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中图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中图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1.夏季晴天中午强烈的阳光会导致植物气孔关闭。

下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甲、乙两植物光合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植物更适合种植在干旱条件下
B. 甲、乙两植物相比较,乙更适合在弱光下生长
C. 与乙植物相比,甲植物能利用较低浓度的\ CO_2
D. 夏季午后高温,乙植物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关闭
【答案】B
【解析】解:A.干旱会导致植物气孔部分关闭, CO_2供应不足,甲植物更能耐受低CO_2浓度,因此甲植物更适合种植在干旱条件下,A正确。

B.甲、乙两植物相比较,甲的光补偿点比乙的低,甲更适合在弱光下生长,B错误。

C.与乙植物相比,甲植物能利用较低浓度的 CO_2,C正确。

D.夏季午后高温,乙植物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关闭, CO_2的供应量减少,D正确。

故选:B。

2.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时,用来稀释血液的液体是()
A. 生理盐水
B. 1.5% 的氯化钠溶液
C. 蒸馏水
D. 0.3 \g /mL的葡萄糖溶液
【答案】A
【解析】解:A、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时,用来稀释血液的液体一定要保持细胞形态,即和细胞内部的液体环境相似,生理盐水是0.9\% 的氯化钠溶液,和人体环境相似,A正确;
B、1.5\% 的氯化钠溶液,浓度过高,细胞会失水皱缩,B错误;
C 、蒸馏水浓度过低,细胞会吸水张破,C错误;
D、0.3 g /ml的葡萄糖溶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D错误.
故选:A.
3.如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B. 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C. 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乙
D. 发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甲和乙
【答案】C
【解析】A、在叶绿体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A正确;
B、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或丙酮中,但不溶于水,B正确;
C、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丁为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C错误;
D、发黄菠菜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甲和乙,即叶绿素b和叶绿素a,D正确。

4.如图为苹果成熟期有机物质含量的变化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在该酶的作用下,苹果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变小
B. 用斐林试剂检测,10月的苹果样液砖红色最深
C. 图中的五种有机物质中最可能含有S元素的是酶
D. 图中五种有机物质中属于单糖的是果糖、葡萄糖
【答案】A
【解析】解:A.随着酶含量的不断增加,淀粉的含量不断减少,故图中的酶最可能是
淀粉酶,在淀粉酶的催化下,大分子的淀粉发生水解,致使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A错误;
B.斐林试剂可用于检测还原糖,图中的果糖、葡萄糖均为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发生
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在6~11月期间,葡萄糖含量变化不大,而10月果糖含量最多,故该月的苹果样液砖红色最深,B正确;
C.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而大多数酶的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的特征元素是S,故最可能含有S的是酶,C正确;
D.图中的果糖、蔗糖、葡萄糖、淀粉均为糖类,其中属于单糖的是果糖、葡萄糖,D
正确。

故选:A。

5.多酶片是由糖衣(外层酶)和肠溶衣(内层酶)组成的双层包衣片,酶成分是胰酶
和胃蛋白酶,根据酶的特性推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多酶片不宜嚼碎服用,否则,胰酶在胃液中会丧失活性
B. 制作时胰酶在外层,胃蛋白酶在内层
C. 胰酶和胃蛋白酶发挥作用的部位不同
D. 多酶片不宜用热水送服,因为高温会影响酶的活性
【答案】B
【解析】解:A.多酶片不宜咀嚼服用(因为多酶片是双层结构,咀嚼会破坏结构),否则,胰酶在胃液中失去活性(胰酶在酸性环境容易被破坏),A正确。

