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先秦部分)2第二讲 中国哲学的开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五行其论
箕子说:
“初一曰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 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 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 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箕子的五行之论,实是一番富有哲学意味的 论述。其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有:
●第一,五行之论提出了差异思想,指出了 水、火、木、金、土五种要素或在性质上(“润” 与“炎”)、或在方位上(“上”与“下”)、 或在形态上(“曲”与“直”)存在着区分。
第二讲分五节来谈中国哲学的发生过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宗教观念的产生与演变; 箕子与五行思想的发生; 《易经》与阴阳思想的发生; 五行思想与阴阳思想的发展; 历史意识的发生与人的初步觉醒。
第一节 宗教观念的产生与演变
人们对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包括 宗教、神话、科学、哲学等不同的方式。宗教比神 话、科学、哲学更早出现,并思考这一问题。最初 的哲学观念往往是在宗教中孕育的。
随着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奴隶主王权的
强化,随着宗教观念开始转化为奴隶主国家意识形 态,宗教意识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在祖先崇拜的基 础上,又产生了上帝观念。根据现有的考古学资料, 可以知道上帝观念在商代占据着统治地位。安阳小 屯村出土的商代甲骨卜辞上,就有许多关于“帝” 的记载。
商代甲骨卜辞中的“帝”的观念
根据中华民族治水斗争的经验,对于五行观念 作出明确的系统表述的,是商周之际的开明政治家 和思想家箕子。
箕子是商纣王时期的良臣,受到商纣王的不公 正对待。根据《尚书·洪范》的记载,周武王在战 胜商王朝后,曾向箕子请教治国方略。箕子提出了 治理天下的九条基本原则——“洪范九畴”,其中 第一条基本原则就是“五行”。所谓“行”,有通 路之意,这里有基本要素的意味。
早期宗教观念最初是以原始宗教意识出现
的。原始宗教意识的发展,经过了万物有灵、 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几个阶段。
●在万物有灵阶段,原始人类已开始把自己同
自然界分开,但面对异己的自然界充满恐惧感,认 为许多自然物与人一样具有灵魂、情感和意志,对 人类起着支配作用,开始崇拜这些自然物。这就产 生了万物有灵的意识。
商周之际,西周开明的奴隶主势力战胜了殷
商腐朽的奴隶主势力,实现了由“小邦周”取代 “大国殷”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的发生,不仅取 决于两个奴隶主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的变化,而且 显示了民心向背的作用,从而猛烈地动摇了商代奴 隶主阶级的上帝观念。
以周公旦为代表的西周开明政治家们敏锐地
看到,在“上帝”与“民心”之间,并不是“上 帝”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主宰性。他们说:如果 说夏、商二朝都受命于“天”,得到“上帝”的 保护的话,那么夏、商二朝的统治为什么都不能 永久地延续下去呢?为此,他们提出了天命观念, 以修补原来的上帝观念。
●进入母系氏族公社后,人们开始固定崇拜某 种自然物,相信人与这种自然物之间有一种血缘关 系,认为每个氏族都起源于某种自然物,因此,每 个氏族及部落都以某种自然物作为本族的标志。这 就出现了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越往后越 固定在人的身上,逐渐过 渡到祖先崇拜。
这是内蒙古乌海市桌 子山的人面太阳岩画,反 映了对太阳的崇拜转向对 人的崇拜。
明天命观念是对上帝观念的重大修正,在一定程 度上看到了人民大众在历史活动中的巨大作用, 强调了统治者的道德的自觉,表现出一种人文精 神的萌芽。后来的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正是从 这里找到其源头。而经过这一最初形态的哲学思 想,才出现了严格意义的哲学思想,即原始的五 行思想与阴阳思想。
从中国哲学思想的最初形态中可以清楚地 看出,中国哲学的发生与西方哲学的发生不相 同:
