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及教育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及教育制度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6.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质
7.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主要途径)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三、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
5.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组织形式的更新与发展
6.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四、教育的经济功能
1.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承担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具体体现在:
a.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b.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使之获得一定劳动部门认可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和专门的劳动力;
c.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为一个复杂劳动力,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
d.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劳动转换能力,摆脱现代分工对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a.教育可以高效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
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时间内为更多人所掌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教育也担负着发展科学,再生产科学的任务,这在高校表现得尤为明显。

五、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的
2.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
a.文化观念制约着人们对教育的态度和行为;
b.文化观念影响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3.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教学方法
4.文化模式制约着教育的模式。

(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表现: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文化发展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课程内容的丰富、课程结构的更新;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六、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传递—保存)
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选择—提升)
3.教育能够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传播—交流)
4.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更新—创造)
七、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
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八、教育的科技功能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九、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人口数量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a.人口数量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影响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略重点的选择
2.人口质量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a.直接影响是指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b.间接影响是指年长一代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人口质量,从而影响新生一代为对象的学校教育质量。

3.人口结构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a.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教育发展;
b.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教育发展
4.人口流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十、教育的人口功能
1.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2.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
3.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4.有助于人口迁移
十一、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首先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其次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定性,因为教育有自身的特殊对象,所以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定性,这
一规定性就是培养人。

2.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4.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十二、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文化传统
6.本国学治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十三、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化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十四、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1.遗传
也叫遗传素质,是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形态、结构以及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决定人的发展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2.环境
(1)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为现实
(2)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3)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
(4)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3.个人主观能动性
个人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
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十五、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十六、学校教育在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的发展的特殊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