B.制作时胃蛋白酶在外层,胰酶在内层,B错误。

C.胃蛋白酶跟胰酶发挥作用的部位不同,C正确。

D.多酶片不宜用热水服用,因为高温会影响酶的活性,D正确。

故选:B。

6.在早春,农作物播种往往会加盖地膜,对这种操作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有利于保持土壤温度,促进种子萌发
B. 有利于保持土壤湿度,防止水分过度散失,促进种子萌发
C. 有利于提高膜内CO_2浓度,促进幼苗光合作用
D. 有利于保持土壤温度,促进幼苗根系的细胞呼吸,促进对无机盐的主动吸收
【答案】C
【解析】解:A、早春由于气温较低,农业上铺盖地膜主要是为了保温,促进种子萌发,A正确;
B、加膜能保湿,有效防止土壤水分过快散失,便于种子萌发,B正确;
C 、加地膜能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但主要是通过地膜反射光和散射光及光热增加
温度,并不是提高膜内CO_2浓度,促进幼苗光合作用,因为膜内是根系,根系不能
光合作用,苗要出土于膜外光合作用生长的,C错误;
D、加盖地膜,有利促进萌发后--幼苗根系细胞呼吸,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D正确.
故选:C.
7.某同学剧烈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主要原因是肌细胞产生并大量积累了()
A. 醋酸
B. 酒精
C. 碳酸
D. 乳酸
【答案】D
【解析】解: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某同学剧烈运动时,由于氧气供应不足,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骨骼肌积累大量乳酸会导致肌肉酸痛的感觉.故选:D.
8.下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 淀粉可以水解为葡萄糖,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
C. 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贮存能量,均是良好储能物质
D. ①、②均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
【答案】B
【解析】解: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单糖不可继续水解,A错误;
B.淀粉水解产物为葡萄糖,蔗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B正确;
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其中肌糖原可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纤维素只能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C错误;
D.①为单糖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②中蔗糖不是还原糖,D错误。

故选:B。

9.下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的色素分子需要用层析液提取
B. 保持光照不变,若突然停止③的供应,短时间内\ C_5将减少
C. 图中的①为NADPH,叶绿体中②的合成与分解保持动态平衡
D. ⑤⑥发生的场所均含有少量DNA
【答案】C
【解析】解:A.图中的色素分子需要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提取,A错误。

B.保持光照不变,若突然停止③ CO_2的供应,短时间内由于 C_5来源正常,去路减少, C_5将增多,B错误。

C.图中的①为水光解产生的NADPH,叶绿体中②ATP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很少,其合成与分解保持动态平衡,C正确。

D.⑤为类囊体薄膜,⑥为叶绿体基质,只有叶绿体基质中含有少量DNA,D错误。

故选:C。

10.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主要由糖类和蛋白质组成
B. 细胞之间的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 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都要通过受体来实现
D. 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与其功能无关
【答案】B
【解析】解: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糖类的含量较少,A错误;
B.细胞之间的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正确;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实现信息交流,C错误;
D.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与其功能有关,D错误。

故选:B。

11.随着香蕉的成熟,香蕉中的淀粉逐渐转变为可溶性还原糖。

取成熟到第2天和第4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分别进行如下图的操作,观察比较颜色变化,结果是()
A. 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浅;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浅
B. 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深;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浅
C. 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浅;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深
D. 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深;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深
【答案】B
【解析】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淀粉转化为有甜味的可溶性还原糖。

随着时间的延长,淀粉的含量逐渐降低,而还原糖的含量逐渐升髙,因此香蕉逐渐变甜。

试管a、c中淀
粉含量多,还原糖含量少;试管b、d中淀粉含量少,还原糖含量多。

因此a、b呈蓝色,a颜色较深;c、d呈砖红色,d颜色较深。

故选B。

12.如图为探究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的实验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
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又进行无氧呼吸的是()
A. 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
B. 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
C. 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液滴右移
D. 装置1中液滴右移,装置2中液滴左移
【答案】B
【解析】A、装置l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有
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没有进行无氧呼吸,结合装置1和装置2
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装置l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
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结合装置1和装置2说明酵母菌同
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正确;
C、装置l中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呼吸作用没有消耗氧气,即没有进行有氧呼吸;装
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结合装置1和装置2可知酵母菌只进
行无氧呼吸,C错误;
D、装置1中液滴不可能右移,装置2中液滴不可能左移,D错误。

