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业财融合背景下的提质增效管理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ULTURE 企业业财融合背景下的提质增效管理研究
毛禹骁 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
摘 要 业财融合是新时代财务工作转型的必然趋势。

文章分析了业财融合的概念及其内涵,结合实际情况阐释了实施业财融合的必要性,分析了业财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业财融合的实施
目标和路径,从做好顶层设计、关注重点环节、高度重视信息化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建立业财融合的一体化流程、构建内外链接的规范化标准、打造高效敏捷的智能化系统的具体措施,并提出了注重成本控制管理、
注重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内控管理制度等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以期为业财融合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业财融合 提质增效 一体化流程 智能化系统 规范化标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3)23-093-04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企业治理进入业财融合的新时代。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不断优化管理体系,推动企业财务从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发展,将企业财务与业务进行实质性的深入融合,才能最终实现提质增效。

本文基于此,简介了业财融合的内涵,指出企业财务工作应能够与业务深入融合,并为企业决策和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业务发展也应该为财务信息采集提供有力反馈,共同推动企业管理机制优化,以及管理效益提升。

然而,当前不少企业在业财融合发展之路上还存在有效融合程度不够、不确定因素较多、关键指标传递不深入,财务和业务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不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成本管理的优化等问题[1]。

本文基于此,结合业财融合的实践,探索了业财融合背景下提质增效的具体管理措施和路径,以利于企业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更加紧密融合。

一、业财融合概述
(一)业财融合的内涵
业财融合从实质上来说,是指业务和财务一体化,在企业实务中彼此向边界延伸,打通之前的盲区和壁垒。

将财务、业务、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打通,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通,并能够和数据源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从而能够基于相同的价值目标,来为企业发展、公司决策、发展规划、内部控制优化等管理活动提供支撑,最终促进企业发展和价值目标实现。

(二)实施业财融合的必要性
图1为业财融合分析体系与传统财务分析体系的对比。

在分析职能上,传统财务分析体系以单纯财务信息分析为主,业财融合分析体系则将业务财务数据相融合;在分析方法上,传统财务分析体系主要是单一财务指标,业财融合分析体系则为多维业财指标;在分析应用上,传统财务分析体系存在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脱节的问题,而业财融合分析体系则能够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撑;在分析工具上,传统财务分析体系主要是固定报表格式,而业财融合分析体系则能够引入信息化手段,实现各类分析工具的灵活应用。

由此可见,业财融合是伴随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业务精细程度等发展的过程而必然出现的发展趋势。

只有更改传统的事后核算方式为业财融合型事前预判或介入、事中充分沟通,才能够更好地打破壁垒,推动企业科学决策水平提升、各类经营管理活动更加高效地开展。

(三)业财融合发展现状
目前,随着企业平均治理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日益重视业务与财务融合的重要性,并加以实
施。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业财融合在实施中还面临以下困难:
1.组织结构:与业财融合实施需求契合度不够。

有的企业的组织结构还存在与业财融合实施需求贴合度不够的问题,给其实施带来一定困难。

例如,组织结构上,公司内部的各个业务部门和层级之间的权责交叉、角色不分明,这种交叉容易出现制约业财融合的因素[2]。

例如,从成本管控的角度来说,财务部门追求的是控制或降低成本,而业务部门则注重通过一定的费用支出来提升客户满意度,助力于销售收入的增长,这就对组织结构和权责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组织结构不够合理,则难以平衡此类问题。

2.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存在流通孤岛。

准确的数据是辅助决策层科学决策的关键,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内部存在业务和财务存在流通孤岛、未能完全打
通的情况。

一方面,数据透明度不高,各部门之间没有充分共享,信息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数据的标准不统一,不能同源,存在一定的数据孤岛。

因此,不利于业财融合工作开展,难以做到全链条贯通和全数据流通。

3.人员素质:综合能力尚不能胜任业财融合。

业财融合对实施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一方面,实施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财务素养,熟悉相关的财务专业知识、财务数据分析;另一方面,他们还应该熟悉公司相关业务,能够将财务和业务领域相融合,寻求最有利于公司发展的途径。

但是,目前很多公司的人员素质尚不能满足,相关综合分析能力缺乏。

此外,业财融合在很多公司还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相关激励措施缺乏、保障措施不够规范等问题,因此,发
展业财融合任重而道远。


1 业财融合分析体系与传统财务分析体系的对比
图2 某业财融合系统的业务流分析
CULTURE
二、业财融合实施的目标和路径
(一)业财融合的实施重点
在业财融合实施过程中,应该重视以下问题:
1.注重与公司战略相结合,并以最终目标为导向。

实际意义上的业财融合,不能单纯地仅从财务角度或业务角度出发,而是应该与公司战略紧密结合,并以指导公司发展为最终目标,围绕公司战略和经营目标两条主线来开展相关的设计、制定相应的制度,从而提升业财协同效率。

2.关注价值创造目标,并高度重视精益化管理。

业财融合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价值创造,推动企业财务从核算型向综合型转变,从单纯会计向企业会计转变,减少低价值的重复性工作,建设现代化、信息化、综合化财务管理模式。

因此,应该高度重视精益化管理,做深做细相关执行措施。

一方面,确保业财融合实施方案贴合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提升业财融合的精益化和规范化水平,推动业务和财务的深度融合,促进公司生产经营发展。

3.注重专业人才培养,不断进行管理创新。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业财融合应该注重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选拔或培养相关的综合性人才。

这些人才应该能够将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融为一体,并具备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具备业财跨界能力,以及良好的战略思考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可充分利用管理会计技能,打通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辅助决策的整体环节,最大化地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3]。