●第三,五行之论包含有自觉能动性思想。其 突出表现,就是把“金”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生产 劳作的必需基本元素之一,并概括出其“从革”的 属性。在五行中,“金”与其他四种元素的最大区 别在于:其他四种元素都是自然界中原本就存在的, 唯有“金”是人类对自然物进行加工、创造的结果。 “金曰从革”,说明人们可以发挥自觉能动性,通 过自己的生产活动,把“自在之物”变成“为我之 物”。
周公旦、箕子的思
想资料保留在《尚书》 中。
第二讲 中国哲学的开端(4)
第三节 《易经》与阴阳思想的发生
原始的阴阳思想,大约也发端于中华民族进入 文明时代的前夕。在古老的天文观测与农业活动中, 人们注意观察阳光的向背,由此产生了“阴”与 “阳”的概念,并由单独的“阴”与“阳”两字, 合成为“阴阳”一词。《诗·大雅·公刘》中有 “既景乃冈,相其阴阳”一语,说明了阴阳观念产 生于对阳光的观测。但这时的阴阳观念并无深刻的 哲学含义在其中。只有在商周之际成书的《周易》 中,阴阳观念才开始升华到哲学的高度,形成为原 始的阴阳思想。
在原始宗教意识转变为宗教神权思想的过程中, 那些刚由氏族贵族蜕变而来的奴隶主贵族,曾进行 过两次大的宗教改革。第一次宗教改革大约发生在 颛顼时,第二次宗教改革大约发生在尧时,都是以 “绝地天通”为目的的(见《国语·楚语下》)。
所谓“绝地天通”,就是断绝地下之民与天上 之神的相通之道,即废除原始氏族全体成员共同享 有的与神发生关系的平等权利,而由少数氏族贵族 垄断神权。经过这些改革,宗教神权思想开始成为 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商代人与“上帝”的沟通
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卜问方式来实现的。首先由 贞问者向“上帝”作祷告,然后用火烧烤龟甲骨或 猪牛等的肩胛骨,再由巫师通过辨认骨面的裂纹判 认“上帝”的意旨。
显然,在这里没有“上帝创世”的观念,这里 的“上帝”也不能直接对人类言说,不能直接对人 类发号施令。这些都表现出中国人的上帝观念与西 方人的上帝观念的不同:在中国人的上帝观念中, 没有那么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本节谈两个问题:
1.《易经》简介; 2.阴阳思想的发生。
1.《易经》简介
《易经》本是一部占筮之书。关于《易经》的
作者与成书时间,历史上有过种种不同的说法。今 天来看,《易经》之成书,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不是出自一人或几人之手,而是商周之际的一批巫、 史、卜官,根据世代相传、不断积累的占筮资料和 社会生活经验逐渐整理加工而成;在以后的漫长历 史岁月中,后人又根据自己时代的经验给予进一步 补充和修订。
3.天命观念中的哲学思想
在天命观念中,由于“民心”的凸现,从而
萌生出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最初形态。这就是以周 公旦为代表的重视“民”的政治哲学观念。
周公旦讲的“天命”实是以“民心”为其内 核,“天命”实取决于“民心”。他说: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孟 子·万章上》引《尚书·泰誓》)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左传》襄公 三十一年引《尚书·泰誓》)
天命观念与上帝观念一样,都把奴隶主的统治 的合法性说成是神、是“天”所授予的。而两者的 不同在于:上帝观念强调奴隶主权力的永恒性,天 命观念则强调奴隶主权力的变动性。
按照天命观念,尽管奴隶主可以由“天命”授 予权力,但“天命”也能把这种权力转移给别人。 因此,“天命靡(无)常”(《诗·大雅·文 王》)。为什么“天命”会出现转移呢?在于“天 命”反映着“民心”,是由“民心”的向背来决定 的。
中华民族的早期宗教观念有一个发生和演变的 过程:从最初的原始宗教意识,到商代形成为上帝 观念,再到西周转变为天命观念,而在天命观念中 产生出最初形态的哲学思想。
下面分三个环节来谈早期宗教观念的发 生和演变的过程:
1.原始宗教意识的发展; 2.从上帝观念到天命观念; 3.天命观念中的哲学思想。
1.原始宗教意识的发展
●第二,五行之论包含了联系思想,指出了水、 火、木、金、土五种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客观的 联系,这种联系是不能破坏的。箕子对武王说:
“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 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仍嗣 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这是说,鲧的失败在于破坏了“五行”的一定 的客观的联系,禹的成功则在于把握了“五行”的 一定的客观的联系。在这里,可以看到五行思想提 出与大禹治水成功的联系。