1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化学能
B. 酶既能作为催化剂,也可以是其他酶促反应的底物
C. 酶具有催化活性并且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
D. 酶在催化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会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A、酶的作用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对相应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A错误;
B、酶可以对相应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当酶被水解时,是反应的底物,B正确;
C、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只有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C 错误;
D、酶作为有机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一样,反应前后其本身的性质不变,D错误。

故选B。

14.下列关于物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可受同种因素影响,如温度
B. 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如池水中的\ K^+ 进入丽藻细胞
C. 蛋白质可经核孔进入到细胞核中,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
D. 胞吐运输的都是生物大分子,如乙酰胆碱、胰岛素
【答案】D
【解析】解:A.温度影响细胞膜上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的运动进而会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A正确;
B.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蛋白质可以经核孔进入到细胞核中,C正确;
D.胞吐运输的不都是生物大分子,如乙酰胆碱,D错误。

故选:D。

15.酶能够催化化学反应,提高新陈代谢效率,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酶的合成过程需ATP直接供能
B. 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最适保存温度为\ 37℃
C. 酶的活性受温度、pH、抑制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D.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外也能起催化作用
【答案】B
【解析】解: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合成过程需要ATP直接提供能量,A 正确;
B.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最适温度为 37℃,应该在低温下保存,B错误;
C.酶的活性受温度、pH、抑制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C正确;
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均能起催化作用,D正确。

16.某药物H_3Z是一种多肽类的激素,能使人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病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组成H_3Z的氨基酸一定有20种
B. 合成H_3Z时生成的水中的H原子只来自氨基
C. 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少量H_3Z就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D. 若H_3Z被水解成1个二肽,3个四肽,5个六肽,则这些短肽肽键总数是35
【答案】D
【解析】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种,但组成 H_3的氨基酸不一定有20种,A 错误;
B、 H_2的化学本质是多肽,合成 H_3Z时生成的水中的H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氧原子来自羧基,B错误;
C、 H_3Z的化学本质是多肽,直接口服会被消化分解而降低药效,C错误;
D、1个二肽,3个四肽,5个六肽中的肽键总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总数=(2× 1+4× 3+6×
5)-(1+3+5)=35,D正确;
故选D.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
17.(1)甲、乙两细胞中都有且含RNA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编号)。

17.(2)甲、乙两细胞中都能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填编号),除编号部位外,甲细胞还有________(填编号)能够产生ATP。

17.(3)若乙细胞能够分泌脂肪酶,将 ^3H标记的甘氨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结构中 ^3H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________(用箭头和编号表示)。

17.(4)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乙细胞,发现其吸收 K^+的速率降低得比吸收 Ca^2+的速率快,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机理最可能是________。

【答案】(1)④⑦
【解析】解:(1)甲为植物细胞,乙为动物细胞,两细胞中都有且含RNA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和线粒体,也就是④⑦。

【答案】(2)④⑥, ⑨
【解析】(2)两细胞中都能产生ATP的场所是④线粒体和⑥细胞质基质,植物细胞的⑨叶绿体也能产生ATP。

【答案】(3)⑦→⑤→②→①
【解析】(3)脂肪酶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最后由细胞膜释放到细胞外。

因此出现的结构依次是⑦核糖体→⑤内质网→②高尔基体→①细胞膜。

【答案】(4)抑制(或破坏)了\ K^+的载体
【解析】(4)细胞吸收 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乙细胞,发现其吸收 K^+的速率降低得比吸收 Ca^2+的速率快,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抑制了 K^+的载体。

18.(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________作用的有机物,其作用机理是________。

18.(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

18.(3)表中X为________。

18.(4)请根据表中的数据,请画出pH与淀粉酶活性的关系曲线。

18.(5)为治疗因肠道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应________(整片/捣碎)服用,理由是________。