另外,他们还要关注相关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创造业财融合的崭新局面。

(二)业财融合的实施路径
伴随业财融合理论的发展,各类管理工具不断出现,能够有效支撑业财融合工作的推进。

例如: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杜邦分析、全面预算管理、责任中心、目标成本法、ABC作业成本法、EVA经济增加值理论、BSC平衡计分卡理论、PDCA戴明环理论、波士顿矩阵等,这些新的理论有利于帮助企业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从而制定对应的业财融合实施路径。

(三)业财融合实施效果的评估
在业财融合的实施过程中,能够做好相关实施效果的评估,并根据相关评估效果来不断纠偏和优化,也是实施业财融合的重要过程。

一方面,应该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定期评估业财融合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要能够根据评估的结果,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对应的纠正措施和激励措施,进而将业财融合方案有效推进实施。

三、业财融合背景下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的具体措施
要在业财融合背景下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具体措施如下:
(一)做好顶层设计,建立业财融通的一体化流程
在顶层设计上,首先,做好组织结构架设,设置专门的由企业管理者指挥的业财融合小组,专项负责相关工作,开展方案制定并监督相关措施实施;其次,做好其他业务流程的融合和支撑,明确各部门的相关工作职责,将业财融通的一体化流程融会贯通到业务和财务各个相关环节,构建融通的信息流;此外,在业财融通的一体化流程运行过程中,及时进行总结和优化,并进行专项的培训;最后,企业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业财融合工作,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帮助各个部门和环节之间打破信息鸿沟,消灭信息孤岛,克服沟通瓶颈,进而全方位推进业财融合工作。

(二)关注重点环节,构建内外连接的规范化标准
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制度完善和有效执行与业财融合密切相关[4]。

因此,要做好业财融合下的提质增效,必须在工作中注重对相关重点环节的完善。

同时,关注成本控制、全面预算管理等环节,构建内外连接的规范化标准。

1.注重成本控制管理。

成本控制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业财融合管理的重点关注环节。

实际开展时,可以通过强化价值分析、明晰成本构成、完善成本管理流程等方法,促进企业管理重心前移,重塑管理流程,构建新的闭环管理模式。

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通过业财融合数据开展成本结构分析,从而在方案策划、采购活动开展、营销活动开展、物品存储等环节实现全过程监控,挖掘成本管控潜力,深
度实现提质增效。

2.注重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业财融合的最终目的在于提质增效,而全面预算管理则是通过整合资金、费用、收入、负债等会计要素,来实现提质增效。

在全面预算编制阶段,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详细财务目标,指导预算编制;在经营管理阶段,通过采集业财共享的实时化数据,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态管理,提升全面预算措施的可行性;在总结阶段,引入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实现有效激励并开展相关约束。

从而构建“事先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工作流程,将业务、财务、人事等部门紧密结合,有效推进业财融合。

3.完善内控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来说,做好内控管理既有利于内部流程规范,也有利于有效防范内控执行风险。

业财融合工作也应该与内控制度的完善和执行相结合。

业财融合有效开展的基础在于一整套规范的内部控制流程,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流程,才能够有效打通各个流程,并使得所有的重要工作有章可依,有效保障各个部门之间的权责分明、有效配合[5]。

此外,在整个过程中,业财融合部门应该深入介入资金管理、组织结构架设、合同管理等重要环节,发挥相应的作用,防范公司内控运行过程的中财务风险,提高业财融合效率。

(三)高度重视信息化措施,打造高效敏捷的智能化系统
业财融合措施的开展与相关数据的采集密切相关,因此数据的采集和信息化水平对其具有重要影响。

在信息时代,要做好业财融合下的提质增效,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措施,采集业财共享的实时化数据,打造高效敏捷的智能化系统。

对业财融合工作开展来说,财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是整个工作链条中的核心单元,必须做好业财融合、深度提炼相关经营管理信息、做好相关业务数据分析,才能够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更加有效的系统支撑。

图2为某业财融合系统的业务流分析:如图2所示,基于数据共享理念,遵从公司战略,一方面,注重业务数据化,通过CRM系统、资源资产系统、运维监控系统、在线商务平台、项目管理系统等系统,实现业务数据化;另一方面,提高财务自动化,构建总账模块、应收模块、工程会计模块、预算管理模块、报表管理模块,提升财务相关工作的自动化水平,为管理会计的实现打下基础。

同时,将业务数据化和财务自动化的相关流程链条融汇贯穿,并辅以精细化管理、绩效管理、预算管理、标杆管理,从而最终实现深度的价值创造。

(四)做好各业务环节的联动,全面助力企业价值提升
业财融合横跨生产经营、人力资源、资产管理、计划管理、物流配送、合同管理、综合管理、规范经营等各个环节,其最终实现,依赖于各个业务环节之间的全面联动,不仅限于业务和财务部门,还包括其他相关控制点和职能部门。

只有实现了各个环节的全面联动,建立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业财融合体系,实现业财融通的一体化流程,才能全面助力企业的价值提升。

四、结语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经营复杂程度增加,实施业财融合成为企业财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在业财融合下实现提质增效,企业需要在人力、物力、财力各个方面对业财融合工作开展一系列系统工作。

业务数据化、财务自动化、管理精益化是必须关注的三大重点环节。

只有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做好同平台、多维度、高效率的数据共享和分析,加以科学的管理流程和专业化的分析,才能够真正提升业务与财务的沟通效率,为公司生产经营发展和提质增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袁芹.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财务转型策略探讨[J].中国产经,2021(10):118-119.
[2]罗治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问题探析[J].中外企业家,2020(19):70-71.
[3]赵学玲.业财融合下的企业财务转型探讨[J].商讯,2020(17):85-86.
[4]张婧.集团企业业财融合问题探析[J].中国商论,2020(14):132-133.
[5]李浩.企业财务管理中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20(02):16-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