关于《易经》产生的时代背景,在战国中后 期成书的《易传·系辞下》中透露出这种消息:
●科学知识的萌芽,则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界进 行长期观测和改造的经验总结。由于发展农业的需 要,原始人类首先发展起来的是天文学知识和植物 学知识。
在连云港将军崖的新石器时代岩画上,其中有一
处主要画的是日、月和其他星象。一些学者认为,这 些都是原始人类积累的天象资料。
这些原始神话和科学知识萌芽,都不是独立
●原始人类最先崇拜的祖先是女性。在 古代传说中,有女娲抟黄土作人的故事。20 世纪80年代,在辽西建平、凌源两县交界处 牛河梁村发现了一座五千年前的女神庙,其 中有陶质妇女裸体小塑像和与真人尺寸相等 的女神彩塑头像。这些都反映了原始人类对 女性的崇拜。
●父权家长制确立后,人们开始把氏族或部 落的祖先神从妇女移首领,把他 们作为氏族或部落的祖先神加以崇拜。
更为关键的是,“上帝”在商代政治生活中占 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成为了商代统治者的统治权 力合法性的来源和保证。商代统治者认为,自己的 统治权力正是“上帝”所给予的,而这种给予是长 时期的、稳定的。在《诗·商颂·玄鸟》中就表现 了商代统治者的这一观念: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古帝命 武汤,正域彼四方。”
存在的,而包含在原始宗教意识中,与其混杂在 一起。在这时,还没有严格意义的哲学观念。原 始宗教意识只有经过上帝观念进入到天命观念, 才出现最初的哲学观念。
第二讲 中国哲学的开端(2)
2.从上帝观念到天命观念
随着原始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奴隶制的确立,人
们的宗教观念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开始产生了作 为奴隶主国家意识形态的宗教神权思想。
第二讲 中国哲学的开端(1)
第二讲 中国哲学的开端
同世界上许多民族一样,中华民族的哲学思维,
也是在原始的宗教意识中孕育的,最初以宗教观念 的形态表现出来。
所不同的是,早在商周之际,中华民族在思想 上就出现了由迷信天命到重视人伦的转化,从而在 宗教观念下产生了严格意义的哲学思想,使中国哲 学开始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发展。徐复观把由迷信天 命到重视人伦的思想转化过程,称为“天的人文 化”。这一过程也就是中国哲学的发生过程。
周公旦认为,统治者只有“敬德保民”,才能 配受“天命”;否则,就迟早会失去“天命”的保 护。他反复告诫胜利了的西周统治者,千万要以夏、 商二朝的灭亡为借鉴,不可丧失德性,不可残酷对 待人民。他说:
“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尚书·康 诰》)
“惟不敬德,乃早坠厥命。”(《尚书·召 诰》)
总之,这种重视“民”的政治哲学观念,表
传说中发明取火的燧人氏,发明架巢的有巢 氏,发明五谷的神农氏,都是人们崇拜的祖先神。 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被后人称为“三王”。 在这里,就已经显示出中国文化的最初的人文性 格。
与原始宗教意识的发展相伴随,产生了原始神 话和科学知识的萌芽。
●在原始神话中,原始人类借助想像以征服自 然世界,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 夸父追日、嫦娥奔月、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都是 以幻想的形式再现了洪荒时代人与自然的搏斗,反 映了原始人类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愿望。
●西方哲学发生于人对自然世界和人与自 然关系的思考;
●中国哲学发生于人对自身存在和人与人 关系的思考。
第二讲 中国哲学的开端(3)
第二节 箕子与五行思想的发生
在商周之际,随着社会变革和时代精神的变
化,从而在宗教观念之下,产生了严格意义的哲 学思想。这就是原始的五行思想与阴阳思想。在 本节中,谈五行思想的发生;在下一节中,再谈 阴阳思想的发生。
本节谈两个问题:
1.箕子其人;
2.五行其论。
1.箕子其人
原始的五行思想的发生,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 在迈进文明大门前夕时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治水斗 争。在治水活动中,人们通过正反两方面治水经验 的比较,开始认识到“水”与“土”的关系,以及 它们与“木”的关系,还有“火”、“金”这些人 所掌握的自然力对转化“水”、“土” 、“木” 这些自然物及其关系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