【答案】催化,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解析】
【答案】pH值, 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
【解析】
【答案】2.0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整片, 整片整片吞服使肠溶衣在胃液中不被破坏,确保肠溶衣包裹的酶在肠溶液中发挥作用(或若嚼碎服用,肠溶衣包裹的酶释放后会在酸性的胃液中失活,无法发挥作用)
【解析】
19.(1)干细胞是指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着的少数具有________的细胞。

19.(2)干细胞分化过程中,随着细胞体积增大,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小,从而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各种体细胞的核遗传信息相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如果4个小分子化合物是核糖核苷酸。

采用 32P对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进行标记,可检测到小鼠体内具有放射性的具膜细胞器为________,观察该细胞器可以使用________染色。

19.()④若小鼠的一个细胞正在发生衰老,则该细胞的细胞核发生的变化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答案】(1)分裂和分化能力
【解析】解:(1)干细胞是指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着的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细胞,其分裂能力较强,分化程度较低。

【答案】(2)相对表面积, 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将复制后的核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解析】(2)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体积的增大,其相对表面积减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降低,从而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各种体细胞的核遗传信息相同的原理是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将复制后的核DNA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分化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差异,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3)线粒体, 健那绿染液
【解析】(3) ^32P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动物细胞的线粒体中含DNA,能生成RNA,故可检测到放射性;核糖体的组成是rRNA和蛋白质,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核糖体结合在mRAN上,故核糖体也可检测到放射性,而核糖体无膜,具膜细胞器是线粒体。

线粒体可以使用健那绿染液染色。

【答案】(4)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解析】(4)若小鼠的一个细胞正在发生衰老,则该细胞的细胞核发生的变化有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20.(1)婴儿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识别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的物质是________,该细胞吸收免疫球蛋白的方式是________。

20.(2)据图分析 Na^+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0.(3)小肠上皮细胞的钠钾泵在物质跨膜过程中充当________发挥作用。

20.(4)据图分析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________。

【答案】(1)糖蛋白, 胞吞
【解析】解:(1)婴儿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能识别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的物质是
糖蛋白,该细胞以胞吞方式吸收免疫球蛋白,然后以胞吐的方式释放。

【答案】(2)协助扩散(或易化扩散), 主动运输
【解析】(2)据图分析 Na^+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分别顺浓度梯度和逆浓度梯度进行,
其跨膜方式分别是协助扩散(或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

【答案】(3)酶和载体
【解析】(3)钠钾泵在物质跨膜过程中催化ATP水解并充当载体作用。

【答案】(4)主动运输
【解析】(4)据图分析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利用 Na^+顺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
胞的分子势能进行主动运输。

21.(1)实验测定的光合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_(填“总”或“净”)光合速率。

由图1可推知,棱角山矾适合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_(填“强”或“弱”)光条件下。

21.(2)光合色素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上,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常常用
_________________来提取。

由表1可知,光合色素总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逐渐
_________________。

21.(3)研究表明,类胡萝卜素既是光合色素,又是内源抗氧化剂。

类胡萝卜素/叶绿
素比值的高低与植物耐受逆境的能力有关,结合本实验的研究结果,解释棱角山矾在
一定的强光照射下不至于被灼伤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净, 弱
【解析】解:(1)由于细胞呼吸作用要消耗一部分氧气,故实验测得的光合速率比实
际的光合速率要低,会出现负值,是净光合速率;由图1可知,相对光强为L30时,
棱角山矾的光合速率最高,故适合生活在弱光条件下。

【答案】(2)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无水乙醇, 降低
【解析】(2)光合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常常用无
水乙醇来提取。

由表1可知,光合色素总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答案】(3)随光照强度的增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比值升高,植物耐受逆境的能力
增强,棱角山矾对强光的适应增强
【解析】(3)类胡萝卜素既是光合色素,又是内源抗氧化剂,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比值
的高低与植物耐受逆境的能力有关。

随光照强度的增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比值升高,植物耐受逆境的能力增强,棱角山矾对强光的适应增强,使棱角山矾在一定的强光照
射下不至于被灼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