足迹仿佛再现,此时此刻,
我心中感慨万千。
寻访不仅仅是
参观,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和
他们谈谈心中的理想。
“志在千
里!”奕然同学的话提醒了我,于
是,我请孩子们大胆说说将来你
最想希望成为怎样的人。
一石激
起千层浪,家长们也是掌声不断,
为孩子们喝彩。
第一次寻访完美落幕,寻访
手记孩子们也写好了,电子稿也
已陆续发来,希望本次寻访能在
孩子们的心头留下记忆,哪怕是
心头的悸动也可。
理想的种子已
经种下,期盼在今后行动中开花。
少年时,唤明月朗照沧海;少
年时,志常在心若大海。
寻访将
继续,未来可期。
□
李
军
63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